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家長「恩威並施」,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

2020-10-04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免不了犯錯,但能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卻很少。孩子之所以不承認錯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敢承認。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嘗試"恩威並施",讓孩子對錯誤負責。

小宇是一名小學生,這天放學回家,他看到有個男生在欺負女生,便上前阻止。誰知對方並不好說話,小宇勸說無果,反倒把對方激怒了,小宇出於自我保護反擊,兩人扭打起來。

很快這裡的動靜被就被其他同學察覺了,老師聞訊趕來,把幾個孩子帶到辦公室,一一詢問後明白了事情始末。之後,老師通知孩子們的家長過來,並教育了欺負人的男孩、安慰了受欺負的女孩,還表揚了小宇勇於助人的舉動。

讓老師沒想到的是,小宇爸爸一來到辦公室就說:"是不是這孩子又闖禍了?"沒等她說話就對著孩子一頓痛罵,小宇想反駁,但爸爸又說:"你還想狡辯!"老師只能急忙解釋小宇沒有闖禍,而是做了好事。聽到老師的解釋,小宇爸爸的表情頓時變得十分尷尬。

小宇爸爸一聽到老師叫家長到學校,便下意識以為孩子做了什麼壞事,並且一到辦公室二話不說就罵孩子,可見平時沒少罵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就算犯了錯,也可能因為害怕被責罵而不敢承認。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多出於這些心理

1、擔心被責罵

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生氣是正常的,但是很多家長都會進行嚴厲的打罵,讓孩子感到恐懼和害怕。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犯錯之後很可能會因為擔心被責罵而隱瞞錯誤,不敢主動承認。

2、羞於承認

有些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但是他們又不好意思將自己的行為或者犯錯的原因說出來,覺得難以啟齒。由於不好意思,這些孩子也不敢承認錯誤。

3、僥倖心理

犯了錯之後,承認和承擔是需要勇氣的,有些比較缺乏勇氣的孩子會心存僥倖心理,想著說:"萬一沒人發現呢?""他們應該不會覺得是我做的。"他們會用這樣的想法安慰、說服自己,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家長不可縱容,否則將導致以下後果

1、孩子自欺欺人

孩子犯了錯誤之後不承認,久而久之他會開始自欺欺人,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此時就算家長和朋友指責他,他也會覺得是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樣會導致孩子的是非觀受到影響,以後為人處世容易走上歧途,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2、孩子變本加厲

一方面,如果孩子做了錯事卻沒有人發現,或是家長發現了卻不指明,孩子會有種"我做的事他們都不知道"的感覺。在這種感覺的驅使下,有的孩子會繼續錯誤的行為,並享受著偷偷做壞事帶來的自豪感、成就感。

另一方面,孩子很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但又沒有人告訴他們不能這麼做,他們就沒有停止和改善的機會。

3、孩子缺乏責任感

孩子犯錯後因為害怕、心存僥倖而不敢承認錯誤,這些都是正常的,但家長卻不能視而不見。對待自己犯下的錯誤,孩子應該承擔起來並為之負責,這樣他們才會慢慢培養起責任感。如果總是無視和推卸責任、錯誤,孩子會成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在生活、感情、工作中,都是不靠譜的。

家長"恩威並施",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

"威"怎麼實施?

1、樹立規則有權威

雖然現在都提倡"跟孩子交朋友",但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保有權威,否則孩子根本不把你的勸誡當回事。樹立權威的第一步,就是樹立規則。

在家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規",約定有哪些事情不能做,而哪些事情是值得提倡的,讓孩子明確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2、指出錯誤要明確

孩子犯錯後,家長都會生氣,但是家長要掌握生氣的正確方式。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他的什麼做法讓我們感到生氣,原因是什麼。比如孩子趁著家長不注意爬到窗臺上玩耍,家長可以告訴他,他爬窗臺很危險,這讓爸爸/媽媽感到很生氣。

孩子犯別的錯誤時,家長也要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有理有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在哪裡,之後引導他們知錯改正。

"恩"怎麼體現?

1、不全盤否定孩子

在看待事物時,我們要破除二元思維的桎梏,也就是不要"非黑即白"地看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教育過一個打架的同學,雖然該同學打架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他是為了保護他人才動的手,並且遵守約定、知道自己錯了,所以陶校長肯定了他的這些可取之處。

孩子犯錯的時候,未必一無是處,所以家長不要一味地貶低他們。比如孩子想給家長端杯熱水,但因為沒拿穩摔了,家長可以說:"你的心意讓爸爸/媽媽很高興,但下次你這麼做會更好……"

2、孩子改正錯誤後,給予鼓勵表揚

孩子犯錯後,家長勢必要引導他們知錯並改正。其中,家長的信任和鼓勵是關鍵。

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教師、家長對孩子表示出信任和積極期待,那麼孩子也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並且會為做得更好而努力。

