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謀大同而凝聚共識

2020-12-22 人民網國際

任何一個共同體的健康與穩定發展,都需要有相應的價值體系作為構建共同體社會成員精神秩序的基礎,並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和組織載體予以保證,同時還需要相應的力量進行推動和落實,並予以這些力量相應的話語權。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不同國家、民族、社會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人類越來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了引領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需要在全球範圍擁有相應的話語權,這就意味著需要提升外交話語權。提升外交話語權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在價值體系建構上下功夫,又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相應的制度保障和組織基礎。提升外交話語權為新時代中國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使命與責任要求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理性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生成與發展的,而人的實踐也在理性指導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人們結成了各種社會關係,形成了相應組織形式。發展了的理性上升為理論,不僅指導著實踐,而且還反作用於作為實踐成果之一的社會關係和組織形式,維護其秩序,推動其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隨著現代文明發展,人類越來越從相互隔離的區域化存在向全球化存在發展。歷史事實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這一論斷的正確性,伴隨現代化進程,市場化、網絡化和全球化愈演愈烈,從而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人民越來越緊密地聯繫起來,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命運攸關的共同體。同時,在市場化、網絡化和全球化推動下,人們的交往方式、生存形態以及權力關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基於此,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個重要判斷,那就是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能否為變化不定的世界確立穩定發展的坐標,不僅關係到當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且關係到未來人類的生存與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是為人類發展的新型現代文明形態所做的系統設計,也是為新時代推動人類進步與發展提出的行動方案。要將這套系統設計和行動方案變為現實,一方面需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圍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貫徹執行,另一方面需要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起,圍繞世界大同的豐富實踐加以落實。前者可以通過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努力來實現,而後者則需要在對外交往過程中通過實際行動和話語闡述贏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來付諸實踐。為實現這一目的,中國需要不斷提升外交話語權。在新時代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不僅是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而且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基本邏輯與實現維度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生產力起到決定性作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社會權力和生存形態都發生了變化,從而推動文明形態的發展。現代文明出現後,伴隨著現代工業和現代交通的發展,人類交往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而在現代文明生成與發展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起到了主導作用。這一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推動發展的物質權力中,而且還體現在建構秩序的話語權力上。

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化時代進入網絡化時代,市場化和全球化也因此獲得了進一步發展,並由此產生了許多新變化,其中有兩方面比較突出:一是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全球範圍內的權力關係開始發生新變化;二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新型現代文明形態也開始不斷生成。這兩方面的變化相互作用、不斷發展,並且不斷賦予彼此新內涵。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體現上述兩方面變化相互作用的邏輯演繹。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深刻體會到在上一輪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長期處於被支配地位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的苦難。因此,中國需要不斷推進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建構,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來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而不是讓發展只是服務於少數人的利益。同時,也必須深刻認識到,長期以來推動發展與建構世界秩序的物質性和話語性主導力量都掌握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手中。雖然在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到來之際,中國已經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給世界展現出一幅全新的文明畫景,但要將這一個理念轉變為現實,中國還需在贏得物質性權力和話語性權力上下功夫。

綜上所述,話語性權力的獲得要以物質性權力為基礎,而話語性權力又能夠為獲得物質性權力創造條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同時,話語性權力的獲得也有其內在邏輯,體現為話語性權力建構的價值邏輯、制度邏輯和組織邏輯的有機統一。因此,對中國而言,要在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建構過程中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落實,除了要努力獲得建構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物質性權力基礎之外,還必須在價值邏輯、制度邏輯和組織邏輯三個維度上推動中國外交話語權的提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理論發展與價值追求

雖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推動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生成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演繹已在現實中初見端倪,但是作為整體形態尚未系統呈現,更多的還是一種理想願景式的描述。因此,在當前這一時期,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建構和共識形成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要在實踐中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需要深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價值內涵、理論體系和行動方案,從而在價值維度贏得話語性權力。

在價值方面,提出新價值理念以賦予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價值內涵。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區別於傳統現代文明形態,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技術維度上以網絡化為基礎而不是以工業化為基礎;二是在價值維度上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資本為中心。具體來說,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價值內涵就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資本和技術的作用,為人民服務。因此,要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為中國在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格局過程中贏得道義上的主動權,而且也在構建新型文明形態過程中賦予其核心的價值內涵。

