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病知識--初識蛇頭魚--「烏鱧」 及它的常見病害防治

2020-12-19 水產養殖網

&nbsp&nbsp前一段時間,師弟師妹養的雜交鱧短時間內陸續出現大批量死亡現象,這嚴重打擊了我們這些青年科(養)研(魚)工作者的積極性。為了避免下一批魚苗出現類似的死亡現象,作為「小烏鱧」的監護人必須掌握一定的烏鱧養殖技術。所以今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烏鱧的魚類知識。

&nbsp&nbsp
&nbsp&nbsp生魚主要有兩類,一種是烏鱧,另一種是斑鱧。要把1尾烏鱧養到3千克需要3年以上時間,斑鱧養殖則需時更長,而雜交種就能表現出明顯的雜交優勢。烏斑雜交鱧集烏鱧生長速度快、體型大、耐寒、耐低氧和斑鱧肉味鮮美等諸多優勢於一體,突顯了該魚獨具的競爭優勢。在珠三角地區,雜交鱧已逐步替代烏鱧、斑鱧的養殖地位,成為鱧科魚類中主要的養殖品種,並形成了較大的養殖規模,目前還在逐步推廣擴大。

如何區分烏鱧、斑鱧、雜交鱧呢?
烏鱧、斑鱧和雜交鱧斑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3個部分:&nbsp頭部、體側和尾鰭基(如下圖所示)。
烏鱧頭頂前部斑紋呈「八八八」排列,斑鱧和雜交鱧呈「一八八」排列;
烏鱧體側黑斑跨過側線,斑紋交錯明顯,斑鱧和雜交鱧體側黑斑不跨過側線,呈上下&nbsp2&nbsp行排列;
烏鱧單塊黑斑的面積較大,斑鱧單塊黑斑比較細小,與烏鱧差別甚遠,雜交鱧體側單塊黑斑的面積則小於烏鱧但大於斑鱧;
斑鱧尾鰭基部有&nbsp1&nbsp條或&nbsp2&nbsp條&nbsp跨過整個尾鰭基部的弧形斑紋,烏鱧無此弧形斑紋,&nbsp雜交鱧則或有或無。

&nbsp&nbsp&nbsp&nbspA-I.&nbsp烏鱧頭頂部斑紋;&nbsp&nbspA-Ⅱ.&nbsp烏鱧側面斑紋;
&nbsp&nbsp&nbspB-I.斑鱧頭頂部斑紋;&nbsp&nbsp&nbspB-Ⅱ.&nbsp斑鱧側面斑紋;
&nbsp&nbsp&nbsp&nbspC-I.&nbsp雜交鱧頭頂部斑紋;&nbspC-Ⅱ.&nbsp雜交鱧側面斑紋

&nbsp&nbsp在下文中,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把烏鱧、斑鱧、雜交鱧都統稱為烏鱧。

如何馴化野生烏鱧?
烏鱧是肉食性魚類,在投餵膨化顆粒飼料前,必須對烏鱧苗種進行馴食,使其由攝食天然餌料或冰鮮魚轉向攝食人工配合飼料,以便於大規模養殖。一般情況下,個體越小、馴化越容易,個體越大、所需時間越長。烏鱧苗種最佳馴化時間為體長3~5釐米。
&nbsp
投餵前以擊拍聲為「信號」形成「感官」反應,把烏鱧集合到食場周圍,一般7d左右可馴化成功。烏鱧由攝食冰鮮魚漿到攝食顆粒飼料,一般要經歷從拒食到被迫攝食、最終習慣攝食的轉變過程。
&nbsp&nbsp第一步,要用冰鮮魚漿誘魚集中攝食,並達到正常攝食量;
&nbsp&nbsp第二步,在魚漿中添加顆粒飼料比例應由少到多,逐漸過渡,不可急於求成;
&nbsp&nbsp第三步,完全投餵顆粒飼料,投餵前,加適量水軟化飼料。有時需要重複進行,馴化才能成功。

烏鱧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一種具有耐低氧性和能夠高密度集約化養殖的魚類,因此烏鱧大批量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烏鱧「生病」了。

