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不承認反而哭鬧?3步教你如何正確引導

2020-09-03 王惠文陪你聊育兒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明明是孩子犯了錯,但是他們不僅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開始哭鬧起來?甚至有時候會發脾氣和家長&34;!

這樣倔的孩子,真的沒有辦法「管」了嗎?

答案其實藏在了你和孩子的好關係裡。



事實上,孩子更願意去聽和他關係親密人的話。只有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才會讓他有親近感 讓他喜歡,這時你的傾聽、理解和支持,會讓孩子感覺有力量,他自然也就會聽的進去你說的話了,當然想和孩子建立這樣的親密聯繫並不簡單。


掌握下面3個技巧,可以拉近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01

要先關注孩子,而不是錯誤本身

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碗給摔碎了。媽媽第一時間是責罵孩子不小心,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了起來。


這是並不是孩子在無理取鬧,他只是在用哭鬧排解內心的恐懼與脆弱,孩子犯了錯,本身自己心裡就知道自己錯了,感到害怕。然而母親的第一反應不是擔心而是責怪,這時孩子自然會情緒崩潰然後哭鬧起來。


如果母親在孩子犯錯後的第一時間去關注孩子,和孩子一起先收拾殘局讓他彌補自己的錯誤,再告訴他不能在吃飯的時候端著碗到處走,因為會容易摔碎碗導致受傷,告訴他原理是什麼。那麼孩子很可能以後自己會選擇不去做這件事,比起在他犯錯後責罵他告誡他要遵守結果,顯然先關心孩子耐心的告訴他原理,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聽得進去。



02

要學會用具象思維和孩子溝通


例如:孩子在客廳看電視,電視的聲音放的很大,這時候臥室裡的父親要求他小點聲。可孩子就像和父親做對一樣,只是輕輕地調低了一點點聲音。繼續開心的看電視,過一會父親就出來指責孩子為什麼沒有小點聲,然後孩子大哭起來。


這時很多的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是在故意「挑釁」,可事實是孩子並不理解父母給的指示,他並不懂得小點聲,是指小聲多少,他以為就是要小聲一點,所以孩子很有可能就只是調低了一點點音量,然後就不再理會了。


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處於具象思維,比如他們只知道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並不知道1+1=2


所以當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如果是一些指令,那麼就要清晰易懂,讓孩子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比如想讓孩子把電視聲音調小一點,就過來他的身旁和他一起,當他將電視聲音調到合適的時候,告訴他可以了。


這樣孩子才能明白自己具體應該怎麼做,就不會因為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惱羞成怒,大哭大鬧了。


03

使用共情的態度和技巧


孩子犯了錯,家長一般會先慌忙的去糾錯,這時候孩子的情緒不穩定不僅聽不見你所說的話,還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


相反,若孩子犯了錯,我們能忍住不教訓他、而是先看見並耐心回應他的情緒,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

當孩子犯錯我們可以試一試用以下這幾個句式來和孩子共情。

◆用「我看見:來客觀描述孩子的言行造成的局面;

◆用「我感到:擔心/難過/不舒服等形容詞描述自己真實具體的感受;

◆用我認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和自己的建議等。


這個表達更能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通過這樣的溝通,孩子能更為理性地去考慮問題,進而主動調整自己的偏差行為。一開始一次兩次,可能還達不到效果,那就嘗試更多次。


