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做到恩威並施,心慈手不能軟!

2020-12-17 半支粉筆

不論老師還是家長,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恩威並施,要能立得起規矩,放的下面子,藝術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心要慈愛,手腕要硬。

在一個班級裡,老師要樹立自己的權威,讓學生打心眼裡信服老師,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模稜兩可,要說一不二。這就需要老師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隨便許諾,不滿嘴跑火車。比如安排家庭作業,一定要認真檢查,絕不能隨便放水,朝令夕改,不然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懲罰學生,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徇私舞弊,因人而異。不要區別對待差生和優等生,不能是因為好學生犯了錯就不懲罰。現在的學生是很敏感的,或許他們心裡不說,但他們懂,他們都明白。

如果老師做不到平等對待,公平公正,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就不再那麼高大。同時還要賞罰嚴明,既要能殺雞駭猴,還要樹立榜樣,示範引領。當然,懲戒學生,不是體罰,而是要讓孩子知敬畏,正三觀。

樹立了權威還不夠,平時還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及時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動態。遇到事情,學會換位思考,許多問題,如果老師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想一下,或許就不會那麼生氣,那麼衝動了,就會理解學生為什麼會那麼做了。

我們怎麼對待學生,好還是不好,是不是真誠相待,學生都能感受到,如果我們做到一心一意,真誠關懷,學生也會體諒老師,為老師著想。就像于謙出演的電影《老師好》裡面的苗宛秋,雖然固執守舊,但是對學生的一片愛心,最終贏得了學生們的擁護。

在家庭教育中,同樣要做到恩威並施,嚴慈相濟。父母從小要與孩子約法三章,制定合理的家規,大是大非,日常細節,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幫助孩子訂好學習計劃,這一學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做家務,一天下來要及時檢查,做不好就要懲罰,做得好要及時表揚鼓勵。

「無規矩不成方圓」,許多家長對待孩子,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切都看自己的心情,隨意遷怒孩子,或者聽之任之,和稀泥抹光牆,導致家長的威信喪失,家庭教育就會一塌糊塗。

孩子小時候吃飯,父母追著屁股餵飯,長大了父母頻頻催促孩子學習,孩子總是磨磨蹭蹭,收效甚微,大都是父母沒有樹立規矩的緣故。

相反,如果一味強調自己的家長地位,採取一言堂的方式,家庭教育就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孩子害怕家長,看到家長就會瑟瑟發抖,就像老鼠見了貓,更不要說溝通與交流了。

這樣一來,父母就會蔽聰塞明,對孩子的真實情況兩眼一抹黑,更不要說教育了。所以,適當的時候,放下身段,蹲下身來做孩子的朋友,也非常必要。

大多數家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用不容置疑,教訓的語氣和孩子進行溝通,比如「不行,你要……」的表達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不信任父母,甚至封閉自己的內心。

父母與子女間應該成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知心朋友,才能消除溝通上的障礙,才能使子女向父母袒露心扉,父母也才能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