所以,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做的不是語言暴力他們"廢物""一輩子都廢了",而是鼓勵孩子補償和改正,並在他們取得進步後給予肯定,讓他們產生動力和自信。

育兒寄語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恩威並施"並不等同於"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前者建立威信,而後者則會讓家長失去威信。讓孩子知錯能改很重要,這關係到他們責任感與擔當的培養,家長一定要重視。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犯錯後會主動承認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據小宇媽媽說,小宇以前根本不是這樣的孩子,小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已經不用的杯子都會主動承認錯誤。但是後來因為小宇爸爸每次對小宇主動承認的錯誤嚴厲批評,導致小宇再也不敢隨便承認錯誤,他害怕被自己的爸爸批評。一、孩子犯錯不敢承認,是出於哪些原因?
  • 中國大多數孩子最缺少的是責任與擔當,我們剛需的是責任心的培養
    ☬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做家長的必須從言傳身教開始,我們要以身作則,才能給孩子委以重任!•❤•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自己首先要做負責任的父母。父母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做到愛崗敬業,熱愛家庭,讓孩子在有責任感的氛圍裡成長,潛移默化地培養出自己的責任心。父母若是將培養孩子的責任完全交給爺爺奶奶,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負責任,對父母的教導也不會聽從了。
  • 教育孩子,需要恩威並施,心慈手不能軟!
    不論老師還是家長,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恩威並施,要能立得起規矩,放的下面子,藝術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心要慈愛,手腕要硬。在一個班級裡,老師要樹立自己的權威,讓學生打心眼裡信服老師,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模稜兩可,要說一不二。這就需要老師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隨便許諾,不滿嘴跑火車。
  • 教育孩子,要做到恩威並施,心慈手不能軟!
    不論老師還是家長,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恩威並施,要能立得起規矩,放的下面子,藝術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心要慈愛,手腕要硬。這就需要老師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隨便許諾,不滿嘴跑火車。比如安排家庭作業,一定要認真檢查,絕不能隨便放水,朝令夕改,不然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懲罰學生,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徇私舞弊,因人而異。不要區別對待差生和優等生,不能是因為好學生犯了錯就不懲罰。現在的學生是很敏感的,或許他們心裡不說,但他們懂,他們都明白。
  • 李玫瑾:1.5歲前,孩子哭了就要抱,6歲前家長要學會「恩威並施」
    那麼1.5歲之後,如果孩子哭鬧,家長要怎麼辦呢?這時,就需要恩威並施了,李教授說∶既要有愛,也要有威。也就是說,家長既要用「共情」去理解孩子,也要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幫孩子樹立規矩。3、想哭就哭:孩子可能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多待一會,所以告訴孩子「想哭就哭吧」。家長越這麼說,孩子反而越會更早結束哭泣。
  •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孩子想吃冰淇淋,吃了一個還想要一個,如果家長不同意,孩子就開始撒潑打滾。針對孩子的這些無禮要求,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行。李玫瑾教授曾指出: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家長可能只需要看著孩子哭就好,讓孩子感覺到有你陪著他其實挺好的,同時也讓孩子正確意識到,僅僅依靠無理取鬧是達不到目的的。
  • 當孩子犯錯之後不會主動承擔責任,推卸責任,家長要這樣做
    孩子們不願意承認錯誤,也說明了他們對於自己尊嚴的一種維護,孩子們認為似乎只要承認了錯誤,就不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如果選擇不承認錯誤,自己就站在了弱小的那一方,則會得到家長的同情。所以當孩子在推卸責任時,家長應該辨別是非對錯,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否做錯了,千萬不要秉持著偏袒自己孩子的心理,而去縱容他的推卸責任的這種行為
  • 孩子犯錯了不承認,真的是死不悔改嗎?
    在電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裡,紅皇后和白皇后姐妹倆的仇恨,就源於兒時白皇后犯錯死不承認,還讓紅皇后幫她背了多年的罵名,紅皇后屈辱一生,最後心理扭曲不停復仇。別說孩子,大人一天也要犯很多的錯誤,說至少7 句謊話。該怎麼幫助孩子承認錯誤呢?背後,涉及的是換位思考和承擔責任。那,孩子為什麼「死不悔改」?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看到孩子乖巧可愛,家長會滿心歡喜,而看到孩子犯了錯誤,還不承認,就像是看到洪水猛獸。無論如何,孩子需要敢作敢當,可是家長卻忘記了,眼睛也是會騙人的,不分青紅皂白就讓孩子認錯,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的。
  • 責任大於能力,培養孩子責任心,讓孩子有擔當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以後,我發現,孩子做錯事情以後總是不願意承認錯誤,總是會找出理由來為自己開脫。比如說:吃飯的時候,自己不好好吃飯,一邊吃,一邊玩,碰翻了飯碗,弄了一地都是飯菜。我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卻說,「是媽媽沒放好!」玩完的玩具忘記收拾,卻說「是妹妹弄亂的。」就連自己上學因為睡賴覺遲到了,說是爸爸沒叫他起床!
