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音樂節為何能成為瑞士的「文化燈塔」

2020-12-11 澎湃新聞

瑞士沒出過幾個古典音樂大腕,在風景如畫的小城琉森,卻有一個牽引著全世界目光的琉森音樂節。

一年三季(春、夏、秋),這座瑞士的「文化燈塔」年復一年吸引著無數樂迷前來朝聖。2018年,這個老牌音樂節迎來了80周年。

作為琉森音樂節三個音樂節裡最聞名的一個,夏季音樂節在每年盛夏如約而至。8月17日-9月16日,整座琉森城復又陷入夏日的狂歡,浸染在音樂的藝術氛圍裡。

今年的夏季音樂節以「童年」(Childhood)為主題,短短四周時間內,100多場活動次第展開,包括32場高質量的交響音樂會。

背靠皮拉圖斯峰,腳踏羅伊斯河和琉森湖,吹著湖風,聽著音樂,夏季音樂節讓遠道而來的樂迷樂而忘憂、樂不思蜀。

琉森市景

「童年」成今年的主樂調

夏季音樂節通常會提前2年籌備,每年都有一個主題,大部分節目的策劃會圍繞主題,以及當下的社會熱點來進行。

2016年,音樂節的主題是「首席女主角」(Prima Donna),探討了女性在音樂生活中的角色,聚焦女性作曲家、指揮家、獨奏家。2017年主題是「身份」(Identity),探索了全球化、移民以及當代孤立主義者等有爭議性的話題。

2018年,音樂節的主題搖身一變成了「童年」(Childhood),與之相對應的「童話」作為主樂調,貫穿整個音樂節。

「對一些人來說,童年是一個渴望的然而已經失落了的天堂。對另一些人來說,童年記憶不那么正面積極,因為他們成長的環境不那麼友好。孩子代表純真、愛、未來,也許還有一些神一樣的人。」

琉森音樂節藝術總監麥可·海弗裡格說,孩子們在這個夏天扮演了重要角色,既是演出者、參與者,又是觀眾。音樂節為此設計了許多針對青少年甚至幼童的活動,也策劃了可以讓整個家庭負擔得起的家庭音樂會,讓父母和孩子同時樂在其中。

在音樂節看來,孩子們並不僅僅是「明天的聽眾」,而已經是「今天的聽眾」,孩子們聽到的音樂並不一定需要和成年人聽到的有所不同,但確實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介紹,他們也更樂意用生動的方式來接受古典音樂。

鋼琴家郎朗在開幕音樂會上。來源:琉森音樂節

8月17日的開幕音樂會上,裡卡多·夏伊執棒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用一部色彩斑斕的俄羅斯童話——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開啟了童話之旅;另一個具有魔力的花園——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敦巴頓橡樹園,啟發斯特拉文斯基創作了協奏曲《敦巴頓橡樹園》,這部風趣幽默的作品也在音樂會上演;古典音樂史上,莫扎特仿佛一個「永恆的孩童」,中國鋼琴家郎朗手傷復出後,選擇了莫扎特《第24鋼琴協奏曲》亮聲琉森,引來現場觀眾如潮的掌聲。

從各種角度闡釋「童年」,開幕音樂會只是音樂節為孩子準備節目的冰山一角。

8月26日的「特別活動日」,音樂節設計了一系列與「童年」主題相關的活動,其中,卓別林電影《尋子遇仙記》便以電影音樂會的形式放映,由21世紀管弦樂團現場伴奏。

為了配合「童年」主題,音樂節第一次開辦了「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夏令營」,將120位不同背景的兒童、青少年集結,在一周(8月12-18日)時間裡排演貝多芬、勃拉姆斯、羅西尼、蕭士塔高維奇、施特勞斯,並在開幕第二天面向觀眾展示成果。

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夏令營音樂會。來源:琉森音樂節

彼得魯什卡木偶劇院還為孩子們帶來了木偶劇——《夢想之地》(Land of Dreams),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幫助男巫重尋「夢想之地」的故事。充滿想像力的製作,滿是愛意的木偶和舞臺設計,音樂家相得益彰的現場音響,美妙的沙畫展演……這部木偶劇在音樂節連演13場,家長帶孩子只要30瑞士法郎(約210人民幣)就能進場觀看。

