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發展面對面⑨:為世界謀大同

2020-12-2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同志就滿懷信心地說,「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70年來,從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走和平發展道路,從倡導建設和諧世界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外交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外交層次和領域逐漸深化和拓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世界風雲際會中彰顯新的作為和擔當。

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而急劇的調整之中,傳統強國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和博弈更趨激烈,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近現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引領者。

一 歷經風雨的中國外交

1949年10月2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就立即斷絕了同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發來建交的照會,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半個月後的16日,蘇聯首任駐華大使羅申在中南海勤政殿,向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同志遞交國書。以同蘇聯建交為開端,新中國拉開了對外交往的大幕。

新中國外交開拓性突破。新生人民政權誕生之初,堅持「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廢除帝國主義與舊中國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此基礎上與願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則的國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係。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孤立和封鎖政策,我們奉行獨立自主基礎上的「一邊倒」外交方針,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積極發展同他們的外交關係,先後與11個社會主義國家建交。隨著我國外交局面逐步打開,一批亞洲民族主義國家向我們伸出友誼之手,成為與我們建交的國家。後來,由於中蘇關係發生變化,我們更加注重發展同「兩個中間地帶」國家的外交關係,許多亞非拉和歐洲國家紛紛與我國建交。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同美國關係逐步破冰,與日本邦交正常化,外交事業迎來了大發展。同時,針對美蘇對峙的局面,我們提出「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結成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和戰爭政策。到1979年年底,同我國建交的國家達120個,遍及世界五大洲。

新時期外交全局性推進。順應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潮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外交關係。積極與主要大國改善和發展關係,正式與美國建交,與蘇聯關係正常化並平穩過渡到中俄關係,與歐洲關係快速發展;深化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合作,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推進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凝聚廣泛共識。在這一時期,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博鰲亞洲論壇等,中國逐漸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方和建設者,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新時代外交歷史性躍升。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歷史規律、把握時代大勢,圍繞新時代外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正因為這一思想的「定海神針」作用,中國外交在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中穩步前行。從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到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從發展全球夥伴關係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外交如鯤鵬展翅,在國際風雲激蕩中翱翔,盡顯大國特色、大國風格、大國氣度,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奏響中國最強音。

二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一部世界文明史,就是在不斷變化中向前推進的歷史。過去百年間,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兩大陣營對峙、局部地區衝突、經濟全球化、信息革命等種種大事變,但終未從根本上改變主要由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的格局。放眼當今世界,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力量對比日趨平衡,世界秩序重新洗牌、科技進步一日千裡,正醞釀著一場革命性變革,深刻重塑著世界的面貌。

世事紛繁多元應,縱橫當有凌雲筆。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世界局勢,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寬廣的國際視野,對全球大勢作出重大判斷: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世界權力消長催生大變局。21世紀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接近4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東升西降」的歷史性變化。在這一大趨勢下,新興力量在國際舞臺上分量越來越重,世界權力幾百年來一直在西方幾個大國之間輪流「倒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全球秩序調整推動大變局。現行國際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建立的,雖然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弊端,但對維護世界穩定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有所下降,對全球秩序的掌控力不從心,現在的美國政府認為現行國際秩序讓他們吃了「大虧」,企圖推倒重來、另搞一套,不斷「退群」「廢約」,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秩序攪局者。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是堅定的國際秩序維護者,主張通過調整和改革,使現有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未來一個時期,「破」與「舉」的角力將更趨激烈,給全球秩序的調整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大國戰略博弈加劇大變局。近代以來,大國是世界歷史舞臺的主要力量,大國間的競爭和較量往往決定著世界格局和走向。比如,荷蘭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海上霸主」、英國打敗諸多強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晉升為頭號世界強國,都重構了全球勢力版圖。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各主要力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約,競爭面有所上升,深刻影響國際格局發展演變。

科技產業革命孕育大變局。世界歷史多次證明,每次大的科技產業革命都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人類社會進入一個創新活躍期,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量子科技等多種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這對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發揮著重要作用,將給國際格局重塑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世事紛繁,拎其扼要,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概貌如此。變局帶來變數,變局也蘊藏著機會,這就是今天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代坐標。

三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前行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橫跨歐亞大陸,飛抵亞平寧半島、南下西西里、北上法蘭西,對義大利、摩納哥、法國成功訪問。六天五夜,三國五城,出席40多場雙多邊活動,話友誼、論責任、談合作、謀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此次歐洲之行,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彰顯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魅力和風採。

