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蓮花,禪意常在,希望心田上也能開出一朵潔淨的蓮花

2020-12-20 深圳文學

原題:《心似蓮花,禪意常在 | 喻佩良》

紅塵滾滾,歲月匆匆。人生忙碌,少有閒暇。

中秋、國慶雙節齊至,我終於有幾天時間在家享受小長假的清閒。八號晚上,我吃過晚餐,便沐浴更衣,來到書房,打開音響,聆聽佛音;心已沉靜,旋即擺出墨寶,拿出我多年未用的狼毫小楷筆,展開元代名家趙孟的《心經》書法。我獨自一人靜坐書房,屏息凝神,開始手抄《心經》。真正一筆一划、一絲不苟地認真書寫,整整用了三個小時,才把全幅《心經》抄寫完畢。回想起來,我來深圳十餘年,這麼靜心靜氣地書寫長幅小楷還為數不多。寫完後,我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內心變得更加沉靜,感覺自己心靈又經過一番洗禮。看著自己用黃銅粉寫出來的字,在燈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我也頗有成就感。

好久不曾研習書法,手已生疏,昨晚懸腕書寫三個小時,手腕竟然還有酸痛感。反思自我,來深圳打拼十餘年,工作之餘,我自身的運動和讀書堅持得最好,至於研習書法,的確做得不好,因為工作忙碌,少有閒暇。

其實,我是個動靜相宜的人,既可以動起來,也可以靜下來。自我感覺欣慰的是,不管多忙,我基本做到了天天堅持運動,運動即可強身健體,又可磨練意志,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讀書和聽音樂,也是我的最愛,這兩項我幾乎天天堅持,書和音樂能讓我身心放鬆,精神愉悅,性情純真。

人到壯年,內心逐漸歸於平靜,我生平最愛蓮花,希望自己心田上也能開出一朵潔淨的蓮花。我也漸漸喜歡聽佛音,喜歡有禪意的悠閒自在的生活。我鍾情於路勇的《願做菩薩那朵蓮》,愛聽小貓易的《來生願做一朵蓮》,還有喜歡明星唱的《心似蓮花開》……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心似蓮花開。南無阿彌陀佛……」靜靜地聆聽這些歌。梵唱聲聲,心境悠悠。心似蓮花,欣欣然舒莖展蕊,於空靈之界悄然盛放。踏月而來的蓮香,纖塵不染,滌心蕩腸,雖然我難入佛家悟憚之境,但遊走於浮華世界的浮躁之心,似乎得到了溫柔的安撫,內心才會漸入佳境,變得平和沉靜。

蓮之美,心有蓮者能懂;心有蓮者,蓮花處處自開。世間之事,猶花開花落,潮來潮去,看不透時似隔重山萬障,看透時,便如撥霧雲開,淡然了無。

願塵間男女,終聚菩提樹下。聆聽佛音,飲盞禪茶;靜閱經文,看菩提花落,靜待花開。背上禪囊,行走凡塵,青山作幕,流水為臺。擺渡紅塵,碧水為路,紅蓮為舟,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人生如趕路,凡塵只一行。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都是過眼浮雲。閒聽世態百相,笑對生活冷暖,放眼觀風景,不與人事爭。心似蓮花靜靜開,佛心禪意常常在。

寫於2020年10月9日清晨

作者簡介

喻佩良,男,湖南人,研究生學歷,資深語文高級教師,現任教於深圳某名校。系中外散文詩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作協會員,深圳大鵬新區作協理事。2015年,以一篇《大鵬賦》參加大鵬新區主題徵文競賽獲得一等獎第一名。迄今已在國家級及省市級文學期刊發表散文、詩歌作品100餘篇。2013年出版詩文集《山海戀歌》,散文作品集《夢想與遠方》待出。

