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鱧池塘藍藻防治一例

2020-12-23 可為漁業

一般水質好的池塘水色可分兩種,綠色和茶褐色,這兩種水中含有大量綠藻,硅藻和隱藻等有益藻類,能創造一個適宜魚類生長、生活的環境。

養殖雜交鱧需要一定的肥水,且在下塘前準備好。池塘肥水主要是為了培育水體良好的藻相,水體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淨化水質,又能提高水體的溶解氧,而且藻類還是鰱鱅魚等濾食性魚類的天然優質飼料。肥水用生物肥和化肥都可以,考慮到肥水持續時間及肥水效果,基肥一般用生物肥,可用發酵過的雞糞,50~100kg/畝,或沼氣液1-2m3/畝,後期追肥可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和尿素等化肥,尿素1.5kg/畝,磷肥2.5kg/畝,具體可根據水質情況靈活改變。注意:長期使用化肥的池塘容易出現肥水困難、塘底易起泥皮、長青苔、肥效流失、肥水持續時間短等問題,一般多在需要快速肥水時使用化肥。

夏季高溫季節,容易出現藍藻水華。那麼,讓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藍藻。

一、藍藻適宜的生活環境:

1、高溫、強光天氣,水溫在28~32℃,ph為8~9.5。

2、水體富營養化,有機質豐富的鹼性水體中,且靜水易滋生。

3、水體氮磷比例失調,一般氮含量高而磷含量低。

二、藍藻的生長特點:

藍藻生命周期大概為30天,整個生命周期可分三個階段:生長期、高峰期(水面會呈鮮亮的綠色(這是和老化水的一個區分點),下風口會有油漆狀膜出現,水的透明度極低,pH值升高)、衰老期(水色有些發黑,下風口處有綠色油漆狀油膜)。

三、藍藻的水色變化:

藍藻大量滋生時,形成砂絮狀水華,使水成灰綠色,當形成強烈水華時,被風浪吹起堆集在一起,尤其在下風口,好像水面蓋上一層厚厚的油漆。常見的水華藍藻是銅綠微囊藻、螺旋藻、魚腥藻和顫藻。

那麼如何控制藍藻,建議如下:

1.減少輸入端輸入:適當減少飼料投餵量,以減少殘餌飼料進入水體。

2.調節水環境:a抽掉部分老水加注新水;b施用磷肥,調節水體的氮磷比例,以營造不適宜藍藻生長的水體環境;c經常使用「有機酸類解毒劑」降解藻類毒素,降低水體pH值,並補充碳源,穩定水質;d經常使用超濃縮的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調水改水,因為這類細菌同藍藻的營養源大體相同,通過有益菌類大量繁殖和藍藻同時競爭營養源來抑制藍藻的大量爆發。

