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2020-07-25 芽芽媽育兒百科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的在犯錯。

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01

大多數父母,不外乎如下幾種:

●指責、訓斥:

「怎麼回事啊!」「能讓我省點心嗎?」

●否定、侮辱人格:

「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

「你有什麼用?」

●諷刺、挖苦:

「早跟你說你不信,這下高興了?」

「你不是什麼都會嗎?」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發現了嗎?這些話全部都帶著情緒,只是父母在一味地宣洩情緒,孩子被斥責,卻沒有受教,不知道錯在哪裡,該怎麼改正。

02

那麼,孩子犯錯了,爸爸媽媽該如何說才能達到糾正的效果呢?

微博上一位博主分享了一媽媽在孩子犯錯後自己的冷靜應對,這條內容發布後,迅速被眾多網友轉發,並獲得了高贊。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評論裡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媽媽點讚的同時,也大吐苦水,講述了自己父母的不當應對給自己性格處事造成的不良影響。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你的層次,也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肅地問孩子:你認識到錯誤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

而這個時候,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總是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

可是難道孩子這個時候說知道錯了,就真的知道他錯在哪兒了嗎?

03

孩子犯錯時,家長容易陷入三大教育誤區:

1.強迫孩子認錯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這類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迅速認錯、迅速低頭。但是要明白,強扭的瓜不甜,即使孩子認錯了,他的心裡就真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了嗎?

2.對孩子施以拳腳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在這一類家長看來,暴力是最簡單有效的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讓孩子張口,同時又能還讓孩子長個教訓。誠然,這類家長的想法芽芽媽不敢苟同。

3.和孩子玩冷戰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這類家長看來,冷戰的方式能製造緊張的氣氛,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反省自己。可是冷戰最能傷害彼此感情,而且孩子還小,他的內心又會遭受怎樣的煎熬呢?

04

很多時候,孩子明明犯錯了,卻不肯承認。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他們都拒不認錯。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01

知道自己錯了,你沒發現

有的孩子意識得到自己做錯了,但是可能會由於羞愧、不好意思說出口。

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是不是已經羞愧得紅了臉,低了頭,這個時候需要好好的引導,讓孩子自己主動承認錯誤,而不是急於逼他說我錯了。

02

害怕一旦認錯就會被罰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他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但他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和解決,於是孩子會如實向家長匯報。

這個時候,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一點教訓就會長記性。此時孩子也許就會考慮:「如果我不承認錯誤,是不是就不會教育我了?」

03

你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孩子犯錯後,家長暴躁的逼迫方式,觸動了孩子的自尊,有孩子明明意識到自己錯了,可看到你吼叫的樣子,羞愧變成憤怒,於是「我錯了」怎麼也不可能說出口,但這一切,家長都意識不到,還以為孩子頑劣不懂事。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發展心理學家Thomas Lickona在說:能夠懂得規則以及違背規則帶來的後果,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正在進行和完成的一個生長發育「作業」。

不過,這種「不承認」「辯解」「推脫」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一個好的信號:它說明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甚至是犯了錯誤。

所以,在「認錯」這個問題上,爸爸媽媽要更加耐心一些。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關注、理解和指導之下,才能夠建立起道德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更真誠和善良。」

05

使用暴力教育的表面意義,就是在當時戰勝了孩子,讓孩子低頭認錯。但是孩子的心裡是不服氣的,有反抗的欲望,只是不敢表達罷了。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所以,對孩子管教的最好方法,是贏得孩子,贏得孩子的信任、尊重與認可。

1.多用「我們」來和孩子進行溝通

2.告訴孩子爸媽小時候也幹過同樣的蠢事

3.尊重孩子的一切決定

4.耐心傾聽孩子的心理述求

5.拿出自己的真心和孩子交朋友

6.做好孩子的榜樣

芽芽媽愛叨叨

孩子犯錯本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將孩子犯錯過分「妖魔化」,唯恐避之不及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面對犯錯的勇氣和改正進步的機會。

而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應對方法,就可以讓孩子在錯誤中不斷進步和成長,將這些不可避免的錯誤變成一種寶貴的財富。

教育路上,家長還應多給孩子一些時間,給自己多點耐心,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加優秀。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你家的孩子會逃避認錯嗎?你又是怎樣引導孩子認錯的?歡迎後臺交流。

參考文獻

[1]王娜.理解犯錯的孩子,理解孩子犯的錯[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25-126.

[2]郭偉偉.用理解和關愛脫去孩子的「盔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01):69-70.

