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孩子犯錯或受傷後,不敢跟父母說而選擇隱瞞或隱忍?

2020-08-27 悠悠文案


文/悠悠

為人父母的家長小時候,或者是現在的很多孩子們,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情景:

不小心犯錯了,瞞著家長,企盼能逃過一頓批評;不小心受傷了,不敢跟父母說,害怕父母責備;有時候忘記帶東西了,索性也不敢回家取,擔心父母說自己是丟三落四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選擇隱忍,害怕跟父母說了以後,一頓冷嘲熱諷之後,還說自己笨......


父母對孩子,都是百般疼愛。有的父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但是,儘管在一個孩子被萬般寵溺,物質條件又富有的家庭,很多的孩子犯了錯誤,還是不敢或者不願意跟父母講,有時候受傷也不願意告訴父母,甚至是吃虧了,也都是自己忍著,而不是跟父母傾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造成的。

父母要愛,也要會愛。

不是因為父母不愛孩子,而是因為有的父母不懂孩子,也可以說是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其實,我認為,對孩子,父母要愛,也要會愛。

其實想一想,有可能孩子犯的錯,受的傷,很可能家長自己也經歷過。但是卻忘記或忽視了自己的刀子嘴也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心裡創傷。孩子犯錯,父母應該批評指正,但一定要正面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斥責。最好,在批評完孩子之後,選擇抱抱孩子,這是給孩子一個安全感。

父母過於嚴厲或期望值太高,未必是好事。

讓很多家長崩潰的是,孩子總是一再地去犯同樣的錯誤,家長一次指正,兩次批評,也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但仿佛就是記不住父母的話。所以,很多家長覺得一再犯同樣的錯誤,就不能輕易地原諒孩子。就是這樣,增加了孩子的心裡負擔。所以,孩子會選擇沉默,選擇自己去生悶氣。

父母過於嚴厲,會讓孩子望而卻步,會讓孩子變得膽小。父母要求過高,就會讓孩子壓力過大,不可能人人都是叱吒風雲,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所以,孩子只要付出了努力,父母就應該給予鼓勵和認可。

學會跟孩子溝通

每一個有苦不說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不懂孩子的家長。

當孩子選擇對自己的父母逃避和隱瞞錯誤的時候,就已經跟自己的父母在心裡有了距離感。或許是認為說出來也得不到安慰和理解,反而還會讓自己更加痛苦,索性就不說了。相信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也最終會幫助孩子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但是用責備表達出來的愛,孩子所感受的,更多的是傷害,並不是愛。

跟孩子的溝通,要以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為前提。先從理解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充分信任自己。孩子受了欺負或委屈,吃了虧,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所謂的「為什麼人家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啊,還不是你好欺負。」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沒用,先去否定自己。或許也有自己孩子的原因,但父母可以一起跟孩子去找原因,而不是這樣的語氣和方式去指責孩子。

