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錄取工作基本處於收尾階段,整體看來,2020年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影響、自招取消、強基開啟、新高考落地……呈現出了多種高招特點,小編想通過對此歸納總結來更好地提醒未來考生們應如何應對高校招生政策多變形勢,提前做好準備。
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共1071萬,創歷史新高。雖困難重重,但最終順利平穩舉行,今年高考整體情況總結如下:
①一本上線率穩定,重點大學統招計劃有所增加,但自主招生取消,加之港校、出國受阻,更多優秀考生回歸高考,使統招錄取並不輕鬆。
②高考分數膨脹,高分段人數暴漲,重點大學投檔線提高,多省市出現700分上不了清北的情況。高考分數扁平化趨勢明顯,選拔區分度降低。
③新高考改革持續推進,山東、北京等4省市高考新政首年落地,「3+3」模式下,考生普遍反饋志願填報難,高分學霸間廝殺情況更甚。
④高考錄取烏龍事件再現。前有廣東省一位632分理科考生投檔到三本院校,後有名校斷檔,體現出廣大考生及家長在高考志願填報上還是存在缺乏規劃、填報能力低等弱項。
2020年1月,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取消自主招生,試點強基計劃。將強基計劃招生定位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培養未來領軍人才的位置,在綜合往年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政策的基礎上,開創全新的人才招錄培養一體化選拔模式。有關2020年強基計劃開展的總體情況為大家整理如下:
①高起點、高定位,強基計劃首年試點在社會各界引起極高關注,報名熱度高。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強基報名系統共有135萬+人次點擊操作。
②強基計劃明確分省競爭,分省公布招生計劃,首年試點各高校的強基招生計劃定得比較保守,總招生計劃在6000人左右,除清北外,各校招生計劃基本在30-210人之間,相比往年自主招生計劃數有明顯下降趨勢。
③強基報考系統與各省考試院聯網,同步考生信息,操作簡單快捷,不會佔用太多時間,後續錄取也不用再單獨填報志願,形成鎖檔。
④2020年許多強基招生院校存在未招滿計劃數情況,可能的原因有:強基計劃只限報1所院校,考生對自身成績預估不充分,造成報高報低現象明顯;尤其在與考生家長溝通中發現,很多學生只是把強基當做保底選擇。
⑤對比統招,強基優勢明顯,給更多優秀考生爭取名校錄取機會。對比2020年清華北大統招及強基錄取分數線,強基入圍線低於統招線4-37分不等,大多數省份在10分以上。具體可見文章:清華北大2020年在北京、廣東等5省市的本科錄取投檔線公示,強基計劃入圍名校優勢明顯
⑥強基校測仍以筆試+面試為主,但難度明顯升級,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筆試接近競賽複賽水平。15所強基高校只考面試,面試考核重視專業特性。
①2020年綜合評價招生穩步開展,部分院校實施範圍進一步擴大,招生計劃數增加,報名異常火熱。如2020年山東省綜評整體招生計劃數比2019年增加305人,報名人次相比漲幅在95%以上;江蘇省2020年報考人次也比去年增長了30%。
②綜合評價在部分院校中的招生佔比越來越高,甚至佔主導地位。以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在上海的綜評招生計劃佔比達上海總招生計劃的88%以上。
(以上數據不包含醫學院)
③2020年重點高校綜評招生偏強基化,在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佔比提高,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弱化,還有部分高校直接調整為與強基招生一樣的綜合成績換算方式,山東省屬院校也有調整為7:3模式。與此同時,針對廣東招生的中山大學和浙江大學,在招考流程上也發生了巨大調整,校測時間調整到了高考出分後,以高考成績來確定進入校考的考生名單。
④重點院校依然重筆試,大部分院校依然喜歡考熱點。在校測考核形勢上變化較小,頂尖大學依然採取筆試+面試的考核方式,筆試佔主導地位,其他高校採取面試考核。從今年綜評考試真題看,高校依然鍾愛考「熱點」,新冠疫情是今年最大熱門,其次是人工智慧。
①預計2021年會成為「小年」,高考錄取分數回落。受世界疫情及高考政策等因素影響,傳統高考依然競爭激烈,尤其是重點院校。
②2021年將有採用「3+1+2」的8個省市新高考政策落地,新的考核模式將接受檢驗,如果能夠平穩落地,預計會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
③高考多元化升學路徑更清晰,傳統高考選拔性降低,重點高校選拔逐漸向強基計劃、綜合評價等多元化錄取傾斜。
④強基計劃首年試點招生並不順利,預計明年政策會有調整,招生計劃數增加,預計將通過幾年的試點調整後趨向穩定。
⑤重點高校的綜合評價錄取向強基靠攏,提高高考成績佔比,631模式可能會逐步取消。省屬高校綜合評價計劃增加,逐漸成為主流招生方式。
⑥高校選拔採用筆試、面試形式仍為主流模式,但為選拔出更多優秀的考生,可能會加大校測考核難度,機考可能會成為未來筆試的主要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