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老師還是家長,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恩威並施,要能立得起規矩,放的下面子,藝術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心要慈愛,手腕要硬。
在一個班級裡,老師要樹立自己的權威,讓學生打心眼裡信服老師,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模稜兩可,要說一不二。這就需要老師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隨便許諾,不滿嘴跑火車。比如安排家庭作業,一定要認真檢查,絕不能隨便放水,朝令夕改,不然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懲罰學生,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徇私舞弊,因人而異。不要區別對待差生和優等生,不能是因為好學生犯了錯就不懲罰。現在的學生是很敏感的,或許他們心裡不說,但他們懂,他們都明白。
如果老師做不到平等對待,公平公正,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就不再那麼高大。同時還要賞罰嚴明,既要能殺雞駭猴,還要樹立榜樣,示範引領。當然,懲戒學生,不是體罰,而是要讓孩子知敬畏,正三觀。
樹立了權威還不夠,平時還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及時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動態。遇到事情,學會換位思考,許多問題,如果老師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想一下,或許就不會那麼生氣,那麼衝動了,就會理解學生為什麼會那麼做了。
我們怎麼對待學生,好還是不好,是不是真誠相待,學生都能感受到,如果我們做到一心一意,真誠關懷,學生也會體諒老師,為老師著想。就像于謙出演的電影《老師好》裡面的苗宛秋,雖然固執守舊,但是對學生的一片愛心,最終贏得了學生們的擁護。
在家庭教育中,同樣要做到恩威並施,嚴慈相濟。父母從小要與孩子約法三章,制定合理的家規,大是大非,日常細節,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幫助孩子訂好學習計劃,這一學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做家務,一天下來要及時檢查,做不好就要懲罰,做得好要及時表揚鼓勵。
「無規矩不成方圓」,許多家長對待孩子,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切都看自己的心情,隨意遷怒孩子,或者聽之任之,和稀泥抹光牆,導致家長的威信喪失,家庭教育就會一塌糊塗。
孩子小時候吃飯,父母追著屁股餵飯,長大了父母頻頻催促孩子學習,孩子總是磨磨蹭蹭,收效甚微,大都是父母沒有樹立規矩的緣故。
相反,如果一味強調自己的家長地位,採取一言堂的方式,家庭教育就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孩子害怕家長,看到家長就會瑟瑟發抖,就像老鼠見了貓,更不要說溝通與交流了。
這樣一來,父母就會蔽聰塞明,對孩子的真實情況兩眼一抹黑,更不要說教育了。所以,適當的時候,放下身段,蹲下身來做孩子的朋友,也非常必要。
大多數家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用不容置疑,教訓的語氣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不行,你要……」的表達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不信任父母,甚至封閉自己的內心。
父母與子女間應該成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知心朋友,才能消除溝通上的障礙,才能使子女向父母袒露心扉,父母也才能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
父母平時應該經常採用平等、商量的口吻與孩子溝通、交流,說話時多採用諸如「我認為……」或者「我覺得……」的句式,會使孩子有一種平等感、親切感,他們就願意把心裡話告訴父母。優秀的家長們就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也能耐著性子傾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樣的父母就會及時掌握孩子的身心狀況,合理調整教育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恩威並施,嚴慈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