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男生很主動,而那個男生又好像很木訥?其實這個背後都和每個人的「依戀風格」有關係。
依戀風格是從理學上的一個重要發現,說的是每個人在進入關係的時候,我們都有4種風格,分別是:
安全性焦慮型逃避型紊亂型安全型的人在關係裡,情緒穩定,不作不鬧,可以理性處理好各種情況,做好自己。
焦慮型的人熱情主動,給人一種黏人的感覺,讓人心生愛憐;
迴避型的人逃避人際關係,看上去冷冰冰的感覺,其實內心對於親密關係是非常渴望的。
焦慮型的人和逃避型的人特別容易相互吸引,因為他們一個喜歡「追」,一個則善於「逃」。
提起來就像是天生的一對。不過也是天生矛盾的一對。因為迴避型人,無需主動,就可以輕易得到親密關係。而焦慮型的人可以將自己的熱情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是時間一長,就開始出現問題:
對於焦慮型的人來說:
失去自我,強烈地依賴戀人——在進入戀愛的關係之後,焦慮型的人會失去自我,變得特別需要對安防,甚至有時候會影響日常工作。焦慮感加重——當對方不再回應的時候,自己就會胡思亂想,焦慮情緒席捲了全身。把對方當做生活的全部——進入關係之後,會切斷其他的社交關係,世界裡只有對方。
對於迴避型的人來說:
刻意製造距離感——自己需要獨立的空間,所以會可以疏遠對方,給自己留有空間。冷漠、傲嬌——不愛表達,總是希望對方主動,自己坐享其成。內心輕視親密關係——不喜歡公開關係,不願意和別人聊起自己的情感關係,覺得親密關係是一件不值得提起的事情。心依戀風格的角度來看,這兩類人談戀愛,無法長久。因為本質上,他們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一個需要情感,一個迴避情感。
01我們的依戀風格可以改變嗎?
很不幸的是,不能!
據研究,每個人的依戀風格在早年和父母進行互動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所以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如果我們改變和父母的相處的模式,我們就可以改善我們的焦慮或者迴避的水平,從而趨向於做一個安全型的人。
02把握距離感,是經營關係最重要的途徑
如果我們可以和父母和解,解決了原生家庭的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回到親密關係當中來,
但必須要掌握三個原則
1、溝通有度,絕不死纏爛打
比如說,跟男生聊天的時候,回應要儘量輕鬆。在對方想玩遊戲的時候,一起玩。玩結束了,就各自要幹嘛就幹嘛去,不要再纏著對方。
2、體貼入微,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
比如當迴避型的人說,他喜歡生悶氣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呆著,我們就可以給他一個獨立的空間,不要去打擾他,這樣他會覺得你是理解他的。
3、杜絕自己的索取心態
不要想著總是黏住對方,無時無刻都想知道對方的消息,要給對方留有喘息的時間。一旦自己又想去索取的時候,立刻停下來,看看書或者參加鍛鍊,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通過這樣給自己設立規矩,兩個人的關係,才可能逐漸親密起來。
如果有一天,迴避型的人開始主動起來,比如說,晚上的時候對方想要你見你,一定要拒絕並且問一句
「我是以什麼名義過去的?畢竟晚上的時間點比較特殊。」
問這個問題的目的在於:迴避型的人,不想承擔責任,就想得到對方的好。
對於一段親密關係來說,負起責任是必要條件,否則關係將會像空中樓閣,好看但是不堅固。所以關鍵時刻的拒絕,對關係有促進和穩固的作用。
通過這樣的相處,焦慮型的人會對親密關係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男人在逃,女人在追。因為焦慮的女人只會令男人逃避,而逃避的男人又會讓女人更焦慮,於是兩個人便陷入惡性循環,直至關係破裂……
焦慮型和迴避型的人並不是不適合戀愛,是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明白自己的狀態會給當前的關係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針對焦慮型風格的人,給到的4點擇偶建議:
1、提前給對方打好預防針,防止對方措手不及:告知對方自己是一個對情感的需求比較強烈的人,如果對方不能接受的話,就可以選擇離開,避免耽誤彼此的時間。
2、通過相處,仔細觀察,如果對方是對情感沒有太多回應的迴避型,就儘量不要去建立戀愛關係。
3、多多建立其他不同的社會關係,避免把自己的注意力脂放在一個人的身上,這樣對對方和對自己都是壓力、
4、儘量去多和安全型的人建立關係,因為在他們身上,你可以體會到一個安全型的人會給到別人什麼樣的感覺,從而自己就有有變化,向安全型人過渡。
03總結
追尋愛,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如何去愛,卻是一門不得不修練的功課。給予對方空間,真誠表達感受,是維繫感情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