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味地否定孩子,容易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2020-11-07 子謙媽媽育兒經

我近期迷上了《誰知盤中餐》,迷上的原因是這個節目中除了能讓孩子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之外,還反映出了許多親子問題。比如潼潼和玥玥兄妹倆的相處模式就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吐槽,這個哥哥不像郎朗開開兄弟倆懂事,而是一直在「坑妹妹」。起初不理解為什麼這孩子的行為,直到最後採訪時,他說出藏在心底的原因,才知道原來,他的這些行為都是媽媽對他的不信任導致的。

父母對孩子不信任,容易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節目中的開開朗朗兩兄弟禮貌懂事,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而十一歲的潼潼在執行任務時,總是選擇最輕鬆的活幹,做飯時自己選擇當夥夫,然後把所有需要洗的事情交給妹妹;在去施肥時,自己只負責舀糞,而讓妹妹獨自挑糞等等,因此被觀眾貼上了懶、自私、不懂事的標籤。潼潼在採訪時被問及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每次都和妹妹約定好彼此的任務,她也答應我了,她總是最後反悔,我們一吵架爸媽就說我,反正都是我的錯,索性我就懶些、沒有責任一些。」聽了這些話,作為觀眾的我也不免有些為孩子感到難過,長時間的冷落和不被信任,讓孩子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性格,對任何事情都是持著消極的態度。

對此,觀察室的親子教育專家也表示:但凡潼潼的父母在潼潼對待妹妹的行為上有過一次肯定,潼潼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的態度。潼潼媽媽也表示她一直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主動去關心、保護妹妹。

父母你信任孩子,對孩子來說是災難性的傷害。他們會認為父母都不相信自己,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認可自己呢?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好了。

習慣性打擊孩子,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不久我看過一則新聞:研究生畢業的蘇衛清原本有份非常不錯的工作,可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她就自己主動辭職。從那以後,蘇衛清就再也不肯出去工作,一直在家啃老。被記者問及原因,蘇衛清說:「從小到大,我不管做什麼事情,爸媽都打擊我,導致我一直沒有自信,很自卑。工作以後,我發現我不敢與人交流,因此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受到了同事的冷落,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只能在家啃老。」

成長教育專家蘭海曾經說過:「不被家長信任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會覺得自己什麼事都辦不好,還會導致孩子很難對他人產生信任。」蘇衛清便是父母不信任教育的犧牲品,一直以來的打擊和不信任,讓蘇衛清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與人交往的勇氣。

信任是親子關係中最基礎、最本質的部分,可是往往許多父母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我們該如何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1、寬容地對待孩子的錯誤

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經過歲月洗禮的七旬老人也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呢?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要是一味地批評指責,不僅不會對孩子有任何幫助,而且還會讓孩子對你產生距離感。有一次周末,我未成年的侄子和同學瞞著家人騎著電動車一起去外面玩,結果被交警攔了下來,交警要求他們打電話給父母過來接他們,我侄子想也沒想就給我嫂子打了電話,可是他的同學卻恐於父母的指責,怎麼也不願意給他爸媽打電話,最後我嫂子只好把他們一起接了回去。

因此,父母在對待孩子的錯誤時,應持寬容態度,不要急著對孩子作出批評,耐心地為孩子分析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讓孩子從內心上真正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一味地批評指責,只會讓孩子去迴避,甚至自己的錯誤。

2、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好的父母能夠讓孩子把積極的、消極的情緒全部都表達出來。父母能夠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是每個孩子夢寐以求的,放下自己作為長輩的身份,和孩子平等交流,讓孩子敢於把自己所有情緒表達出來,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孩子,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信任是相互的,只有你先去相信孩子,孩子才會信任你,才會願意和你分享關於他(她)的所有事情。如果父母高高在上,總是以長者的身份對孩子發號施令,則會適得其反。長時間處在粗暴專制的管教下,孩子會畏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變得內向,不敢與人交往。

3、學會「誇」孩子

孩子是在媽媽的嘴裡長大的,媽媽怎麼嘮叨,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兒所說的「誇」不是我們要一味地肯定孩子和誇孩子,而是我們應當及時適當地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當孩子出現好的行為時,及時給予孩子肯定,並讓孩子繼續保持。

當孩子遇到挫折,如:考試沒考好、好心辦壞事時,我們首先要肯定孩子為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然後再為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給予適當的建議。父母的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認可和最大的鼓勵。