相關焦點

  • 萬物皆靈性,真實覺知,心似蓮花開
    隨著日出、日落,一復一日,雖然默默無聞,可是他們皆有靈性,隨順自然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本性,展現自己本具的風格和不甘寂寞的智慧。山間的野花雖然無人欣賞,則依然綻放,獨守著自身的芬芳和空性;臘梅固守著自己的本性,沒有寒冬雪月,就不綻放自己的芬芳,體現了其不畏苦、寒的堅定信心,不隨春、夏、秋的優越而轉;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依然潔淨無瑕,被世人傳為佳話。
  • 仲夏送你一朵清涼的蓮花
    一波蕩漾間,挺出一朵白裡泛紅嬌滴滴的優雅,在一抹溫柔裡,孕育滿滿愛意的親情。看清濁世後,還能眉目清澈,映射出清淡乾淨的容顏。一念一清淨,心似蓮花開。濁世的淨,是出淤泥而不染;浮世的清,是濯清漣而不妖。蓮花,是盛夏的涼,是浮躁的安,是煩惱的寧,是妄念的滅,是貪詐的戒,是凡心的佛,是福慧的果,是心地向善,是自性的光明。
  • 蓮花一朵 盛開番禺 一半禪意 一半山工
    出廣州市區,向南30公裡,在番禺區石樓鎮珠江入海口獅子洋西岸,有一座海拔108米的蓮花山,山上還矗立著一座高50米的蓮花塔。蓮花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已有近400年的歷史。遠遠望去,蓮花塔儼然珠江口的制高點。
  • 你的心,在汙泥裡開出一朵蓮花
    世間是汙泥,你在汙泥中開出了一朵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花開豔麗,盛氣凌人。娑婆世界,歷經輪迴,穢生萬物,汙穢的淤泥,潔白的蓮花,讓世人看到了,蓮花的潔白與高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時間的渡口,輪迴的彼岸,淤泥中的蓮花,又增添了些許美麗。蓮花是釋迦的代表,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念一清靜,心是蓮花開。心若清淨,三千大千世界,無處不是淨土。
  • 心中盛開一朵蓮花
    荷 塘溫智清閒穿竹徑日偏西,偶傍荷塘上翠堤。菡萏飄香誰不醉,嬋娟弄影我尤迷。心中一朵蓮溫智清菡萏亭亭一似仙,薰風拂過碧漪漣。宛然夢影胸頭漾,幻出心中一朵蓮。心中種朵蓮溫智清種在心中一朵蓮,清香秀麗意纏綿。從容淡定品高潔,對此沉思好悟禪。
  • 八月你好:心似蓮花開,清風自然來
    願你在八月的燥熱中,也能活出沁人心脾的清涼。01越是炎天暑熱,越要心平氣和八月的天氣喜怒無常,時而驕陽似火,時而大雨滂沱,把人的心緒也攪得不寧。拿破崙有一句名言:「能控制住壞脾氣的人,比能攻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不必焦慮,不必煩躁,心似蓮花開,清風自然來。控制好情緒,耐得住性子,修煉出一顆平和的心,無論遇到怎樣的境遇,也總能隨遇而安,日子總能過得達觀灑脫。
  • 佛教為什麼對蓮花情有獨鍾?
    蓮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中經常看到的象徵物,可以說是佛教的教花。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最多數十瓣,天上的蓮花最多數百瓣,但淨土的蓮花卻在千瓣以上。大家熟悉的釋迦牟尼佛坐像和畫像,一般都是結跏趺坐在蓮花臺上;「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接引像一般是手持蓮臺垂手接引,講法的像則是結跏趺坐在蓮花臺上,雙手仰掌向上,掌中託著一個蓮臺;民間喜聞樂見的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聞名,也是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著淨瓶,一手執著一朵白蓮花,還有天女散花,也是散的蓮花。
  • 至心念佛,定有這樣一朵蓮花為你而開!
    娑婆世界的蓮花,隨著季節變化春生、夏長,秋冬便逐漸凋謝、枯萎。而極樂世界的蓮花亙古常新,不會顯衰敗之相。世間無常,只因眾生心念無常;極樂妙相,也是應諸上善人的清淨無染之心所現。心淨則國土淨,莫向外求,清淨自心最為吉祥。
  • 佛與蓮花有什麼關係呢
    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也結跏趺坐在蓮臺上,雙手仰掌足上,掌中託著一個蓮臺,似乎在指引眾生往通西方佛國淨土;以大慈大悲聞名的觀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著一隻淨瓶,一手執著一朵白蓮,仿佛在表露觀音懷著的一顆純潔的菩薩心,全力導引信徒脫離塵世,到達荷花盛開的佛國淨土。
  • 蓮花海空間2017年5月「畫遊心田」彩鉛課程.植物志
    ,每個學員繪製原創「畫遊心田」日誌本;(就像華德福學生的主課本);7、 彩色鉛筆與手工作品的結合運用;8、分享交流繪畫書籍、名家作品、繪畫美學、以拓展學員眼界;9、課程中通過植物觀察、冥想、歌唱、團隊互動遊戲等多種體驗,讓學員喚醒感官、對大自然有豐沛的感受力。
  • 佛教:心中的蓮花
