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微課堂】「席不正不坐」——嵌貝鎏金銅鹿鎮

2020-12-19 騰訊網

提起「鎮」,人們往往會立刻聯想到紙鎮,即用作壓書、壓紙的器物。「鎮」字,古籍《廣雅釋詁》解釋為:「鎮,重也」,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今天文物微課堂介紹的是「鎮」的另一種使用方式,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的室內裝飾亮點——席鎮

席鎮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已被人們廣泛使用。西漢時,鎮的使用及製作達到頂峰。魏晉以前,家具種類不多,尚未出現高腳桌椅,人們是席地而坐的。席地而坐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長條形榻和正方形枰上鋪席而坐,另一種是直接在地上鋪席而坐。蓆子多編制而成,在人們起身、落座時常會移動,又容易卷角。為避免這些問題出現,就在蓆子的四角放置重物,使蓆子平整,席鎮就是蓆子四角的壓件。

晚唐 孫位《高逸圖卷》(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畫中人物席地而坐,蓆子的四角各壓一席鎮,還系上蝴蝶結,可見古人對生活細節的追求。

古人布席講究位正,孔子就嚴守「席不正不坐」的準則。蓆子有很多種,用薄竹片編織的稱「筵」,用稿秸編織的稱「薦」,而用蒲葦編織的稱「席」。在富裕家庭之中,還使用以獸皮拼裁或以獸毛、絲線編織的高級軟席。招待賓客吃飯飲酒,須先鋪好筵,再在筵上鋪席,「筵席」一詞即源於此。

戰國(楚) 錯銀臥牛青銅鎮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56年安徽壽縣出土。牛腹下有銘文:大府之器。

席鎮除了具有實用功能以外,還被賦予闢邪祛惡、祈祥納福的美好寓意。現在發現的席鎮造型多種多樣,除少量收錄人物外,其餘大都取材於各種動物形象,如虎形、豹形、羊形、牛形、鹿形等。漢代人賦予這些動物以吉祥、除惡的意義。

西漢 嵌貝鎏金銅鹿鎮

旅順博物館

旅順博物館藏的這套鹿鎮是東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西漢席鎮。在1975年10月新金縣(普蘭店)於花兒山鄉驛城堡喬家屯7號貝墓出土的,一套四件。其高62釐米,長11.4釐米。鹿作臥伏狀,雌雄各兩個。鹿首下連鹿體為銅鑄鎏金,兩鹿吻部尖而前凸,線刻雙目。雄鹿嵌以銅角,勾紅邊;雌鹿僅以紅彩繪角。雌雄鹿身均鑲嵌天然虎斑貝殼,銅鹿憨態可掬,流露著漢代貴族追求奢華福祿長壽之時尚。

「鹿者,祿也」,寓意享受國家俸祿;貝為財,二者巧妙結合是財運亨通之意。其製作方法是先鑄出銅質鹿頭和身子,經過鎏金處理,然後嵌上虎斑貝殼作為鹿的背部,而那點點虎斑就是鹿身上的斑點。

西漢 嵌貝鎏金銅鹿鎮

旅順博物館

據考古資料所載,漢代墓葬出土的席鎮已達數百件之多,席鎮造型和繪畫也極其生動傳神。這些動物姿態通常作蜷屈、蟠伏狀,底部平坦。為了便於壓物,席鎮自身需擁有一定重量,所以其多選用較重的材料,這也是席鎮的主要特點。早期的鎮多以玉石為材料,後世也有人用金、銀制鎮,但以青銅鎮最常見。為增加席鎮的壓力,有的還往席鎮內灌入鉛、沙、鐵等,如我館藏此套鹿鎮即以細砂填充其內。席鎮一般重1千克左右,有的更重。魏晉以後,隨著家具式樣的變化,蓆子已得到了周密的保護,席鎮逐漸失去了實用價值,故南北朝以後,席鎮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銷聲匿跡了。

怎麼樣,各位旅順博物館的粉絲們,

今天關於席鎮的知識你學到了嗎?