[3]程治會,黃德健.「錯誤」是孩子成長的養料[J].科學諮詢(科技·管理),2016(02):90-91.

[4].楊瀾:家長應做好情緒管理[J].中小學德育,2015(02):94.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相關焦點

  • "媽媽,我錯了",當孩子承認錯誤時,只有傻家長才會長篇大論
    今日問題:當孩子和我們承認錯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有一句古話說的好,&34;,就是誰都會犯錯,何況說是孩子呢?犯錯並沒有什麼,但重點是他能改過,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太在意孩子這個過程,而是結果,同時最值得引起家長重視的環節便是當孩子和我們承認錯誤時,家長千萬不要緊揪著不放而開始長篇大論,這是一種愚蠢性的行為,也會大大的傷害到孩子。
  • 父母一味地否定孩子,容易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我近期迷上了《誰知盤中餐》,迷上的原因是這個節目中除了能讓孩子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之外,還反映出了許多親子問題。比如潼潼和玥玥兄妹倆的相處模式就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吐槽,這個哥哥不像郎朗開開兄弟倆懂事,而是一直在「坑妹妹」。起初不理解為什麼這孩子的行為,直到最後採訪時,他說出藏在心底的原因,才知道原來,他的這些行為都是媽媽對他的不信任導致的。
  •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正確引導讓孩子敢作敢當
    於是,他又問了一遍兒子,可是兒子還是沒有承認。一氣之下,小程打了自己的兒子, 他氣呼呼地對我說,這個熊孩子,經常性地做錯了事情不敢承認,打他,他都不會道歉的。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大多數家長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所謂的教育方式,不過就是打罵孩子。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很容易產生驚恐、無所適從。因此,再次犯了錯誤,必然會想辦法逃脫。
  • 敢於承認錯誤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而和主動承認錯誤息息相關的是責任感。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能主動承認錯誤的人,他的貴任感要遠遠高於其他人,同時也更有直面生活的壓力和勇氣。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像青青一樣的家長太少了,更多的家長即使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會主動承認自己錯了,更不會低下頭來向孩子道歉。而我,有一段時間就不幸地在此列。
  • 父母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做好下面3點就夠了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語言過激,吼罵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痛苦一輩子。那麼,當孩子犯了錯,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呢?而不是用逼問的方式,像警察詢問犯人一樣,只讓孩子承認、被動認錯。如果孩子不好意思道歉,就讓他先去白牆面前待著、或者指定家裡的某個角落、椅子、樓梯等,設立成「反省角」,不能讓孩子離開那裡,一直到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承認了錯誤,才可以回來。
  •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犯錯了之後都會被父母逼迫著說我錯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但是孩子雖然把這些話說出來,卻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依然會再一次的犯同樣的錯誤。
  • 一位母親自述:一味地鼓勵孩子的父母,反而是摧毀孩子自信的根源
    ,但是鄰居的回答卻是正好相反,她說:「我從來不鼓勵孩子,只是一味鼓勵孩子,反而不能讓他意識到生活的現實性,那是在害他。」為什麼鄰居會這樣說呢,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而且過猶不及,一味地鼓勵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最終還可能會害了孩子。 01為什麼會出現家長「亂鼓勵」孩子的現象?
  • 「我沒有,不是我」,孩子不願承認錯誤,家長只需明白這三點
    許多兒童由於對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和道理模糊不清,所以常常犯錯誤。但是犯錯是成長的一種方式,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犯錯的經歷。都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積極承認錯誤是改正錯誤的重要前提。不僅如此,這種模式不僅會對父母本身造成一定影響,更是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比如平時父母出門時忘記鎖門,在其中一方質問起來的時候,另一方就會找藉口說自己「太著急了所以忘記」或是「自己明明記得鎖門了」等等,這種習慣性找藉口的方式很容易被小孩子所模仿。
  • 讓孩子正視問題,敢於承認錯誤,坦誠做人,孩子才能進步
    因為人們往往能夠原諒一個做錯事的人,但不會原諒一個掩飾錯誤的人,這是因為做錯事可能是無意的,而迴避譴責卻一定是有意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犯錯,教孩子正視問題、敢於道歉,是讓他學會一種坦誠做人的態度。
