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紅拳軟器械流星錘與繩鏢之甄別

2020-12-18 中國體育報

談到武術軟器械,人們馬上會想到三節棍、九節鞭、梢子棍、流星錘、 繩鏢加之因周杰倫而瘋魔青少年的兩節棍等等。就繩鏢、流星錘的概念,查閱了較多的武術教材,1985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武術》教材是這樣闡述的「繩鏢、流星錘」:都是以繩索纏繞身體各部而變化出許多動作的套路練習。主要動作有踢球、拐線、纏脖、「十字披紅」、「胸前掛印」等,它的特點是「巧打流星順打鞭」,練習流星錘和繩鏢都須用巧勁。一根長索在身前、身後、腳部、肘部、頸部纏繞收放,不用巧勁就難以變化自如,它是技巧性較強的項目。但就武術「軟器械」概念,筆者在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研究其普遍外形、共性及通用功能將之「軟器械」定義為:用不同節次的金屬環或鏈將短小的金屬、木質器械或繩索進行連接,並將之運用於護身、纏繞、放長擊遠、方法變換使之可軟、可硬,便於攜帶的收攏性器械。

流星錘起源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當時人類發展初始,採用的任何器械均為自然界賜予,因而幾乎沒有經過加工,用自然藤條拴住石頭即為最簡單的流星錘,不但可以擊中、還可纏繞、羈絆食物乃至動物,以後演變成為兵器用於戰鬥,戰國時期「水陸攻戰圖」上就有雙手使流星錘,襲擊敵人的形象。明代戰場作為兵器開始使用,以繩索或以鐵鏈扣系一兵器,手執鎖鏈之一端,而用力將自己所系之器擲出擊人或鉤人;其作用介乎短兵與遠射器之間,可以拋擲擊遠,亦可縮短以擊近身敵人之兵器也。明代戰場上不同兵種用之頗多,不但歩卒、騎兵均用之,且出海遠去的明代海軍亦用之,用作舟上戰及登錄後拋擊土人之特種兵器。在清代民間藝人常用流星錘「打場子」。

西部紅拳典型的軟器械有流星錘和繩鏢,固流星拳諺有「開場的流星、掃場的刀 (春秋刀),可見流星錘在西部紅拳中佔據的重要地位。而就武術器械流星錘,學者郝心蓮在中華武術實用百科中這樣闡述:「流星錘又名線錘,屬軟兵器暗器。流星是人們對於自然現象中天空中飛行的一種隕石的稱謂」。調查中看到流星錘就外形分為單流星和雙流星兩種:長繩一端系一錘稱單流星錘,長繩兩端各系一錘稱雙流星錘。流星錘形常見的有南瓜、甜瓜之外形,其分有瓣,重一斤左右,錘與繩之間有2-3個鐵環相連,並系有彩綢,錘繩一般粗細為3米左右,雙流星繩長減半。較多的拳師在初學流星錘時很是辛苦,由於錘頭為金屬制的圓頭,而在西部最初錘繩是用棉線編制而成,錘墜在繩頭端,是而要運用柔軟的長繩將其揮灑自如絕非易事。假以時日經過反覆習練、熟練後錘繩、錘頭時而蜿蜒柔軟「青龍纏項」、時而硬如剛鐵「霸王脫甲」,活靈活現、眼花繚亂,故紅拳拳諺有:「江湖浪蕩綜合用,打人離不了丈二繩」。

西部紅拳流星錘基本的打法有:手打、肘打、肩打、頭打、背打、腰打、膝打、腳打等,也即運用身體各部位為基點進行纏繞擊打、放長擊遠。拳諺有:「一收一放如閃電、專打人的胸和面」等。單、雙流星在使用時上下翻飛、刁鑽詭異、放長擊遠、軟硬兼備而突顯其能。由於雙流星較單流星運用時難度更大、雙手左右齊用、加之器械技術的運用,需耗用非常多的時間進行磨練才能熟練掌握、駕輕就熟,故而近年來習練之人已不多見。

