媽媽跟奶奶哪一個更適合帶寶寶?

2020-12-05 麻醉MedicalGroup

大家都知道,雖然說孩子的降臨對於全家人來說都是充滿美好希望的。可是同時對於媽媽們來說,生寶寶的過程也是非常艱難的。她們需要忍受著十級疼痛,將寶寶帶到這個世界上。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結束,在生下寶寶之後如何帶大寶寶更是一個大的難題。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來自各個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都壓在了年輕人的身上。因此,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因為工作與家庭的原因,沒有辦法親自照顧孩子,只能將寶寶交給家裡的老人。網上有過這樣一個調查問媽媽和奶奶哪一個帶得出來的寶寶更加聰明。針對這個問題也有專家做了專門的調查,說其實爸爸帶出來的寶寶更加聰明。

一般來講,爸爸都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在外面闖蕩的時間多,見識的也比較多,更何況爸爸的理性思維也很好,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給孩子科普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奶奶和媽媽可能有的時候比較溺愛孩子,過多的保護孩子,而爸爸在帶孩子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多的力量。更何況爸爸帶寶寶的時候並不會擔心很多,他們會非常願意帶孩子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

儘管按理來說爸爸帶寶寶比較好,但是爸爸畢竟要工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呀。我的閨蜜她就是在大學畢業之後就跟老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結婚兩年之後就成功地生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愛情結晶。可畢竟兩個人都是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如果想要支撐起一個家庭的話,光靠爸爸一個人是完全不夠的。不得已之下,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才將孩子交給了自己的婆婆來幫忙照顧。

在剛開始的那一段時間,她因為剛剛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工作比較多,因此每天晚上都只能通過跟寶寶視頻連線看一看孩子,因為等到她晚上回去的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第二天走的時候孩子還沒有醒來。她每次跟孩子視頻聊天的時候,都能夠看到孩子在家裡一個人乖乖地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婆婆也在安慰他,說孩子很乖,讓他放心工作。

可是一到周六周天,孩子好像一個小蜜蜂一樣,只圍著媽媽轉。媽媽無論去哪裡寶寶都要跟著,如果媽媽不允許的話,他還會哭鬧。並且她發現孩子好像非常害怕奶奶,因為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怎麼愛笑,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或者睡覺的時候,奶奶就會非常嚴肅地跟孩子講,讓他聽話,孩子也馬上就會變成乖寶寶。

其實孩子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了,他們只有在自己最親近最信賴的人面前,才能感到安全感,才能放心大膽地哭,放肆大膽的笑。也正是因為有媽媽在,孩子好像就像擁有了全世界。人都是總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任性,甚至是無理取鬧,更何況是一個孩子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特殊的愛,那就是有媽媽在,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不聽話。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相互的,媽媽用特殊的方式向孩子傳遞著愛孩子,也可以感受到溫暖和幸福。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大多數都跟媽媽親,而不是跟爸爸親近。

人的一生很短,我們陪伴孩子長大的時間也十分有限。等到孩子長大了,他就要去闖蕩屬於他自己的天地,那麼漸漸的他就變得不會再依賴你了。所以,趁寶寶還沒有長大,趁一切都還來得及給予寶寶充分的愛和關注,陪伴孩子度過一個美好的童年吧。

