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不承認,真的是死不悔改嗎?

2021-02-22 晴天媽媽小學堂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事?--

兩個孩子打起來了,大人圍過來逼著孩子說

「你要道歉,快說對不起」!

孩子委屈巴巴,眼淚打轉,根本不想道歉,還理直氣壯的和家長告狀

「是TA先推我的!」

大人瞬間生氣,

「不管怎麼樣,你打別人就是不對的,必須道歉!」

孩子只能一邊抽泣著,一邊道歉。但其實心裡一點都不覺得抱歉。

前段時間熱播的《小歡喜》裡有一幕就讓我記憶深刻……

劇中季楊楊與同學方一凡產生矛盾,季楊楊的父親,身為區長的老季礙於身份面子,沒了解清楚事情原委便讓兒子當眾道歉並讀檢討書。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父子之間的矛盾。

 

類似的事情,還有打碎了碗,說是小貓幹的。把爸爸媽媽東西弄亂了,說是風吹的… 反正和TA沒什麼關係,看看,死鴨子嘴硬,咋辦?

在電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裡,紅皇后和白皇后姐妹倆的仇恨,就源於兒時白皇后犯錯死不承認,還讓紅皇后幫她背了多年的罵名,紅皇后屈辱一生,最後心理扭曲不停復仇。

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談不上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大壞事,但就這些小錯誤,總粉飾就會變成父母擔心的「不負責任,沒有良心」的種子。果真如此嗎?

別說孩子,大人一天也要犯很多的錯誤,說至少7句謊話。該怎麼幫助孩子承認錯誤呢?背後,涉及的是換位思考和承擔責任。

每次父母都有很多的責罵,甚至說教,反覆的批評,都讓孩子害怕說真話。 「我都說過了…」「早就提醒你了…」「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換作我們有一個愛苛責的朋友,也會報喜不報憂吧?

 

對錯其實是父母自己的主觀想法,在孩子眼裡真的如此嗎?

比如孩子把杯子摔了,或許是想嘗試自己幫媽媽倒水,比如兩個小朋友打架,或許真的是對方過激在先… 很多時候,父母沒有去想「為什麼」,只是再說「該怎麼辦」,也讓孩子索性放棄了溝通。

說了也不聽,聽了也不懂,懂了也不信,時間一久,孩子就不再和父母說真話,父母讓道歉孩子也不願意理解和配合。

孩子7歲以內都是自我為中心的,人類發展就是一部「去自我中心」的歷史,孩子總覺得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自己的感受才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也容易漠視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不理解,自己的行為給對方帶來什麼程度的困擾和傷害。

很多父母都喜歡「刀子嘴豆腐心」,批評完孩子,依然會替代孩子善後,忙著給孩子擦屁股。比如砸壞了鄰居的玻璃,替孩子賠錢。孩子犯錯了,替孩子道歉。孩子亂動別人的東西,幫孩子開脫…

孩子從小就覺得「凡事有爸媽」也就更沒有責任感,凡事都等著父母來解決。

讓孩子自己來表述,錯誤發生的過程,而不是父母幫孩子定性。

牛奶撒了可以一起擦,感受嘗試的挑戰和收拾的麻煩。打壞了別人的玩具,帶著孩子一起道歉,並從孩子的零花錢/零食費用裡扣除,讓孩子承擔後果。

比如,拿了別人的玩具,小朋友會很思念自己的玩具夥伴。在平時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提醒TA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孩子平時得到的空間足夠,安全感強大,就知道偶爾犯錯道歉不丟人,做錯事情也不可怕,而且總有解決辦法。這樣的愛和底氣,是承擔錯誤,承認錯誤,解決錯誤的根本。

孩子越能理解父母遇到的錯誤,他人遇到的教訓,看到最後解決的路徑,就越容易對自己承認錯誤,承擔錯誤的後果充滿信心。

其實孩子天生就能理解別人的情緒,不管是犯錯,傷害還是誤會,孩子的初心都是柔軟的。但父母錯誤的示範,和打壓式的溝通,反而會擴大錯誤的陰影,讓孩子感受到羞恥、恐懼和不被愛。