繩鏢,和流星錘同屬古代軟兵器械之一,較流星錘外形的區別在於它是由一條長繩和一個拴在繩頭的金屬鏢頭組成。鏢為圓錐形或菱形,長約四寸、重半斤,繩長一仗二尺。繩與鏢之間有三至五個鐵環相套,同樣系有彩綢,繩的另一端打成活套,以便手握。同樣演練和使用時,利用身體各關節的活動做纏繞收放,放長擊遠 。現代紅拳使用的繩鏢外形多為稜形(六稜或四稜),還有槍頭形的金屬尖狀頭,又叫甩頭。鏢頭後系或不系彩綢隨個人喜好。鏢頭後鐵環最中間一環、兩側各加一環,因而表演時環上、鏢尾上若加彩綢就會絢麗奪目,引人入勝;但要注意錘彩的大小需配合錘的重量,若錘彩過大則運行中錘身飄,若錘彩過小,則錘身速度過快不易掌控,故而尺寸大小適宜,錘彩實則在運行中可起到穩定風速的作用。

西部紅拳中流星錘和繩鏢由於用綿軟堅牢的繩系之,繩之纏繞便於攜帶,特別是習練中隨耍拳人揮灑自如,可遠可近、可軟可硬、可套可解,但其最主要還有放長擊遠。錘頭有掄打和擊打、鏢頭有點穴之功效。由於常用於突然襲擊,因而古代很多人將它們也用作重要的防身暗器。

西部紅拳流星錘和繩鏢雖同為軟器械,練習方法相比較而言,繩鏢較流星錘技術簡單一些。流星錘主要方法為纏、繞、撤、鑽,拋、送為主,運動路線開闊;而繩鏢主要的方法為纏、送、拋、擊、掃、掄等,故而在技法傳授上就有 「流星打手腕、繩鏢穿心喉」的說法,另有「巧打流星、順打鞭」之說,精準、畫龍點睛的描繪出兩種軟器械主要的著眼點和最終目的,突顯流星錘以「巧」制勝的技術特點,體現出西部紅拳人的聰明智慧。

但是紅拳流星錘和繩鏢在練法上各所不同。對於流星錘初學者,一般用布袋裝好一定分量的沙子或莊稼,繩頭將之系好,慢慢掄動、逐漸揮舞長繩反覆習練,剛開始運用之時,繩之軟綿、沙袋在揮舞中以圓運動轉變為直線運動,一定的速度、力度逐步加速。最初習練時由於生疏經常將自己打的渾身青紫,唏噓蹦跳不已,因而若沒有堅強的毅力、由衷的熱愛,不花費相當的功夫、不受相當的被打之苦,很快就會因怕痛退縮而絕堅忍不下來。後經過一定時間、技術的打磨,習練中用心體會錘頭套繩由根起,細心揣摩手握繩的力度及手型,可據動作之不同而不同、進而在手中滑行,繩子似握非握,收緊、放繩之長、短相宜。隨著錘繩圓熟越來越順從心意、可逐步根據自己功力的不斷增加適當增加沙袋乃至錘頭重量,使其活靈活現、指東打西,意到錘到、隨心所欲、人錘合一。

而習練紅拳繩鏢的練法,可利用放繩的勁力發鏢疾出,但發鏢的準頭絕不是一蹴而就。初學者可隨自身習練時間及熟練程度的推移,調整習練定點目標由大而小、由點而空、由固而活,逐步精準,直至整個動作隨繩的掄圓、出鏢、收鏢完整圓熟、通順,一氣呵成,擊中點位、擊穿形孔。

由於流星錘及繩鏢外形均有彩綢,特顯示出彩綢在器械運用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體現在以下三點。首先,彩綢在古戰場上可防濺血滑手。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由於流星錘、繩鏢在戰爭中必定會沾粘到血液,血液順著繩子流至錘繩上,一旦血液在繩,錘繩就會變得滑手,不易控制,故而錘、鏢彩可起到粘血、阻擋血液流至錘繩的作用。其次,隨著時代的更替、戰爭的消失,錘彩、鏢彩起到很好的美飾作用,其顏色、大小可根據使錘人個人喜好,配備堅硬冷峻的金屬錘與鏢,使流星錘和繩鏢在急收放長、左右纏繞以及各種打法的不同轉換中,起到抓人眼球的醒目作用;再次,還可在光線不足使用的時候,起到顯著的標識性作用。

西部紅拳之流星錘的技術特點:放捶時出手一條線,多以二郎擔山勢變招換式,技法多纏,繞,撤,鑽,運動路線開闊。常用的口訣為:「流星本是一根繩,耍開好像一條龍;前耍一丈龍擺尾,後打八尺虎翻身;上邊耍雪花蓋頂,下邊耍古樹盤根」;還有「流星本是鐵疙瘩,老君爐裡去煉它;煉了七七四十九,到今失在江湖手;上殿耍的君王愛,下殿耍的文武誇;鐵疙瘩,銅疙瘩,兩宮一見笑哈哈」。