在理論方面,推動理論體系創新以指導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建構。要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除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之外,還需要以此為基礎來建構新的理論體系。當前,不論是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還是在具體外交理論方面,由於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因此以資本為中心的理論體系已經成為支持現代文明發展和外交實踐的具體理論工具。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話語權的提升需要在揚棄西方主導的現代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遵循中華文明歷史邏輯、現代社會發展邏輯和共產主義運動邏輯有機統一,推動理論體系的創新與發展,從而為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建構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

在方案方面,提出具有引領性意義的行動方案以推動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生成。外交話語權必須服務於外交實踐,必須以外交實踐的有效性為前提,因此需要提出一套既能體現價值理念又具有實踐操作性的行動方案。具體來說,這一行動方案需要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遵循多方共贏原則,充分發揮現代文明各種要素的功能,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整合各方面力量,以推動新型文明形態的生成。當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這一行動方案的具體體現之一。

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機制構建與制度保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不僅是觀念和理論,而且已通過相應的行動逐漸成為客觀事實,成為推動全球治理與建構世界秩序的價值力量。為了讓這種價值力量持續穩定地發揮作用,還需要使其融入全球治理體制機制中,為更多國家和地區所認同和接受,從而為持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奠定製度基礎。只有如此,才能為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的全球治理體系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經過長時間博弈和磨合逐漸形成的。關於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對兩個方面需要加深認識:一是這一體系仍存在許多合理性,對人類和平與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治理體系以及其中的體制機制未能適應新情況,出現了許多問題和不足,亟需進行改革;二是現代化先發國家在這一體系中仍佔據主導地位,長期把控國際外交話語權,這些國家長期以來將以資本為中心的邏輯貫穿於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體制機制,這是造成這些問題和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及其相應體制機制,就必須正視上述兩方面的問題。對中國而言,需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來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一是要以辯證的思維來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為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贏得邏輯優勢。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是世界各國在現代文明邏輯演繹過程中,為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而形成的制度性成果,是人類理性的結晶。雖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一體系及其體制機制出現了許多問題和不足,但不能因此對其予以簡單否定,更不能簡單地推倒重來,或者像某些國家那樣,只要這些體制機制不能夠按照它們的意圖辦事,就要「另起爐灶」或「退群」,而應看到其中的合理內容,遵循新時代發展規律,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角度辯證地審視這一體系,超越性地提出創新和發展的改革方案。

二是要以尊重的態度來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從而為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贏得認同基礎。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及其相應的體制機制,是由各個國家達成共識後而形成的。因此,本著凝聚更大共識的宗旨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可以減少時間成本和認同成本,當各國都認識到既有體系的問題和不足時,中國提出的基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改革方案就能夠贏得更多認同。例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此外,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而不是簡單推倒重來或「另起爐灶」,可以減少在這一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的國家和地區的阻力,也有利於團結這些國家。

三是要以創新的方式來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從而為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贏得制度空間。必須看到,以資本為中心的邏輯在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中起到較大主導作用,但其已難以很好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因此,要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成為主導性邏輯,就需要在尊重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的前提下、在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過程中,積極創新治理方式並改革相應的體制機制,並且在這一過程中提升中國的外交話語權。

積極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與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戰略布局與組織基礎

外交話語權歸根結底體現在國際關係中不同國家之間以及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的影響力,中國要提升外交話語權,需落實到與不同國家及其人民之間關係的建構上,也就是說,需提升國際交往中不同主體的影響力。因此,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就成為新時代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的重要戰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必須以多維立體方式展開,將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其中,從而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戰略布局。

一是通過開展政府間的國際交往工作,推動全球範圍內基於政府關係而形成的夥伴關係網絡建設。在新時代,政府間的國際關係仍然在外交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需著眼於建設政府間的國際關係,通過開展雙邊或多邊政府間外交工作,推動夥伴關係網絡構建,促進國與國之間基於雙贏或多贏原則展開交往和合作。

二是通過開展新型政黨交往工作,推動全球範圍內基於政黨關係而形成的夥伴關係網絡建設。長期以來,政黨發揮功能作用的空間主要是在各個國家內部,而隨著形勢發展變化,政黨間交往的空間越來越廣闊。2017年,首屆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召開,新型政黨交往的機制進一步確立,從而使基於政黨外交而形成的新型政黨關係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渠道。政黨外交作為一種新型全球交往的渠道,通過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可以彌補傳統政府間國際關係機制的不足。因此,積極開展政黨外交,充分發揮新型政黨關係的作用,構建基於政黨關係而形成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是中國提升外交話語權的有效途徑。

