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山莊》中有句話說: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
馬歇爾·盧森堡也曾說過: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語言過激,吼罵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痛苦一輩子。
那麼,當孩子犯了錯,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呢?
1.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沒有一個孩子在成長中能不犯錯誤,大人們也不可能不做錯事。所以,犯錯並不可怕,不要讓孩子產生畏懼犯錯的感覺;面對孩子犯下的錯誤,父母先不要用嚴厲的語氣去苛責和逼問。
孩子有其成長規律,在成長道路上會犯很多大大小小的錯誤,父母一定要正視對待。
二、父母要改變說話方式
父母在問詢時也需要改變說話的方式,應該引導孩子發現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會出錯,怎樣能做好?而不是用逼問的方式,像警察詢問犯人一樣,只讓孩子承認、被動認錯。
如果孩子不好意思道歉,就讓他先去白牆面前待著、或者指定家裡的某個角落、椅子、樓梯等,設立成「反省角」,不能讓孩子離開那裡,一直到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承認了錯誤,才可以回來。
三、父母要指導正確做法
當孩子承認錯誤時,父母要表揚他,告訴他這是正確的做法,並幫助孩子一起找到正確的做法,要讓孩子明辨是非,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
另外,如果是父母做錯了事,比如誤會了孩子,或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做錯某件事,一定要跟孩子說明事實,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孩子做出表率。
長期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指出,在中國家庭中,家長與孩子對話的結果就是「憋死孩子、 急死孩子、 嚇死孩子」,讓孩子因為害怕而「就範」。
父母在逼問孩子時,對於孩子的內心感受仿佛有種天生的遲鈍,孩子眼中的不舒服,在父母們看來只是必經的歷程而已。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評和逼問,適當的時候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才能給孩子更多的空間,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尊重,這才是一個聰明的父母應該選擇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