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將擴大醫學類碩博招生,推動疾控中心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

2021-01-09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記者1月6日獲悉,為推動醫學教育創新發展,《重慶市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重慶市人民政府同意。根據《方案》,重慶將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博士招生比例,「十四五」期間重慶市醫學類博士培養規模達到1500—2000人。

嚴控高職(專科)臨床醫學招生類專業招生規模

按照總體目標,重慶到2025年,醫學教育布局明顯優化,在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醫科大學與綜合性大學醫學院之間形成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的新格局。到2030年,建成特色鮮明、更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方案》提出了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全力提升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等任務。其中,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招生類專業招生規模,嚴格準入標準,除醫藥類院校、綜合性大學外,不再增設醫藥類專業。同時,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擴大博士招生比例,「十四五」期間重慶市醫學類博士培養規模達到1500—2000人。

堅持「以需定招」,合理確定招生結構和規模,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全科、麻醉、感染、重症、精神、兒科、急診等緊缺方向傾斜。《方案》稱,有關院校要結合人才需求和教育資源實際狀況,科學合理設置醫學院。

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納入疾控中心績效考核

《方案》還提出加快構建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定位,依託高水平大學布局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探索「5+2」雙學位、「5+3」一體化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培養實踐導向的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MPH)成為主流學位,支持醫學院校培育公共衛生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培養在公共衛生領域從事現場實踐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人才。

此外,促進「醫防研」融合發展,推動疾控中心(CDC)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建設疾控理論基礎和實戰經驗兼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導師」制度,建立跨平臺的師資合作、互聘、雙向流動等機制,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納入疾控中心(CDC)績效考核。增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力爭3年內建設1—2個國家級和5—10個市級公共衛生實訓示範基地。

兩種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3年低於50%的高校予以減招

根據《方案》,重慶將加快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健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醫學類交叉學科建設。

支持重慶大學等高校自主設置醫學類交叉學科,支持西南大學等高校建設醫學與生物學交叉學科群,支持重慶醫科大學等醫學類高校與在渝其他研究生培養單位開展合作,促進醫工、醫理、醫文等學科交叉融合。

《方案》要求將人才培養工作、專業認證結果、醫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住培結業考核通過率等納入醫學院校辦學、公立醫院辦院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對醫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3年低於50%的高校予以減招,將住培結業考核通過率、年度業務水平測試結果等作為住培基地質量評估的核心指標,對住培結業理論考核通過率連續2年排名全國後5%位次的專業基地予以減招。