下期文物微課堂再見!

end

文字 |翟思雪

編輯 | 王炫壹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甘肅館藏精品丨銅鎏金嵌貝臥鹿鎮
    甘肅館藏精品丨銅鎏金嵌貝臥鹿鎮 2020-06-30 0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銅鎏金嵌寶石藥師佛像|人間慈悲,升值和收藏無限潛力的拍場新貴
    關鍵詞:銅鎏金嵌寶石藥師佛像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為藥師琉璃光王佛,叫做藥師如來,琉璃光佛、消災延壽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藥師佛跌坐在蓮座上,左手置膝上施禪定印,右手指地結觸地印,金剛跏趺而坐。這表明藥師在成佛之前,經過經年苦難,克服無數磨難,降服了破壞修法的惡魔,終於在菩提樹下成道。這些只有大地之神能做證,這種形象稱之為「得道相」。藥師佛高肉髻,臉微頜,面相豐滿端正,寬頜,眉間有白毫。五官位置勻停,高鼻薄唇、眼瞼略俯視,表情靜穆柔和,略含笑意,表情深沉內省。
  • 文物被盜「蒙塵」22載 陝西白河警方追回「鎏金菩薩」
    李佳珍的「心病」源於22年前的一起文物盜竊案,這也是白河民警的一個「心病」……被盜鎏金菩薩離奇盜竊案22載「心病」難了「門窗完好無損,但七八十斤重的文物『鎏金菩薩』卻不翼而飛……」雖然已經過了20多年,白河縣檔案局原局長
  • 濟南出土鎏金青銅當盧亮相頂級文物大展
    本報9月18日訊(記者 趙曉林)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大展——「秦漢文明」展17日亮相國家博物館。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遴選出300多件重要文物參展。秦始皇兵馬俑、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等歷史教科書上的國寶是本次展覽的主角。
  • 【精品推薦】明代鎏金銅鏡
    鎏金工藝是我國古代器物裝飾的一種特種工藝,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劑,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而金則附著於器表不脫落。「黃白塗」、「金銀塗」等表明漢代對於鎏金銀工藝的稱謂,鎏金銅器發展到漢代已呈數量多、種類廣的趨勢,不僅局部鎏金,還多見整體鎏金。
  • 圓應寺嵌銅盒福綠壽喜寶珠內膽賞
    本展覽按照內容分為 「文明之光」、「城鎮之路」、「古塔遺珍」三大部分,這些文物串聯起上海的發展軌跡。「古塔遺珍」:上海古代精神生活上海至今尚保存唐宋元明清古塔13座,在興聖教寺塔、李塔、法華塔、西林塔等古塔地宮、天宮中發現了佛造像、佛塔、舍利子、玉石、瑪瑙、水晶、珊瑚、石刻等文物1000多件,展覽選擇上海古塔中出土的文物精品100
  • 九龍山漢墓出土一個無名文物,專家經過研究,它的名字叫鎏金軛角
    從考古發現來看,漢代古墓也總能出土一些十分獨特的文物,比如考古專家就曾在九龍山漢墓中出土一件怪物青銅器,經過研究後對其作用大吃一驚……究竟是什麼樣的文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見證絲路輝煌的「鎏金銅蠶」
    鎏金銅蠶年齡:2000餘歲職稱:國家一級文物出生時間:漢代籍貫: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戶籍登記時間:1984年現住址:陝西歷史博物館付遠香回憶,後來縣上領導聞訊也來查看了金蠶,並承諾將聯繫省上專家來鑑定是不是文物。譚福全二話沒說,當即表示,如果金蠶是文物,就捐獻給國家。
  • 看1905年荷蘭畫家筆下的慈禧,首博「園說」展名園文物
    五色瓷祭器白釉刻花豆(五色瓷祭器)碧玉交龍鈕「萬世法戒之寶」璽銀鎏金雲鶴紋八卦方燻爐天壇公園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壇廟管理事務所,本次展覽中,包括原陳列於天壇的國家一級文物銅鎏金編鐘在內,天壇公園共送展禮樂石罄、壇廟神牌等古代壇廟禮器等100餘件,體現了明清時期北京壇廟相望
  • 秘藏於布達拉宮的文物來杭|到不了西藏,還可以在這些寶藏裡接近天空
    近日,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祥雲託起珠穆朗瑪——來自雪域高原的藝術瑰寶」在浙博杭州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開幕,呈現來自西藏博物館、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西藏文博機構的歷代文物珍品共 117件(組)。其中,一級文物達29件,5件來自布達拉宮。故事從公元7世紀開始。