那些寫過童年記憶的作曲家,諸如,比才、德彪西、柴可夫斯基都成了演出焦點。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交響童話)、《灰姑娘》(芭蕾舞劇),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芭蕾舞劇),理查·史特勞斯的《摜奶油》(芭蕾舞劇)、羅西尼的喜歌劇《灰姑娘》,這些與童話有關的作品都成了音樂節節目設計的一部分。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孤單、敏感、不善交際,卻在創作高峰期為兒童寫了一部充滿幻想的歌劇《孩子與魔法》(1925)。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獻給兒童的歌劇,指揮大師西蒙·拉特選擇親自執棒上演。

和「永恆的孩童」莫扎特一樣,作曲家布魯克納從未適應成人世界的規則,音樂裡總有天真之意。為此,音樂節專門設了「聚焦布魯克納」(Bruckner Focus)專題,用5場音樂會連續展演布魯克納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九交響曲。

古典音樂史上從不乏莫扎特、孟德爾頌、巴倫博伊姆之類的「神童」,在「神童亮相」(Wunderkind Debut)系列裡,13歲的英國小作曲家、鋼琴家、小提琴家阿爾瑪·德契爾,13歲的俄羅斯小鋼琴家德米特裡·伊什哈諾夫,15歲的德國大提琴少年昂內爾·馬丁,都將在音樂節首秀自我。音樂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是呼吸一樣的本能。

「在夏季音樂節,你能聽到那些偉大作曲家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力如此瑰麗。你會遇到很多童話故事,遇見各種各樣的神童,不管是音樂史上的神童,還是當下的神童。」

麥可·海弗裡格希望「童年」主題能點亮明天的觀眾,「我希望在2018年的琉森,所有人都能重新學會驚訝,再次被喚醒好奇心。也許我們的童年永遠不會完全結束。」

音樂節工作人員在KKL前派發氣球

有意思的是,開幕第二天,音樂節童心大發,現吹了一千多個印有主題logo(德語:kindheit)的藍氣球,在主會場KKL以及大街上免費分發給行人,瞬時,琉森城飛滿一片藍色。

當天適逢周六,是琉森集市開市的好日子。這一天,攤主們一字排開,沿著羅伊斯河兩岸擺攤售賣蔬菜、水果、奶酪、果醬,遊客接踵而至,藍氣球跟著穿巡期間,原本高冷的音樂節一下落了地,隱入人間煙火的熱鬧裡。

建立聽眾群是成功的關鍵

作為一個靠交響音樂會打響盛名的音樂節,夏季音樂節今年依舊名家名團雲集,共計上演32場交響音樂會。

裡卡多·夏伊執棒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為音樂節吹響了集結號;「不老傳奇」伯納德·海丁克以89歲高齡指揮歐洲室內樂團,依舊台風穩健,揮灑自如;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慶祝建團100周年,喬納森·諾特的指揮手法就像藝術,無愧「馬勒國際指揮大賽」評委會主席的身份;作為音樂節的常客,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再次帶領西東合集管弦樂團到訪。

不久之後,基裡爾·彼得連科還將帶著柏林愛樂樂團追憶與琉森60年的緣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同臺。西蒙·拉特與倫敦交響樂團合體首秀琉森,一演就是6場音樂會。此外,莫斯特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加蒂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捷吉耶夫和慕尼黑愛樂樂團、阿爾索普和倫敦愛樂樂團、尼爾森斯和波士頓交響樂團、雅尼克和鹿特丹愛樂樂團……都在趕來集結的路上。

「夏季音樂節傳遞出很明確的信息——我們是一個重在管弦樂團的音樂節,我們最大的亮點,是樂團的質量之高。」談及邀請樂團的標準,麥可·海弗裡格只用一句話輕輕帶過,「我們只邀請最好的樂團,那是我們的唯一標準。」

和其他音樂節相比,麥可·海弗裡格認為,夏季音樂節最大的特色,是在四周時間裡將全球最頂尖的樂團匯聚一堂;對年輕音樂家,他們不遺餘力支持;對現代音樂,他們也在盡最大努力挖掘和呈現。