父母的信任意味著壓力、重視和鼓勵,這是真正觸動孩子努力變好的動力。父母對孩子足夠信任,孩子才會更加積極、樂觀、努力地面對生活。

相關焦點

  • 「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是怎麼煉成的?
    愛咋地咋地」。其實,破罐子破摔這句話含義還是挺多的,首先你得認為自己是個罐子,還是個破罐子,這意味著曾經堅硬無比的內心已經有了軟化的趨勢,說白了,罐子是易碎的,曾經認為自己堅不可摧,現在終於意識到自己也是易碎品了,這其實是個好事。
  • 孩子為什麼會破罐子破摔?都是你貼錯了標籤!
    有時,我們的孩子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鴨子」呢?由於父母說自己是「膽小鬼」的次數多了,自己通過努力也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於是,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就會開始給自己打起問號。並會認同「事實」。看來我還真的就是個「膽小鬼」啊!也許,孩子便會破罐子破摔!為什麼父母那麼願意給孩子貼標籤呢?
  • 如何對付「破罐子破摔」的學生?
    面對「破罐子破摔」的學生,身為老師,該怎麼辦?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從「腦的法則」說起,即談談從心理學的角度,如何轉變學生的觀念。
  • 十條段子:破罐子破摔吧!
    我還是個孩子,跟我討論這些合適麼?誰稀罕跟你討論,我這不是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突發狀況,乾脆破罐子破摔吧!2一哥們長期混跡於風月,欠帳無數,妻離子散,聊以為生,一天與歌廳眾姐們拼酒,渾然不自知,摔入坑中,斷肋骨若干。醫生判其住院,詢之:需半月之久,藥費過萬。遍告昔日玩伴,無一回應。 惜財不治,唯止疼藥。窩家半月不出,無大礙。方能外,直奔而去,眾女如風而至。
  • 家庭教育|父母打擊孩子有危害,做個「會說話」的父母,讓孩子重獲自...
    01、導致心靈脆弱心靈脆弱便是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打擊孩子會讓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內心脆弱變得不堪一擊。然而遺憾的是,許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惡語的巨大殺傷力,時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職責孩子,罵孩子是窩囊廢、膽小鬼、笨蛋等。事實上,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改變什麼,還會增加孩子的負面心理,使孩子變得逆反或是破罐子破摔。
  • 小孩不聽話,家長「破罐子破摔」,用對方式「乖寶寶」指日可待!
    甚至有些有些家長什麼辦法都用了孩子依舊我行我素,不少家長乾脆破罐子破摔,撒手不管。很多家長只要把孩子送進了學校,母子或父子之間就很少聯繫了,甚至有些家長在孩子入學開始就沒再去過學校。如果連家長對孩子的成績都不操心,那做老師的也沒有辦法。
  • 破罐子破摔?疫情當前,美國加州海灘市民成群結隊曬太陽!
    不過也有網友對於美國人的做法卻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網友稱:疫情這麼嚴重,不好好地呆在家裡,還跑出來扎堆?莫非是要破罐子破摔?大家都知道,美國疫情爆發後,我國眾多企業紛紛捐獻各種抗役物資,對美國的防疫工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美國人卻並不領情,現在還在跑到我們周邊找事,而且還要讓我們賠償損失,這讓人感到很不解。
  • 父母離婚,孩子成了「問題學生」,家長和老師該怎麼辦?
    真正對孩子關愛有責任心的父母,即使分開,也會坦誠地告訴孩子,而不是假裝給他一個完整的家欺騙他。長期隱瞞只會給孩子心靈上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傷害。孩子受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會覺得自己不可愛、被拋棄,沒同齡人幸福等,從而產生自我否定感,變得自卑和內向,對拋棄自己的親人,也會由愛生恨,再到冷漠和拒絕,最終情同陌路。3、不要對孩子無原則溺愛父母一旦離婚,孩子勢必會失去父母一方,他們得到的親情和愛就會不完整。
  • 父母教育要用心,孩子不是便利貼,別讓「標籤效應」傷害了孩子
    原本孩子想要做出改變的,結果被父母「標籤預言式」的話語給傷害了,漸漸的變得叛逆或者是直接「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前面暑假的時候電影《哪吒》再次創造中國神話電影的新記錄,在這背後除了是因為電影本身的設計好,人物的定位也有鮮明獨特的地方,更因為其故事情節反應了現在的人們對小朋友的一些錯誤的觀念。
  • 父母再怎麼生氣,也別將這些話掛在嘴邊,否則會深深地傷害到孩子
    他們會喪失自信心,甚至會放棄自己,對學習破罐子破摔,更會因此產生消極厭倦的情緒,不僅對於學習成績起不到正面督促作用,反而會心理造成創傷。「我當初就不應該把你生下來」這句話等同於言語暴力,更是家長們逃避家庭責任,將父母的過錯推卸給孩子的直接表現,是一種極端自私冷血的行為。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父母對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
  • 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3句話,家長不以為然,卻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
    文|嚯嚯媽媽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不需要質疑的,當一個孩子降臨在一個家庭裡,父母為了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會對孩子進行管教。關於管教孩子,每個父母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教育問題恰恰出現在這裡。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特別容易被孩子的情緒帶跑偏;尤其在孩子犯錯誤之後,家長特別愛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而不自知。