真菌性疾病
&nbsp&nbsp截至目前,關於烏鱧真菌性疾病的報導只有水黴病和流行性潰瘍症候群兩種,國內外均未對烏鱧的真菌性疾病展開深入系統性的研究。
&nbsp&nbsp水黴病
水黴病又稱膚黴病或白毛病,由水黴菌或綿黴菌感染魚體體表引起,病原是條件致病菌。
(&nbsp1)&nbsp流行特點:當養殖水體惡化,魚體受機械損傷,或水溫在15~20&nbsp℃的早春晚冬,尤其是陰雨天氣時極易引發該病。烏鱧在各個生長階段均可感染此病,發病率高達80%~90%,死亡率達100%。
(&nbsp2)&nbsp主要症狀:發病初期症狀一般不明顯,患病烏鱧攝食能力下降甚至不進食。隨著病原菌不斷滲入機體,組織逐漸壞死,體表黏液增加,病魚開始獨遊或停滯不動,體表病灶處開始長出白色絮狀的菌絲,仿佛外面長了一圈白毛,故又稱「白毛病」。
(&nbsp3)&nbsp防治措施:對養殖水體進行徹底消毒,在運輸、捕撈烏鱧時應避免魚體受傷。
採用入塘前使用4&nbspmg/L&nbsp的高錳酸鉀或2%~5%的食鹽水浸泡魚體,對其進行消毒。
用30mg/L的福馬林溶液可有效防治烏鱧水黴病。
用全池潑灑0.3~0.5&nbspg/m3&nbsp亞甲基藍
用30~50&nbspg/m3&nbsp高錳酸鉀溶液的方法進行治療,此外每米水深潑灑120~150&nbspg硫代鉀酸銨有一定療效。

&nbsp流行性潰瘍症候群
流行性潰瘍症候群又稱黴菌性肉芽腫,主要為真菌媒介絲囊黴所引發。絲囊黴除了會損壞烏鱧機體組織之外,還會分泌毒素,導致其機體免疫力降低。生產中經常被誤診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
(1)&nbsp流行特點:水溫在18~23&nbsp℃,尤其是陰雨天氣極易暴發此病。此病對烏鱧魚苗的危害大於成魚,魚苗死亡率可達90%以上。
(2)&nbsp主要症狀:患病烏鱧發病初期的症狀為食慾減退甚至不進食,體色發黑,在水中狂遊或漂浮在水面,魚體多部位出現紅色斑塊。隨著病情持續加重,烏鱧的頭尾、鰭及體表各處開始嚴重潰爛,可見較大、明顯的紅色潰瘍點,腹部乾癟潰爛,嚴重者內臟器官外露。剖檢可見腸道內無食物,有透明液體滲出,肝臟、脾臟發黃。
(3)&nbsp防治措施:預防手段主要包括:當溫度較低時儘量避免換水,通過微生態製劑對水質進行調節,按時清塘消毒,持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等。
在治療方法上,建議,通過&nbsp0.3&nbsp~&nbsp0.5&nbspg/m3亞甲基藍和0.3&nbsp~0.5&nbspmL/m3&nbsp聚維酮碘交替使用,對養殖水體進行徹底消毒殺菌,連續2次為1個療程,間隔7&nbspd後再潑灑消毒1個療程。
選擇氟苯尼考、恩諾沙星、克黴唑、維生素&nbspC&nbsp與維&nbsp生素&nbspK3&nbsp等做成藥餌投喂,可有效治療該病。

寄生蟲性疾病
由於季節、地區存在差異,烏鱧會感染各種不同的寄生蟲性疾病,包括車輪蟲病、小瓜蟲病、嗜子宮線蟲病、孢子蟲病、碘泡蟲病及水蛭病等。

車輪蟲病
烏鱧車輪蟲病的病原為寄生在其鰓絲和體表上的車輪蟲。車輪蟲生命力極強,&nbsp繁殖速度快,主要危害烏鱧魚苗。
(1)流行特點:每年4~8月為發病高峰期,水溫在20~28℃時容易引發此病。當養殖面積小、水位過淺、餌料不足、連續陰雨時也容易引發此病。
(2)主要症狀:患病烏鱧的典型症狀為體表黏液增多、形體消瘦,部分病魚在水中打轉、離群獨遊,嚴重時病魚表面覆蓋有一層白膜。打開鰓蓋後可見鰓絲髮白,刮取鰓絲及體表黏液進行鏡檢可見車輪蟲。
(3)防治措施:預防該病的關鍵是定時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
使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毒,以殺死底泥中的車輪蟲;
潑灑&nbsp0.5~1.0&nbspmg/L二氧化氯以防止繼發性感染;
用0.6~0.7g/m3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或每米水深、每畝(15畝&nbsp=1&nbsphm2,下同)&nbsp水面用苦楝樹葉30kg全池潑灑來治療該病。