免費戶外音樂會 來源:琉森音樂節

除了交響樂(Symphony Concert),夏季音樂節還分門別類,按室內樂(Chamber Music)、現代音樂(Modern)、首演(Debut)、神童亮相(Wunderkind Debut)、家庭音樂會(Young Family Concert)、午後音樂會(Afternoon Concert)、小木偶劇院(Young Puppet Theater)、音樂劇場(Music Theatre)、眼&耳(Eyes&Ears)、40分鐘(40mins)、青年表演(Young Performance)、街頭音樂(In the Streets)……策劃了五花八門的音樂會。

從早十點到晚上十點,最頻繁時,一天能有六七場音樂會在琉森各個角落上演。

除了收費音樂會,音樂節還有不少免費活動,包括草地欣賞會、音樂講座、演前導賞、音樂會會後派對、街頭音樂。

每年音樂節開幕,你可以購票進入主會場KKL正裝出席音樂會,也可以在KKL旁的Inseli公園,參與更平民化的Open Air活動,通過大屏幕看音樂會轉播。今年開幕前,在KKL前的廣場上,大不列顛國家青年管弦樂團也向觀眾敞開音樂會,任何人都能來,無需任何費用。

免費街頭音樂。來源:琉森音樂節

不過,這個有著80年歷史的老牌音樂節仍舊面臨這樣的挑戰:如何保持聽眾群,拓展聽眾群,建立年輕聽眾群。

「古典音樂不像是搖滾,但一直有著穩固的聽眾群。通過琉森音樂節學院探索未來的音樂,探究未來音樂會的形式,都是我們拓展聽眾的舉措。」麥可·海弗裡格說。

琉森音樂節學院由麥可·海弗裡格、法國現代音樂巨擘皮埃爾·布列茲聯合創建。2016年,學院開始由德國作曲家沃爾夫岡·裡姆掌舵,目的都是為了探索未來新音樂。

為了紀念德國前衛作曲家卡爾海因茲·斯託克豪森誕辰90周年,音樂節今年特別策劃了 「斯託克豪森的宇宙」(Cosmos Stockhausen)專題,用7場音樂會回溯他在現代音樂領域所做的先鋒嘗試。琉森音樂節學院挑起了其中兩場演出重任,排演他驚世駭俗的《依諾裡》和《群》。

每年,夏季音樂節都會推舉一兩位駐節作曲家,也給了現代音樂盛放的空間。今年的駐節作曲家為弗裡茨·豪瑟,除了一口氣開13場音樂會,受音樂節委約,他還有兩部現代作品世界首演。

麥可·海弗裡格還特別策劃了一個免費音樂會系列——「40分鐘」(40min),每場音樂會40分鐘,專門針對年輕聽眾介紹和推廣現代音樂。這個親民系列音樂會的出現,大大拓展了觀眾群,也為音樂節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索爾嘉貝妲 來源:琉森音樂節

和駐節作曲家一樣,明星藝術家也是音樂節廣受矚目的板塊。今年,音樂節將這個稱號送給了大提琴家索爾嘉貝妲、導演丹·坦森。

作為2004年瑞士信貸青年藝術家獎的獲得者,索爾嘉貝妲在琉森音樂節開啟了國際音樂生涯。如今以明星藝術家的身份回歸,索爾嘉貝妲有6場音樂會,除了與馬勒室內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上演馬替努、海頓、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她還與鋼琴家克裡斯蒂安·波澤伊登霍特、男中音馬提亞斯·葛納一道,帶來一場大提琴+鋼琴+人聲的室內樂音樂會,人聲和器樂的新穎搭配,讓人耳目一新。

2017年9月,離閉幕還有兩天時,夏季音樂節做過這樣一個統計:78600人參加了音樂節;82場售票活動吸引了64600人入場,平均售票率91%,其中,20場售票活動售罄,30場交響音樂會平均售票率94%;另外,43項免費活動吸引了14000人參加。

麥可·海弗裡格認為,要舉辦一個成功的音樂節,首要的關鍵是建立聽眾群,不管是年輕聽眾、全新聽眾還是國外聽眾。

10月18-22日,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展開節後首個「駐場計劃」——在上海舉行5場音樂會,中國90後鋼琴家張昊辰受邀同行。

麥可·海弗裡格坦言,樂團此番出訪上海,目的是為了吸引中國聽眾乃至亞洲聽眾來琉森參加音樂節,「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中國樂迷來琉森小住幾天,聽幾場音樂會。」

