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大學後,孩子都不怎麼跟父母聯繫了?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2020-12-19 妮妮教育指南

文/妮妮

你的第一次出遠門是什麼時候?你第一次離父母很遠是什麼時候?

其實我們當中絕大多數人第一次離開父母的保護,可能都是因為上大學才有的機會,尤其是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就更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自己。

上了大學以後,你可知道在家中的父母有多想念你們?他們總是盼望著你們能夠主動打電話回家,但他們又害怕你們太忙,不敢總打電話給你,怕你煩。

說實話,真的好像很多孩子在上了大學之後,跟父母的聯繫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少了很多。跟父母主動聯繫,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生活費了。

平時微信很少發,打電話也不會超過一分鐘,節假日也經常因為各種事情,而不經常回家。難道真的是孩子們不懂事,孩子是「白眼狼」嗎?

為什麼上大學以後,孩子就跟父母很少聯繫了?答案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首先我們來說說第一點,其實孩子上大學之後並不意味著就不忙碌了。相反,他們會比上大學之前更忙碌。

在高中階段,他們每天要面臨的也許只有學習,但當上了大學之後,父母不在身邊,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做主,他們每天要做的事情其實也很多。

有時候不知不覺過了半個月才會想起,真的很久沒有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而且因為自己的忙碌,有時候打個電話也只是草草幾句就完事了。

其次,孩子們終究是有長大的那一天。一般來說,上大學的孩子已經成年了,很多時候他們會有自己的主見,不希望別人對他們的所做行為加以幹涉。

所以也許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會跟父母聯繫,並且也非常的密切。但父母總是還把孩子當成小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想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來做,久而久之,孩子會反感這樣的做法,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自然也就少。

再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孩子真的已經長大,很多時候他們也學會了報喜不報憂。也許在父母眼裡不管孩子多大都還小,但實際我們卻已經成年,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了。

我們也不再是那個不懂事的孩子,希望用自己撐起的一片天,去保護父母。

面對大學當中的很多事情,也許會有不如意的時候,但我們會生怕給父母打電話的時候,忍不住就跟父母訴苦,不想父母為自己擔心,所以很多時候寧願少打電話。

最後一點就是,大學真的就相當於是一個小型社會。我們的孩子在其中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在無形當中和朋友談論的話題,會比跟父母談論的話題要更多。

因為我們跟父母的距離確實有一點遠,能夠說點事情也少了一點,而交了新朋友之後,很多事情就能和新朋友們分享,所以就容易忽略了父母。

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看,才更利於促進親子關係

所以其實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更放寬心一點,不要總是把孩子護在身邊,也許離了家長他們會過得更好。

而且畢竟人都是會長大的,孩子們也會開始心疼父母。不打電話回家,或者是很少打電話回家,真的只是出於對父母的關心。

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孩子不在乎你們,正是因為在乎才不捨得讓你們擔憂。家長有這樣的顧慮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很難,難以和長輩溝通,難以相處。

再有一個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也應該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我們可能因為脫離了他們而感到興奮,但他們卻更多的是擔憂,是惦念,是不舍。

所以我們也應該多關心一下他們,多讓她們關心一下我們。這樣才更利於家庭和諧,才更利於促進親子關係。

要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能以後和父母們見面聊天的機會會越來越少,所以趁著我們還有時間,趁著我們還能和他們說說話,聊聊天,那就多做些能讓他們開心的事吧。

親情是我們一輩子都不能割捨掉的感情,不管到什麼時候,父母都是最惦記我們的人,而我們雖然身體已經離他們很遠了,但是內心也還是會和他們聯繫最密切。

所以為了不讓家長擔心,我們也應該多和他們聊聊天,讓他們多了解了解我們的近況,這樣他們才能更放心,我們其實也能過得更心安。

今日話題探討:

