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社會學,今後能幹嘛?求學與職場經驗分享

2021-02-25 Sociological理論大缸

文/高行雲

「終於把隔壁學校的就業招聘會也跑了個遍,還是沒有招社會學專業的公司和崗位。」

 

八年前、我也在大學畢業季的時候,第一次聽到身邊滿滿的是這些聲音。當時合肥還是個沒有起飛的城市,不少安徽的同學選擇了繼續讀研,也可能為了圓續當年的名校夢,到南京的南大、到上海的復旦。確實,我們都慰藉地看到讀了研的同學有了更好的平臺、更多機會的城市,給社會學或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更多的機會。

為了更好的工作,選擇繼續讀兩三年的書,成為我們當時多數社會學本科畢業生的無奈但也更高追求的選擇。

 

記得十一年前,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周邊與我一樣都是調劑到社會學這個專業。在終於迎來系主任見面會的時候,怯生生的同學捅著幾位膽子大的城市來的少年,問問老師:

——究竟學社會學今後能幹嘛?到底社會學有沒有用?

 

既來之,則安之。似乎隨著大學學習節奏的推進,這些疑問一直伴隨但不再提起。可能我們都接受了。

 

但是,這個問題能回答嗎?如何回答呢?或許,如何思考呢?

 

或許我是幸運的,一直想做社會學學術的我,竟用學術的方式找到了第一份實習,又利用實習的田野與工作經歷找到了第一份正式工作,又通過穿梭於智庫與政府之間、或者說甲方與乙方之間,這讓我有機會寫一些論文發表在《社會學評論》《社會發展研究》等期刊上。這份工作,讓我切身體會到汪洋說的「最富的在廣東、最窮的也在廣東(粵東西北),」也跑遍佛山的每一個區、走遍了廣州南沙的每一個村鎮,才窺知政府裡的一些微妙信號與戰略發展。

 

不過,我不敢說我用大學學的社會學知識謀生謀職,但卻一直在繼續開拓學習社會學過程中,卻可說大有用處。我甚至覺得有幸自己是學習社會學——什麼都可以拿過來思考,再思考又很容易學習到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的世界。

 

在政府與智庫,社會學的開拓視野與外溢作用讓我不會抗拒去學習很多產業經濟學、行政審批、科層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如果真的要給社會學打個標籤的話,我會稱它為「讓人好學的學問。」這種催動與外拓的學習能力,恐怕相較於門檻作用的專業章印來說,才是走上職場更需要的。 

(臺灣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圖中為該系教授及其伴侶)

 

儘管終於在畢業四年後(2017年),我到臺灣中山大學讀了碩士;儘管我一直覺得重返校園的那一個學期或一年,是我學到最傻最有勁的時候,但如果讓我當年一畢業就接著讀研,也許我不會這麼輕鬆與開放地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我甚至修的管理學系、政治學系的課和社會學一樣多。一般要30個學分就畢業,我竟然修了快50個學分。

 

從社會學到職場,從職場到回到社會學,才從生活世界中吸收更多養料,讓我明白如何在社會學之外學習到更多的社會學。

 

不過,呆在學校多了就感覺呆傻了。我也一直覺得自己這四年的工作有些文/官氣——或者說就是「坐辦公室的」,一直希望到更一線的、拿在手裡、摸得到的行業裡去體驗——這恐怕才是真正的「有用知識」了。

 

當我終於半工半讀或者以休學的方式,到了製造業工廠、甚至到菲律賓的棉蘭老島穆斯林自治區工作,每天走過無數的管道與閥門,在實驗室、厭氧池、鍋爐等一個個車間摸索學習、面對來自不同家庭狀況與職業生涯的工人的時候,又仿佛回到了20世紀上半葉美國主流的「工業社會學」的世界。每天面對一周只能讀得起一次米飯的菲律賓工人、面對士紳般地主與土皇帝的時候、跟進水泥澆築與鋼構搭建的時候、與菲律賓海關貪腐人員討價還價的時候,又仿佛回到20世紀下半葉美國推進的「發展社會學」的世界

(菲律賓棉蘭老島工廠的清晨)

 