3.生物防控;在藍藻水華產生後,放白鰱20kg/畝,花鰱20kg/畝可有效減少水華量。

作者:蔡清武,正大水產(湖北)有限公司技術員

相關焦點

  • 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要把1尾烏鱧養到3千克需要3年以上時間,斑鱧養殖則需時更長,而雜交種就能表現出明顯的雜交優勢。烏斑雜交鱧集烏鱧生長速度快、體型大、耐寒、耐低氧和斑鱧肉味鮮美等諸多優勢於一體,突顯了該魚獨具的競爭優勢。在珠三角地區,雜交鱧已逐步替代烏鱧、斑鱧的養殖地位,成為鱧科魚類中主要的養殖品種,並形成了較大的養殖規模,目前還在逐步推廣擴大。如何區分烏鱧、斑鱧、雜交鱧呢?
  • 藍藻不是病,爆發也很要命。蝦塘藍藻防、治方法
    養殖中後期,水體呈現富營養化狀態,氮、磷過量積累,此時水溫達到28~35℃時,養殖水體中纖毛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大量繁殖,在池塘裡大量攝食小型藻類,如綠藻、硅藻、隱藻等,而藍藻個體較大,蟲體不能攝食。而此時蝦塘的水體環境正符合了藍藻生長的最佳條件,藍藻迅速大量繁殖,嚴重會形成「水華」,甚至「綠潮」。
  • 池塘發綠一定是藍藻嗎?不要花錢幹錯事,傷財又傷苗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養殖戶反映自己池塘一開始還好,水色清爽。但進入高溫夏季之後,發現水色變濃變綠,控制不住的發綠,有些池塘甚至產生惡臭味,讓養殖戶很是頭疼。 池水發濃髮綠對養殖生物有很大的危害,河蟹生活在池塘裡,池塘的環境對河蟹長勢的影響巨大。河蟹在好的池塘環境裡,體質、攝食和脫殼都很正常。
  • 河蟹、小龍蝦養殖戶注意:六月下旬藍藻爆發,解決方法請收藏!
    一、 藍藻的危害大,小龍蝦長得慢、水體缺氧全是因為它! 養殖池塘中普遍存在的藍藻(主要是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在沒有形成水華時,藍藻也是水中藻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利用水中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降低池塘氨氮含量,為池塘提供氧氣…… 只有形成水華時,水體穩定性較差,造成藍藻大量裂解死亡,釋放藻毒素,對魚蝦蟹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 池塘養殖太陽魚急性氣泡病引起大量死亡一例
    池塘養殖太陽魚急性氣泡病引起大量死亡一例2013-12-16 09:0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利洋        瀏覽量: 1921 次 我要評論   廣東順德地區一養殖太陽魚池塘,面積8畝,水深1.5米,葉輪式增氧機4臺,每臺的功率為1.5&nbspkw&
  • 聽說最近有不少池塘爆發藍藻了,該如何處理呢?
    藍藻大多發生在夏季6-9月,有明顯的季節性、溫度、光照、營養物質、氣候條件等都有可能成為制約因素。藻類在自然界分布很廣,是最古老的藻類。喜歡生活在有機質豐富且ph值高達的水體中,所以隨著高溫季節的到來,養殖水體投餌增加,藍藻大量爆發。
  • 技術學堂池塘毒素毒藻全解
    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②氮磷比:藍藻既可利用水體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較高富營養化的水體都可能導致藍藻的大量發生。適當提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藍藻的生長。③生態關係:藍藻與其它藻類一起構成池塘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提供了89%以上的溶氧。因此這些生產者除了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外,還影響到魚類的生存。
  • 如何應對藍藻?看看這幾招
    一、藍藻的危害大,處理不好水壞、蝦蟹死!藍藻常常在夏季發生,使許多農民頭痛。藍藻的顏色變深,水體變臭,底物變黑。還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許多農民直接看到藍藻直接殺死大量藍藻,從而導致釋放出的藻毒素會對養殖生物造成巨大破壞,並導致池塘中的廣泛缺氧!反而得不償失。
  • 科普—認識藍藻及藍藻水常見處理方案
    3、有過多藍藻的池塘呈現的顏色一般為翠綠色(由藍藻大類中的銅綠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產生)或者是藍綠色(由藍藻大類中的魚腥藻和顫藻產生),產生這兩種水色的同時,一般會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風口)會浮有一層翠綠色的膜,太陽上其顏色呈綠色油漆狀。
  • 藍藻的前世今生:提前防範遠比防控重要!思路和觀念更為重要!