你上大學後跟父母聯繫的時間變少了嗎?你多久聯繫父母一次呢?歡迎來一起交流吧。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上大學後,幾乎不和父母聯繫?真實原因或許和你想的不同
    當孩子上了大學後,父母會覺得時間過得更快了,孩子也漸行漸遠,他們的世界裡父母不再是唯一,能主動和父母聯繫的原因,多半是沒有生活費了,平時發消息半天都不回復一句,打電話也是敷衍幾句就掛了,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懂事,還是「另有隱情」?
  • 孩子讀大學之後,為什麼不主動聯繫父母了?真實原因或許另有隱情
    隨著大學開學時間的臨近,家長們就要送別孩子,讓孩子獨自一人在校園中生活了。我想大學的生活或許是很多學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獨自生活,剛踏入校門的學生們,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平日中也經常會像自己的父母分享生活的日常。
  • 高一考600分能考上大學嗎?老師:答案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老師:答案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一直參加著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有考試必然會出成績,每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是孩子最緊張的時刻,也是父母最緊張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一個漂亮的成績,可以順利的考上大學。對於孩子的分數,有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孩子在高一考600分,能不能考上大學?
  • 孩子越優秀離父母越遠?上大學後為何很少主動聯繫父母
    在家上了一學期的網課,一返校便進行期末考試,不少同學為此撓頭。比學生更緊張的其實是家長,開學沒幾天,已經好幾位家長聯繫我,詢問孩子返校後的情況,而且特別擔心考試。一位家長怯生生問我,老師不知道孩子選擇了什麼專業,孩子返校快兩周了,也不跟家裡聯繫。
  • 努力就可以上高中嗎?答案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努力就可以上高中嗎?答案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眾所周知,高考很難,數十載的寒窗苦讀,為的就是一舉成名天下知。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完善,大學生越來越多,如今考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是大多數人的關注點還是在高考上,可以說是全民高考,這可能也跟大多數的影視題材跟高考有關,給大家營造出一種高考很難的感覺。其實,中考的難度不亞於高考,甚至可以說比高考的難度更大。那中考到底有多難?
  • 跟父母和解,或許是孩子最做不到,但是又最想做到的事
    那不是3千字,也不是3萬字,而是30多萬字啊!孩子剛剛初中就能寫出這麼多的手稿,足以證明孩子對於寫作是真的熱愛,為什麼就不能和平的交流,而是直接選擇撕了呢?很多人都說,原生家庭帶出來的陰影是會伴隨孩子後半輩子的,現實也確實是這樣,很多人用後半輩子的時間去緩解童年的陰影,用盡所有的力氣去和自己最愛的父母去和解,你說孩子不愛父母嗎?
  • 為什麼我的父母不是明星?
    曾經有個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沒有顯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總是愛做夢,常常夢到自己的父母是市長或是明星之類的,醒來後就很沮喪,為什麼自己會生長在如此平凡的家庭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醫院的醫生或是一所學校的老師也好啊,在這個社會,即使那麼小的孩子也懂得勢力兩個字。
  • 當你選擇像雄鷹那樣展翅高飛的時候,回頭看看你地面上的父母吧
    當你選擇像雄鷹那樣展翅高飛的時候,回頭看看你地面上的父母吧最近我總在思考,總在想。其實我寫過的東西,寫過的文章也有很幾篇兒了。可總是很少來用於寫父母寫爸媽。因為我不知道我要用什麼樣的文字,什麼樣的語言,用自己說什麼的話來描述他們。
  • 孩子離家上大學,父母準備好了嗎?
    此時,考上大學的家長和孩子們都在忙碌著選學校、選專業。不管怎樣,確定的是,孩子離開家的時間到了。他/她要去上大學了。些時,每個父母的心情應該都挺複雜的吧!從孩子出生到高中畢業,一路走來,父母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和快樂,或許還參雜著沒有足夠的投入和陪伴的愧疚,但都懷著希望,希望有一天孩子能順利地走上自己幸福的人生。而現在,一個嶄新的篇章已經開啟,不僅是對於孩子還是父母自己。大學!
  • 為什麼父母一直想讓孩子上大學,而不是去學一門技術上技術學校?
    你說讀職業教育有什麼前途呢?任何一個行業,從業人員所處的位置越高,工作內容越複雜,難度越大,收入肯定越高,越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來看,大學雖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但後期產出更多一些。因此,當前父母基本上都想讓孩子上大學。
  • 有的孩子上大學之後不聯繫家裡面是為什麼?主要是因為這4個原因