琉森和中國的緣分,在2017年8月開了一個好頭。這一年,夏季音樂節迎來了第一支中國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餘隆率領下,上交在歐洲最主流的音樂節平臺發出了中國的聲音,對琉森和上交來說,這都是值得書寫的一筆。

2017年10月,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曾赴北京演出,加上即將到來的上海之行,兩次中國巡演都是麥可·海弗裡格的主意,「放眼全球,中國是古典音樂發展過程中最有意思的國家。我很喜愛中國聽眾,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今年夏季音樂節開幕,麥可·海弗裡格邀請郎朗坐鎮,同樣看重的是這位中國鋼琴家在歐洲的影響力,「他是個極棒的萬人迷型鋼琴家,能和聽眾溝通,與聽眾的距離很近,能讓大家覺得自己是音樂會的一部分。」

2400萬瑞士法郎的經濟效應

不僅對音樂愛好者有持續吸引力,琉森音樂節對琉森的經濟也帶來巨大收益——琉森音樂節三大音樂節每年能吸引11萬餘人到訪,一份「機票+酒店+音樂會+旅遊」套餐帶來的收入,顯然十分可觀。

主會場KKL前的音樂節海報

根據瑞士聖加侖大學2015年的研究,琉森市和琉森州每年從琉森音樂節獲益約2260萬瑞士法郎(約1.56億人民幣),其中,2140萬是消費支出,直接流入琉森當地經濟,120萬以稅收方式進入公共部門。

作為琉森音樂節三個節裡最聞名的一個,夏季音樂節顯然讓琉森獲益最豐。研究顯示,夏季音樂節帶來的消費收益約為1100萬瑞士法郎(約7600萬人民幣),另有近800萬瑞士法郎(約5500萬人民幣)的贊助流入當地經濟。

另外,外國媒體每年關於琉森音樂節的報導,相當於為琉森做了價值約110萬瑞士法郎(約760萬人民幣)的廣告,讓琉森進一步成了遊客的目的地。

2016年,瑞士當地媒體(包括紙媒、網站、電子媒體)對琉森音樂節的報導達700餘次。外國媒體關於琉森音樂節的報導共計541次,其中,美國、德國、英國、奧地利、義大利等國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衛報》、《世界報》、《法蘭克福匯報》、奧地利國家廣播電視臺(ORF)、義大利網站La Stampa,單是對夏季音樂節的報導就有33次。

琉森大街上遍布音樂節海報

麥可·海弗裡格介紹,琉森音樂節是非營利機構,年度預算約2400萬-2500萬瑞士法郎(1.66億-1.73億人民幣),其中,票房收入佔40%,企業贊助和基金分紅佔40%,私人捐贈佔7%,政府補貼佔5%。

「多虧了慷慨的贊助商和忠誠的來賓們,琉森音樂節2420萬瑞士法郎(2015年)的年度預算,我們本身能負擔94%以上。同時,我們也從政府那裡拿補貼,總額達140萬瑞士法郎。」麥可·海弗裡格坦言,「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證明對琉森音樂節的投資,對琉森的經濟、對琉森市和琉森州來說是值得的。」

琉森音樂節的經濟效應曾在2008年達到一個峰值,那年,夏季音樂節持續了整整40天,也因此拉動更多來客消費了更多錢。

「2000年我們第一次做研究時,琉森音樂節對當地經濟的帶動只有400萬瑞士法郎(約2700萬人民幣)。」聖加侖大學研究學者羅蘭德·斯徹勒連續三次(2001年、2009年、2015年)對琉森音樂節做研究,他相信,這一良好發展態勢將持續數年,「只要總體經濟狀況不嚴重惡化,琉森市和琉森州的財政支持仍在繼續,琉森音樂節對琉森經濟的價值會持續增加。」

一個有故事的音樂節

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位於瑞士中部,人口約7.8萬(2017年)。這裡原本只是羅伊斯河畔的一個小漁村,為了給過往船隻導航修建了一個燈塔,得名琉森。

背靠皮拉圖斯峰,腳踏羅伊斯河出口與琉森湖的匯合處,琉森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一度的琉森音樂節,更讓它成為全世界愛樂者心中的聖地。