小瓜蟲病
小瓜蟲病又稱白點病,病原為寄生在魚體上的小瓜蟲。
(1)&nbsp流行特點:該病在春秋季節、水溫15~25℃時易暴發流行,主要感染烏鱧幼苗。
(2)&nbsp主要症狀:患病烏鱧的鰓絲、鰭條及體表上布滿白色小點狀囊泡,此為小瓜蟲蟲體和胞&nbsp囊,故此病也叫做「白點病」。該病的主要症狀為遊動遲緩,漂浮於水面,隨著病情加重,患病烏鱧的體表似附著一層白膜,部分鱗片脫落,皮膚潰爛,常與固體物質發生摩擦,最終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3)&nbsp防治措施:用生石灰清塘清淤,以殺死池塘底部淤泥中的蟲卵及胞囊。
採用全池潑灑0.3&nbspmg/L&nbsp亞甲基藍的方法預防該病。
將研磨後的五倍子浸泡後,以3~5mg/mL浸出液全池潑灑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病情較輕時,使用0.7&nbspg/m3硫酸銅即可治癒小瓜蟲病,病情嚴重時以0.25&nbspkg/畝椒子粉與0.5&nbspkg/畝生薑粉混合使用可見顯著療效。

嗜子宮線蟲病
嗜子宮線蟲病俗稱紅線蟲病,病原為藤本嗜子宮線蟲。此蟲蟲體細長,兩端稍細,體色呈血紅色,俗稱紅線蟲。
(1)&nbsp流行特點:該病流行於春季。
(2)&nbsp主要症狀:嗜子宮線蟲主要寄生在烏鱧的背鰭、臀鰭及尾鰭基部,肉眼可見紅線蟲彎曲著鑽在鰭條間。紅線蟲少量寄生不會導致烏鱧死亡,但會直接影響其商品價值,當大量寄生時易導致烏鱧繼發細菌病而死亡。
(3)&nbsp防治措施:
可使用生石灰等進行清塘消毒,以殺死底泥中的嗜子宮線蟲。
全池潑灑0.2~0.4&nbspmg/L晶體敵百蟲,同時使用2%~5%食鹽水浸泡魚體後,將高錳酸鉀或碘酊塗抹在病灶部位,治療效果較好。

孢子蟲病
孢子蟲病的病原為孢子蟲。
(1)流行特點:該病主要感染烏鱧幼苗,在春秋季及冬季易引發流行。
(2)主要症狀:孢子蟲可寄生在魚體各個部位,所表現的症狀及危害程度也不盡相同。孢子&nbsp蟲一旦寄生在烏鱧的體表、鰓、內臟器官等,將會形成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塊狀或瘤狀胞囊,胞囊面積越大,對各組織器官的破壞就越大。主要表現為烏鱧自身不能保持平衡,在水中偏向一側遊動,不能正常攝食。若孢子蟲寄生在鰓上,將直接破壞鰓組織並影響其呼吸。
(3)防治措施:徹底清塘清淤,可用生石灰、&nbsp高錳酸鉀等殺滅底泥中的孢子蟲,同時將病死的烏鱧灑石灰後深埋,以防疾病擴散。
採用全池潑灑0.5&nbspg/m3&nbsp晶體敵百蟲(&nbsp90%)的方法預防該病,
治療方面則建議將晶體敵百蟲&nbsp(90%)拌飼(100&nbspkg飼料拌60g晶體敵百蟲)投喂,以殺死消化道內寄生的孢子蟲;
將烏鱧魚種用0.5g/m3磷酸氯喹藥浴或全池潑灑20~50mL/m3福馬林也可有效治療該病。