父母平時應該經常採用平等、商量的口吻與孩子溝通、交流,說話時多採用諸如「我認為……」或者「我覺得……」的句式,會使孩子有一種平等感、親切感,他們就願意把心裡話告訴父母。優秀的家長們就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也能耐著性子傾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這樣的父母就會及時掌握孩子的身心狀況,合理調整教育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恩威並施,嚴慈相濟。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需要恩威並施,心慈手不能軟!
    不論老師還是家長,作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做到恩威並施,要能立得起規矩,放的下面子,藝術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心要慈愛,手腕要硬。在一個班級裡,老師要樹立自己的權威,讓學生打心眼裡信服老師,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模稜兩可,要說一不二。這就需要老師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隨便許諾,不滿嘴跑火車。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不能正視錯誤孩子推卸責任就代表孩子不能做到正視錯誤,如果習慣如此三、父母要做到「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對孩子主動認錯的態度提出表揚「恩威並施」的「恩」其實在這裡便是指父母對孩子主動承認錯誤的好態度,即當孩子主動承認錯誤時便給予表揚。
  •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去超市購物,孩子看到玩具就想買,哪怕是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哪怕是這個月在買玩具上的花費已經很高了,孩子仍然哭著鬧著要買。孩子長大以後,可能需要的更多,比如蘋果三件套、大牌衣物和包包,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可能會採取更加激烈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離家出走,比如威脅父母要跳樓,更有甚者甚至會傷害父母以及其他家人。
  • 恩威並施,剛柔並濟
    其實,問題的癥結在於,太弱或太強的方式都不適合駕馭下屬,要想駕馭下屬,就應孩了解下屬,對症下藥,該強的時候強硬,該弱的時候容忍。只有懂得恩威並施,才能成功地駕馭下屬,否則,即使使出你渾身解數也無法徵服人心。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家長「恩威並施」,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免不了犯錯,但能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卻很少。孩子之所以不承認錯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敢承認。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嘗試"恩威並施",讓孩子對錯誤負責。,這些都是正常的,但家長卻不能視而不見。
  • 李玫瑾:1.5歲前,孩子哭了就要抱,6歲前家長要學會「恩威並施」
    其中,李玫瑾教授:孩子1.5歲之前,哭了就要抱,6歲前,既要關注情緒,也要讓孩子有敬畏之心。李教授說:1.5歲之前,孩子哭了就要抱,千萬別不理他。因為那時,孩子大多是因為生理原因哭。孩子還不能說話、不能動,困了、餓了、難受了,需要親人立刻去照顧他。
  • 被愛包容的孩子,真的不會通過發脾氣贏得關注嗎?恩威並施很重要
    有的不過是每個人的教育方式不同、所呈現的結果不同而已,而那些整天嚷嚷著孩子是來討債的父母,無非是給自己失敗教育找藉口。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有沒有試圖去了解發脾氣背後原因,又或者有沒有自問自己"孩子發脾氣了該怎麼辦?"?
  • 嚴厲中要有分寸,管教孩子恩威並施的幾個建議
    適當責罵能更好地建立秩序,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快樂教育或者是用溫和的方式去和他們講道理,有的時候未必全部都管用,恩威並施才是教育年幼孩子比較好用的一種方式。但如何建立秩序,如何才是適度地責罵很多家長都把握不好的度,輕了不管用,重了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責罵孩子需要技巧,更需要底線。
  • 精明的上司懂得賞罰分明、寬嚴得體、軟硬兼施,尤其懂得恩威並施
    若想要在職場順風順水,就要學會對下屬恩威並施,凡事不能夠不留餘地地去打壓,要學會給自己留後路,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讓人心存敬畏而不是憎惡。每當華妃大難臨頭的時候,都會拿曹貴人出氣,埋怨她的愚笨,甚至還拿溫宜公主來威脅曹貴人。對華妃來說,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自己手中的棋子,只要利用完了她便會毫不留情地趕盡殺絕。
  • 在中學班級管理中推進「恩威並施」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快樂學習