  • 經常把以下話掛嘴邊的孩子,容易被「抑鬱症」找上門,父母別不知
    孩子本就膽小,再加上父母的要求高,心情得不到宣洩,慢慢產生了抑鬱傾向。經理之所以辭職,就是因為孩子想不開,被路人救下,才撿下一條命。女經理這才意識到孩子的問題,所以毅然決然地辭職,決定全心照顧孩子。畢竟,事業再重要,也沒有孩子重要。近年來,抑鬱人群快速增多,並且還呈現低齡化趨勢。父母也不能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要很多關注心理健康。
  • 父母總是否定,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大人長期的否定,打擊了孩子嘗試的熱情和欲望。於是父母越是否定,孩子越容易活成父母否定的那個樣子。當孩子接收到的都是「自己很笨、不行」的信息,久而久之會產生自卑感,自卑越多便越開始自我懷疑,自信也就蕩然無存了。孩子也就習慣性的認為自己很笨、不行。(3)再次膽小,家長的否定很容易造成孩子膽子變小,遇到困難就變得畏畏縮縮。
  • 「棍棒」下打出來的孩子,長大後啥樣?難與幸福掛鈎,父母要反思
    為人父母需要明白懲罰的目的是為了規範孩子的行為,避免他們長大後走彎路,可是頻繁地打罵,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扭曲,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長大後很難獲得幸福。1、脾氣暴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如果父母經常打孩子,他們可能從小就有暴力傾向,而且性情急躁易怒、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轉而對他人施暴,因為父母給孩子造成了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 青春期孩子管不住?父母需要做這6個改變
    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和示範,身體力行地做給孩子看,比你喋喋不休地講大道理更能讓孩子接受。比如,你自己在看電視、玩手機,還要控制孩子玩遊戲,要求他學習?你覺得他會聽從嗎?即便是暫時的服從,他也一定不會信服。02/變命令為商量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習慣將自己擺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我說的話就是準則,就是命令,孩子必須得服從。
  • 破窗效應:破罐子就這麼摔了?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也常常被應用再各種經濟學案例和場景中,與上一期的馬太效應相對應,放在中文語境中,我們常常稱之為「破罐子破摔」、「牆倒眾人推」。
  • 成語故事 | 「背水一戰」就是破罐子破摔嗎?
    他不以為然地說,「韓信『背水一戰』,扭轉了整個戰局。我準備跟他學習,先把自己逼上絕路,等到退無可退,我再卯足勁,直接從倒數第一殺回班級前三。」說著,又把胸脯挺得高高的,雙手叉腰,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這就叫做『背水一戰』,觸底反彈!懂不?虧你還看過那麼多史書!」轉身準備進屋。我哭笑不得,說:「你這叫破罐子破摔!跟『背水一戰』扯不上一毛錢關係。」
  • 電競文:既然註定要跟他糾纏不清,那就乾脆破罐子破摔!
    1、《城市之靈:電競大神的初戀》 作者:何似文案:既然註定要跟他糾纏不清,那就乾脆破罐子破摔,讓他這輩子也別想離開她。這是沈靈在砍斷湯元眾桃花之後得出的結果。片段:陸辰自因事退役DOTA界之後開始接觸英雄聯盟,在超神之路上結實各種各樣的擼友和妹紙,他們有著風一樣的肅殺和果斷,隨著電競的成長,他們發現,有一天他們會用自己的能力去拯救世界,地球不再太平,符文之地即將誕生!
  • 孩子自卑、叛逆,可能源於父母常說的這些話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有意無意地打擊孩子,刻意地拿「別人家孩子」來鞭策自己的娃,他們以為這樣能使孩子不斷進步,可是事實卻與之相反,不僅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還影響到孩子今後的人生有一位網友稱,她從小到大從未獲得過父母的表揚和肯定,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得不到爸爸媽媽的認可,長期以來,媽媽都喜歡將自己與鄰居家的孩子做比較,絲毫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很多次將內心真實的想法告知媽媽,可是換來的卻是「我不斷地打擊你,是為了讓你有壓力,這樣才能產生動力,不想你變得驕傲自滿。」
  •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知道的道理:利用"馬太效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如今的網絡時代誘惑多了,不少孩子也難守本心,容易沉迷遊戲。很多父母恨鐵不成鋼,沒事就數落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知恥而後勇,奮發向上。然後他們無奈地發現,孩子越說越叛逆,越說越差。反而是破罐子破摔,不好好學習,天天想著和同學玩手機遊戲,成績也一落千丈,變成了班裡的&34;。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學習不好,也不聰明,父母就想著要刺激一下他們,讓他們知恥而後勇。但最終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不僅沒有知恥後勇努力向上,反而變得越來越墮落。其實,這就是&34;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