相關焦點

  • 寶寶小時候跟媽媽睡好,還是跟奶奶睡好?看看3大差別就知道了
    那麼寶寶小時候跟媽媽睡好,還是跟奶奶睡好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吧!小韓每次看到孩子,都覺得孩子跟身邊同齡的寶寶不一樣,比較土氣,老是抱著零食吃,乳牙都吃壞好幾顆了,而且跟小韓一點都不親,只要看不到奶奶就會哭鬧。小韓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有的時候真的有點後悔,真的不如自己多拿出點時間來多帶帶孩子。有的寶媽,把事情想得很簡單,反正寶寶都是帶,跟著奶奶自己還省心一些,但是你在省心的同時,要接受這3個事實。
  • 發現寶寶跟奶奶比跟自己更親時,作為寶媽的你該反思了
    作為過來人,特別理解寶媽的這種心情,雖然說奶奶也是寶寶的親人,寶寶跟奶奶親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作為孩子的媽媽,肯定希望寶寶最親密的人是自己,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和爺爺奶奶。當寶寶出現了跟奶奶特別親,甚至比對媽媽更親的情況時,個人認為作為孩子的媽媽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或者對寶寶的陪伴不夠多了。
  • 嬰兒經常被奶奶抱不跟媽媽親?別擔心,你跟寶寶的關係會扭轉
    孩子跟自己一點都不親,奶奶反而成了孩子的「媽媽」記得同事曾跟我抱怨過,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點都不親,餓了的時候找媽媽,可吃飽了以後就去找奶奶玩了。迫於生活壓力,同事生完娃還沒有出月子期就回到了工作單位,跟丈夫一起為了生活奔波勞累,孩子自然就由婆婆代勞。
  • 同樣是3歲多的寶寶,奶奶帶的和媽媽帶的,區別太明顯
    而瑤瑤長衣長褲,奶奶肩背一個大包。瑤瑤奶奶說:「文文媽媽,文文讓你打扮得太漂亮了,可孩子穿得有點少哦,早晨天涼還有風,應該多穿一件。」文文媽媽看了看女兒說:「不少啊,你看現在誰還穿長袖衣服,我倒是覺得瑤瑤穿得有點多。」瑤瑤奶奶回頭摸了下孫女的頭:「不多不多,這孩子見風就流鼻涕。」「咦!你這媽媽真是個馬大哈,怎麼能把寶寶的襪子穿錯呢?」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雙胞胎兄弟,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3年後重聚上學媽媽悔不當初
    雙胞‍胎兄弟,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3年後重聚上學媽媽悔不當初三年前,鄰居小王跟丈夫一起外出務工,期間無意懷上了孩子,只好回家養胎。,最終決定老大奶奶帶,老二身體不好媽媽帶。不單是學習成績存在差異,老大對於媽媽家裡的很多東西都不了解,還要弟弟一點一點去教,跟媽媽交流時也略顯遲鈍。
  • 把雙胞胎一個交給奶奶帶,另一個媽媽帶,3個月後差距不是一般大
    文/璇璇說育兒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尤其剛結婚之後生娃的家庭,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更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帶娃應該從哪下手,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求助老人,讓老人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子女也要掙更多的錢來養活自己的寶寶,所以有的時候就更加的沒有時間來照看寶寶了,會將自己的孩子交給老人來帶。
  • 九死一生生下來的寶寶怎麼只跟奶奶親了?媽媽:我錯過了什麼?
    過來人都知道這麼一句口訣:寶寶一月睡,二月哭,三月認人,四月翻身。其中三月認人,就是說寶寶到第三個月的時候,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對於她熟悉的人,也具有一定的辨認度,她會對媽媽笑了,也喜歡衝媽媽笑。
  • 二胎媽媽告訴你,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膽小,而媽媽帶的孩子膽子大
    二胎媽媽告訴你,為什麼奶奶帶的孩子膽小,而媽媽帶的孩子膽子大我家大寶今年6歲了,目前性格比較開朗,和同學老師關係也比較融洽,生活獨立自主能力也比較強。你肯定想不到,在他三歲之前是一個非常膽小,出去玩都是貼著大人身上,不敢離開大人半步的一個小男孩。
  • 老人帶的寶寶跟媽媽不親?遇到這個問題怎麼辦?
    我們現在很多寶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自己平時要上班,多數時間孩子是奶奶或者姥姥帶的時間多,所以感覺娃娃跟老人家要親熱些,反而不粘媽媽。這個時候當媽的內心會有點難受,甚至吃醋!那是不是老人帶的孩子就跟媽媽不親呢?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辦呢?
  • 寶寶從小面臨「選擇題」,跟姥姥親還是奶奶親,答不好媽媽心酸