耐心而堅定地去影響孩子,他們終會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


孩子做錯事後,正確引導,給他時間,他會聽話改正,會主動道歉。如果強硬指責,只會換來哭鬧。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未來的希望,願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能夠更貼近孩子的心,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我沒有犯錯,你冤枉我"!不承認錯誤的孩子要如何引導?
    成年人犯了錯誤,為了自己的感情和事業,有可能推卸責任後再獨自處理;或是主動承認錯誤,請求對方原諒。但很多小孩子犯了錯誤,即便&34;,他們也拒不承認。即便父母對其耐心說教或是拳打腳踢,他們的回答始終是&34;。
  • 孩子犯錯後,為什麼不願意認錯?
    我家3歲的男孩,犯錯後不接受家長的批評,也不願承認自己哪裡做錯了,還總想辦法轉移我們的話題,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長此以往,有些孩子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就會想辦法轉移、逃避相關話題,轉移家長的批評和指責,以緩解自己的尷尬,但有的孩子也可能會因此產生逆反情緒,和家長頂嘴、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兒。
  • 孩子犯錯不要急著批評打罵,這6步引導法搞定
    ,並讓TA承認自己的錯誤;3、重複說教,認為孩子不懂事就得多說TA才能記住。一味說教教育孩子有的家長,孩子一犯錯,就說:「之前怎麼教你的跟你說過多少次,你怎麼不長記性……」孩子犯錯,家長適當地講道理,並沒有什麼問題。
  •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正確引導讓孩子敢作敢當
    文/赫媽育兒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勇於改正錯誤,才可以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正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帆風順,家長給孩子糾錯的過程,也充滿了坎坷曲折。其實,這麼小的孩子犯錯也是很正常的,家長打孩子當然也是不對的,教育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尤其是在眾人面前要給孩子留個面子。家長要搞清楚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原因,選擇孩子易於接受的批評方式,正確的引導孩子勇於面對錯誤。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這是人的一種保護機制。
  • 父母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做好下面3點就夠了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語言過激,吼罵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痛苦一輩子。那麼,當孩子犯了錯,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呢?1.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沒有一個孩子在成長中能不犯錯誤,大人們也不可能不做錯事。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3.叛逆懲罰是很多家長教育犯錯孩子的方式,可是懲罰並不能讓孩子深層次的認識到錯誤,反而會在內心萌生出逆反和報復的心理。家長教育孩子,應該要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不明原因的呵斥以及拳腳相加,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會讓矛盾升級。
  • 孩子犯錯後第一反應是撒謊?別急著指責,正確引導能讓孩子更誠實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反應會是撒謊,而不是誠實承認犯錯。別急著指責,正確引導能讓孩子更加誠實。 因此,家長應當如何教育比較好? 第一:以身作則 孩子會從父母的身上學到將近90%的東西,可以說,家長才是孩子當之無愧的老師。然而家長的行為不管好壞,孩子都會全盤接受,並不會通過判斷去甄別正確還是錯誤。
  • 「我沒有,不是我」,孩子犯錯老不承認,巧用「健康恥感」改善
    但有些時候人們往往缺乏承認錯誤的勇氣,孩子更是如此。一次和朋友聚餐,朋友帶著她的孩子一起前來。在吃飯期間孩子總是想要玩手機,朋友不允許,孩子就一直吵鬧,身體動來動去,最後碰倒了桌上的飯菜。朋友沒克制住怒氣就吵了孩子一頓,孩子一直低頭不說話,也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所以家長們總是頭疼於孩子的不肯認錯。
  • 孩子無休止的哭鬧,教你如何化解 | 兒童情緒管理指南
    國慶過後,好友跟我抱怨,「孩子太不聽話了,一丁點沒達到她的要求就哭,國慶假期7天就哭了5場,打了沒效果,冷處理也沒效果,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友的孩子3歲多,比我女兒小一點。聽到她的話語,我深有感觸。女兒也經歷了愛發脾氣的階段,一言不合就倒在地上不起,無理哭鬧沒個完,全家人都被鬧得煩。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家長「恩威並施」,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免不了犯錯,但能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卻很少。孩子之所以不承認錯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敢承認。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嘗試"恩威並施",讓孩子對錯誤負責。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犯錯之後很可能會因為擔心被責罵而隱瞞錯誤,不敢主動承認。2、羞於承認有些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但是他們又不好意思將自己的行為或者犯錯的原因說出來,覺得難以啟齒。由於不好意思,這些孩子也不敢承認錯誤。