但或許更為不同的是,中國政府與外資企業間、中國投資企業與菲律賓地方社會的複雜關係,讓我才真正見識到社會學有更多的用武之處——這些沒法用經濟學成本思考,更也沒用政治學的層級關係把握的,而是更多微妙的人際、更基於社會環境的比較的世界——嵌入性、行動者網絡、基礎設施權力、……只有腦海裡裝有越多的社會學假設與命題,才不會變成書呆子,更如同給自己架起了高敏感度的天線。

 

只有廣學社會學、穿透社會學,才發現這門知識,不止是求知,而在實踐。

 

如今,雖然我在愛丁堡大學讀社會學博士,但通過運營「Sociological理論大缸」這個公眾號,我接觸到越來越多在困惑為用與求知若渴中徘徊的大學生和研究生。

 

於是,我想分享這些經歷。尤其是最近畢業季已啟,看到朋友圈裡很多本科生或碩士生在討論畢業找工作的事情。更不用提,疫情影響下的經濟趨勢也在考研與工作之間的選擇更加猶豫。

 

想一想,希望通過這場分享講座,《學社會學,今後能幹嘛?求學與職場經驗分享》,活用在己,啟發及人。

 

 

 1 分享時間


2020年12月13日(周日)19:00—21:00

 2 講座形式

網絡直播

1.5小時講授+30分鐘交流

回放有效期:30天

 

 3 導師介紹

孫宇凡, 筆名高行雲,Sociological理論大缸創辦人、愛丁堡大學社會學博士生,先後畢業於臺灣中山大學哲學所、安徽大學社會學專業。

1、研究興趣:社會學理論、政治經濟學和歷史社會學

2、作品發表在《清華社會學評論》、《社會理論學報》、《社會學評論》等刊物,已合著出版《聽與說 社會學電郵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獨著出版《歷史社會學的理論邏輯》(四川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發布電子讀本《Sociological理論大缸四百期精選集》(2020)。

3、致力於公共社會科學活動:自2016年創辦微信公共號平臺《Sociological理論大缸》以來,現有5萬人左右訂閱;也在「學術志」等平臺開設《理論型文章寫作六法》、《給小白的當代社會理論課》在線課程;新辦網刊《理論與歷史社會學複印資料》,每月轉載介紹近年的好書新文。在「706青年空間」開設《社會學百年史話》、《當代社會學六講》等線下課程。

4、先後在黨政部門、政策智庫和跨國公司從事一線和管理工作,包括廣州南沙經濟開發區政策研究室、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豐源(邢臺)特種紙業有限公司及其在菲律賓棉蘭老島投資的蕉麻纖維提取工廠。

 

 4 報名方式 

* 報名費:9.8元人民幣,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海報圖片中的二維碼,進入在微師平臺上購買和觀看直播;

* 添加講課人微信ID sunyufan1991;

* 以訂單支付憑證,進入課程交流群。 

 往期相關合集

從真.臨時工到假.副主任:從政府到智庫的工作四年

讀博學習月記(2020年9月中到11月底)