三是通過開展民間外交工作,推動全球範圍內基於社會關係而形成的夥伴關係網絡建設。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同國家之間的民眾交往也越來越多,各類社會力量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交往之中,基於社會力量形成的民間外交關係成為促進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構建的重要方式。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可通過開展民間外交的方式,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民間外交中的貫徹落實,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這些理念融入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建設過程中,從而為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奠定社會認同基礎。

四是通過開展企業間的經濟交往工作,推動全球範圍內基於經濟關係而形成的夥伴關係網絡建設。如今,國際經濟交往中最為基礎和常見的方式是企業間的經濟交往,跨國公司已成為推動國際經濟交往的主要載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各地,因此,可以通過推動企業之間的交往以及中國企業與世界各地民眾的交往來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助力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建設過程中為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提供經濟基礎。

五是通過開展複合型的多維全球交往工作,推動全球範圍內基於命運共同體而形成的夥伴關係網絡建設。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就決定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同樣體現在各種關係上。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也同樣要求國與國之間基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多方面的關係進行合作。從機制和組織的角度來看,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需要同時推動上述政府、政黨、社會和經濟等方面主體性要素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從內容和任務角度來看,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需要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內容,這就需要構建多維立體的複合型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此外,為了實現中國外交話語權提升這一目的,需要將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其中,並基於多維立體的複合型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的構建邏輯,使上述理念能夠獲得主體性和組織性的支持。從目前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就是這樣一個將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其中的多維立體的複合型全球夥伴關係網絡。

結 語

隨著市場化、網絡化和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人類文明開始進入到新型現代文明形態階段。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本質特徵之一,就是要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主動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理念,擘畫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藍圖。而要實現這個藍圖,提升中國外交話語權自然成為應有之義,即需要深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價值內涵、理論體系和行動方案,從而在價值維度贏得話語性權力;需要將這一理念轉化成為推動全球治理與構建世界秩序的價值力量,並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從而在制度維度贏得話語性權力;需要構建多維立體的複合型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並將以人民為中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其中,從而在組織維度贏得話語性權力。

(作者系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版權歸屬《當代世界》雜誌社

(責編:燕勐、賈文婷)