西部紅拳繩鏢的技術特點是:以巧見長,不拘套路,多以二郎擔山勢變招。常用的口訣為:「繩鏢線錘丈二繩,十字披紅背在身;巧結活扣帥掛印,急用之時快如風;直打如槍一條線,彎弓射虎任意行;前後左右上中下,秦瓊背鐧宜巧用;老龍臥項任意轉,左右盤肘取中鋒;張飛騙馬分內外,青龍出海虎出洞;二郎擔山利變勢,判官脫靴腳面釘;巧踢毽子蝴蝶飛,浪子踢球最難行;霸王卸甲前滾翻,飛鏢取勝急收回」。

流星錘及繩鏢作為傳統紅拳的古老器械,在現代的西部因世代相承、由衷喜愛作為標誌性器械還保持有非常高的使用率,特別是流星錘由於在西部紅拳中佔據的重要地位,故而在不同地域及省份常常可見紅拳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纏甩耍練,且隨漫長歷史長河之時間轉換、始終在西部紅拳世代傳承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難能可貴。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相關焦點

  • 陝西關中武術 —鳳翔紅拳
    紅拳是流傳於我國黃河流域最古老的武術門派之一,寶雞鳳翔縣,就是紅拳的發源地之一。這門獨特拳種的傳承,記錄了寶雞地區清代以後社會文化的變遷。紅拳是流傳於我國黃河流域最廣泛的武術門派之一。它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地域特點明顯,具有極強的技擊性和觀賞性。紅拳主要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鳳翔是紅拳重要發祥地之一。鳳翔紅拳最早起源於何時無據可查。
  • 民國時期的紅拳狀況
    師承家傳,擅長紅砂手及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習練紅拳的無人參加,金麗貴先生參加也是先參加河南國術館統考後被選入36年參加柏林奧運的隊員,金先生1907年生,10歲時拜一位西安皇城管師為師專攻紅拳擅長紅拳炮錘,20歲後1932年考入位於開封的河南省國術館第二期學員訓練班深造。
  • 功夫女孩演練流星錘走紅,網友笑稱:「女俠饒命!」
    近日,河南鄭州一女孩演練軟兵器流星錘的視頻在網絡走紅。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不僅能輕鬆玩轉流星錘,熟練使用的兵器還有很多,繩鏢、九節鞭、雙節棍、紅纓槍、短刀……她都耍得有模有樣,「真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這位被網友稱為「真女俠」的姑娘名叫延妍,是一位武術教練。
  • 66名民間高手展演紅拳
    華商報訊(記者 張超)6月11日,為慶祝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寶雞市武術協會舉行紅拳展演,讓古老的拳種和市民朋友見面,引得陣陣叫好聲。當日在樂府廣場共有66名紅拳愛好者趕來,分徒手類、器械類進行展演。今年87歲的紅拳傳承人孟廣發來自紅拳世家,他的精彩展示引來不少市民圍觀。今年4月份,他還應省紅拳研究會邀請,前往西安體育學院給國內外近千名專業選手傳授全國為數不多人的掌握的紅拳「四九拳」套路。此次展演還吸引了遠在西安的紅拳愛好者趕來表演,通過展示功夫,吸引更多年輕人習練拳種,傳承這一古老的文化遺產。
  • 陝西紅拳要重振昔日輝煌
    據傳,秦王嬴政每打勝仗的慶功會上,武士必「擊皮為鼓」(跳拍打舞)以示慶賀,這被看做是紅拳的雛形。關中拳到了宋代稱為「西家拳」,明清時正式定稱為「紅拳」。  「為何稱為紅拳?」邵智勇介紹說,從宋末到明清,關中拳在陝西特別盛興,民間練者眾多,用陝西方言講就是「耍紅了」,稱「紅」拳有取其興盛、吉祥及絕好之意。
  • 妖怪吃我一記流星錘!
    流星錘相比狼牙棒來說,規整度會高一些,流星錘的製作難度相對高一些,是需要鐵匠來操作的,同時這類軟武器的使用難度也更高 不過說起來,流星錘這個稱呼更中國化一些,汙編更喜歡把歐洲偏好的樣式稱之為鏈錘。
  • 中華傳統武術:紅拳和洪拳傻傻分不清楚,紅拳最早可追溯至西周!
