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做好下面3點就夠了

2020-09-11 育兒媽寶

《欲望山莊》中有句話說: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

馬歇爾·盧森堡也曾說過: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語言過激,吼罵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痛苦一輩子。

那麼,當孩子犯了錯,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呢?

1.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沒有一個孩子在成長中能不犯錯誤,大人們也不可能不做錯事。所以,犯錯並不可怕,不要讓孩子產生畏懼犯錯的感覺;面對孩子犯下的錯誤,父母先不要用嚴厲的語氣去苛責和逼問。

孩子有其成長規律,在成長道路上會犯很多大大小小的錯誤,父母一定要正視對待。

二、父母要改變說話方式

父母在問詢時也需要改變說話的方式,應該引導孩子發現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會出錯,怎樣能做好?而不是用逼問的方式,像警察詢問犯人一樣,只讓孩子承認、被動認錯。

如果孩子不好意思道歉,就讓他先去白牆面前待著、或者指定家裡的某個角落、椅子、樓梯等,設立成「反省角」,不能讓孩子離開那裡,一直到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承認了錯誤,才可以回來。

三、父母要指導正確做法

當孩子承認錯誤時,父母要表揚他,告訴他這是正確的做法,並幫助孩子一起找到正確的做法,要讓孩子明辨是非,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

另外,如果是父母做錯了事,比如誤會了孩子,或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做錯某件事,一定要跟孩子說明事實,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孩子做出表率。

長期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指出,在中國家庭中,家長與孩子對話的結果就是「憋死孩子、 急死孩子、 嚇死孩子」,讓孩子因為害怕而「就範」。

