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派提案聚焦環境治理:建地區流域水權交易平臺

2020-12-18 網易新聞

民主黨派提案聚焦環境治理: 流域生態建立地區間、流域間水權交易平臺

本報記者 危昱萍 北京報導

兩會前瞻·提案議案

全方位防治水汙染和農村環境治理是提案最多的兩個領域。而如何綜合運用大數據及其他新興技術來統計和防治汙染,也成為不少提案的關注點。

如何治理環境汙染?如何提升生態水平?2018年,是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開局之年,而汙染防治也成為今年「兩會」各民主黨派的聚焦點。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民進中央、民建中央、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民革中央等民主黨派陸續向媒體公開提案。在目前公開的提案中,屬於資源環境領域的至少有38個。

這些提案涵蓋資源環境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農村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其中,全方位防治水汙染和農村環境治理是提案最多的兩個領域。而如何綜合運用大數據及其他新興技術來統計和對治汙染,也成為不少提案的關注點。

比如,農工黨《關於利用大數據推進土壤汙染防治的建議》的提案中,提出利用強大的海量空間數據存儲管理技術和GIS技術,將獲取的調查結果進行規範化處理,將土壤汙染因子、汙染程度、汙染面積、汙染範圍等內容統一入庫,形成土壤汙染大數據。

而在水汙染相關的提案中,從小微水體到流域,從內陸湖泊溼地到海洋,皆有涉及。農工黨中央建議,建議基於共同水環境質量目標構建長江經濟帶跨界生態補償制度;九三學社建言流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加大西部內陸湖泊溼地保護治理力度等。

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方面,農工黨中央建議建立多種農業補貼機制;民革中央既著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又針對村鎮汙水治理;九三學社則建議強化農村生活垃圾處理。

加大流域生態「造血式」補償

如何治理水汙染,成為民主黨派關注的重點。其中,流域治理連續兩年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其中的關鍵是如何打通各省協作,開展生態補償。

2012年財政部、環保部正式實施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下稱「新安江試點」),至2017年已完成兩輪試點,這是我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項目。不過,試點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生態補償的市場條件欠缺,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動;橫向共建共享的主動性不強,對補償金額存在分歧;犧牲經濟發展短期內難獲民眾理解;協調管理機構不健全。

對此,九三學社《關於建立流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的建議》指出,第二輪本應2015年續期的試點工作,安徽和江蘇兩省花了近兩年時間至2016年底才籤署協議。對兩省而言,不管對賭金額多少均為零和博弈,如果沒有央財支持,即便浙江承擔的補償資金增加一倍,上遊獲得的補償資金也會減少,兩省談判難度也將進一步增加。

為深化新安江試點改革,為後續試點及此後全國範圍內流域治理的共性問題提供參考經驗,該提案建議,要儘快完善橫向補償機制運行的前提條件。建立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完善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培育和發展交易平臺。建立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遊間水權交易方式。推動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

而在短期,仍需中央財政繼續提供支持試點建設。後續試點則建議加大「造血式」補償,鼓勵上下遊加強多領域多層次合作,以一體化緩解經濟外部性問題。此外,還要建立生態補償機構及協作監督機制。

此外,農工黨調研發現,一些省份對劣V類水進行大範圍整治,成效顯著,然而在突擊式治理後,由於量多、點散、流動性差等特點,小微水體突擊整治的後遺症逐漸顯現。

這些後遺症表現為過度填埋削弱了周邊區域的蓄洪防洪能力,大規模集中式河道治理影響幹流水質,未完善長效養護機制,造成小微水體水質反彈。

對此,農工黨中央建議,合理界定小微水體範圍,明確治理方向;加強前期排查,分步推進小微水體整治;推行小微水體的生態養護,提升水體自我修復能力;強化源頭控制,落實長效管護機制。

建汙染資料庫

在制度之外,如何運用科技手段對治水汙染,也成為民主黨派關注的重點之一。

比如,致公黨《關於加強水體毒害有機汙染風險防控的提案》指出,充分應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融合現有水、土壤、有機汙染物詳查、排放清單、環境監測等工作成果,構建集成區域-行業-園區-企業分級排放控制、水-土-氣多介質環境質量監測聯動、生產-流通-消費-廢棄處置全周期汙染物標籤化監控與風險防控等功能的毒害有機汙染防控大數據綜合信息平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提出運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對治汙染的民主黨派還包括農工黨。農工黨提出,形成土壤汙染大數據,數據類別涵蓋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和生活汙染源三大類。在獲取大數據的基礎上,疊加基礎底圖、行政區劃圖等專題數據,建立土壤環境基礎資料庫。

健全農業補貼

農村環境整治是民主黨派關注的另一大資源環境話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曾撰文指出,生態宜居,就是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大力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淨的田園風光。

2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聚焦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領域,集中實施整治行動,梯次推動鄉村山水林田路房整體改善。

