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菠蘿老師
「孩子只要顧好學習就行,不需要做家務。」
「孩子做家務只會添亂,還不如自己做。」
「還只是個小孩子,做什麼家務?」
很多家長對於讓孩子做家務,基本都持有這樣的態度。很少讓孩子參與到家務當中來,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髒活累活,事無巨細的為孩子包辦一切。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近半數(46.7%)家長經常會代替孩子勞動;41.4%的家長明確認為孩子不做或幾乎不做家務。
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卻忽視了很多基本的生活教育。把孩子當做溫室裡的花朵,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情都由家裡人一手操辦完成。在這樣生活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差,很多甚至上了大學都不知道怎麼疊被子、洗襪子,好吃懶做、生活習慣差。
我們為什麼支持要求孩子做家務,從小讓孩子做家務都有哪些好處呢?
PART 1:做家務都有哪些好處?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教授馬蒂·羅斯曼(Marty Rossmann)研究發現:從三四歲就開始學習做家務的孩子,在成人後,普遍能更順利地完成學業,獲得美好的家庭和人際關係;反之,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離婚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都比做家務的孩子要高。
進行了76年之久的哈佛格蘭特研究,其中一個重要的成果就是:孩子成年後的成功,來自於讓他們從小做那些看似瑣碎甚至沒用的事情,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家務是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第一步,從小做家務的孩子,做事情會更主動、更有條理性。同時做家務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鍛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英國社會學家弗蘭克·富裡迪曾做過一項研究: 缺乏必要的勞動鍛鍊,父母不重視孩子的家務習慣,會讓孩子的腦前額葉發育遲緩。
腦前額葉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控制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管理,對人的高級的、目的性行為有重要作用。很多孩子學習能力差、情緒控制力弱、心智不成熟,大多是因為腦前額葉發育不充分導致的。
而適當勞動可以促進大腦前額葉發育,因此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會更聰明,也更容易養成自律、團結、有責任心的好習慣,而這些習慣對於孩子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家務,是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第一步。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對於家庭會有很強的歸屬感,認為自己有義務、有責任把家庭經營好。而不做家務的孩子,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父母生下我就要負責照顧我,這是非常沒有責任心的表現。
李玫瑾教授主張從小讓孩子分擔家務,她說:「如果孩子從來都不承擔家裡的事,對家庭都沒有責任感,那麼今後等你老了,你還能指望孩子會多麼孝順你,或者對這個社會有多大的責任感嗎?
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與我們每個人最貼近、最息息相關的就是家庭,如果對於家庭都不懂感恩,沒有承擔責任的話,對於他人、社會則更難有責任感。
PART 2: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該做哪些家務?
3-4歲
洗簡單的衣物
飯後整理碗盤
在父母的幫助下掃地拖地
用完馬桶衝水
收拾玩具和繪本
4-6歲
飯後收拾餐桌
整理書包/行李
自己給自己穿衣服
擦桌子和椅子
疊自己的衣服
開始鍛鍊獨立刷牙
學習清洗瓜果和蔬菜
6-8歲
打掃房間
擺桌子和椅子
收拾自己的房間
幫父母拿東西、收拾東西
在指導下把衣服放到衣櫃裡
清洗一些小件的衣物,如襪子內褲等
結語
託爾斯泰說過:「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學習固然重要,但生活也很重要。家長們需要教會孩子的,不只是如何獲得更高的分數,還應該告訴孩子,生活也有詩意和遠方。看似簡單、瑣碎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是智慧、獨立、自尊、自信,這些都是能夠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
◎圖片均轉載網絡,侵權告知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