碘泡蟲病
碘泡蟲病的病原為碘泡蟲,烏鱧各個生長階段均可感染而發病。
(1)流行特點:在每年的5~8月最為流行,發病率高達90%。
(2)主要症狀:魚體發黑,在水面打轉,腹部膨大,剖檢後可見有淡黃色液體流出。患病烏鱧&nbsp幼苗的腎臟內可見一些白色或淺黃色呈圓形的碘泡蟲胞囊。患病烏鱧成魚的整個腎臟處均長滿胞囊,腎臟壞死。
(3)防治措施:以預防為主,投&nbsp餵新鮮優質飼料,以提高烏鱧自身的免疫力。應注意將病魚、死魚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處理後深埋於距池塘較遠處。
可用生石灰化水後清塘消毒,將底泥中的碘泡蟲胞囊殺滅。
使用0.3~0.5&nbspmg/L晶體敵百蟲或0.5&nbspmg/L硫酸銅全池潑灑,同時用0.8~1.0g/kg&nbsp硫酸鋅或2.0~&nbsp2.5&nbspmg/kg鹽酸氯苯胍拌飼投喂,可見顯著療效。
&nbsp
病毒性疾病
彈狀病毒病
彈狀病毒病是由彈狀病毒引起的廣宿主疾病,彈狀病毒因形狀似子彈而得名。
(1)流行特點:當養殖水體中溶解氧低,氨氮及亞硝酸鹽含量高或放養密度過大時易引發此病。水溫在27~30℃時為發病高峰。
(2)主要症狀:患病烏鱧躁動不安,在水中狂遊打轉,剖檢時可見其肝、脾臟腫大,且有紅點附著其上,鰾充血腫脹。
(3)&nbsp防治措施:避免放養密度過大,科學投餵新鮮優質飼料,保證養殖水質良好。
可用生石灰等對養殖池塘進行徹底消毒。
將10~12&nbspmg/kg&nbsp氟苯尼考、0.025&nbspg/kg&nbsp三黃粉和&nbsp0.6&nbsp~1.0&nbspg/kg維生素C&nbsp混合使用,可有效預防該病。
平時可用適量中草藥拌飼投喂,以提高烏鱧的免疫力。&nbsp

參考文獻
(1)&nbsp劉蘇;&nbsp朱新平;&nbsp陳昆慈;&nbsp趙建;&nbsp潘德博;&nbsp李凱彬.&nbsp斑鱧、烏鱧及其雜交種形態差異分析.&nbsp華中農業大學學報&nbsp2011,&nbsp30&nbsp(04),&nbsp488–493.
(2)&nbsp鍾小慶;&nbsp劉奕明;&nbsp顏遠義;&nbsp陳耀根.&nbsp水產良種烏斑雜交鱧養殖技術.&nbsp農村新技術&nbsp2018,No.&nbsp10,&nbsp28–29.
(3)&nbsp張新鋮;&nbsp陳昆慈;&nbsp朱新平.&nbsp烏鱧、斑鱧及雜交種養殖研究現狀.&nbsp廣東農業科學&nbsp2011,38&nbsp(22),&nbsp132–134.
(4)&nbsp楊成勝;&nbsp李廣信;&nbsp劉士旗.&nbsp烏鱧苗種階段的病害防治.&nbsp漁業致富指南2008,&nbspNo.&nbsp17,&nbsp52–53.
(5)&nbsp孔禕頔;&nbsp單曉楓;&nbsp牛小天;&nbsp吳莉芳;&nbsp王桂芹.&nbsp烏鱧真菌性、寄生蟲性及病毒性疾病研究進展.&nbsp水產科技情報&nbsp2019,&nbsp46&nbsp(02),&nbsp106–109.
(6)&nbsp黃國穩.&nbsp野生烏鱧苗馴化養殖技術.&nbsp河南水產&nbsp2017,No.&nbsp05,&nbsp18–19.

(本文已被瀏覽 12163 次)