在中山大學一年半學到的:不可見的政治經濟學和可見的現象學

臺灣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碩士--申請總結

相關焦點

  • 學社會學,出路在哪裡?
    在終於迎來系主任見面會的時候,怯生生的同學捅著幾位膽子大的城市來的少年,問問老師:——究竟學社會學今後能幹嘛?到底社會學有沒有用? 既來之,則安之。似乎隨著大學學習節奏的推進,這些疑問一直伴隨但不再提起。可能我們都接受了。
  • 這個專業你學出來能幹嘛?」
    ——「社會學」「啊?這破專業讀出來能幹嘛!坑不坑?」其實很多人對社會學專業感到疑惑,這究竟是學什麼的?幾乎一聽到馬上反問,以後能幹嘛?雖說社會學在國外已經發展完善,但在國內發展尚不充分,學科也只能夾縫中求生存。所以,大眾對於社會學到底是什麼還是一知半解的,希望以下的內容能幫助大家初步了解社會學,以及讓感興趣的朋友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學習社會學。
  • 網絡社會學 | 《網絡社會學》的教與學探索
    正如很多同學課程結束後坦言,在學期開始之前,根本不敢想像,不到一個學期的時間,能讀完這麼多本書,回想起來感到非常有成就感。這就是閱讀經典的魅力,能給你帶來切實的成長感與成就感。當然,學生因志趣的差異也有分化,如有小部分同學或因參加的學生社團活動多、或因打算出國準備英語考試等等,可能對這種強制式課後閱讀的方式感到很有壓力。
  • 以中國經驗構建本土社會學
    改革開放後,社會學研究方法是最先啟動的研究方向,在20世紀80年代可謂獨領社會學研究風騷。作為社會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學研究方法的開展究竟是純粹的學理積累,還是經世致用的工具?40年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確定的答案。
  • 社會學畢業後到底能做什麼? 邂逅·社會學
    自1979年以來,社會學專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對比經濟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專業來說,社會學的學科建設歷程較短,人才培養的經驗較為匱乏,這一點尤體現在對口就業培養目標的不明確上,因而導致社會和用人單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本專業的認可程度普遍不高。
  • 社會學考研經驗分享第七彈|中國人民大學-微雲寄宿考研
    20考研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專業課備考經歷前言:應杜諤老鐵的邀請,非常惶恐地來分享一下自己備考人大社會學的半年時間中的經驗和心路歷程。如果能給看到的人一些幫助,這是我的榮幸。如果沒有幫助到你,你就當看完圖個樂。本次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備考書目選擇,專業課備考建議,備考的方法和心路歷程。
  • 鄧州市張村二初中邀請哈佛大學博士丁靜怡同學到校分享求學經驗
    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張村二初中有幸請到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的丁靜怡同學給全體師生分享她求學路上的成功經驗。午後,暖日融融,學校全體師生歡聚一堂,認真聆聽丁博士的演講。她說:你今天抄襲他人的作業,今後能夠抄來人家的人生嗎?成績差的學生最大的失敗,就是養成了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丁博士告訴同學們:在學習上要敢於付出,勇於拼搏。只有付出,才有回報。她說她初中那三年,一直堅持起早貪黑,一心撲在學習上。正因為有自己的努力,才使自己在高中階段沒有被學習上的畔腳石絆倒,才使自己以優異成績進入北大深造。
  • 致2016級社會學系新生 社會學學什麼
    你長者冷門好 冷門好 你大伯我還沒聽說過呢以後就業肯定好,這專業幹嘛的吐槽歸吐槽,既然各位的命運已經被社會學選中那就要激流勇進,勇敢面對。鄙人以自己的所學向大家科普一下社會學這個磚業,呸,社會學這個專業,我儘自己的能力回答和解釋。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的學科(涂爾幹的觀點),也是研究社會行動的學科(韋伯)。
  • 名校系列|社會學專業考研經驗分享-微雲寄宿考研
    《中國社會學的發端與擴展》劉少傑著(重點看梁漱溟和費孝通,常常考)5.《人口社會學》佟新著6.《人口理論》中央黨校(重點看國外理論部分)7.《老年學概論》鄔滄萍 姜向群著人口學、老年學佔了考試的大頭,需要好好準備,可以彌補社會學的不足。
  • 職場小白,工資重要還是能學知識能力重要?
    剛入職場,是將賺錢還是學知識技能放在第一位?這是大多數職場新人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去大公司可以學到更多的技能,發展空間更大;去創業公司,可能最開始能得到比較高的薪資,但存在天花板。最近火熱的電視劇《流金歲月》,蔣南孫小姨關於「職場黃金期」的看法引起熱議。小姨認為,職場黃金期沒幾年,跟對人、學到本事,比賺錢更重要。