  • 自己越說不,孩子越堅持?家長一味地制止錯誤反而沒效果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恰恰是因為家長的「不允許」。我發現兒子最近特別難管教,動不動就又哭又鬧的也就算了,更氣人的是越是不讓他做什麼他越是想要去做。前幾天去公園玩耍,我告訴他:「不要走在噴泉的旁邊。」想不到這句話剛說完,小朋友就毫不猶豫地走了進去。這可氣壞了我,回到家便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通。
  • 孩子犯錯,父母的情緒決定他們是否有「有錯必改」的勇氣
    孩子犯錯,父母的情緒決定他們是否有「有錯必改」的勇氣家長是孩子的長輩,生活閱歷與知識經驗都比孩子要多,作為他們的養育者,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孩子幼小的心靈,尤其是父母的情緒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相對於大人有內心自我保護的能力,孩子的心靈其實是很脆弱敏感的,他們會因為父母的傷心而難過,會因為父母的憤怒而恐懼,並且他們在小的時候沒有能力很快地自我復原。
  • "我沒有犯錯,你冤枉我"!不承認錯誤的孩子要如何引導?
    孩子不願承認錯誤的原因。犯錯誤的感覺好似身上有兩隻蠍子,總擔心被其刺到。很多孩子犯了錯誤,內心驚慌失措,會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得到父母的原諒之後,學習、做事、睡覺才能心安理得。然而有些孩子卻不願意承認錯誤,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的自尊心在作祟。
  • 一味地指責,給孩子的未必是家長所要的
    身為孩子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行為給予指責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我們通過指責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時,沒有任何父母能視而不見,大部分家長都會採用各式指責方式,其中最常見的是責罵,因為我們企圖用這個方式警告孩子,家長的態度越激動表示孩子的錯誤越嚴重。但是,江蘭老師想提醒各位家長,一味地指責甚至是責罵,效果未必是我們想要的。
  • 孩子從電瓶車跌落,被爸爸一腳踹翻,為什麼父母的錯讓孩子承受?
    那麼犯了錯的父母一定不要推卸責任,是自己的錯誤就要勇於承認,不要認為自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沒有犯錯的時候。這樣的認知不僅會讓你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更會讓孩子也養成了遇事推卸責任的毛病。就像這位騎車帶孩子的父親,明明是自己錯了,不僅不承認,相反還動手打孩子。他的這一行為,就是推卸責任。父母錯了不推責,才是好父母!
  • 孩子為什麼不承認錯誤?
    小龍跟我說,他在小學時調皮搗蛋說話能在班裡排前幾名。開學不久,小龍因為在廁所門上做引體向上把門給掰了下來,他也嚇壞了,我嚴厲批評了小龍,家長也立刻來校把門修好。結果,沒過幾天,小龍就把廁所的一個聲控開關給摳壞了,這次他只能乖乖地回家反省。小龍除了經常在課堂自習說話外,還經常大聲咳嗽幾聲,在課堂或自習期間讓人聽了特別刺耳。我告訴他需要去看看醫生,家長也帶他去看了,說沒有什麼問題。
  • 孩子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家長不承認也沒用
    導讀:孩子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家長不承認也沒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不好這一生?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家長不承認也沒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犯錯誤後,不承認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天天是個倔強的孩子,時不時的會犯錯誤,而且每次犯錯誤後其他小朋友或鄰居告狀告到家裡來,爸爸媽媽無論怎麼問,天天就是死活不承認。就因為犯錯誤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爸爸揍、媽媽罵,天天真的沒少受懲罰。犯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立即承認,而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拒不承認。
  • 做父母做怕的就是,孩子不願和自己說心裡話
    有時她覺得孩子看起來不太正常,就會特別著急的逼問,結果孩子不但不說,還可能跟她吵起來!從小到大,孩子們總是圍著他們的父母,總有說不完的話。看見就說,從不掩飾。但是,有一天父母突然發現:為什麼周圍的孩子這麼安靜,為什麼他不願意跟我說話?
  • 同一個錯誤孩子「三番五次」地犯?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很容易發現,是父母的態度和方式的不同,讓孩子產生了不同的心裡狀態,進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反應。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處理方式,直接決定孩子能否在面對錯誤時「及時糾正」。而我們知道,態度和方式無非分為兩種:硬或軟。
  • 為什麼有人明明犯了錯卻死活不承認?原來根源是自我辯護心理
    前幾天看到微信裡有人發的朋友圈,說自己三歲的小孩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不知道怎麼的,兩個小孩鬧起了矛盾。朋友的小孩生氣了,順手撿起一根棍子,故意的戳對方的眼睛。幸好朋友發現得早,及時制止了。朋友責令孩子向對方道歉,孩子露出害怕的神情,卻倔強的拒不承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