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明明犯了錯卻死活不承認?原來根源是自我辯護心理

2020-12-17 情語小屋

一個人在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恥辱,要在實踐中敢於承認和改正錯誤。——愛因斯坦

我們經常犯錯,卻總不願意承認;想辦法避開問題或者推卸責任,似乎成為了我們下意識的習慣。

前幾天看到微信裡有人發的朋友圈,說自己三歲的小孩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不知道怎麼的,兩個小孩鬧起了矛盾。

朋友的小孩生氣了,順手撿起一根棍子,故意的戳對方的眼睛。幸好朋友發現得早,及時制止了。朋友責令孩子向對方道歉,孩子露出害怕的神情,卻倔強的拒不承認錯誤。

朋友又氣又不解:他一直是個好孩子,都誇他聰明懂事,怎麼這次會這麼莽撞?

明明錯了卻拒不承認的事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不只是孩子,大人更是如此。

電視劇《歡樂頌》裡,有這樣一個情節:有一次在公司裡,關雎爾的同事米雪兒生病,讓關雎爾幫她把一份做到一半還未完成的文件幫著完成。

關雎爾答應了,也把剩下的一部分很好的完成了。

但是後來文件裡米雪兒做的那一部分出了一個很明顯的錯誤,主管把米雪兒叫過去質問,米雪兒卻不願意承認,幾乎下意識的把責任推到關雎爾身上,關雎爾也因此被罰。

很多時候我們做錯了事情,第一個下意識的反應就是逃避或者推卸責任,這似乎是一種本能。

事實上,也確實可以叫做本能,因為這個問題幾乎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存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找到拒絕承認錯誤的原因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原因就是今天要說的:自我辯護。

01什麼是自我辯護

簡單來說,自我辯護就是為自己做錯的事找各種藉口和理由。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實在是太常見了,但是往深處挖,就會發現它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因為自我辯護,幾乎就是大多數矛盾和衝突的根源。

當一個錯誤發生後,我們沒有辦法再去避免,通常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找藉口和理由:「這個是因為……」「我怎麼知道會發生這樣事……」「這不是我做的……」聽到這樣辯解的話,衝突就爆發了。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樣說太片面了,有很多人也勇於承認錯誤,這個怎麼講?

的確,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有不少願意承認錯誤的人,但是這都是後天學習到了。

如果我們仔細回想其實就能夠很容易的發現,當錯誤發生的那一瞬間,我們頭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或者感覺就是如何逃避,但因為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敢於承擔,所以深信這一點的人就會很直接的承認錯誤。

02自我辯護的根源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知道錯了卻不願意承認,是因為覺得認錯是個羞恥的事,只有「笨蛋」、「蠢材」才會犯錯。這種認識,就是我們自我辯護的根源——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個笨蛋。

我們小時候幾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做對了一件事情,我們聽到最多的讚揚是: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們做錯了一件事,聽到的就是斥責:你怎麼這麼笨?這都能錯!

在我們的認識中,「聰明」和「笨」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智商的,我們從小所做的事無論是對還是錯,都被人們用來與一個人的智商掛鈎。

聰明人智商高,蠢笨的人智商低,這是一個普遍的認識,所以要我們承認錯誤,就是要我們承認自己智商低。

「智商低」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個侮辱人的詞彙,這樣一來,一個人做錯事,就與他的人格掛鈎。但誰會願意承認自己的人格有問題?

這也能夠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朋友的小孩以及《歡樂頌》中的米雪兒在做錯事後,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朋友的小孩不願認錯,是不想被認為是打人的壞小孩;而米雪兒不願意認錯,是他知道這是個不該發生的錯誤,並不是表面的害怕擔責受罰這麼簡單,其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思想上的自我辯護。

03如何清醒地認識自我辯護

很顯然,我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我們,所以我們需要認清楚自我辯護的根源,然後從根源上解決它。

錯誤是一個事實,但是錯誤不代表我們的智商低,人格有問題。沒有一個人可以一生都做正確的事情不犯錯。

幾乎人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如果犯錯就代表人格上有缺陷,那幾乎人人都這樣,既然如此,也就沒有什麼好糾結於是否應該承認了。所以,認錯跟人格沒有關係,區分「認錯」與「人格」之間的關係,我們才能正確的面對錯誤。