相關焦點

  • 王小鴻:把握「兩個大局」 廣泛凝聚共識
    服從和服務於「兩個大局」,既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又為人民政協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近日,全國政協印發《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清晰表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的重大政治責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責。同時,「兩個大局」的複雜性決定了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長期性。
  • 命運共同體:為世界謀大同(2019,國際社會這樣說④)
    世界怎麼了,人類將向何處去?和平發展之路該怎麼走?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當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中國主張各國同舟共濟、同心協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正以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謀的是世界大同,計的是天下之利。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的新機遇。
  • 凝聚共識尋求中國之治最大公約數
    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大變局、大調整,要更好地凝聚共識,做好大團結、大聯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齊心協力,為創造好的外部環境、服務和平發展大局奮發有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2019年,中共中央召開中央政協工作會議,這在黨的歷史、人民政協歷史上都是首次。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 新中國發展面對面⑨:為世界謀大同
    積極與主要大國改善和發展關係,正式與美國建交,與蘇聯關係正常化並平穩過渡到中俄關係,與歐洲關係快速發展;深化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合作,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推進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凝聚廣泛共識。在這一時期,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博鰲亞洲論壇等,中國逐漸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方和建設者,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 ...新中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凝聚政治共識的實踐歷程與重要經驗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上已經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攀登了一個又一個發展高峰,使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也使中國日益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伴隨這一歷程的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凝聚政治共識的過程,對於我國而言,凝聚黨和人民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共識是凝聚政治共識的核心要義。
  • 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摘發)
    當前,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前所未有。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政協組織的重大政治責任。新時代做好凝聚共識工作,對於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先進性,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 明言丨促進凝聚共識履職工作走深走實走心
    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凝聚共識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切實解決好「往哪裡聚」這個方向問題,著力築牢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政治圓心,努力把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轉化為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共識的範圍很廣、層次很多,首要的是錨定內核、把握主線、找準方向,切實築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政治圓心,
  • 秦剛:後疫情時代中韓應進一步凝聚共識
    秦剛表示,展望後疫情時代,中韓關係發展前景廣闊,雙方應進一步凝聚共識,排除雜音幹擾,推動中韓關係邁上新臺階,使兩國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好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好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好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好夥伴。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秦剛表示,面對疫情肆虐,中韓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道不遠人,人無異國」成為暖心話語。
  • 可能嗎:大同世界怎麼實現?
    既然人不相同會導致衝突與禍患,既然人們都願意實現大同世界,那為什麼數千年都無法實現呢?是因為人的能力不夠?是因為物質條件不具備?究竟是什麼在阻止大同世界的實現?事實上,當人類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科技時代,世界大同仍然渺無蹤影,而正好相反,人與人加大、加深了不同。人希望大同,但在滿世界的道理中,只有不同的根據,就沒有相同的道理。
  • 第三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在青島舉行:凝聚共識 共創未來
    青島2019年9月20日 /美通社/ -- 9月19日,備受全球關注和期待的「2019第三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在青島開幕。大會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主題為「終端驅動品質升級 共享健康」。中國網作為大會的戰略合作媒體對會議進行全程直播報導。
  • 【地評線】天府網評:匯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
    在全球多邊「講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為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與指引。中國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在這樣做,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百年變局之中的全球發展治理注入了更多正能量。在特殊時刻帶頭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國家電網蓬溪縣公司:領導帶頭進講堂 凝聚共識謀發展
    為使員工深入了解子改分運行模式下的各項管理規定、要求、特點、紀律等,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凝聚人心,促進公司又快又好發展,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蓬溪縣供電分公司以電力體制改革對電網企業帶來的影響、分公司的管理模式及特點、加強分公司的規範管理、強化思想認識、分公司管理模式下的專業管理要求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加強對員工開展形勢任務宣講,向員工講清楚內外部形及電力體制改革對公司的影響,
  • 2021年中考政治考點複習:凝聚法律共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政治考點複習:凝聚法律共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法治政府   (一)含義:就是按照法治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二)建設法治政府的原因   1.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 凝聚共識 提振信心 攜手發展
    本次論壇以「推進全球減貧事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政界、學界、新聞界和企業界代表線上線下參會,圍繞加強減貧經驗交流與合作,深入探討,達成廣泛共識。
  • 立己達人謀大同——「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九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 題:立己達人謀大同——「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九  新華社記者韓梁 鄭漢根  從小立志成為火車司機的泰國青年阿努帕·提帕拉,最近獲得獎學金來中國學習鐵路技術。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他離「火車俠」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 凝聚復興偉業正能量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將在京召開,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將再度匯聚一堂,為國家改革發展進諍言、謀良策、出實招。(2月26日新華社)奮進有為,喜迎盛會。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
  • 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發揮人民政協凝聚共識職能作用 吉林出席...
    原標題: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發揮人民政協凝聚共識職能作用 吉林出席主題研討會暨市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五屆二次會員大會  12月24日上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發揮人民政協凝聚共識職能作用」主題研討會暨市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會五屆二次會員大會召開。
  • 俞正聲:廣泛凝聚共識 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
    俞正聲說,全國政協廣泛凝聚思想政治共識。共識是合作共事之基、團結奮鬥之要。人民政協必須始終把增進思想政治共識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落實到履行職能的全部工作之中。凝聚共識最重要的是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堅持求同存異。
  • 旌陽區東街小學校:凝聚思想共識 激發奮進力量
    旌陽區東街小學校:凝聚思想共識 激發奮進力量 2020年12月15日 15:57:34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古華 謝興華)為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12月14日下午,旌陽區東街小學校利用周一例會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合肥市榮幼教育集團精準定位謀發展 凝聚共識譜新篇
    為彰顯廬陽「幼有所育」溫暖的教育情懷,以「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宗旨,提升集團化辦園品質。各園教師不定期在班級群中為家長、幼兒普及安全知識,進行防溺水宣傳教育,老師們時刻提高安全意識,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暑期生活。為保證幼兒正常開學,為全體教職工創設一個安全優質的校園環境,避免安全隱患,假期期間,各園分別對園內設施設備進行了維修與更換,讓幼兒園的環境煥然一新。各園教師對幼兒園環境創設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環境創設理念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