相關焦點

  • 雲南男子頻繁釣到奇怪「蛇頭魚」,兇猛異常,你知道是什麼魚嗎?
    南氣候溫和,水域豐富,野生魚的種類之多,在全國都排在前列。可是,近日許多雲南網友反映,在釣魚時釣到一種奇怪的「蛇頭魚」,非常稀奇,以前似乎從未見過。河邊釣魚時,經常碰到它們追著小魚在水面飛竄..「開始以為是黑魚,釣起來發現魚頭好像蛇,身上顏色也不是黑色的...」一位保山的釣魚愛好者發帖稱,他在當地一條大河裡釣魚時,最近頻繁釣到這種怪魚,小的手指大小,大的有四五斤。不過,無論個頭大小,這些魚都非常的兇猛,中鉤後瘋狂掙扎,聲勢驚人!這些魚看起來確實很像是本土的黑魚(也叫財魚、烏魚)。
  •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方面有哪些好處?
    文章轉載自: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劉彥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水產養殖過程中,化學殺蟲劑的運用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所導致的副作用也逐漸提高,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對於魚病防治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長時間以來應用化學藥品會導致魚病病原體抗藥性形成,使得魚病越來越嚴重,還有的會對周圍的水域環境造成影響
  • 美國現中國常見食用魚如臨大敵號召捕殺,需要中國吃貨幫忙嗎?
    據美國媒體報導,10月初的時候在美國格溫內特縣的一個池塘中發現一條奇怪的魚。隨後喬治亞州自然資源部野生動物資源處(WRD)證實,這種魚原產於中國長江的北部流域,首次在喬治亞州出現。目前,該部門正在調查魚類的來源,並發布公告,希望民眾眾看到這種魚能「及時殺死並記錄報告給他們。」而這種被美國人民視為夢魘的魚,到底是什麼魚呢?據悉,這種魚名為「蛇頭魚」又稱黑魚,烏鱧,雷魚,是一種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的名貴淡水食用魚,有「魚中珍品」之稱。
  • 風物誌丨黑 魚
    上菜之前,先說一則「舊聞」: 2002年,北美地區發現一種兇殘的「水怪」──吃所有其他的魚,捕食手段兇殘,離水能活3天,在陸地上滑行時還會襲擊小孩、寵物甚至成人,被美國人稱作蛇頭魚。當地華人看了「新聞」,不禁竊笑:不就是國人餐桌上的烏鱧嗎?美國人少見多怪,蓋因對吃烏鱧、鯉魚等雜魚都不感興趣,加上當地沒有天敵,它們才得以迅速繁殖。
  • 蘋果樹常見病害的防治
    蘋果是人們喜歡的水果之一,那麼怎麼長出甘甜可口的蘋果取決於是否有健康的蘋果樹,而蘋果樹發生病害則會直接影響蘋果的質量和經濟效益。那麼蘋果樹病害發病的原因有哪些呢?蘋果樹病害防治的方法又是什麼,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 歐洲鰻養殖十五種常見病害的防治技術
    歐洲鰻養殖十五種常見病害的防治技術出處:淡水養殖實用技術手冊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3-10-20 00:37:00&nbsp  二、歐洲鰻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nbsp&nbsp&nbsp&nbsp&nbsp1.紅頭病&nbsp  [病原]魯氏不動桿菌。&nbsp  〔流行情況〕水溫25~28℃時,流行季節為4~8月,主要發生於黑仔鰻期及水質偏酸(PH<6.5),養殖密度較高。
  •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一)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可防治魚白皮病、赤皮病及爛鰓病。常用於防治腸炎病、爛鰓病、錨頭騷病等。  可防治魚赤皮水黴病。0.5公斤、食鹽50克,拌和餌料餵魚,可防治魚赤皮病、爛鰓病和腸炎病。
  • 淡水魚介紹系列之烏鱧
    最主要的是怎麼去釣獲這些魚?針對這些問題,所以我總結自己多年垂釣經驗結合廣大釣友的交流信息,將這些問題的相關知識陸續發表,希望能給廣大釣友提供一些幫助。今天我們介紹的淡水魚是烏鱧,聽這個名字可能很多朋友甚至釣魚人都一頭霧水,其實這種魚類也是大家比較熟悉和常見的魚類,只是它的學名可能會令大家感到陌生而已。下面我們例行的先來了解一下這種魚。
  • 綠蘿有哪些常見病害,盆栽綠蘿病蟲害的防治
    綠蘿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室內盆栽植物,它擁有不錯的裝飾效果,還具有一定的淨化空氣的能力,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養殖綠蘿的人非常多,在養殖的過程中病蟲害經常會遇到,那麼綠蘿有哪些常見病害,現在就由發財樹之家為大家介紹一下盆栽綠蘿病蟲害的防治。
  • 溫帶淡水觀賞魚有哪些常見病害?如何進行預防治療?
    觀賞魚通常由三大品系組成,即溫帶淡水觀賞魚、熱帶淡水觀賞魚和熱帶海水觀賞魚。溫帶淡水觀賞魚主要有紅鯽魚、中國金魚、日本錦鯉。溫帶淡水魚的常見病一般由病毒、真菌、細菌以及單細胞藻類等微生物的侵入或其它因素引起。現對其常見疾病及治療、預防方法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 月季枯枝病、根瘤病、黑腐病等病害的症狀及防治方法
    防治:這個病一般不容易發現,但是它也不太容易發生。保證基質透氣性好,不要長時間光照不足並且持續澆水就基本可以避免了。當發病的時候,葉片沒有萎蔫之前及時使用多菌靈或者農用鏈黴素灌根,並且加強光照,修剪植株嫩尖來刺激植株快速恢復。