    一、要想防控藍藻就須先了解它的特性在理論上,藍藻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池塘缺碳源引起的,藍藻為了獲取碳源,大多浮在水體表層與空氣接觸,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形成優勢種群。藍藻暴發多在高溫時節,溫度高時魚的吃食量大,在投餵時如果又投餵量過多,剩餘的飼料(魚類沒吃掉的餘糧殘餌)都會沉入池塘底部。我們都知道飼料都是蛋白含量非常高的,大量飼料沉入池塘底部就如同給池塘投入了大量的氮肥,從而造成氮磷比失調,導致藍藻暴發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投餵八成飽,配養底層魚,不失為養魚的一個科學策略。4.水體酸鹼適中。
  • 高溫天氣,黃顙魚不吃食不長個,池塘的水還變色,都是它惹的禍
    高溫天氣,黃顙魚不吃食不長個,池塘的水還變色,都是它惹的禍出處:《壟上行》欄目組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9-08-01 21:52:00 藍藻持續了半個月惡劣的水質影響了黃顙魚的生長看著滿塘的藍藻一天天變厚杜師傅只能幹著急解毒、改水、調水都試過了但是效果不明顯
  • 【漲姿勢】常見藻類對水產養殖動物的影響及防治
    氮磷比:藍藻既可利用水體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較高富營養化的水體都可能導致藍藻的大量發生。適當提 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藍藻的生 長。生態關係:藍藻與其它藻類一起構成池塘生態系統的生 產者,提供了89 %以上的溶氧。因此這些生產者除了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外,還影響 到魚類的生存。
  • 藍藻的特徵你知道嗎
    藍藻是廣大養殖朋友比較討厭的一種藻類。在平常測水的過程中,很多養殖戶首先問到的有沒有藍藻。如果池塘有藍藻,說明你的水沒調好。一、藍藻的種類藍纖維藻、色球藻類、平列藻、束毛藻擬魚腥藻、席藻、螺旋藻、顫藻、微囊藻、腔球藻二、藍藻的特徵適宜藍藻生存的環境:藍藻適宜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鹼性水體中。知道了藍藻適宜生存環境就可以從源頭對藍藻進行防控及處理。
  • 藍藻:新能源的未來
    HelioBioSys一直在研究藍藻,直到20世紀初期以前,藍藻一直被誤認為是藻類,但是這些生物並不像藻類,它們可以直接把大量的糖類分泌到它們所在的水中。根據桑迪亞國家中心的生化學家Ryan Davis介紹,一般藻類每一升水能產一克生物量;而小範圍的測試證明藍藻每升生物量可以產生4-7克的糖類。因此,用藍藻來生產糖類比用來生產生物量有價值多了。
  • 水產養殖戶:生物膜淨水柵讓池塘的水質變好
    姚永華一說養蝦的話題就反感,仿佛蝦池中那些難以根治的藍藻和泡沫不是長在水上,而是長在他的心裡。  南書村還有一個南美白對蝦養殖大戶叫姚順來。他的6口蝦池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茬蝦隨便撈起一網蝦籠少則有40公斤,多的有60多公斤,一畝能收蝦700公斤。而在養蝦管理上,姚順來做得還不如姚永華精細。
  • 看養殖老手教你如何處理池塘的「綠色噩夢」
    進入到八月份高溫期,很多養殖戶的池塘問題頻發,今天就講一講池塘水色的問題。常見的幾種不正常水色:濃綠水、土黃水、鐵鏽水、泥漿水。最先講一講最常見的濃綠水。 濃綠水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兩種藻類:裸藻和藍藻。
  • 南美白對蝦白便症候群成因及防治
    腸道黏膜上皮也開始脫落,腸壁細胞增生更嚴重,脫落的腺管上皮和脫落的腸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細胞形成「白便」,這一時期對蝦的消化吸收功能嚴重下降;後期肝胰腺腺管萎縮、上皮脫落、壞死,並逐漸形成多個大小不等的肉芽腫,腸壁細胞不斷增生、不斷脫落,這時對蝦疾病已經不可恢復。
  • 一到夏季就暴發 藍藻竟成太湖「標配」?
    日前,有媒體在網上報導,隨著夏季高溫來臨,無錫太湖出現大量淡黃色藍藻泛濫現象,遍布湖面十幾公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工作人員在打撈藍藻 受訪者供圖淡黃色藍藻是怎麼形成的?除了與高溫有關,與水中環境汙染有關係嗎?
  • 海參養殖池塘中幾種大型藻類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夏季高溫季節,海參養殖池塘中大型藻類的過度繁殖將會對海參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在海參養殖池塘中發現的常見大型藻類主要有鋼絲草、川蔓藻及青苔等。筆者將海參養殖池塘中常見的大型藻類作一總結,以期為海參養殖業者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