  • 讓我心寒的是:人人都知金融是幹嘛的,卻鮮有人知社會學的作用
    其實有很多人對社會學究竟在學什麼感到疑惑。很多朋友或者親戚一聽我的專業是社會學,馬上反問:社會學是什麼?
  • 北大社會學系畢業典禮∣我是學社會學的
    我是學社會學的 楊小冬 2017.7.2(作者近照) 首先,我很榮幸被邀請參加各位師弟師妹的畢業典禮!恭喜你們圓滿完成學業!莫非系裡的老師就是想這次找個普通畢業生分享一下他的人生?讓同學們有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案例?如此考慮我倒合格。 我是1983年入校1987年畢業。入校半年就和同班同學談戀愛,今年我們已經在一起33年了,有兩個兒子。她叫肖詩堅,也是你們的同門師姐。過去8年她在貴州做田字格助學公益。今年畢業的咱們系博士生李龍虎也是田字格公益的「田杆」,擔任了一年威寧田字格小學校長。
  • 職場英語口語怎麼提高?做了多年的職場經理來分享經驗
    隨著我國大力對外開放,很多企業逐漸開始做出口產品,慢慢跟國際企業對接,因此英語口語就會在職場上被經常使用到,自己當初也是一個職場小白,花了很長時間把自己的英語口語提高才做到了職場經理,我來說說職場英語口語怎麼提高?
  • 社會學畢業後到底能做什麼?Sè調
    自1979年以來,社會學專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對比經濟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專業來說,社會學的學科建設歷程較短,人才培養的經驗較為匱乏,這一點尤體現在對口就業培養目標的不明確上,因而導致社會和用人單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本專業的認可程度普遍不高。
  • 社會學的想像力 |周末讀書
    本書初版於1959年,現在已成為英語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會學教學中廣受推崇的入門經典;1989年美國社會學界還就本書發表30周年召集學者進行回顧性的專題研討
  • 想辭職,又不知道自己能幹嘛,堅持上班又覺得很痛苦?怎麼辦?
    原本只想躺平什麼都不做,無奈為了生存才勉強自己堅持上班,想必各項工作技能和職場競爭力也是非常有限。不太客氣地說,相對於辭職了不知道幹嘛,咱們更應該擔心的是:辭職了還能找到工作嗎?(說我沒有太多經驗會被噴吧……)以下幾點供參考:1、更具化地想像一下我上面提到的後果和場景,讓自己想要儘量避免:那時老闆、領導、同事會怎麼看我們?自己在乎的家人、朋友又會怎麼看我們?沒有收入如何生活?
  • 《社會學評論》| 秦華、盧春天、江沛、高新宇:美國環境與自然資源社會學綜述: 兼論環境與資源社會學的社會學分析
    環境社會學理論建設主要是圍繞著環境意識與行為、社會運動、政治經濟學領域,而自然資源社會學則主要是側重於人類生態學和農村社區發展理論。與環境社會學相比,自然資源社會學的理論化程度相對較弱,體現了更強的應用研究傾向。理論建設一直是美國環境社會學的重要研究主題之一。與美國社會學學科相類似,美國的環境社會學研究體現了明顯的實證傾向,與歐洲環境社會學相比,其理論建構與經驗檢驗更為接近。
  • 2021年南京理工大學社會學專業考研經驗
    我用我的親身經歷證明,南理工真的不黑(社會學專業,其他的我不知道,我沒考)初試不壓分!複試也沒有本科歧視!說黑的都是自己壓根沒認真學的。二、初試經驗(1)基礎階段(6月之前)(一)英語:我英語很差,我的經驗比較適合四級沒過或者剛剛過四級的水平。英語大神直接忽略就好。
  • 二戰上岸人大2020年社會學考研經驗
    擇校 先介紹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本科社會學,第一年360+沒能進複試,第二年380+擬錄取。備考時間比較長,有不少經驗教訓,所以儘量總結乾貨,幫助大家少走彎路。關於擇校大家首先要慎重考慮,人大社會學的學科評估和北大一樣是A+,學科實力一直很強,近年來報考熱度和難度不斷增加,再加上考試範圍比較雜,社會學和人口學、老年學、人類學、民俗學的初試共用一套題,因此需要做好充足的時間準備。但是比較吸引我的一點是,人大社會學的學制只有2年,相比其他學校更節省時間,所以二戰還是選擇了人大。
  • 你有什麼經驗想要分享給初入職場的新人?
    要說經驗,是有一些。但這些經驗,新人未必會聽。不經歷,永遠都不知道經驗的可貴。誰當初不是聽了那麼多的經驗,不照樣該吃虧還是吃虧嘛。不過吃了虧,你才能明白經驗的價值,才能在職場有質的飛躍。所以我分享給職場新人的經驗總共有三條,希望可以及時理解並貫徹執行:1、試著走一些彎路都想一步到位,可哪有那麼多一步到位的工作呢?新人都眼高手低,覺得自己清楚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從來沒有從實際出發。導致好多人畢了業,剛興衝衝殺出職場,就因找不到工作弄得垂頭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