    此情此景,然好不免內心感到有些失落,漸漸陷入了一陣陣迷思,凝神妙想間,仿佛眼前的荷塘裡浮現出朵朵蓮花,一時心花怒放,在寒風中竟然流連忘返。01在《妙法蓮華經》裡,將佛法以蓮花作為入世與出世的精神象徵,因為蓮花出於汙泥而不染。
  • 鳩摩羅什: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朵蓮花,寫給開悟的人!
    常讀金剛經的朋友一定都聽過鳩摩羅什的名字,鳩摩羅什被稱為千古一僧,更有八宗之祖的美譽,可即便是這樣的聖人也是有缺點的,鳩摩羅什的一生飽受爭議,雖然有人喜歡他,也有人討厭他,但他並不在乎這些。鳩摩羅什曾留下過這樣一句話,值得深思,因為這句話或許能讓你在今後的學佛之路上,越走越順。很多人學佛都執著了,甚至還有些迷信了,很多人都沒有用正確的觀念去學佛,要麼去學習某一個人,要麼去執著某一種方法,其實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 佛菩薩為何常坐在蓮花上?
    提及蓮花,每必想起周敦頤所作《愛蓮說》,蓮花清新正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象徵汙濁塵世之中的「君子」。在佛門之內,蓮花的寓意更為深遠且廣大,譬如佛陀降生時腳踩蓮花、說法時手執蓮花、口吐蓮花、坐禪時結蓮花印、經文有《妙法蓮華經》,蓮花在佛門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書畫南北方》蓮花一朵出太湖一一曾友華畫荷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從南京藝術學院國畫系畢業,至今已近半個世紀!在外人看來她是淡泊人生,在行家目中她懂得藝術碰不得,要碰,就要付出畢生心血!可能輸掉的是你,也可能贏到的也可能是一個大噐晚成的你!又何況天下畫荷花的有成千上萬,又何況在中國文化中荷花是「出汚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一朵「君子之花」!
  • 蓮心禪韻:蓮花與佛教
    道場印製的善書,在商家店面外的騎廊隨手可取,封面上一朵紅蓮伴著低垂的荷葉,少了開在湖塘的豔你,多了幾分善意。誌哀的白包上也赫然一組黑色線條勺勒的蓮花蓮葉,是告慰家屬、也安慰逝者之靈。淨土世界一蓮花《大正藏》經典說,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
  • 蓮花象徵著什麼,和佛教又是什麼關係
    蓮花的特性與佛教的教義相吻合,佛教是想要幫助塵世間的凡人擺脫困難的宗教,將濁世當做一片苦海,希望婆娑世界的人能夠擺脫這片苦海,其最直接也是最快捷的途徑就是修行,就是從濁世到淨界,從大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中超凡脫俗,不被汙泥所汙染,最後開出一朵無比美麗的話,這個和佛教修行的教義是完全吻合的。佛教教義的之一,是慈悲眾生。
  •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盛夏時節,一池清水中蓮葉田田,蓮花悠然而立,優雅而安靜地綻放。與微風共舞,與綠葉同醉,每一朵蓮花都在盡情地釋放生命的清雅美麗。當蓮瓣片片落盡,所有的喧囂繁華都沉寂,唯有一蓬蓮子碧玉般靜靜獨立,留一顆蓮花的心……此處即是清淨世界。觀蓮花最易讓人開悟,清雅的蓮花開在眼裡,開在心裡,整個世界都會變得異常美好。唐代居士龐蘊有詩: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士一如來。在佛的世界裡,一朵花,一片葉都可成完美世界。
  • 在淺斟細飲間感悟 「輕禪文化」——九馥九品香水蓮花茶
    ,古詩文中就有關於蓮花的讚頌,可見其在古時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之重。我們之所以愛蓮,不僅僅是因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品格,還因為那份蘊含著神秘宗教色彩的禪意。——唐釋道世《三寶敬佛》蓮花綻放,象徵因果成熟,故有花開見佛之說。臺灣林先生逢見佛祖趺坐的蓮臺,萌發培育「天上之花」之願想,後終在美洲尋得碩大蓮花品種,在移植臺灣後,歷經二十餘載,選出九種深淺不同的花色,由清香轉至濃鬱芬芳不同,可達「一花一世界」之妙境,因此得名九品香水蓮花。
  • 倉央嘉措,你是布達拉宮佛前一朵盛開的蓮花
    用一朵蓮花商量我們的來世倉央嘉措,你是佛前一朵盛開的蓮花,你來到世上,不是普度眾生的佛,是來尋找今生的情。蓮開心池蓮潔聖,蓮落心池心添香。你若佛前一朵盛開的蓮花,折一簾幽夢笑看塵緣,不慕群芳豔,但聞幽語閒。
  • 釋迦牟尼為什麼坐在蓮花之上,又是從何時開始坐於蓮花臺之上的?
    在印度佛經中,將釋迦牟尼誕生與荷花聯繫起來:這位當初的王太子降生之前,宮廷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百鳥群集爭鳴悅耳,四季花卉一同盛開,特別奇異的是,宮內池塘中突然生出一朵大如車輪的白蓮,白蓮花開與王太子降生恰好同時,更讓人奇異的是,王太子的舌根又閃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白蓮之中還端坐著一位小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