而整治農村環境,資金是關鍵一環。為此,農工黨中央《關於健全農業補貼保障機制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議》提出,開展多樣性生態環境保護補貼,包括提高休耕補貼標準,對因自然條件不利而減少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戶給予補貼,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補貼。

其他補貼機制還包括探索建立生產方式結構調整補貼,整合林業經濟補貼與農業生態環境補貼,建立農用地綠化補貼機制。為保障補貼落實到位,則需建立諮詢、管理和監督機構。

加大農村財政投入

針對農村生活垃圾,九三學社《關於強化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建議》提出,我國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投入相對較多,管理相對完善,但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和運營的投入則嚴重不足,應繼續加大農村財政投入,進一步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垃圾處理管理機制。

具體措施包括將政府生活垃圾管理職能向農村延伸,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生活垃圾管理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各鎮(街)對轄區城鄉生活垃圾日常管理負總責,實施制度化、常態化的環境衛生作業制度;對垃圾分揀分流工作成績突出的村民和村鎮採取獎勵制度(如獎勵日常生活用品、免費提供優質的垃圾有機肥料)並與各級部門的考核掛鈎。

在村鎮汙水治理資金方面,民革中央《關於進一步完善村鎮汙水治理機制的提案》建議,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村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

建立村鎮汙水治理專項基金,完善資金的保障體系,逐步建立「中央補貼、地方籌資、有償使用」的資金保障渠道。

通過實施「以獎代補」「以獎促治」的政策補貼汙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費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和村鎮對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的積極性。

統籌協調電力、土地管理等部門出臺相應的優惠辦法,對汙水處理廠實行優惠電價,減免有關徵地的各項費用,降低建設運行成本。

【作者:危昱萍】 (編輯:文靜)