    寶寶的情商從小就經受考驗,總是要面臨很多選擇題,一個回答不好就是「送命題」。現在很多家庭中,就只有一個孩子,卻有很多長輩。孩子出生之後,長輩都會想方設法地在孩子面前「爭寵」,希望成為孩子的最愛。在以前,孩子總是面臨「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的問題,很難讓人招架。而如今,又出了新的選擇題,寶寶們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 雙胞胎女兒從小分開,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3年後媽媽悔不當初
    雙胞胎女兒從小分開,一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姐姐從小在父母膝下長大,更開朗自信。她也知道,這當然不能怪小女兒,更不能怪孩子奶奶,這是父愛與母愛的缺位導致。張美麗想到這裡,也是後悔不迭,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當初再艱難,再辛苦,咬著牙也要把小女兒也帶在身邊。
  • 奶奶帶大的孩子和媽媽帶大的孩子,長大以後差異很大!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寶,更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爺爺奶奶甚至比我們這些父母「更愛孩子」!他們卻不知這種愛卻是毀了孩子。我相信《虎媽貓爸》這部劇大家並不陌生吧。看似奶奶比媽媽疼愛她,但是媽媽也是為了孩子營養著想。奶奶卻一貫維護她。劇中還有一幕:爺爺給茜茜當馬騎,還要奶奶給她下跪。爸爸媽媽來接她,她坐在小帳篷裡讓他們都下跪求她,她才出來。當爸爸爺爺奶奶要跪得時候,媽媽攔住了他們。她直接把茜茜拉了出來。她爺爺奶奶又不願意了。同樣地重複著那句話。還對茜茜的媽媽大發雷霆!真是被爺爺奶奶給寵壞了!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 親餵or瓶餵,究竟哪一個更適合寶寶?
    主題:親餵or瓶喂,究竟哪一個更適合? 關於親喂,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自然的哺育方式,既方便又衛生,也不會有太多額外的工作,唯一的不便之處就是會讓媽媽比較辛苦,因為親餵這個事情只能媽媽自己來做。 關於瓶喂,可以讓爸爸一起參與哺育寶寶,讓媽媽能夠得到適當的休息。但是,為了瓶餵寶寶,媽媽也需要定時使用吸奶器或者手擠奶把乳汁擠出並保存起來,這樣才能保證寶寶有足夠的口糧。
  • 雙胞胎娃,一個讓鄉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3年後見面:這是啥
    李女士喜得一對雙胞胎,這讓李女士夫妻倆開心極了,但是帶2娃的李女士真的承受不住兩個寶寶的「折磨」,一起哭的時候,真是束手無策。當夫妻倆回鄉下時,李女士卻被門口一個會動的物體嚇到了,大喊了一句:「這是啥啊」而丈夫上前一看笑道說:「誰讓你不帶眼鏡的,這是個人」。
  • 爺爺奶奶VS爸爸媽媽,寶寶誰來帶?
    這類型的父母比較適合讓爺爺奶奶也參與到育兒過程中,抓大放小,極大可能做到和樂融融。課代表型父母這類型父母關注的微信公眾號絕大多數是育兒博主,任何一個育兒問題都要經過研究、分析和比對,最後謹慎地選擇最正確的一個。喝水要精確到毫升,吃飯要精確到克,每天對著便便取樣分析,頗有心得。
  • 雙胞胎女兒,一個媽媽城裡帶,一個奶奶鄉下帶,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雙胞胎姐妹,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多年後差距明顯張女士家庭條件並不好,養育一個娃都很勉強,何況兩個娃?況且,她和老公都有自己的工作,時間有限,實在沒有精力伺候兩個娃。於是,小倆口左思右想,就把妹妹送到鄉下,由婆婆來照看。張女士這也是無奈之舉,只要家裡有些閒錢,僱個保姆來看護孩子不是美滋滋?於是,妹妹就跟著奶奶在鄉下生活,姐姐跟著媽媽在城裡生活。
  • 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是「爸爸」「媽媽」「奶奶」,並非偶然
    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 寶寶讓奶奶帶身高猛漲,媽媽帶卻停滯不前,專家:午睡是關鍵
    ,就是這樣一個道理,所以現在很多家長是非常看重孩子的身高的增長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很普遍。寶寶讓奶奶帶身高猛漲,媽媽帶卻停滯不前,專家:午睡是關鍵小靜因為和老公都有工作,所以只坐了月子就趕緊去上班了,然後孩子就一直有奶奶帶著,只不過一到放假就會全天在家陪著孩子給老人放個假,老人吧孩子帶的很好,現在上幼兒園了,明顯比同齡的小孩子高很多,媽媽還很開心,但是後發現,之後奶奶帶的時候孩子的身高瘋長。
  • 孩子從小跟奶奶睡與跟媽媽睡差別有多大?很多父母還不知道
    其實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生了孩子,大多數是爺爺奶奶帶,父母外出打工,有些孩子甚至成了留守兒童。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孩子跟媽媽睡和跟奶奶睡的差別吧。一、跟奶奶睡的孩子的特徵。孩子是非常純真的個體,平常是誰在帶,跟誰一起睡覺。他就跟誰親,這是肯定的。而奶奶一般都是非常寵愛孫子,而很少去管教孩子,到了孩子該懂一些兩性知識的年齡更不懂得如何去教導孩子,畢竟這對於老人來說,太難以啟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