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是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外交事業的分量和地位愈加重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穿雲破霧、縱橫寰宇,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與各國一道共同開闢人類更加繁榮、更加安寧的美好未來。

編織「夥伴網」:建立新型國際關係。從中美領導人多次會晤到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從亞信上海峰會到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從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動與各方關係全面發展,開拓國與國交往的新路,形成了覆蓋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朋友圈」。我們將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推動周邊環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和立體化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

譜寫「新篇章」: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當前,全球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持續不斷,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難民危機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衝擊。中國將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維護聯合國權威和作用,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世界經濟論壇等全球和區域多邊平臺的建設性作用,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唱響「合奏曲」: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6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打造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合作平臺。6年來,「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從願景變為現實,推動了一大批項目落地生根,已經成為一條造福共建國家的開放與繁榮之路。截至2019年4月30日,全球已有131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與中方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面向未來,我們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抓住關鍵性重大項目,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進一步走深走實、落地生根,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更大實質性進展。

高舉「發展旗」:積極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國是全球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最好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也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程中實現了多個領域的早期收穫,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發展合作,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支持與幫助,累計向近1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4000多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在增進近14億中國人福祉的同時,也為全人類共同發展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彰顯了中國負責任、講道義、有擔當的大國形象。

共築「大家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幸福家園,是中國為世界描繪的一個美好未來。雖然現在世界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有隔閡分歧,有提防猜忌,有摩擦爭端,甚至還訴諸武力、兵戎相見,但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我們將同各國人民一道,彼此相依、攜手並進,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四 中國會走「國強必霸」之路嗎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快速發展,國際上有些人開始擔心,也有一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了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託」,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歪曲和偏見。

崇尚和平是中華民族的固有基因。協和萬邦、四海一家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中國的先人早就知道「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積極開展對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對外侵略擴張。比如,600多年前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7次遠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去的不是火與劍,而是播撒和平友誼的種子,留下了友好交往、文明傳播的佳話。

珍愛和平是近代以來歷經苦難的中國人民得到的寶貴啟示。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悲慘屈辱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偉大鬥爭史。我們既遭到過英法列強的欺辱,也受到過八國聯軍的蹂躪,還經受過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飽受了外國侵略帶來的痛苦和摧殘,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無法抹去的創傷和記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民不願意再看到戰爭,更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過的悲慘經歷強加給其他民族。

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不可否認,過去很多大國的崛起往往都伴隨著對他國的侵略,這似乎是一條繞不開的「鐵律」。但時代不同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誰再走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只有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實現自身的繁榮發展。