新京報記者 蘇季 校對 賈寧

相關焦點

  • 中國疾控中心:將擴大全日制公共衛生碩士(MPH)培養規模
    中國疾控中心:將擴大全日制公共衛生碩士(MPH)培養規模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20-12-16 11:58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疾控中心:將擴大全日制公共衛生碩士培養規模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於批准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的通知》(教研廳函〔2020〕6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單位獲批立項,項目實施周期為2020—2030年。
  • 渝擴大碩博招生 向全科、兒科等緊缺方向傾斜
    擴大碩博招生 向全科、兒科等緊缺方向傾斜   重慶確定三大類十五項具體任務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1月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人民政府網獲悉,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醫藥創新能力,市教委和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了《重慶市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
  • 擴大碩博招生 向全科、兒科等緊缺方向傾斜 重慶確定三大類十五項...
    「十四五」期間我市醫學類博士培養規模達到1500—2000人《方案》提出,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招生類專業招生規模,嚴格準入標準,除醫藥類院校、綜合性大學外,不再增設醫藥類專業。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全面實現「5+3」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
  • 安徽將嚴控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
    優化結構:嚴控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我省將調整醫學人才供給結構,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緊缺人才傾斜。同時,加強醫學學科建設,在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設置麻醉、感染、重症、兒科學科,擴大麻醉、感染、重症、兒科、中醫、中藥研究生招生規模。
  • 我國將嚴控專科臨床醫學招生,擴大衛生專項規模,高校合理設置醫學院,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
    二、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  (四)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縮減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過大的醫學院校招生計劃。
  • 國家疾控中心首任主任李立明:培養能「一錘定音」的公共衛生人才
    針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新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疾控中心首任主任、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立明。李立明是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方面的專家。他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和檢驗,同時也暴露出公衛和疾控方面的一些問題。
  • 公衛人才培養如何破局
    一些破冰式的做法逐漸推行,或將找到答案。高校培養方式與社會需求存在偏差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各大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承擔重要責任。一名應屆畢業生告訴記者,大一,他們主要學習數、理、化、生等大類基礎課;大二、大三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但對掌握程度的要求低於臨床專業;直到大四、大五才開始學習公共衛生專業課,進行實習。但此時,不少同學已經將精力投入考研、就業,沒時間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進行深入了解,甚至沒能熟練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 疾控專家曾光:公衛人才流失是痛點
    大會現場會上,中國CDC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疾控和公衛系統人才流失嚴重,是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痛點。曾光曾光說,目前,同一醫學院校畢業,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收入不足同級醫院的三分之一。公共衛生對人員素質要求極高,疾控系統普遍招不到一流人才,非專業人員則大量湧入。曾光表示,希望增加對各級疾控領域的財政投入,增加編制,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更好地發揮公共衛生的作用。
  • 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 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
    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縮減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過大的醫學院校招生計劃。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緊缺人才傾斜。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加大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布局和支持力度。
  • 安徽鼓勵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 臨床醫學類專業將取消二本招生
    10月16日,省政府發布《安徽省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實施方案》。記者了解到,省屬高校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全部納入一本或提前批次招生。此外,我省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開辦全科醫學專業。
  • 本碩博銜接培養打造醫學研究領軍人才,溫醫大基礎醫學專業今年招收...
    基礎醫學的科技創新為國家應對重大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提供應急研發能力的支撐和關鍵核心技術儲備。」 如今,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基礎醫學專業是教育部列入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成為一項事關中國健康衛生事業根基的學科。今年,基礎醫學專業入選首批「強基計劃」試點專業,並有8所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布局基礎醫學。
  • 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
    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時間:2020-12-25 來源: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月24日13時30分,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籤約儀式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行,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鞠海洋
  • 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補短板 研究生擴招與學院建設並行
    2020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國家線公布後,多個地區多所高校正在陸續公布今年的擴招計劃。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此前表示,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預計同比增加18.9萬,碩士研究生擴招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慧等專業傾斜,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
  • 河北:加強4類緊缺醫學專業人才培養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加大全科、兒科醫生培養力度,強化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加快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加快鄉村醫生培養……日前,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大力加強緊缺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設立村衛生室全科、兒科醫生崗位補助加大全科、兒科醫生培養力度。
  • 2018重慶高校MBA教育中心負責人招生公益訪談|重慶工商大學MBA...
    華龍網訊 2018年MBA招生季臨近,重慶各高校MBA教育中心新出臺的招生政策和招生簡章成為廣大考生關注的焦點,為幫助考生了解最新資訊,華龍網特別策劃「2018年重慶高校MBA教育中心負責人招生公益訪談」全媒體報導活動。
  • 重慶大學招生辦主任張永祥:2018年全面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
    近日,重慶大學招生辦主任張永祥做客新華訪談《2018高考情報局》,為廣大網友解讀2018年重慶大學招生政策。張永祥說,為減少考生填報志願的盲目性,今年學校全面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另外,對進檔不能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只要服從專業調劑且體檢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將不退檔予以錄取。此外,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屬於中外聯合辦學類項目,只錄取填報有該類專業志願的考生。
  • 國辦: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 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
    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縮減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過大的醫學院校招生計劃。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緊缺人才傾斜。堅持以需定招,合理確定招生結構和規模。高校要結合人才需求和教育資源狀況,科學合理設置醫學院。
  • 哈爾濱工程大學-軍事科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2021年招生簡章,40人
    是集基礎理論、體系設計、聯合作戰、前沿技術、特色研究、諮詢評估等於一體的軍事科研「航空母艦」,牽引國家軍事科技發展,推動全軍軍事理論和軍事科技創新運用,支撐中央軍委決策和機關運行。②專業優勢。涵蓋全國13個學科門類中的11個,既有軍事戰略、軍隊建設等軍事理論優勢學科,又有信息系統、裝備科技、工程技術等高技術應用專業,還有軍事醫學、防化研究等軍隊特色領域。
  • 北京大學:立足學科體系建設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也促使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國家對疾控人才、公共衛生人才、戰略科學家、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未來產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已經提上了重要日程。高校育人工作面臨新課題。為此,北京大學將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基礎學科為基石、以學科交叉為牽引」,持續優化學科、學術、學業「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