    作為班級集體的組織者和核心管理者,中學班主任必須正確認識這些問題,並採取積極的教育方法來改善這些條件。「恩威並施」的具體手段:1)給學生足夠的照顧。「施恩」是「示威」的前提。對於處於身心轉型關鍵時期的中學生,盲目批評,指責只能激發他們的反叛心理,阻礙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必須首先讓學生體驗對他們的尊重,理解和愛。
  • 想當好領導,就必須恩威並施!作為領導者,...
    想當好領導,就必須恩威並施!作為領導者,如果你對你的下屬很好,但是卻不能很好地指揮他們做事,下屬們經常違反你制定的規章制度,這個時候你就要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了。有的人當領導,對下屬太好,結果卻總是害人害己,為什麼呢?因為一味地關愛,卻沒有規矩和要求,時間久了,下屬們就會形成驕縱之氣,變得理所當然。
  • 願意付出,也不會虧待自己,有內涵,恩威並施的星座,受人尊重
    是一味的心軟?還是過度的付出?在我看來,這些並不是純粹的善良,而是會間接縱容對方的不良習慣。願意付出,但是不會過度苛責自己,頭腦清醒,處理問題恩威並施,還有一點,觀念正確,有底線有分寸,這樣的善良才值得受人尊重。為何不要過度為難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總是討好他人,卻忽視自己,這種行為也是缺愛的表現。
  • 「恩威並施型」教養模式
    鑑於單一實施前兩種教養模式會產生不良的效果,父母們應依據兒童自身的潛質,有意識、有質量地將它們整合成一個既對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益又剛柔並濟的「恩威並施型」教養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教養模式極其人性化地以合情、合理、合法等為衡量利弊關係和是非曲直的標尺,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解決或糾正問題,效果正確而又顯著。
  • 駕馭之道,恩威並施:從歷史角度解讀企業管理
    2017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層管理教育(ExEd)中心和《財經》新媒體聯合主辦主題為《歷史上的選人與用人之道》的高層管理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顏色教授以《駕馭之道,恩威並施》為主題發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借歷史之經驗講解了現代企業的「駕馭之道」。
  • 小故事大智慧:老師教禮貌,對孩子要恩威並用
    我遇到很多家長,他們都跟我說,我這孩子天生就沒禮貌,天生就不會向家長問好,這句話有沒有道理?當然沒有道理,把家長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有個孩子才兩歲多,到我們的親子中心來,他的母親說,這個孩子都不跟老師問好,我就跟家長說,假如你覺得孩子從小有禮貌很重要,那今天我們兩個配合一下,你就先到外邊去,我跟這個孩子溝通一下。
  • 作為領導你還在想著恩威如何施?下屬早已經升級,你卻在原地踏步
    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理解一件事情:管理如果不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實質上就失去了意義。事實上,管理的本質就是員工真正具有自我領導的能力。領導實質上就是一種影響力而已。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 「打」與「不打」孩子,長大後的區別很顯著,爸媽要注意
    傳統觀念中,打罵孩子被認為是最正確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懂事孝順,將來有所作為,所以從小對孩子管教嚴厲,不敢怠慢。但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恩威並施,所以孩子也很守規矩,但有的家長沒有分寸,盲目打罵,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因此,父母管教孩子,方法很重要。
  • 恩威並施?此前梅開二度反挨踢
    而卡納瓦羅似乎對於他這樣類型球員的管理,有自己獨特的竅門,那就是首先必須能鎮住他,然後還得恩威並施、時不時給他鼓勵誇讚一下,不能把他往壞小子的極端推。而從韋世豪在恆大連續高光、逐漸成長的表現來看,卡納瓦羅確實成功了。儘管作為少帥的卡納瓦羅執教水平還有爭議,但不得不說,卡納瓦羅管教年輕球員確實有自己的一套。畢竟他可是金球先生還是前世界第一中衛,威望在那裡擺著。
  • 身為領導還想著恩威並施式管理?下屬早已升級,你卻還在原地踏步
    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理解一件事情:管理如果不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實質上就失去了意義。事實上,管理的本質就是員工真正具有自我領導的能力。領導實質上就是一種影響力而已。於是,作為領導你比他還著急,於是秉著恩威並施的心理去找下屬談一下心理建設,但效果並不顯著。這是為什麼?
  • 家長教育孩子應:理智施愛 愛而不嬌
    只有愛,才會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體驗到父母之愛,才樂於接受教育,朝著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發展。 然而,愛子女是有講究的,不是怎樣愛都有積極作用。韓非子說過:「人之情性莫愛於父母。」同時又說:「皆見愛未必治也。」這意思是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其他任何人的愛都不能比擬的。雖然父母都愛子女,但不見得都能教育好子女。事實就是如此。那麼,怎樣愛才是正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