相關焦點

  • 姚愛興:建議組建黃河水權交易中心 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
    但這一戰略的實施面臨難題和短板不少,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愛興提案建議:加強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系統規劃和管理,實施分區分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健全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協調機制,治理目標納入環保考核機制, 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黃河大保護大治理的法治保障,啟動建設黃河高質量發展生態經濟帶,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的。
  • 內陸河流域治理的「石羊河模式」:水權改革倒逼節水增效
    關井壓田「如果我們不採取生態治理措施,兩大沙漠合融之後,民勤綠洲將不復存在。」劉光前說,在沙逼人退的情況下,為了搶救民勤綠洲、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2007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水利部批覆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簡稱《規劃》)。
  • 中國水權交易所來湘調研水權交易工作
    據湖南省水利廳消息 近日,中國水權交易所總經理張彬率調研組一行來湘調研水權交易工作,廳水資源處、省水利工程管理局、長沙縣水利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加調研。調研組一行深入在長沙縣桐仁橋水庫管理所,詳細了解了桐仁橋灌區農業綜合水價改革、水權確定和流轉等情況,對南方豐水地區水資源確權登記、水權交易模式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 ...寧夏回族自治區探索水權交易機制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
    本報記者 李存才  今年4月27日,全國首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水權網上交易順利成交。該宗水權交易是受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人民政府委託,以網上掛牌的方式轉讓區域水權。寧夏寧東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成功競得永寧縣2000萬立方米/年農業節水收儲水權指標,轉讓期限為25年,每年單方水價格為1.08元。此宗水權網上交易,標誌著水權交易納入公共資源交易體系取得成功。
  • 中國準許水權交易 首宗跨流域水量交易籤訂
    中國準許水權交易 首宗跨流域水量交易籤訂 2015-11-26 18:28:05  當天,平頂山市政府與新密市政府正式籤訂水量交易意向書,這也標誌著河南乃至中國水利史上首宗跨流域水量交易正式誕生。  2200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座中型水庫的水量。交易雙方約定,平頂山市每年拿出最高不超過2200萬立方米的水量轉讓給鄭州市轄新密市使用,最長使用期限20年。
  • 中國水權交易所開業 跟蹤撮合較大水權交易
    經過四年的籌備,中國水權交易所(下稱「水交所」)終於開業運營了。  6月28日,「中國水權交易所開業運營新聞發布會」在水利部召開。據水利部財務司司長吳文慶介紹,水交所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億元,出資人共12家,包括3家水利部綜合事業局所屬企業、水利部七個流域管理機構所屬7家企業和2家北京市企業。
  • 水權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多模式水權交易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國家要求,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並明確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2015年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探索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遊、行業間、用水戶間等水權交易方式,開展水權交易平臺建設。
  • 對關於高質量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成效的提案復文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高質量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成效的提案」復文「關於高質量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成效的提案」復文(2020年第2571號(資源環境類128號))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黨中央
  • 全國政協委員陳曉紅:推進長江經濟帶水權交易管理
    >】推進水權交易管理是解決長江經濟帶水資源開發利用低效,區域間、行業間、各用水用戶間「水權」糾紛,以及資源性、水質性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的重要措施。【背景】目前,長江經濟帶水資源總量雖較豐沛,但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空間配置仍存在流域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區供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量初始權屬不明確,區域間、行業間及各用水用戶間的「水權」糾紛時有發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不高,利用方式粗放;缺乏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跨區域協調機制和市場化管理機制等問題
  • 水權制度建設及水權交易實踐中若干關鍵問題的解決對策
    鮮明的流動性、包容性和流域性特徵,使水的管理和治理必須樹立系統、統籌、協調、共享的思維,尤其是水資源的配置應當既考慮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對水的需要,也考慮自然環境生態平衡對水的需要,以便實現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長期以來,我國政府通過取水許可方式來配置水資源,取水許可證期限5年,過去是無償取得,現在取水戶要繳納數額不等的水資源費。
  • 關於印發自治州水權交易體系建設方案的通知
    2018年11月18日(此件公開發布) 自治州水權交易體系建設方案為進一步落實《自治州水權改革和水市場建設實施方案》(博州政辦發〔2017〕138號),建立健全水權交易體系,實現水資源使用權通過市場機制在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遊、行業間、用水戶間流轉,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依據水利部《水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水政法〔2016
  • 我國水權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多模式水權交易格局初步形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7日訊(記者 喬金亮)日前,作為全國7個水權試點之一的寧夏,通過水利部和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驗收,成為首個通過驗收的全國水權試點。目前,全國7個水權試點經過3年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流域間、流域上下遊、區域間、行業間和用水戶間等多種水權交易模式,為全國水權改革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 水量可以跨流域上市交易 河南開展水權試點
    人民網鄭州11月30日電 (徐馳)日前,河南平頂山市與新密市正式籤訂水量交易意向書,這標誌著河南也是我國水利史上首宗跨流域水量交易正式誕生。河南從此進入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的新時期。 據了解,平頂山市地處淮河流域,境內共有大中型水庫170多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為平頂山市新增來自長江流域的水量2.5億立方米。通過當地各類水源與外調水的優化配置和採取節約用水措施,近期內有部分水量可以轉讓。 新密市地處黃河和淮河流域,人均水資源僅有180立方米。全市沒有外來水源,水資源極度匱乏,生產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
  • 新疆首個水權交易中心瑪納斯縣投用
    新疆首個水權交易中心瑪納斯縣投用 農民省的水六倍價賣出試運行兩月交易20萬方 7月19日,瑪納斯縣水權交易中心掛牌正式成立。而此前試運行兩個月的瑪納斯縣水權交易中心已完成交易水量調配20萬立方米,用水戶節約的水能以6倍的價格賣出。
  • 河南省水權試點完成首宗跨區域水量交易
    開展省內處於不同流域的地市間水量交易是2014年12月水利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批覆的《河南省水權試點方案》(水資源[2014]438號)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新密市與平頂山市間的水量交易標誌著河南省水權試點工作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為通過開展水權交易打開水資源價值空間、發揮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積累了重要經驗。
  • 國外流域地區開發與治理經驗
    國外流域地區對江河治理和規劃管控起步較早,從早期注重航運開發和洪水治理到現在強調資源的綜合利用、環境治理與保護,在各異的發展背景下,這些國家形成了一些開發治理經驗。倫敦—比荷盧—萊茵河—米蘭軸線地帶被稱為「藍香蕉」,是傳統歐洲地緣經濟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至今在歐洲都保持著重要影響力。流域地區開發治理特徵與經驗城市群、都市圈對於流域地區發展和治理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城市群、都市圈成為流域地區中的強競爭力區域。流域地區的發展離不開重點地區和核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 福泉馬巖水庫水權交易成功籤約
    日前,黔南州省級水權交易試點—福泉市馬巖水庫水權交易籤約儀式在福泉市舉行,標誌著黔南州水權確權和規範水資源管理邁出實質性步伐。籤約儀式現場據悉,2018年6月啟動水權確權工作的福泉市是貴州省2018年水權確權試點縣之一,馬巖水庫是其水權交易的試點工程,並明確福泉市馬巖水庫管理所作為水權交易的轉讓方,福泉市供排水總公司作為水權交易的受讓方。
  • 中國水權交易所正式運營
    國家級水權交易平臺中國水權交易所28日在北京正式開業運營,這是運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的一個標杆,也是中國水利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水權交易所的開業運營將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在水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 寧夏創新水權交易形式 將其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12月27日,記者從寧夏水利廳和公共資源交易局獲悉,為進一步規範水權交易行為,自治區水利廳與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聯合推進水權交易網上平臺建設,共同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權交易流程指南(試行)》,這標誌著寧夏水資源將作為公共資源實現統一管理、統一交易。
  • 中國水權交易所開業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林暉)記者28日從水利部獲悉,國家級水權交易平臺——中國水權交易所28日正式開業。水權交易是運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要手段。中國水權交易所由水利部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設立,其業務範圍包括組織引導符合條件的用水戶開展經水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水權交易,以及開展交易諮詢、技術評價、信息發布、中介服務、公共服務等配套服務。據了解,目前水權交易主要包括三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