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是論文的總體概述,目的是向讀者簡略描述短文內容或相關背景,對正文起到提綱掣領和激發閱讀興趣的作用。那麼,SCI引言怎麼寫呢?
(1) 研究課題的背景:
1)總的方面到專題,一次闡明研究課題的背景知識。
2)闡明在以前的研究中,哪些是已經解決的問題。
3)闡明在以前的研究中,哪些是未知的活著仍存在的問題。
(2)研究問題的依據和研究此問題的重要性:
說明所要研究的問題、假設或目的。闡明為什麼做此項研究,重點強調此研究的必要性。
(3)在介紹了研究背景、研究的根據、研究目的的意義之後,前言的撰寫基本完成,接下來應該有一個總結段落,引導讀者從前言部分自然過渡到SCI論文的下一部分,即材料和方法部分。總結段落的撰寫通常是簡明扼要地闡述你的研究設計,為達到研究目的的所用的方法,及最後概述得到的主要結果。
1、儘量準確、清楚且簡潔地指出所探討問題的本質和範圍, 對研究背景的闡述做到繁簡適度。由於閱讀相應期刊的讀者已具備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 因此, 複述潛在讀者早已明白的一般性知識不僅沒有必要, 而且使人厭煩, 但過分簡略必要的信息或介紹也容易令讀者感到突兀。
2、採取適當的方式強調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或貢獻, 讓讀者順著邏輯的演進閱讀論文。切忌故意製造懸念, 以期望在論文的最後達到高潮(甚至將重要的發現在摘要中也忽略), 實際上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 因為讀者不一定有耐心閱讀冗長的文字, 直至堅持到最後的重要部分。
3、 在背景介紹和問題的提出中, 應引用「最相關」的文獻以指引讀者。 要優先選擇引用的文獻包括相關研究中的經典、重要和最具說服力的文獻, 力戒刻意迴避引用最重要的相關文獻(甚至是對作者研究具有某種「啟示」性意義的文獻), 或者不恰當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獻。
4、敘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強調自己研究的創新時, 應慎重且留有餘地, 避免使用 「首次提出」、「重大發現」等用語。解釋或定義專門術語或縮寫詞, 以幫助審稿人、編輯和讀者閱讀與理解。
1、內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過長。回顧歷史擇其要點 , 背景動態只要概括幾句即可 , 引用參考文獻不宜過多。根據以往的經驗,一篇3000 ~ 5000字的論文引言字數在150 ~ 250字較為恰當。
2、不必強調過去的工作成就。回顧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為了交待此次寫作的基礎和動機,而不是寫總結。
3、不要重複教科書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如在討論維生素D是否能預防骨質疏鬆的文章中,沒有必要再說明什麼是維生素 D ,什麼是骨質疏鬆。
4、引言只起引導作用,可以說明研究的設計,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數據、結果和結論,少與提要和正文重複。結果是通過實驗或臨床觀察所得,而結論是在結果的基礎上邏輯推理提升的見解。在引言中對結論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邏輯的。
5、引言一般不另列序號及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