    猩侃歷史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的紅拳。但是一些人一直分不清紅拳和紅拳的區別,今天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紅拳!紅拳的起源紅拳最早起源於周、秦時期,發源地為現如今的陝西關中一帶!也是陝西關中、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方拳的主流派!
  • 「千年紅拳、薪火相傳」慶「六一」文藝匯演
    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體質健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實現以遊戲化為基礎的紅拳特色主題活動, 5月27日,紅石橋鄉中心幼兒園舉行了「千年紅拳、薪火相傳」慶「六一」文藝匯演並召開了「以紅拳文化為特色的幼兒園創建」座談會。
  • 流星蝴蝶劍天門35攻略 金錘打法技巧一覽
    《流星蝴蝶劍》天門35攻略,金錘打法技巧。很多小夥伴們卡在天門35過不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技巧吧!
  • 碑林區友誼小學「紅拳文化傳承基地」正式揭牌
    「紅拳是中國漢族武學重要一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月29日早上,在一片歡笑互動和精彩的紅拳展演中,碑林區友誼小學「紅拳文化傳承基地」正式揭牌,紅拳文化傳承因子及紅拳「興趣種子」在碑林區友誼小學學生們心中悄悄萌芽。
  • 「鹹陽紅拳」迎接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秦都區渭濱辦兩寺渡村的 「鹹陽紅拳」傳承人在中華廣場進行紅拳展演,讓市 民感受「鹹陽紅拳」的魅力,增強對這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了解。兩寺渡村 「鹹陽紅拳」有上千年的歷史,至今 該村有傳承人16人,學習紅拳的孩子70餘名。(本網記者 何建虎 攝)本網訊 6月10日,興平市紅拳傳人舉辦紅拳展演活動,為紅拳這一傳統文化傳承「添薪加油」。此次展演活動經興平市文體廣電局、興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批准,興平市紅拳文化研究會主辦。
  • 呆漫畫:呆頭用「狗狗流星錘」擊退歹徒,小茵:約會坐搖搖車?
    呆漫畫:呆頭用「狗狗流星錘」擊退歹徒,小茵:約會坐搖搖車? 原來,呆頭把包子當成流星錘來用,把歹徒打得頭破血流,那歹徒才悻悻地離開……
  • 強身健體 保護自己 9歲女孩紅拳奪冠
    在那裡,每周一三五的晚上7點至8點半,周六周日下午4點至6點,8歲的劉嘉唐跟著教練學習紅拳、射藝、拳擊、摔跤和國學,風雨無阻,雷打不動。聰明伶俐的劉嘉唐在抓好學習的同時,一門心思用在武術上。一年半時間,先後學會了「紅拳十三式」、「少年規定拳」、「少年連環拳」、「齊眉棍」、「六段劍」等武術套路。為拓寬孩子的眼界,劉先生還鼓勵孩子參加武術交流比賽。
  • 方特歡樂世界之遊,刺激的火流星項目,讓人心臟狂跳
    方特歡樂世界有很多可以玩的東西,比如火流星、大擺錘、神秘河谷等17項刺激好玩的項目。本來泰安可以遊玩的項目很少,除了有名的泰山外,只有方特歡樂世界了,這正是方特的來源。緊接著我們排隊開始了刺激的火流星,這項遊戲是所有項目最刺激的,這裡建議大家如果身體有不適者,千萬不要乘坐火流星。如果你有心臟病,最好還是離它遠遠的吧,這就是我的觀點,哪怕你沒有心臟病,也會因為它得了心臟病的。
  • 中國尚武文化,十八般兵器之三,鞭鐧錘抓
    十八般兵器,是中國古代主流冷兵器的統稱,分別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鏜、棍、槊、棒、鞭、剪、錘、抓、拐、流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兵器都是近戰時使用的,像弓箭、弩、攻城雲梯、霹靂車等雖然也都是兵器,但第一不是近戰時使用的,第二不用依靠使用者自身的能力,它們可以歸納為戰爭機械,所以我們暫時不將它們盤點在內。
  • 李元霸使用大錘,水滸中有使用大錘的武將麼,古代兵器真有大錘麼
    文 / 布衣如是說 短篇小文之六 水滸傳》中也有使用錘類兵器的好漢。原著中混世魔王樊瑞,使得一手流星錘,但他擅長法術,所以流星錘並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