  • 山東棗莊石榴果實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山東棗莊石榴果實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畢潤霞等石榴(Punica granatum L.)象徵團圓、富貴、多子多福,深受消費者喜愛,是中秋和國慶佳節饋贈上品。但石榴果實病害的發生,尤其在果實膨大期及採收前期極易發生病害,嚴重影響果實的商品價值,制約石榴產業的健康發展。 筆者介紹了石榴果實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技術。1 石榴果實常見病害1.1 石榴幹腐病石榴幹腐病發病時期從花蕾到果實採收前。
  • 鳳梨花有哪些較為常見的病蟲害?以及病害的正確防治方法
    畢竟,它一年只開花一次。但是,由於一些花卉同伴沒有妥善保養,鳳梨花會受到昆蟲的侵擾,導致觀賞力下降。鳳梨花的長昆蟲怎麼樣?其實,我們不必驚慌,只要找出害蟲的種類,然後尋找解決辦法。以下是鳳梨花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一起來認識和了解。
  • 青梅種植過程中常見的3種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青梅雖然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常見,因為它的味道較酸,很少人會喜歡生吃它。但是,在農村它的種植面積還是很大的。因為很多人會將青梅作為砧木去嫁接一些觀賞類的紅梅,並且青梅還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很多蜜餞類的食品都是以它為原料製作的。為了提高青梅的種植效益,青梅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是一定要種植戶們提高防治技術的。下面惠農網小編整理出幾種青梅常見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術,一起學習下吧。
  • 園林植物病害防治關鍵就是做好土傳病害的防治
    園林植物防治病害的關鍵是防治土傳病害原來預防土傳病害才是防病害的關鍵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如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隨病殘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植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專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鐮、黃萎輪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一、常見土傳病害:最為普遍、危害最為嚴重的灰黴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細菌性潰瘍病、青枯病和多種細菌性病害等;
  • 蘭花的養殖技巧 以及蘭花常見病害的防治方法
    導讀:蘭花的養殖技巧 以及蘭花常見病害的防治方法俗話說花中四君子為梅、蘭、竹、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不少文人騷客寫出各種詩詞歌賦稱讚蘭花,所以養蘭之風也十分盛行。其實一般蘭花的養殖十分簡單,可以土培也可以水培,但是對於花農來說,不可能精心打理每一株蘭花,所以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病害,那麼蘭花經常出現的病害有哪些呢?怎樣養蘭花才是科學合理的?遇到病害又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蘭花的種植技巧:生長習性:蘭花喜歡生長在潮溼溫暖的環境中,冬暖夏涼的氣候最為合適,所以在高溫的時候應該將蘭花搬到空調屋內。
  • 生產中最常見21種辣椒病害,有16種是真菌性病害!附防治方法
    小編從辣椒無公害生產的條件、要求和生產技術基礎上出發,進一步詳細介紹了辣椒生產中常見21種病害的識別、診斷和防治方法等,為了使廣大菜農朋友準確地確定防治對象,通過大量能充分說明病害特徵的原色圖譜,便於讀者「按圖索驥」進行田間診斷。
  • 雷龍魚,冷門觀賞魚 飼養入門
    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迷鰓類的鱧科,水族愛好者以及商家們稱之為雷龍魚。又因為其頭頂部平滑,魚吻稍尖,上下頜開口幅度較大,酷似蛇類,所以臺灣地區的商家和愛好者亦稱之為蛇頭魚。說雷龍魚或者蛇頭魚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那麼換種說法,黑魚,可能大家就會恍然大悟,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們是同一類生物,我們常說的黑魚在觀賞魚市場上被稱為烏鱧。
  • 水和鹽的「滲透壓」:魚類的滲透壓功能與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
    讓魚體水份維持均衡狀態的功能,叫做「滲透壓調整功能」。食鹽防治魚病的機理大多數的魚類對鹽度的緩慢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忍耐性,這一點在魚病防治上利用較多,就是利用"滲透壓原理"使用食鹽,可以防治一些魚類的寄生蟲類、黴菌類魚病和殺死病原體。
  • 魚病頻發,損失慘重!原因在哪裡?如何防控?看這些專家怎麼說!
    養殖魚類病害是今年水產行業始終繞不過去的話題。早春大量存塘魚水黴病、腐皮病;4月不明原因導致浙江湖州黃顙魚主產區病害大規模爆發;近期幾大養殖品種(南美白對蝦、海鱸、鱖魚等)苗種病害爆發導致孵化困難、成活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