琉森音樂節之於古典音樂,就如奧林匹克之於體育競技,各大樂團、指揮家、獨奏家都以在琉森登臺為榮。

託斯卡尼尼

這個有著80年歷史的音樂節由指揮巨匠託斯卡尼尼創立。在那個特殊年代,德國、奧地利接連籠罩在納粹的統治下,音樂家們紛紛拒絕在拜羅伊特、薩爾茨堡的夏季音樂節演出,瑞士作為中立國,成了音樂節選址的不二之選。

1938年8月,在華格納故居前的草坪上,託斯卡尼尼第一次指揮了自己組建的一支精英演奏團,這場音樂會也成了今日琉森音樂節的雛形。

戰時的琉森音樂節成了歐洲音樂界向外傳遞樂觀信號的燈塔,並在戰後繼續擴大規模。隨著連年成功舉辦,無數世界頂級樂團和音樂家加盟,琉森音樂節在世界範圍名聲大噪,瑞士政府也特將其法定為官方音樂節。

創立以來,數位指揮大師先後榮任音樂節總監,從福特文格勒、卡拉揚、庫貝利克、阿巴多再到如今的裡卡多·夏伊,都曾用手中的指揮棒在音樂節叱吒風雲。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樂團等世界名團,都是常客。

琉森音樂節包含三大特色節日:以宗教音樂為主的復活節(春季),走傳統古典音樂路線的夏季音樂節(夏季),以鋼琴家獨奏會為主的鋼琴節(秋季)。每年,全球約有11萬餘人來琉森音樂節觀摩——這個人數甚至超過了琉森市當地人口——其中,絕大多數觀眾是衝著夏季音樂節來的。

阿巴多

2003年,指揮家阿巴多胃癌初愈,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恢復健康並重登指揮臺,然而身體狀態已經不允許他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等常規樂團的指揮工作,於是,他決定將餘生獻給琉森的好山好水裡。

聯合琉森音樂節藝術總監麥可·海弗裡格,阿巴多創建了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它由國際知名的獨奏家、室內樂演奏家、音樂教師組成,作為琉森音樂節的駐場樂團,有著與音樂節本身絕對匹配的業務水準。

2014年1月,阿巴多在其位於義大利博洛尼亞的海邊寓所逝世,享年80歲。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由哪位指揮家執掌,一度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2016年夏天,同樣是義大利名指的夏伊,成了樂團新任音樂總監。在首場音樂會上,他與樂團演奏了有「千人交響曲」之稱的馬勒《第八交響曲》,完成了阿巴多音樂生涯最後十年的「馬勒全集」計劃。

早在指揮家生涯開始,夏伊就曾以助理指揮的身份與阿巴多在斯卡拉歌劇院共事,得到過阿巴多的傾囊相授。他與琉森音樂節的緣分始於1988年,之後,他多次以客座形式亮相,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今年10月,夏伊帶隊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展開2018夏季音樂節後的首個「駐場計劃」——在上海舉行5場音樂會。這也是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首次在上海亮相。