  • 一句「對不起」並不能解決問題,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確地道歉?
    孩子總會犯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何引導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吸取經驗、積極改正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怎麼辦?孩子屢教屢犯怎麼辦?父母如何正確地教孩子道歉,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六歲前的孩子,由於年齡的特性所致,往往缺乏是非觀念,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他們很少能夠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再加上責任意識不足,通常在做錯事後不懂得如何道歉。大多數孩子成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才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理解自己的傷害性行為帶給他人的影響。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三招搞定,比強迫孩子認錯更有效
    ,喜歡先問錯了沒,哪錯了,不承認錯誤或者說不出錯在哪就忍不住動手。教你三招搞定,比強迫孩子認錯更有效孩子們因為心智不成熟,犯錯總是難免的,正確引導對待,才能讓孩子們意識到錯誤,避免再犯。平靜下來,再討論為什麼犯錯,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爸爸媽媽站在跟孩子平等的角度來討論問題,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認真尊重的態度,他們會更願意打開心門,這時家長加以正確引導,孩子們們會主動承認錯誤。
  • 孩子犯錯,父母咋有血有肉引導?行之有效的幾種方法,娃印象深刻
    在學校欺負同學,在家欺負弟弟;出來工作後,更以為錢可以搞定一切,這讓他變得任意妄為。他有個只重視利益的爸爸,沒有正義感。明知道是自己兒子的錯,卻還是包庇,甚至用權利去欺負他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其實在他犯錯的時候,他本應該去承認錯誤,而他自己也覺得愧疚,但他的爸爸卻並不認為是自己孩子的錯,反而仗著自己的權勢去逼迫別人向他兒子道歉。
  • 孩子犯錯了不承認,真的是死不悔改嗎?
    -------兩個孩子打起來了,大人圍過來逼著孩子說「 你要道歉,快說對不起」 !孩子委屈巴巴,眼淚打轉,根本不想道歉,還理直氣壯的和家長告狀「是TA先推我的!」大人瞬間生氣,「不管怎麼樣,你打別人就是不對的,必須道歉!」孩子只能一邊抽泣著,一邊道歉。但其實心裡一點都不覺得抱歉。
  • 孩子犯錯後,只有嚴厲批評才能幫其改正?這種認知錯誤家長要糾正
    若是有人找你辦事,你會不會莫名其妙地訓他一頓?其實,孩子也是存在類似心理的。孩子被批評後,內心的憤怒無法找家長發洩,只能轉嫁於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找小貓小狗撒氣。已經有眾多的事例表明,當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心理才不會被扭曲,才更為健康,今後對人、對事才不會產生偏激的想法。家長要意識到這一點,並且關注到,孩子犯錯後,家長不要將其批評一頓就完事,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根本原因,下次避免重複犯錯。而當孩子犯錯後,家長該如何教育,才更得體呢?
  • 為何孩子會如此叛逆?家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
    那麼「適當的澆水」也就成為了我們所說「教育」那麼如何才能正確感知孩子的感情呢前幾天,看過著名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著作,她說過這麼一句話:「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主要的任務是引導孩子,打個比方:你牽著馬兒來到河邊,卻不強迫馬兒喝水。感受馬兒何時渴了,就猶如正確感受孩子一般。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引導,才是正確的教育。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當孩子用哭鬧當作表達需求的工具,必須讓他知道這樣做是錯的,再引導他正確表達需求。舉例來說,孩子想拿玩具車,可以告訴他要說拿或者要說車車;孩子尋求協助,可以告訴他要說幫忙或者要說幫幫,等孩子能夠用言語正確表達,再滿足他的需求。孩子一旦發現哭鬧不能解決問題,說出正確的關鍵詞才能解決問題,就會慢慢學習說出自己的需求。剛開始引導通常要花很長的時間,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只要多練習就會越來越好。
  •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打罵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學會正確的引導方式
    所以孩子就具備了說謊的能力,因為說謊本質上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並且我能夠將我的想法隱藏起來,然後達成騙你的目的。一個謊言的背後潛藏著無數的傷害,那麼家長要如何做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幫孩子跳出說謊怪圈呢?
  • 孩子犯錯後習慣性「甩鍋」?父母不如試試這3步,培養孩子責任心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難題,難免會有一些犯錯的情況出現,這時父母不難發現,有的孩子能夠大膽承認錯誤,可有的孩子卻變得非常的愛「甩鍋」,怎麼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犯錯積極主動承認卻是很少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另一原因可能是要面子不肯認錯。不管孩子對於錯誤承認與否,父母的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