    有的孩子考進大學後,不聯繫自己家裡的父母,這些孩子的家長基本上都帶著疑問,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來跟大家簡單說一下。有的孩子上大學之後不聯繫家裡面是為什麼?主要是因為這4個原因。1生活圈變大了大部分的學生在上初中和高中的時候,都是在本地,除非特殊情況,很少有父母講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地去讀書,孩子們的朋友之類的也都是本地人,再加上為了考上大學夜以繼日的複習,很多學生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交朋友。
  • 為什麼孩子跟你無話可說?
    偶爾聊天,也都是了無趣味的對答:「今天在學校怎麼樣?」「還行,挺好的。」然後就沒了下文。一位學生家長說,她很善於主動溝通,也總在嘗試好好和孩子溝通,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有什麼事都不願意跟她說,她和孩子之間仿佛有一堵牆。
  • 午睡還是不午睡,長大後哪個孩子更聰明?答案或許跟你想的不同
    導讀:午睡還是不午睡,長大後哪個孩子更聰明?答案或許跟你想的不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午睡還是不午睡,長大後哪個孩子更聰明?答案或許跟你想的不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你越罵孩子,他越想抱你,……
    她家兒子今年兩歲半,吃飯的時候,小朋友一直要番茄醬,用手蘸著吃,最後還弄到朋友的白裙子上。朋友氣的大吼大叫,還扇了他一巴掌。令人心疼的是,小朋友一邊撕心裂肺的哭,還一邊伸著手求抱抱。當時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媽媽都已經這樣對他了,他為什麼還要追著媽媽?因為他們只有媽媽,沒有別人可以依賴。
  • 「孩子,為什麼我一定要你考一個好的大學」
    今天很多地方的同學都已經結束高考了,但是還有一些地區的孩子,明天才是最後一天,無論怎麼樣,我都願所有的孩子一切順利。今天,很久不聯繫的好友突然告訴我說:她考上研究生了,下半年就要去讀書了。我很震驚她的決定,畢竟她跟我一樣大,26歲了,再讀一個研究生出來都28歲了。
  • 父母經常秀恩愛,孩子長大會是什麼樣?結果或許跟你想的不大一樣
    大部分父母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即使非常相愛,在孩子面前都不會表現出親密的樣子,甚至孩子已經成年了,父母也不會在孩子面前討論和感情有關的事情。但是如果家庭和諧,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不自覺地流露出對對方的愛,孩子在有愛的家庭中,會更善於表達,性格也會更樂觀,這些都是因為父母的行為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即使孩子長大後離開父母,也會對家充滿依戀。
  •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想上大學,適合上大學丨一周教育觀察
    1、川普此舉本質是從選舉連任角度出發,想重啟經濟,逼大學9月正常開學,並非跟留學生過不去。雖然留學生家庭不滿,但不是他的選民,他無所謂。川普為連任,什麼招數都會上,後面如果有針對中國學生的限制也不意外。2、美國大學9月多數本來就是雙選,即線下線上均可,所以願意去的沒有障礙。3、不願意線下的,只選線上的怎麼辦?美國大學應該有自己對策,可能會有少量線下課帶一下,然後線上為主。
  • 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發現這屆父母是史上最難的父母!
    看吳曉樂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恍惚間,我覺得像在看小說,我一直提醒自己,這終究是紀實,也只是個例,看完身上還是直打冷戰,久久不能平靜!吳老師畢業於知名大學,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尤其是一些家境優越的家庭,在做家教的過程中,她看到了臺灣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 為什麼很多孩子犯錯或受傷後,不敢跟父母說而選擇隱瞞或隱忍?
    有的父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但是,儘管在一個孩子被萬般寵溺,物質條件又富有的家庭,很多的孩子犯了錯誤,還是不敢或者不願意跟父母講,有時候受傷也不願意告訴父母,甚至是吃虧了,也都是自己忍著,而不是跟父母傾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造成的。
  • 這部紀錄片告訴你,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終究平凡,父母看後不再焦慮
    比如,父母千方百計培養孩子,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把能培養的愛好都培養上。但為什麼父母拼盡了全力,孩子卻也終究平凡?日本的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通過追蹤13個出生普通家庭的孩子,用長達28年的時間去追蹤這些孩子人生軌跡。節目組每隔七年就去採訪他們一次。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這些孩子已經28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