要想孩子會道歉,父母也要敢道歉。

希望孩子想辦法,父母也要有辦法。


親職創作者訓練營,經歷第一期的滿滿收穫,第二期火爆來襲啦!本周來點不一樣的快來戳「閱讀原文」 領取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了不承認,真的是死不悔改嗎?
    在電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裡,紅皇后和白皇后姐妹倆的仇恨,就源於兒時白皇后犯錯死不承認,還讓紅皇后幫她背了多年的罵名,紅皇后屈辱一生,最後心理扭曲不停復仇。果真如此嗎?別說孩子,大人一天也要犯很多的錯誤,說至少7 句謊話。該怎麼幫助孩子承認錯誤呢?背後,涉及的是換位思考和承擔責任。那,孩子為什麼「死不悔改」?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家長「恩威並施」,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免不了犯錯,但能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卻很少。孩子之所以不承認錯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敢承認。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嘗試"恩威並施",讓孩子對錯誤負責。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就算犯了錯,也可能因為害怕被責罵而不敢承認。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多出於這些心理1、擔心被責罵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生氣是正常的,但是很多家長都會進行嚴厲的打罵,讓孩子感到恐懼和害怕。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看到孩子乖巧可愛,家長會滿心歡喜,而看到孩子犯了錯誤,還不承認,就像是看到洪水猛獸。無論如何,孩子需要敢作敢當,可是家長卻忘記了,眼睛也是會騙人的,不分青紅皂白就讓孩子認錯,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的。
  • 如何教育「死不悔改」的孩子?
    有的孩子你期待他成為全國學霸也不過分,他完全具備那樣的實力,而有的孩子期待他考及格也可能是遙不可及的,這沒有好奇怪的,因為這就是真實的生活。生命之間的差距是巨大而殘酷的。只有合理的期待才會讓父母與孩子不至於陷入焦慮,才能讓生活回歸快樂、幸福與真實。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犯錯積極主動承認卻是很少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另一原因可能是要面子不肯認錯。不管孩子對於錯誤承認與否,父母的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 孩子犯錯不承認,打罵沒有效果,一個問題讓他們主動認錯
    在公共場合會遭到道德譴責,家長的管教方式也會被質疑;在家中犯錯則會被父母說教或是打罵。然而對於一些性格倔強的孩子,無論使出何種手段,他們的回答始終是&34;。為什麼有些孩子犯了錯誤不願意承認呢?很多孩子平時表現良好,是父母和老師心中的&34;。犯了錯誤後,一方面擔心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另一方面不願意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受損。避免這兩種後果的方法便是推卸責任,拒不承認。其實他們也抱有一絲僥倖心理,希望自己的矢口否認,可以讓父母轉移&34;。如果自己的過錯沒有被深究,孩子的形象也就不會受損。
  • 孩子「犯錯」不承擔,父母「犯錯」不認錯,想讓孩子成才太難
    很多家長在職場生涯上面特別雷厲風行,能夠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但是在面臨家中幾歲寶寶的時候,卻像是一個菜鳥小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控寶寶。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會選擇用特別簡單的粗暴模式去打罵孩子。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太過於寵愛,會袒護孩子的一切,不讓孩子去承擔責任。
  • 不容許孩子犯錯,是一種浪費
    學校和家庭教育中,老師和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完美,對於孩子犯的錯誤往往會表現出不高興,怕孩子犯錯,而且怕孩子同一個問題上多次犯錯。那孩子該不該犯錯?老師和家長應該以什麼態度對待?我們不能大人的視角和要求去制衡孩子,孩子還小可塑性很強,犯錯了還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糾正。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只知批評不知教育,對孩子來說,就失去了一次改正的機會,也失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失去了一次進步的機會。二、以什麼態度對待孩子的犯錯?
  • 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媽媽,是有多可怕
    胡可:「對啊,所以你應該吃它嗎,誰應該吃?」小魚兒:「狗狗。」教育學家尹建莉說:「犯過錯是孩子生長中的必修課,只要修夠一定課時,他才會真正獲得觸類旁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才幹。」犯錯沒有什麼大不了,能讓孩子從過錯中汲取經驗,還能讓他們記得更牢。孩子性本善,接納孩子犯錯,並允許孩子犯錯,才能給孩子更大的健康心理發展空間,樹立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
  • 孩子犯錯後,第一句話最關鍵……
