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記者1月6日獲悉,為推動醫學教育創新發展,《重慶市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重慶市人民政府同意。根據《方案》,重慶將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博士招生比例,「十四五」期間重慶市醫學類博士培養規模達到1500—2000人。
嚴控高職(專科)臨床醫學招生類專業招生規模
按照總體目標,重慶到2025年,醫學教育布局明顯優化,在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醫科大學與綜合性大學醫學院之間形成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的新格局。到2030年,建成特色鮮明、更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方案》提出了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全力提升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等任務。其中,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招生類專業招生規模,嚴格準入標準,除醫藥類院校、綜合性大學外,不再增設醫藥類專業。同時,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調整研究生招生結構,擴大博士招生比例,「十四五」期間重慶市醫學類博士培養規模達到1500—2000人。
堅持「以需定招」,合理確定招生結構和規模,新增招生計劃重點向全科、麻醉、感染、重症、精神、兒科、急診等緊缺方向傾斜。《方案》稱,有關院校要結合人才需求和教育資源實際狀況,科學合理設置醫學院。
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納入疾控中心績效考核
《方案》還提出加快構建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定位,依託高水平大學布局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探索「5+2」雙學位、「5+3」一體化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培養實踐導向的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MPH)成為主流學位,支持醫學院校培育公共衛生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培養在公共衛生領域從事現場實踐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人才。
此外,促進「醫防研」融合發展,推動疾控中心(CDC)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建設疾控理論基礎和實戰經驗兼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導師」制度,建立跨平臺的師資合作、互聘、雙向流動等機制,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納入疾控中心(CDC)績效考核。增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力爭3年內建設1—2個國家級和5—10個市級公共衛生實訓示範基地。
兩種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3年低於50%的高校予以減招
根據《方案》,重慶將加快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培養。健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醫學類交叉學科建設。
支持重慶大學等高校自主設置醫學類交叉學科,支持西南大學等高校建設醫學與生物學交叉學科群,支持重慶醫科大學等醫學類高校與在渝其他研究生培養單位開展合作,促進醫工、醫理、醫文等學科交叉融合。
《方案》要求將人才培養工作、專業認證結果、醫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住培結業考核通過率等納入醫學院校辦學、公立醫院辦院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對醫師資格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3年低於50%的高校予以減招,將住培結業考核通過率、年度業務水平測試結果等作為住培基地質量評估的核心指標,對住培結業理論考核通過率連續2年排名全國後5%位次的專業基地予以減招。
新京報記者 蘇季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