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9: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唐駿垚 通訊員 費彪
臨近歲末,浙江各地將陸續進入全會時間。在此輪全會上,各區(縣、市)「十四五」的「路線圖」將基本明晰,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餘杭,是浙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12月18日,該區區委全會召開。記者注意到,該區提出的「十四五」目標,是要「高水平建設創新餘杭、品質之區、文明聖地,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範區」。
創新、品質、文明,餘杭為何要在「十四五」聚焦這三個關鍵詞?
夢想小鎮
創新急需升級
實現從0到1的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回顧過去十年發展,在浙江縣域經濟競爭中,餘杭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跨越,緊緊依靠的就是創新——率先擁抱「網際網路+」,形成製造業與數字經濟雙引擎驅動,初步構建了現代經濟體系。
特別是2018年底開始推進「全域創新策源地」,讓創新之花在全域遍開。展望未來五年,餘杭顯然也看到了,「全域創新策源地」建設所激發的巨大創新發展紅利,將助力餘杭邁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加速期。
但是,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在浙江省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和杭州市高水平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背景下,餘杭也要自問,現有的創新生態、創新矩陣和創新能級,是否能支撐餘杭「始終走前列作示範」?
落地餘杭的浙大超重力大科學裝置效果圖
從發展角度來看,這種支撐力是不夠的,至少是吃力的。比如,相對於數字經濟,製造業規模偏小;數字經濟缺少「硬支撐」,原始創新能力仍偏弱;創新企業梯次發展,但具有產業鏈集聚整合、輻射帶動能力的大企業少……
在這樣的背景下,餘杭給出的「十四五」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創新,也就順理成章了——要持續不斷創新,要硬核科技創新,要基礎研究創新,要實現從0到1的創新。
只有聚焦科學前沿、國家戰略和發展需求,著眼全域布局創新引擎、完善創新生態,著力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始終走前列作示範」才有可能實現。
餘杭城市配套不斷完善
品質造就品牌
推動城市綜合能級躍升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要提升創新策源能力,關鍵還在於人,在於人才,在於高層次人才。
近年來,餘杭的人口呈現持續淨流入態勢,全球各地的人才來到這片「夢想中創新創業的地方」,成為浙江人口增長最快的區(縣、市)。
當我們談論新老餘杭人奮力推進餘杭大踏步前進時,也要談論提升新老餘杭人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這顯然是鎖定第二個關鍵詞「品質」的初衷。
品質,包羅萬象。大,可以是讓企業「如魚得水」的一流營商環境,是讓市民「夜不閉戶」的良好治安環境;小,也可以是幸福和諧的鄰裡關係,是出門就能便捷地享受公共運輸服務……
引入市場力量逐步養成市民垃圾分類習慣
當一個區域有了「品質」,自然而然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進而成為區域的品牌。
品質的背後,是一個城市的綜合能級。與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餘杭城市綜合能級還有不少領域要提升:
人口快速流入對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帶來壓力,交通、水利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還有提升空間,規模龐大的市場主體、多元社會的利益訴求倒逼黨委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浙江省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和杭州市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背景下,餘杭提出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新區、持續深化平安法治建設等舉措,緊扣現代化、國際化,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綜合能級,建設品質之區。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文明彰顯底蘊
貴在打通轉化通道
在人類發展歷史長河中,洗滌鉛華而留存的,就是文明。文明,既彰顯區域的歷史文化底蘊,又體現著區域文化軟實力。這也是餘杭「十四五」的第三個關鍵詞。
餘杭,不僅創新創業活躍,境內還擁有兩大世界文化遺產——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遺址和流淌2000多年融通南北連接八方的大運河(餘杭段)。
兩大世界文化遺產與餘杭轄區內西溪、徑山、超山等文化交匯交融形成獨特人文優勢,是浙江和杭州全面真實立體展示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重要窗口之一。
徑山茶園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餘杭具有的獨特優勢。不少學者認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構成了一座城市生存的精神支柱。當今社會,城市的文化吸引力成為一個城市能否源源不斷獲得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一個循環正在形成:城市的文化吸引著人才,人才吸引著創新企業,企業為城市創造著物質和精神財富,提升和保證了城市的競爭力,具有競爭力的城市更懂得保護和挖掘城市文化,吸引著更多人才。
在保護開發利用文化遺產的基礎上,餘杭需要探索打通文化軟實力向人才吸引力的轉化通道,為創新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撐。
「十四五」浙江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在這一目標下,餘杭正加快構築文化文明高地,堅持以文鑄魂、以文育德、以文興業、以文惠民、以文塑韻,不斷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持續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16082899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