錯誤只是一個錯誤,只能代表我們在某一方面的認識還沒有那麼全面,說明不了什麼。人的一生都會犯錯,錯誤能夠幫助我們更多的認識自己和他人,所以承認錯誤沒有什麼大不了。

參考書籍:《錯不在我》卡羅爾·塔夫裡斯

相關焦點

  • 「錯不在我」,家長「自我辯護」心理,造就了與孩子的無效溝通
    閨蜜性格要強,做事經常說一不二,我想起前段時間,她跟我說懷疑女兒早戀,便在房間翻箱倒櫃找孩子的日記本,結果事情是子虛烏有,可是卻被孩子知道了,本來這件事閨蜜就有錯,但是她還振振有詞地對孩子說,是為她好。最後女兒一氣之下就不理她了。在親子溝通過程中,家長給孩子發出的都是被孩子拒絕接受的信息,孩子不接受,那麼就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被動局面呢?
  • 《錯不在我》:5個方法了解人為什麼犯錯,幫你擺脫自我辯護心理
    本書為我們講述了人為何會犯錯誤,為什麼會為自己愚蠢的看法、糟糕的決策和傷害性的行為辯護?自我辯護的原因、本質以及怎樣擺脫自我辯護心理。再者說了,從自己的角度看,為家人健康著想其實也並沒有錯,而從整個社會的視角來看他就是犯了錯,那這個錯誤的本質就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這個小孩兒以後可能會學一點這方面的知識,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 《七個會議》:用「管窺效應」解讀「錯不在我」的心理原因
    而且當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大眾的規範時,就會自動搜集一些符合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以便減少自己心裡的不安和維護自己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以至於產生了錯不在我心理。為什麼呢?因為管窺效應讓他們犧牲了所有東西,如果這個時候承認自己受騙,那他們會陷入巨大的內疚當中,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痛苦,就只能選擇更加相信。 這種自我辯護會讓人們變得固執己見,忽視明顯的事實錯誤,甚至還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在心理學上,這個自我辯護的過程為「決策的金字塔」。
  • 英語老師自己犯了錯要不要承認?
    對我來說,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需要勇氣,它更像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為什麼說是自我防禦機制呢?因為敢於認錯我心裡就安全了,就不會被學生吊打了,自己也不需要提心弔膽擔心什麼時候又有人指出我的錯誤了。反過來,假如我說「我的英語不可能出錯」(違反客觀規律)或者「我這裡沒有錯」(嘴硬),我就會被分分鐘打臉,學生就會抓住我的把柄,我就不會有任何的威信可言。
  • 《萬箭穿心》:婚姻裡的悲劇大多起源於自認為的「錯不在我」
    這部電影是自我反省和自我辯護的競爭戰場:李寶莉下嫁給馬學武,性格強勢逼迫至丈夫自殺,用親叛子離的悲劇來展現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直到電影最後,即使婚姻全面潰敗李寶莉還認為「錯不在我」,殊不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強烈的「自我辯護心理」。
  • 家長跟孩子無效溝通,多數是「自我辯護」的心理
    為什麼父母和孩子溝通總是無效的1.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溝通是以尊重為前提的,很多時候,父母都自以為是的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什麼都不懂。在父母和子女溝通的過程當中,父母更加強調子女不接受自己的任何意見,但造成這個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父母的「自我辯護」。
  • 真心話不是大冒險,自欺欺人才是:謊言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美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有文章指出,社會愈富裕,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就愈多。在物質生活改善,而精神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有增加的趨勢。那麼,為什麼人們會產生心理疾病呢?《少有人走的路:勇敢地面對謊言》這本書給我們揭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真諦:謊言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 說真話不是大冒險,自欺欺人才是:謊言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美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有文章指出,社會愈富裕,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就愈多。在物質生活改善,而精神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有增加的趨勢。那麼,為什麼人們會產生心理疾病呢?《少有人走的路:勇敢地面對謊言》這本書給我們揭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真諦:謊言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 為什麼孩子脾氣倔?責怪孩子治標不治本,可能是家庭教育錯了
    哪怕明明已經做錯事情,卻不肯承認。家長們在責怪孩子的脾氣,殊不知,很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誤。小侄子今年剛上一年級,上學的這段時間也還算聽話,沒有被老師投訴任何問題。所以哥哥和嫂子逢人就誇小侄子懂事聽話,不用大人操心。