相關焦點

  • 上交的朋友們,歡迎回到琉森夏季音樂節!
    (00:31)當地時間8月23日晚,琉森音樂節主場KKL音樂廳內掌聲如潮,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多次返場帶領樂隊不斷向熱情觀眾致以謝意,這是上海交響樂團繼2017年後再次亮相琉森音樂節。走過140年的上海交響樂團,在巡演中通過中西對話的曲目設計,用中國作品開場凸顯中國文化標識,逐漸踐行出一條中國文藝院團在國際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的有效途徑。而再次亮相琉森音樂節,樂團用實力徵服了嚴苛的音樂節觀眾,進一步提升了上交乃至中國音樂的國際影響力,在世界舞臺上再一次亮出具有上海特色、國際水準的城市文化名片。
  • 中國樂團將首次亮相歐洲音樂「高地」琉森音樂節
    新華社上海7月17日電(記者許曉青)記者17日從上海交響樂團獲悉,上海交響樂團2017年度歐洲巡演今年8月首站將抵達琉森,這是有歐洲音樂「高地」美譽的瑞士琉森音樂節首次迎來中國樂團。  位於瑞士中部的旅遊城市琉森自1938年起每年夏季舉辦音樂節。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介紹,這是琉森音樂節史上第一次向中國樂團拋來橄欖枝。
  • 琉森甦醒啦!來這裡復活你的夏天
    原創 Switzerland 瑞士國家旅遊局 來自專輯琉森湖區 瑞士·琉森琉森,從休眠中甦醒。湖光山色,與你久別重逢。點擊收穫琉森的90s心動狙擊❤好久不見,這個夏天,和琉森來一次全新的邂逅吧!01琉森城區位於瑞士中央位置的琉森,享受著便捷的交通。
  • 指揮大師夏伊攜「琉森」北京登臺獲追捧
    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 劇院供圖(記者 高凱)14日晚,享譽世界的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在新任音樂總監、指揮大師裡卡爾多·夏伊的帶領下登臺北京國家大劇院,其當晚完美的音樂技巧和以音樂表達的深刻哲思與生動戲劇性,贏得了到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
  • 琉森,一個被連綿雪山和蔚藍湖泊環抱的中世紀古城
    那就不得不提,位於高緯度地區,一個瑰麗璀璨的城市——琉森。琉森,在拉丁文裡面是「光」的意思,號稱是瑞士最美麗的城市,坐落於琉森湖畔。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這座美麗的城市,湖光山色之間相互襯映,尤其是第四紀冰川形成的地貌遺蹟和湖水相襯映,格外的賞心悅目。
  • 瑞士第四大湖泊,美的像人間仙境,遊客慕名而來
    瑞士的美隨處可見,其中瑞士的第四大湖泊,更是美的像人間仙境,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琉森湖也叫琉森湖,它瑞士中部,是瑞士的第四大湖,也是完全位於瑞士境內第一大湖。琉森湖區可稱為是瑞士聯邦的發祥地,瑞士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威廉·退爾(Wihelm Tell)就出生在美麗的四州湖畔。這裡的湖岸線蜿蜒曲折,生出許多枝杈,將琉森城和周邊的山峰連接起來。
  • 傳統節日魅力發射,感受瑞士人的愛牛愛生活
    琉森的第五季:狂歡節(Fasnacht)冬日裡的狂歡節是瑞士最熱鬧的節日,各地都有規模不一的狂歡慶典。琉森(琉森)的狂歡節最具代表性,堪稱琉森的第五季。當狂歡節來臨,你會發現整個琉森城都浸入在一場華麗炫目的慶典中,整整6天打破常規的喧囂和狂歡,到處可見帶上面具的巡遊隊伍。
  • 特斯拉電動車自駕遊瑞士
    9天的環遊瑞士行程,跨越5個阿爾卑斯山口、途徑22個湖泊,留宿8大名城,並將12個世界遺產納入其中,完美結合瑞士的文化和風景名勝。同時,採用電動汽車自駕,也意味著全程至少節省了超過350瑞士法郎的汽油成本。
  • 帶你看遍國外的風景——瑞士琉森般的城市之美閃耀奪目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到瑞士的琉森啦。當地人稱他們的故土為「琉森」,琉森這個詞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很多東西呢,有點晶瑩剔透的感覺,也有點綠草成蔭的感覺,或許也是因為讀起來顯得更美的吧,「琉璃」是琉璃的「琉」,森綠的「森」哦,這個名字也特別有意境的呢。
  • 夏伊率琉森「交響夢之隊」再度訪滬,滿滿「命運之力」