  • 絲路使者「鎏金銅蠶」
    經專家鑑定為漢代「鎏金銅蠶」,國家一級文物。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中,提到了這隻見證古絲綢之路歷史的「鎏金銅蠶」。這讓「鎏金銅蠶」一下子成為了世界「網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其發現地,一個大秦嶺裡的貧困縣石泉。從而,也激活了石泉縣的蠶桑產業、蠶桑文化和旅遊業。
  •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杯底焊接裝飾四組兩兩相對應的蓮瓣紋的八稜形圈足,足邊鏨刻一周聯珠紋。在口沿下一側焊接有多曲三角形指墊,指墊上凸起的圓片上刻著一隻鹿,圓片周圍飾有簡單的花枝。指墊下焊接著外側飾有聯珠的環柄,環柄僅能容一手指,下端還有勾尾。銀杯的內底部,中間鏨刻出摩羯頭和三條長尾、口邊有兩條長鬚的魚,凹陷的八瓣內相間地刻著四組山嶽的角隅紋樣,紋飾鎏金。
  • 銅鎏金之大明宣德款財神像介紹
    鎏金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劑,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器面不脫。關於金汞劑的記載,最初見於東漢煉丹家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而關於鎏金技術的記載,最早見於梁代。《本草綱目·水銀條》引梁代陶弘景的話說:水銀「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這個記載比鎏金器物的出現晚了約八個世紀。
  • 震撼你的眼球,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藏傳佛教#此次展覽內容豐富詳細,主要講述藏傳佛教在清宮的流轉,展出了與清代活佛相關的文物和古籍文獻,呈現清朝政府對藏傳佛教的管理,突出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展覽標題「呼畢勒罕」取自蒙古語音譯,意為轉世或化身,是藏傳佛教轉世修行者在被正式被認定為活佛之前的稱謂。
  • 日本女藏家的天價博物館,竟藏著如此震撼的中國文物! - 人民日報
    眾所周知,中國很多文物漂泊在世界各地,然而很少人知道,在日本有一個「世外桃源」的博物館,竟是中國文物撐起了半壁江山!小山美秀子今天要介紹的是日本美秀博物館及其藏品。這個博物館日本名字為MIHO美術館,座落於日本京都滋賀縣。
  • 蔣介石帶到臺灣的國寶級文物:肉形石價值連城,王羲之書法成遺憾!
    蔣介石帶到臺灣的國寶級文物:肉形石價值連城,王羲之書法成遺憾!1、肉形石,是一塊瑪瑙石,此件肉形石乍看之下,像不像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間的「東坡肉」,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人們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
  • 陝西歷史博物館,年接待遊客270多萬,國家4A景點,國寶文物18件
    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像故宮博物館的金甌永固杯,清明上河圖,中秋貼,韓熙載夜宴圖,平復帖,千裡江山圖,步輦圖,洛神賦圖,伯遠帖,五牛圖等等;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陶鷹鼎,虢季子白盤,彩簋,嵌綠松石象牙杯,錯金銀雲紋銅犀尊,擊鼓說唱俑,人面魚紋彩陶盆,紅山文化玉龍,明代鳳冠等等。
  • 中國國家博物館頂級文物,讓你一次看個夠
    金縷玉衣、四羊方尊、人面魚紋彩陶盆……各種重量級文物都能在這找到!下面跟著館長一飽眼福~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 鐵鋄金還是銅鎏金?吸鐵石能解決的刀劍謎題,為何專家會犯錯
    在朋友推薦的2006年萬卷版《瀋陽故宮博物院》一書中,筆者大致翻閱了其中的武備文物資料,該書圖片精美,補充了筆者以前的認知空白,但其中部分文字說明還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如119頁的皇太極御用腰刀的裝飾材質為鐵鋄金誤寫為銅鎏金(抱歉,筆者以前《兵器譜|瀋陽故宮裡再也看不到的鎮館之寶,圖說努爾哈赤劍和皇太極腰刀》也是錯誤的相信了相關媒體銅鎏金的說法,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皇太極刀的裝飾工藝為珠紋炫邊鐵鋄金透雕鏤空龍紋裝具。目前西藏地區還能做類似的工藝,但紋飾、力度及材質和中原地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