  • 有人當街拐賣小孩?老人說這是我孫子,男孩卻打死不承認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人曾說,不怕壞孩子,就怕熊孩子。熊孩子調皮搗蛋愛撒潑,家長拿他沒辦法。面對熊孩子,家長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前段時間在廣東佛山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人舉報有老人當街拐賣小孩。民警及時趕到後卻發現是一場烏龍事件。
  • 有些人,從來不願承認自己錯了!
    群裡安靜了好一會,最後,小新發出提問:明明就是他的錯,為什麼他就是不願意承認呢?貳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明顯就是自己的失誤卻總是不願意承認,總是把錯誤歸結到別人身上。可見,能大膽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寥寥無幾。卡耐基也曾說過: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沒有人會責怪自己任何事,不論他錯的多麼離譜。我們用批評和指責的方式,並不能使別人產生永久的改變,反而會引起憤恨。
  • 男人出軌藏都藏不住了,為什麼還死不承認?
    為什麼很多男人出軌之後,既不願離婚,又不願放棄外面花花草草,卻總是找藉口為自己出軌狡辯呢,有以下幾個原因:原因一自我保護,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都會覺得這樣的錯誤,不會再犯的。比如我們在面對工作失誤的時候,經常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我的錯。其實這就是在規避責任進行自我保護。男人出軌也一樣,他狡辯是在保護他自己的感受,誰都不想被別人說是壞人。狡辯的第二個原因,存在僥倖心理,這類男人很自信,他覺得只要他咬緊牙關死不承認,他的妻子就不能拿他怎麼樣。第三個原因,他狡辯是因為他擔心會離婚。
  •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但是要明白,強扭的瓜不甜,即使孩子認錯了,他的心裡就真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了嗎?04很多時候,孩子明明犯錯了,卻不肯承認。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他們都拒不認錯。這是為什麼呢?此時孩子也許就會考慮:「如果我不承認錯誤,是不是就不會教育我了?」
  • 【雙語閱讀】自我厭惡是不幸福的根源
    你總是會反覆咀嚼自己以前犯過的錯,而且每次回想起來都會很難受。Every inopportune speech you』ve given.每次不合時宜的發言。Every temper you didn’t manage to control.每次沒能控制住的脾氣。
  • 金華著名律師施孔周 我為什麼選擇「無罪辯護」
    代理刑事案子的律師,尤其是擅長做「無罪辯護」的律師,其職業生涯中往往難逃一類指責:明明知道這個人有罪卻還替他脫罪,你這個律師還有沒有良知?
  • 明明很優秀,你卻經常自我否定,如何認清自我?
    昨天晚上,一位朋友找老王諮詢,說自己對別人評價特別敏感,有時候總感覺別人在私下議論自己,心裡非常不舒服。還有一次,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個自拍照片,被人評論說,怎麼變胖這麼多等。正是這個人的一句評價,讓她失眠幾天。為什麼因別人評價而導致心理不舒服或失眠呢?
  • 員工犯了錯,好領導不打壓不懲罰,如何讓其心服口服?
    朋友小郭前兩天跟我吐槽,自己工作中犯了點小錯,然後被領導罵是不是豬。氣的她當場就想撂挑子不幹了。後面越想越氣,想想自己好歹名牌大學畢業,平時工作很少出錯,就是那天領導催促的太急才不小心犯了錯。本來自己做錯事也願意承認,只不過說她是豬感覺太過分了,有些人身攻擊 ,哪有這樣的領導。吐槽說自己打算不幹了,在這樣的領導的帶領下,自己也不會有過多的成長。確實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職場中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到完美無瑕。我們都是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中成長起來的。
  • 抑鬱症、精神分裂等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與根治之道
    其次,我想告訴大家,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無論什麼類型,無論自認為多麼嚴重,無論身心症狀多麼複雜,都不過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已,也就是說僅僅是症狀,是結果,但並無實質病變。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為什麼難治癒?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當事人並沒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質、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無論問題輕重,無論情況多麼複雜而又與眾不同,任何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
  • 孩子犯錯誤後,不承認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天天是個倔強的孩子,時不時的會犯錯誤,而且每次犯錯誤後其他小朋友或鄰居告狀告到家裡來,爸爸媽媽無論怎麼問,天天就是死活不承認。就因為犯錯誤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爸爸揍、媽媽罵,天天真的沒少受懲罰。犯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立即承認,而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拒不承認。
  •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小麗看到了之後非常的納悶,跑到浴室一看發現原來孩子在裡面玩水。這時候小麗非常的生氣,這可是她剛剛才收拾好的房間,之前也跟孩子說過,不要在洗澡的時候玩水,速戰速決,可是孩子就是不聽。 於是小麗就怒吼孩子讓孩子去房間面壁思過,等到吃飯的時候再去問孩子你知道你錯在哪裡嗎,下回還敢不敢?小麗的孩子也非常委屈和乖巧的說,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