  • 孩子犯錯卻不懂擔當,面對困難畏首畏尾?家長不妨試試這4種方法
    1、引導孩子承擔責任如果發現孩子存在「受害者心理」不敢去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父母就要去適當地引導孩子。比如:當孩子摔壞了別人的東西,父母可以問孩子「你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應該怎麼做?」向孩子提出類似的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並給出答案。2、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為了讓孩子「長記性」,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方法是責罵孩子,然後這樣的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不敢承擔責任的後果。
  • 孩子犯錯了不承認,真的是死不悔改嗎?
    --兩個孩子打起來了,大人圍過來逼著孩子說「你要道歉,快說對不起」!孩子委屈巴巴,眼淚打轉,根本不想道歉,還理直氣壯的和家長告狀「是TA先推我的!」大人瞬間生氣,「不管怎麼樣,你打別人就是不對的,必須道歉!」孩子只能一邊抽泣著,一邊道歉。但其實心裡一點都不覺得抱歉。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責任心,教育孩子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好處和方法
    你好,這裡是《「成長力」養成術,讓孩子從普通到優秀》系列課程,不講大道理,只分享為人父母可以實操的乾貨,這節課主題是「責任心」的培養。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是為了他將來可以更好地在社會競爭中立足,長大成人後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而這離不開責任心和擔當意識。
  • 孩子犯錯後家長到底該不該罵?明智的家長這麼做,孩子聽話有擔當
    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哪個小孩子小的時候是完全懂事的,小孩子經常會犯一些錯誤,但是犯錯之後家長該如何表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有的小孩子在小的時候犯錯之後,家長一味的縱容就導致小孩子就變成了熊孩子,長大之後也會變成一個惡棍,而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也是非常的到位。
  • 孩子「犯錯」不承擔,父母「犯錯」不認錯,想讓孩子成才太難
    很多家長在職場生涯上面特別雷厲風行,能夠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但是在面臨家中幾歲寶寶的時候,卻像是一個菜鳥小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控寶寶。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會選擇用特別簡單的粗暴模式去打罵孩子。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太過於寵愛,會袒護孩子的一切,不讓孩子去承擔責任。
  • 被愛包容的孩子,真的不會通過發脾氣贏得關注嗎?恩威並施很重要
    ,這個時候恩威並施的教育就顯得很重要了,因為孩子的包容和理解不能少、但包容和理解過度就成為了溺愛,在這個界限裡唯有恩威並施能hold住熊孩子。那麼,父母該如何在恩威並施裡展現出優良的親子教育呢?,他們長大了不喜歡被父母實時監控,所以才會做出很多過激的行為捍衛自己的觀點,孩子的反抗聲音越是激烈,則說明他們的思想有著明顯的提高,如果孩子的獨立思想不被父母理解包容,那麼就會間接性地轉化為孩子矛盾的爆發點,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根據孩子的獨立思想階段,達到幫他們調節情緒的最終目的。
  •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正確引導讓孩子敢作敢當
    文/赫媽育兒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勇於改正錯誤,才可以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正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帆風順,家長給孩子糾錯的過程,也充滿了坎坷曲折。於是,他又問了一遍兒子,可是兒子還是沒有承認。一氣之下,小程打了自己的兒子, 他氣呼呼地對我說,這個熊孩子,經常性地做錯了事情不敢承認,打他,他都不會道歉的。
  •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的「糾正」更重要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是因為孩子害怕被懲罰,而對於我們的家長來說,孩子犯錯不敢告訴我們,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糾正孩子更重要。曾在書中看到過一位心理學家推薦"孩子犯錯,不應該懲罰,而應該糾正,心理學上稱之為糾正型結果"那麼懲罰孩子與糾正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又應該如何做呢?
  • 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犯錯是第一步,試著做一次
    &34;,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適當的犯錯必不可少,但是小編卻發現,很多孩子不敢犯錯,與其說是不願面對失敗,倒不如說是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這時候,家長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真的是正確的嗎?
  • 孩子犯錯後,為什麼不願意認錯?
    我家3歲的男孩,犯錯後不接受家長的批評,也不願承認自己哪裡做錯了,還總想辦法轉移我們的話題,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家長不耐心、認真傾聽孩子的述說,他們的下一個反應可能就會是設法逃避現實、逃避這個話題,用轉移話題的方式來阻攔、逃避家長的批評和指責,釋放自己內心的冤枉、鬱悶來暫時緩解精神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