    琉森「交響夢之隊」第二次訪問上海,由指揮大師裡卡多·夏伊與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帶來馬勒《第六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三交響曲》和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可以說是一劑猛藥,幾乎每首都帶著命運的力量。
  • 在大連也能吃到來自瑞士的「頂級奶酪盛宴」,一口就讓我們淪陷
    琉森,位於瑞士中部,被譽為「最瑞士」的美麗之城。琉森這名字太美了,琉璃一般的森林與湖,溫柔得讓人忘記一切憂愁。 LUZERN有頂級的西餐和陳年的老酒,在音樂和快樂裡沉醉,情歸千裡之外那座如光的小城.......
  • 瑞士最「好色」的地方在哪裡?
    琉森和瑞士的機場和各大城市之間都有頻繁的直達火車,公路交通也很順暢。通過鐵路連接,琉森和其他瑞士名城如蘇黎世、巴塞爾、伯爾尼幾乎處於1小時生活圈之內。雖然琉森湖不是瑞士最大的湖,但是如果在網上搜索「瑞士十大美湖」,排名第一的一定是她。Photo: Instagram/ilove_lucerne傳唱度極高的瑞士民歌《到琉森湖去》,更是彰顯了這片湖對瑞士人民的重要性。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5國7城一路圈粉,「中國交響之聲」驚豔世界
    圖說:餘隆攜上海交響樂團在逍遙音樂節亮相 上交供圖上海交響樂團這支亞洲最古老樂團於8月中旬起拉開為期三周的世界巡演。先後登上了美國拉維尼亞音樂節、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瑞士琉森音樂節、奧地利格拉芬內格音樂節、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夏季音樂季等國際一流音樂節。
  • 瑞士的交通,到底有多厲害?
    近幾年,瑞士到訪遊客最多的10家博物館裡,瑞士環遊火車之路會經過其中7家:✔ 蘇黎世 瑞士國家博物館✔ 琉森 冰川公園✔ 琉森 瑞士交通博物館✔ 布裡恩茨 巴倫伯格露天博物館✔ 格呂耶爾 格呂耶爾奶酪工廠✔ 蒙特勒 西庸城堡
  • 維克多.雨果的瑞士之旅
    這是一群群牛羊搖曳著它們頸下的鈴鐺在比拉特山和裡磯山的高山牧場裡漫遊,這陣陣溫馨的音樂仿佛從五六千法尺的高處傳到我的耳畔。琉森湖位於瑞士中部,處於四森林州之間。湖泊面積大約115.2km ,是瑞士境內第五大湖泊。琉森湖夾在阿爾卑斯山的群峰之間,因此形狀顯得十分不規則。首先羅伊斯河(Reuss)在烏裡州的弗魯倫(Flüelen)自南向北流入琉森湖,在烏裡州境內的部分稱為Urnersee。然後湖水於施維茨州與Muota河匯流,湖形自此轉為東西向。
  • 瑞士德國,山水間遇見更加豐盛的自己
    瑞士 和 德國 比鄰,共性和差異性並存,用「 湖光山色」形容 瑞士 再恰當不過,這是一個能同時將現代與鄉村融合得如此完美的地方,這種混搭完全不顯突兀而且恰到好處,來到這裡才會發現,這個有四種官方語言的國家不僅處處風景如畫,而且美得井井有條。
  • 欣賞琉森的精華所在美的一塌糊塗
    瑞士琉森,獅子紀念碑,奄奄一息的獅子用來紀念法國大革命時犧牲的僱傭兵,細節:法國盾牌已經倒下,瑞士依舊堅挺;拉佩爾廊橋,琉森最有歷史的一座木橋;去「琉森之眼」玩了摩天輪,俯視琉森全景;>乘著金山山口列車2個小時欣賞琉森的精華所在,美的一塌糊塗。
  • 壹號大理石瓷磚 | 琉森:靈感源自赫本最喜歡的隱世之地
    能進化的理石,更高級LUZERN琉森靈感源於被認為「最瑞士」的魅力之城——琉森童話般超凡脫俗的琉森滿足著人們對天堂的幻想「在琉森,我終於可以真正地、完整地做自己,▲奧黛麗赫本的婚禮蜜月在琉森舉辦在琉森湖的島嶼山頂上有全世界最漂亮的露天無邊溫泉池泉水的溫度常年保持34度在這樣溫度下身心得以完全的放鬆
  • 瑞士與英國教學經驗相結合的IMI瑞士國際酒店管理學院
    結合優質的教學質量,卓絕的瑞士實習機會,以及醉人的美景,這就是IMI成功的秘密。該校的畢業生在全球各地的資深管理層發光發熱,他們的成功證明了高起點更容易有高成就。  IMI提供了從本科到研究生各個階段的課程,其內容涵蓋之多並且完美的結合了瑞士實踐與英國學術經驗。是個值得託付和信賴的好地方。結合了頂尖學術資源,絕美位置以及多姿多彩的課外體驗便是IMI如此受歡迎的秘密。
  • 遊記:歐洲——法國·瑞士·義大利
    來到 巴黎 怎能不去愛情索橋,與蜜月中的我們如此應景,開啟導航步行模式。孟先森也不是什麼都不幹嘛,全程的導航全靠他了 沒多久就到了索橋~愛情鎖的起源來自於小說《對不起,我愛你》中的情結,最先在 羅馬 掀起熱潮,直至蔓延整個 歐洲 ,而 巴黎 鎖橋則成為全世界見證愛情的景點,也時常出現在各類影視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