    ,不允許孩子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想辦法解決,鑽牛角尖。 可能一時間,你會覺得真的有這麼恐怖嗎?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其實你想想,在我們小時候,被打之後會不會有以上這4種想法呢? 再回到杯子的那個場景,我們究竟是害怕自己犯錯還是害怕孩子犯錯,是不是通過打罵孩子才能夠掩飾自己內心深處對於犯錯的恐懼呢?試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會遇到打碎杯子的時候,我們媽媽是怎樣對我們的,犯錯之後的我們也會害怕批評、打罵,不敢和父母溝通…… 他們可能或者一定沒有學過正面管教,不懂得既不嬌縱也不懲罰的教育方式。
  • 不被允許犯錯的孩子,比文盲還可怕
    試著想一想,如果父母因為華盛頓犯了錯誤,就大發雷霆,甚至將華盛頓痛打一頓,那麼今後華盛頓做錯了事,還敢承認嗎可見,若想培養一個誠實的孩子,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犯錯了而批評他、打罵他,而應該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力。對父母來說,教育孩子的方法要高明,應該通過「感化→說服→感化」來達到教育孩子、溝通情感的目的。比如,面對孩子的犯錯和失誤,父母可以先告訴孩子:「你做得不錯!」「你已經很努力了!」
  • 孩子犯錯後不承認反而哭鬧?3步教你如何正確引導
    ,但是他們不僅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開始哭鬧起來?這樣倔的孩子,真的沒有辦法「管」了嗎?答案其實藏在了你和孩子的好關係裡。如果母親在孩子犯錯後的第一時間去關注孩子,和孩子一起先收拾殘局讓他彌補自己的錯誤,再告訴他不能在吃飯的時候端著碗到處走,因為會容易摔碎碗導致受傷,告訴他原理是什麼。那麼孩子很可能以後自己會選擇不去做這件事,比起在他犯錯後責罵他告誡他要遵守結果,顯然先關心孩子耐心的告訴他原理,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聽得進去。
  • "我沒有犯錯,你冤枉我"!不承認錯誤的孩子要如何引導?
    成年人犯了錯誤,為了自己的感情和事業,有可能推卸責任後再獨自處理;或是主動承認錯誤,請求對方原諒。但很多小孩子犯了錯誤,即便&34;,他們也拒不承認。即便父母對其耐心說教或是拳打腳踢,他們的回答始終是&34;。
  • 孩子犯錯後你會逼孩子認錯嗎?家長的這三種做法更是錯上加錯
    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厲地問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而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大多情況下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可是孩子這個時候說知道錯了,就真的知道他錯在哪兒了嗎?
  • 孩子犯錯後,為什麼不願意認錯?
    我家3歲的男孩,犯錯後不接受家長的批評,也不願承認自己哪裡做錯了,還總想辦法轉移我們的話題,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1、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和家長爭辯時,他們可能是想述說自己當時內心的想法、願望或者自己那樣做的原因。此時您的內心是平靜的嗎?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嗎?理解孩子內心的懊惱嗎?
  • 「我沒有,不是我」,孩子犯錯老不承認,巧用「健康恥感」改善
    但有些時候人們往往缺乏承認錯誤的勇氣,孩子更是如此。一次和朋友聚餐,朋友帶著她的孩子一起前來。在吃飯期間孩子總是想要玩手機,朋友不允許,孩子就一直吵鬧,身體動來動去,最後碰倒了桌上的飯菜。朋友沒克制住怒氣就吵了孩子一頓,孩子一直低頭不說話,也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所以家長們總是頭疼於孩子的不肯認錯。
  • 不去犯錯就是錯,不犯錯的人生,才真的可怕
    02不允許孩子犯錯,才是最大的傷害。「你怎麼又犯錯了!明明說過你了!」「我是不是說過很多次了,不可以犯這樣的錯誤!」 從小到大,你是否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不允許犯錯,因為犯錯就是失敗,等到長大以後,也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犯錯。
  • 孩子真的是不打不成器嗎?
    以前人們常說:「不打不成器」,甚至現在都還有家長有這種思維,但真的是這樣嗎?但真的是這樣嗎?恰恰相反,孩子越打越不聽話,越打越差,越打越沒出息。如果不小心打到了孩子的關鍵部位,還很有可能出事。有的家長生氣時會打孩子耳光、面部,背部、頭部,屁股等等部位,但家長們,你們知道嗎?
  •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無所顧忌的批評孩子嗎?
    每當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也許少不了惡語相向,甚至要動手,這樣做真的可以嗎?真的有效嗎? 作為家長,如果您還想這麼做或者正在這麼做,請立刻停止!!兩原則①第一個原則: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要把他當成一個孩子來看待。
  • 孩子犯錯誤後,不承認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天天是個倔強的孩子,時不時的會犯錯誤,而且每次犯錯誤後其他小朋友或鄰居告狀告到家裡來,爸爸媽媽無論怎麼問,天天就是死活不承認。就因為犯錯誤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爸爸揍、媽媽罵,天天真的沒少受懲罰。犯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立即承認,而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拒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