孩子遇到問題,找父母幫忙的話,說明足夠信任自己的父母。所以,在情感上,讓孩子覺得值得依賴和信任,是父母要努力做到的。用包容的心態看待孩子的錯誤,用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充分的表達和釋放,理解並接納孩子的過失,孩子感到委屈時,要及時安慰孩子受傷的心靈。父母不要讓孩子在隱忍中體味更多的無助,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港灣,才會讓孩子茁壯成長的同時,成就一個強大的內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受傷或犯錯後,常常不願告訴家長?背後的真相讓人心酸
    娜娜為何不願告訴父母父母本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可為什麼娜娜寧願忍著痛苦,也不願意告訴父母?當筆者問出這個問題後,娜娜沉默了很久,說:如果我告訴父母,最先得到的肯定是責罵,而不是關心、安慰!是啊,多少孩子不管是磕了碰了還是傷了,都是能不說就不說,除非扛(瞞)不下去了。僅僅是因為怕挨罵!近幾天來,我經常思考幾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孩子受傷後,都不願告訴家長?
  •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的「糾正」更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我們的孩子犯錯,很多時候因為我們孩子的犯錯我們作為家長會生氣,甚至會說教懲罰孩子。但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可能犯的錯誤越來越多,孩子想要躲避父母的懲罰,無奈之下會選擇隱瞞。
  • 孩子犯錯後,父母常說這樣的話,會讓孩子一錯再錯,千萬別說了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淘氣受傷,他們趕過來後,第一時間並不是關心孩子的傷痛情況,而是首先去提醒孩子: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父母總是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卻是來自父母情感上的支持。
  •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粗暴教育,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機會
    結果,有一次嘟嘟不小心,球砸到了他最愛的一個玻璃杯,杯子碎了一地。樊登對嘟嘟說:嘟嘟,看到這個杯子碎了,我心裡很難過。因為這個杯子我很喜歡而且他確實花了爸爸不少錢。現在他碎了,你看你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嘟嘟說:我知道了房間裡不應該玩球,因為球比較彈,它不小心就會砸到東西。如果我下次想要玩球,就要選擇去空曠的戶外玩。從那以後,嘟嘟再也沒有在房間內玩過球,就像他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重要,說對了不傷娃
    我們大人都避免不了會犯錯,何況是小孩子呢。犯錯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而且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成長。如果孩子犯錯,家長就當做是麻煩、闖禍,只會對孩子發脾氣,那錯誤就只是錯誤。而父母如果能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學會如何改正,這就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 為什麼孩子受傷了,卻不願意向父母求助?背後的原因值得思考
    她的父母急忙把她送到醫院,結果發現這顆鋼釘離心臟的距離只有二十六毫米。這件事不由得讓我們為小女孩捏了一把冷汗,這小女孩是忍受了多大的痛楚,都不願意將自己受傷的事告訴父母。類似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為什麼孩子受傷了,寧願強忍著,也不願意向父母求助?背後的原因很現實。
  • 6歲女孩鋼釘穿膛不敢告訴父母:真相讓人心酸
    由於沒有立即流血,女孩怕責備,便一直隱忍不敢說。直到晚上胸口疼痛難耐,女孩才向父母坦言。送往醫院檢查後,發現7釐米的鋼釘距離心臟僅26毫米,女孩與死神擦肩而過。孩子現在已基本康復,有驚無險。但細思之下,不免難過:父母本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可為什麼孩子寧願忍著鋼釘穿膛的痛苦,也不願意向父母吐露半分?
  • 孩子敢跟父母發脾氣該慶幸,隱忍的孩子很可憐,原因值得父母思考
    文/東動育兒日記孩子發脾氣是一種向父母表達自己真實內心想法的表現,明智的父母該為孩子敢向自己發脾氣而高興,相反不會發脾氣的孩子卻很可憐,背後的原因很值得父母深思。其實,只有老鄭知道,孩子已經變得很膽小,很害怕老鄭,自己在學校的事情,跟誰是好朋友,喜歡什麼從來不和老鄭說,孩子回家就到自己屋,把門關上寫作業。有次,孩子發高燒,硬是忍著不告訴老鄭,自己去上學。等老師給老鄭打來電話後,老鄭不禁潸然淚下,感覺很對不起孩子。
  • 女童被鋼釘打中胸膛,卻不跟家人說!理由讓很多家長值得反思
    要說這夠嚇人了吧,小女孩會哇哇大哭,大人應該很快就會知道。然而現實中,小女孩並沒有哭,而是忍著疼痛沒有告訴家長,到了晚上實在是疼得受不了了,才告訴了家長。事後,問女孩為什麼當時沒說,小女孩的回答讓人揪心,原來是怕父母責罵而不敢說。