200年前,拿破崙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今天,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東方古國,正以和平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將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作出更大的中國貢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3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為世界謀大同而凝聚共識
    基於此,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個重要判斷,那就是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能否為變化不定的世界確立穩定發展的坐標,不僅關係到當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且關係到未來人類的生存與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命運共同體:為世界謀大同(2019,國際社會這樣說④)
    世界怎麼了,人類將向何處去?和平發展之路該怎麼走?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當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中國主張各國同舟共濟、同心協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正以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謀的是世界大同,計的是天下之利。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的新機遇。
  • 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國發展面對面①)——新中國70年發生了怎樣的...
    說明: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深入揭示新中國70年來的偉大曆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激勵人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我們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梳理出12個幹部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組織中央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撰寫了2019年通俗理論讀物《新中國發展面對面》。
  • 科技實現「大同」,平安以「新」謀城市發展之「變」
    回想起領導所強調的「以新謀變」的發展理念,而智慧城市無疑是踐行這一理念的最具代表性的表現。那麼,對於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們又該持以什麼樣的認知在這個大方向上走下去呢?智慧城市:科技實現「大同社會」在全球數位化的時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共同議題。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強國時代高峰論壇」在成都理工大學舉行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與成就、理論與實踐,新中國70周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新中國70年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貢獻等主題展開研討交流。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的歷史性跨越世人矚目。在新的歷史坐標,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傳遞中國聲音。與會學者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與成就、理論與實踐,新中國70周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新中國70年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貢獻等主題展開研討交流。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展的重要意義
    70年滄海桑田,70年春華秋實,經過70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奮鬥,新中國實現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突破、取得一個又一個歷史性成就、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這些突破、成就和奇蹟當然不僅屬於中華民族自身,也屬於世界、屬於人類。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看,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為世界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力量。
  • 2021京考申論文章寫作方法與技巧:跟《新中國發展面對面》學申論表達
    但是在備考過程中很多同學反映寫申論大作文時無從下筆,只能寫一些「大白話」,沒有一些「高大上」的表達為我們的作文增添色彩。提高作文的分數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不斷練習和積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撰寫了理論讀物《新中國發展面對面》。為青年學生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提供了重要參考。
  • 臨澤:學以致用謀發展 凝心聚力譜新篇
    靈活學習形式爭做理論學習「先行者」  12月21日晚,臨澤縣板橋鎮組建的42支「鄉村夜話」小分隊齊出動,進村入戶,開展「學五中全會精神、話十三五成就、謀十四五發展」主題實踐活動。  「過去提倡『一戶一塊田』,現在推行的是『一社一塊田』『一村一塊田』,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土地託管、新型職業化農民將登上歷史舞臺……」當晚,在板橋村一社劉紅家裡,圍坐了一大桌子人,圍繞著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剛剛結束的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解疑惑、理思路、話成就、謀發展,好不熱鬧。
  • 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新中國發展面對面⑩)
    這條道路以制度為保證。「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說的是制度對於國家治理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只有具備完備制度且依制度運行的道路,才是一條持續、規範、穩定的道路。70年來,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形成了「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為新中國發展進步提供根本保障。
  • 立己達人謀大同——「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九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 題:立己達人謀大同——「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九  新華社記者韓梁 鄭漢根  從小立志成為火車司機的泰國青年阿努帕·提帕拉,最近獲得獎學金來中國學習鐵路技術。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他離「火車俠」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學習強國「新思匯」理論...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學習強國「新思匯」理論宣講視頻第五講觀後感 2020-09-04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謀發展 謀未來 教育騰飛 為城市添彩
    教育是一個區域的奠基工程,教育做好了,人也就引進來了,一切發展的元素也都跟著進來了。  曲江教育發展始終立足城市新區發展,把教育作為城市最優質的資源,融入城市發展建設當中,拿出科學的規劃,做出最大的努力,一座座環境優美、校舍漂亮的校園出現在城市社區當中,成為城市另一道最美風景線。
  • 7個關鍵詞,解析新中國70年發展密碼
    70年輝煌歷程,我們在國家治理、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行等方面,進行了艱辛探索、收穫了寶貴經驗,既有中國特色,也有世界意義。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共同解析新中國70年發展密碼。——編 者 黨的領導:引領復興徵程的強大力量中國共產黨以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為旨歸,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與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 大同煤礦集團:改革不停歇 創新不止步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大同煤礦集團經歷了全面復產、快速攀升、徘徊求進、調整重組和改革發展等重要歷史階段,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億噸級動力煤大集團之一,大同煤礦集團成為集煤炭、電力、煤化工、金融、文旅、物流6大產業為主導的特大型國有現代化能源集團。
  • 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中國在上世紀選擇了共產主義道路,一個原因就是馬克思共產主義社會理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大同世界思想是有融通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並作出持續不懈努力,目的就是實現共產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大同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試開館,明清600餘年銅造藝術咫尺可感
    展出的明清時期銅造製品在歷史上,大同就處於「然屏障全晉肘腋神京」的戰略咽喉,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制銅行業一直都是大同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手工工業門類,而銅器的製造也經歷了由皇家兵器、禮器,到貴族的日用與工藝器具,再到民間日用器皿的發展歷程,期間逐漸地發生了變化,走進了民眾的日常生活世界。
  • 站在新中國國際傳播事業的新起點——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系列...
    編者按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賀信,希望中國外文局以建局70周年為新的起點,把握時代大勢,發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加快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更好向世界介紹新時代的中國
  • 【特別關注】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中國在上世紀選擇了共產主義道路,一個原因就是馬克思共產主義社會理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大同世界思想是有融通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並作出持續不懈努力,目的就是實現共產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高考模擬真題優秀作文:樹立遠大志向,建設大同世界
    【優秀作文】樹立遠大志向,建設大同世界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班級讀書會,我非常高興。現在就孔子和弟子們談論志向的問題來向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和感觸。但願能夠起到拋磚引玉。我們知道,孔子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我們今天的老師一樣,也和學生談論人生的志向和理想。在《論語.公冶長篇》中,記載了他和弟子子路、顏淵談論志向的情況。
  • 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原標題: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來講,是滄桑巨變的70年。新中國7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而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抓住了共產主義運動的本質,展現了世界歷史在當下進程中的基本發展形態。 其次,堅持改革開放,為社會發展注入活力,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積極探索,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日中國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