父母在逼問孩子時,對於孩子的內心感受仿佛有種天生的遲鈍,孩子眼中的不舒服,在父母們看來只是必經的歷程而已。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評和逼問,適當的時候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才能給孩子更多的空間,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尊重,這才是一個聰明的父母應該選擇的教育方式。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的在犯錯。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是不是已經羞愧得紅了臉,低了頭,這個時候需要好好的引導,讓孩子自己主動承認錯誤,而不是急於逼他說我錯了。
  • 孩子做錯事總不承認,父母借用「特裡法則」,讓娃正視自己的錯誤
    當父母長期以這種吼叫,批評和訓斥的方式來教育犯錯的孩子,就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訓斥和批評而把自己的錯誤努力隱藏和遮蓋起來。甚至會為了隱藏自己的錯誤而去說謊,接二連三的去犯錯。而且,孩子的自尊心要比我們成人更為敏感。孩子害怕被父母或他人知道自己的錯誤後,會招來各種的批評和抱怨。而這些抱怨和批評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工具,讓孩子失去自信。3、追求完美有些孩子習慣了被老師和同學及家長的讚美和表揚,從小就很追求完美,在內心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不允許自己比別人差,不允許自己犯錯,更不允許別人看到自己犯錯。
  • 有層次的父母做好3點,未來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你做到了嗎?
    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加油站;父母教養,就是孩子的教科書。願我們,都能做好孩子的學習監督,將孩子培養成價值觀完整、有責任感、人格健全的人,給予孩子成長一生的力量。有層次的父母做好3點,未來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你做到了嗎?有層次的父母做好3點,未來教出來的孩子不會差,你做到了嗎?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犯錯積極主動承認卻是很少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另一原因可能是要面子不肯認錯。不管孩子對於錯誤承認與否,父母的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 父母做到這3點,就能和孩子輕鬆做朋友
    ,父母勇於承認錯誤會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稍微出點錯誤,就會對他們一頓訓斥或者乾脆直接懲罰。粗暴的解決方式卻讓我們和孩子之間越來越遠,總是和我們對著幹。尼爾森馬上和女兒道歉,並且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跟孩子做朋友的家長都會做下面的三點: 首先,在孩子犯錯時,我們家長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
  •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長的更好,下面這3點很重要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當中必修的功課,所以這個問題是相當嚴峻的。關於如何去教育孩子,父母首先得清楚怎樣去對待孩子,不僅要養還要育,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且艱難的。 如果你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教育自己家的孩子,不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只要做好下面的這些舉動,相信你家的孩子一定能夠教育成功。
  •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正確引導讓孩子敢作敢當
    文/赫媽育兒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勇於改正錯誤,才可以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正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帆風順,家長給孩子糾錯的過程,也充滿了坎坷曲折。家長要搞清楚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原因,選擇孩子易於接受的批評方式,正確的引導孩子勇於面對錯誤。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這是人的一種保護機制。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呢?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優秀的孩子?做好這3點就夠了
    每個孩子在7歲之前,人格都可以被養成,而最為關鍵的階段是在0-3歲,因為0-3歲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他們會去無意識地學習和模仿大人是如何做。
  • 讓孩子正視問題,敢於承認錯誤,坦誠做人,孩子才能進步
    因為人們往往能夠原諒一個做錯事的人,但不會原諒一個掩飾錯誤的人,這是因為做錯事可能是無意的,而迴避譴責卻一定是有意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犯錯,教孩子正視問題、敢於道歉,是讓他學會一種坦誠做人的態度。
  • 敢於承認錯誤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不犯錯誤的人,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有做錯事情的時候,作為父母也不例外。而敢於承認錯誤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一種幸運。在所有我交往的好友中,青青就是這樣一個敢於承認錯誤的家長。一天,我閒著無事,和她一起接她學鋼琴的女兒。
  • 孩子犯錯誤後,不承認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天天是個倔強的孩子,時不時的會犯錯誤,而且每次犯錯誤後其他小朋友或鄰居告狀告到家裡來,爸爸媽媽無論怎麼問,天天就是死活不承認。就因為犯錯誤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爸爸揍、媽媽罵,天天真的沒少受懲罰。犯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立即承認,而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拒不承認。
  • 「我沒有,不是我」,孩子不願承認錯誤,家長只需明白這三點
    這在孩子眼中可能只是普通的惡作劇,但的的確確釀成了慘案。由於孩子們沒有到可以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因此孩子的承認錯誤就意味著高額的賠償和父母需要代替他們負部分責任。粗暴直接的教育方式在很多家長眼中是極為有效的,但這種方式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因為孩子還小,就認為犯錯不重要,更不要因為孩子還小,所以過度的懲罰孩子。在承認錯誤之前,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帶來哪些後果。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的咆哮,企圖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孩子認錯。
  • 不承認錯誤的孩子要如何引導?
    犯錯誤的感覺好似身上有兩隻蠍子,總擔心被其刺到。很多孩子犯了錯誤,內心驚慌失措,會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得到父母的原諒之後,學習、做事、睡覺才能心安理得。然而有些孩子卻不願意承認錯誤,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的自尊心在作祟。
  • 孩子脾氣大,父母究竟該怎麼做?做好3點足夠了
    孩子慢慢長大,脾氣也越來越大,一旦不滿足的他的要求,輕了就是又哭又鬧,再嚴重點甚至還會打人罵人。面對脾氣大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聰明父母做好3點,足夠了!2、教孩子去認識情緒如果沒有感情和情緒,生活便沒有快樂,人生就只是一套生理程序。情緒讓我們飽嘗了生活的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煩惱。
  • 一句「對不起」並不能解決問題,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確地道歉?
    孩子總會犯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何引導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吸取經驗、積極改正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怎麼辦?孩子屢教屢犯怎麼辦?父母如何正確地教孩子道歉,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六歲前的孩子,由於年齡的特性所致,往往缺乏是非觀念,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他們很少能夠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再加上責任意識不足,通常在做錯事後不懂得如何道歉。大多數孩子成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才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理解自己的傷害性行為帶給他人的影響。
  • 教父母做好情緒管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本書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從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學業、心理、交友等實際問題出發,教父母做好情緒管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支持。,把每一個養育難題變成促進孩子成長的機會。這本書是在海外生活近30年的資深教育專家畫雲博士的教育手記,豐富的案例和實用的教育方法可以幫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有效處理教養中的諸多難題。畫雲博士,中國科學院化學博士,曾是中科院最年輕的副研究員之一;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曾擔任美國多家高科技跨國公司高級工程師。
  • 如何培養出情商高、自律的孩子?家長做好3點,孩子更加優秀
    ,家長注意做好3點,孩子更加優秀1.對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想培養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培養出好習慣,才能夠達到自律的目的。3.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本書主要教孩子如何自行規劃、管理時間,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教會家長如何不懲罰、不嬌縱、不放任孩子,從而培養孩子自律的好習慣。
  • 父母做好這3點,培養孩子上進心
    當家長為孩子把一起事情都做好時,孩子會感覺到自己不需要努力也能夠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進而也就失去了奮發向上的動力。父母做好這3點,培養孩子上進心1、幫助孩子制定有一定挑戰性但又合理的目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設定一定的目標,給孩子未來的發展一個明確而又清晰的高度時,能夠促進孩子上進心的提升。
  • 孩子犯錯後不承認反而哭鬧?3步教你如何正確引導
    ,但是他們不僅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開始哭鬧起來?掌握下面3個技巧,可以拉近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01要先關注孩子,而不是錯誤本身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碗給摔碎了。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處於具象思維,比如他們只知道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並不知道1+1=2。所以當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如果是一些指令,那麼就要清晰易懂,讓孩子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比如想讓孩子把電視聲音調小一點,就過來他的身旁和他一起,當他將電視聲音調到合適的時候,告訴他可以了。
  • 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李玫瑾:父母做好3件事,你家娃也能做到
    李玫瑾說過一句話「父母行為影響孩子人格」,所以在她看來,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家長不如做好三件事,這樣你家寶寶也能做到哦。發脾氣的小女孩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溝通,走進他們的內心,那我就來教大家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