  •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這時候小麗非常的生氣,這可是她剛剛才收拾好的房間,之前也跟孩子說過,不要在洗澡的時候玩水,速戰速決,可是孩子就是不聽。 於是小麗就怒吼孩子讓孩子去房間面壁思過,等到吃飯的時候再去問孩子你知道你錯在哪裡嗎,下回還敢不敢?小麗的孩子也非常委屈和乖巧的說,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敢了。結果沒過了多久,小麗的孩子再一次犯了同樣的錯誤。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犯錯積極主動承認卻是很少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另一原因可能是要面子不肯認錯。不管孩子對於錯誤承認與否,父母的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家長「恩威並施」,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免不了犯錯,但能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卻很少。孩子之所以不承認錯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敢承認。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嘗試"恩威並施",讓孩子對錯誤負責。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就算犯了錯,也可能因為害怕被責罵而不敢承認。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多出於這些心理1、擔心被責罵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生氣是正常的,但是很多家長都會進行嚴厲的打罵,讓孩子感到恐懼和害怕。
  • 不敢犯錯?父母應遵循「試誤說」規律,孩子才能敢於嘗試
    原因是男孩因為在學校犯了錯誤而遭到母親的責罵,目前在沒有聽孩子的任何解釋的情況下,直接否定了孩子,最終這個男孩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意再承受這種挫敗感。其實我很不能理解這個母親的行為,為什麼孩子一出錯誤就被指責,甚至不問原因,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讓孩子再做一次嘗試,不就可以解決了嗎?
  • 孩子犯錯後,你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很多父母說錯了
    "跟你說要這麼做你偏不聽,你偏要這麼做,現在好了,做錯了吧?""跟你說不要那樣做你偏要,你只會給我製造麻煩。""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養你有何用?""你怎麼這麼愚蠢,你看看別人家小孩多聰明。
  • 性侵之下的孩子為何多年隱忍?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愛
    第一次被欺負,她疼得掉眼淚,好幾天走路坐下都疼,但是那是爸媽都忙,沒人陪,她又很乖,鄰居讓她不要說出去,她便沒說。後來遭遇表哥,那時候,她仍然不懂這件事意味著什麼,也沒有反抗。在後來有了性意識後,才明白過來,自己遭受的是什麼,卻不敢說,卻見到他們一次,受刺激一次,很害怕,又噁心,覺得自己很髒。
  • 孩子犯錯後的反應,真是「求生欲」太強了,父母看後轉怒為笑
    有的孩子犯錯後的反應,該說不是,真是「求生欲」太強了,父母看了後也只能轉怒為笑,感慨「孩子管不住啦」~看看你們的孩子,有沒有發生過以下類似的事件吧!「媽媽這麼兇,都是跟你學的」事件起因是一位母親輔導孩子寫英語作業,然後不小心情緒崩了,看孩子不聽話,還將其揍了一頓。
  • 6歲女孩鋼釘穿膛不告訴父母:是什麼讓孩子失去求助父母的本能?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是最親近的人,當孩子受了委屈,受了傷,第一個想要求助的人應該是父母,可為什麼7釐米的鋼釘穿進去,寧可忍著都不告訴父母?01「痛苦要是說給你聽,我會得到雙倍痛苦。」……很多孩子受了欺負,受了傷都不敢告訴父母,除非實在忍不住了才說。因為孩子說了之後不僅得不到安慰,甚至還會被父母責備。也許家長會說:「我也是著急嘛,這麼大孩子了,一點都不知道保護自己!」
  • 孩子被狗咬卻不敢和父母說?拒絕向父母求助的背後滿是心酸
    被狗抓傷後為什麼明明不敢向父母求助?其實孩子出了事情不願意向父母求助,寧願自己承受傷痛也不告知父母,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存在問題,親子關係並不親密。母親十月懷胎將孩子帶到人世間,父母共同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對於每個父母來講,疼愛孩子是本能,但是愛與會愛卻不是一碼事,有很多父母都愛錯了方式。
  • 46%的孩子被欺凌後選擇隱瞞:有多少父母,在養育「假性孤兒」
    孩子為什麼向家長隱瞞欺凌?有研究表明,46%的孩子在受到欺凌後選擇不告訴父母。因而,他們往往選擇自己解決,寧可默默承受。另一方面是不敢,他們覺得對於這種「窩囊」的事,父母可能不會站在這邊,甚至會反過來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刷了媽媽辛苦攢下來的4萬塊確實不對,作為家長,肯定是要嚴加管教。但究竟為什麼,父母覺得自己用心良苦地在教育,孩子卻不服、委屈,甚至是怨恨?是我們總是習慣充當警察和法官,用懲罰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卻忘了,去看一看或想一想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