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簡單地說,引言回答「為什麼研究」的問題;正文回答「如何研究」的問題;結論回答「研究出了什麼」的問題。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和門面,目的是向讀者說明本研究的來龍去脈,闡明論文的研究現狀、目的與內容,吸引讀者對本篇論文產生興趣,對正文起到提綱掣領和引導閱讀興趣的作用。記得我在以前博文中這樣描述引言作用、寫作和構成:
引言置於論文正文第一部分,論文引言部分極為重要,就像第一眼判斷你穿的衣服是否是名牌,是否時髦,是否合身,是否貨真價實!引言的撰寫所需工作量最大,也最能表現出水平,就像綜述類論文最難寫一樣。我覺得它的精髓在於掌握好「火候」——簡述(背景+前人成果)-指出不足(理性)-突出自己的contribution[重點是創新性、實用性的乾貨](內容、方法、意義),必須把「吹牛」做到恰到好處,一般這樣就會牢牢「勾住」審稿者!
今天,打算拋出2個寫引言的關鍵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和拙見,完了作為科研筆記。
有一個問題經常是我們寫論文引言的苦惱,寫論文時引言到底是開始就寫還是寫完論文正文後再寫?這需從引言的具體構成要素和功能說起。基於上述分析,一般而言,可將論文的引言的具體的主要構成要素和功能概括為3點:①你想研究什麼問題?+是否有研究價值?——引題+點題;②國內外研究現狀——鋪墊+證題;③文章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文章有哪些創新(或新的發現)——導題+做題。因此,大多引言是經典的3段式結構,這樣寫顯得更為層次清晰,邏輯縝密。
通過分析引言的具體構成要素和功能可知,引言其實說白了核心是你是對文章研究內容的從宏觀到微觀的整體把握,這就需思考一個問題:你是否真正了解和熟悉這個問題?因此,這樣看來就簡單了。①若你寫的文章是自己的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那就論文的引言應採取先寫方式,這樣你就可以帶著問題查閱相關文獻,從而宏觀整體了解自己所研究問題及其研究重點和趨勢,有助於論文正文內容的撰寫和把握;②若你的研究問題是自己的老領域,很熟悉的領域,可以說已經輕車熟路了,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先寫正文,再通過把正文標題綜合思考撰寫引言,這樣相對來講寫出的引言更加切題而實用,即恰到好處。
2.引言怎樣寫?
另一個問題經常也是我們寫論文引言的苦惱,到底怎樣寫論文引言?即到底從哪裡下手?筆者認為需注意:
1)開門見山,不繞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講述歷史淵源和立題研究過程。
2)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確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時,只需以參考引文的形式標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觀點時,意思應明確,語言應簡練。
3)回顧歷史要有重點,內容要緊扣文章標題,圍繞標題介紹背景,用幾句話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時,不要求寫出方法、結果,不要展開討論;雖可適當引用過去的文獻內容,但不要長篇羅列,不能把前言寫成該研究的歷史發展;不要把前言寫成文獻小綜述,更不要去重複說明那些教科書上已有,或本領域研究人員所共知的常識性內容。
4)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在引言中,評價論文的價值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用詞要科學、嚴謹而謙虛,對本文的創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國內首創、首次報導」、「填補了國內空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本研究內容國內未見報導」或「本研究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等不適當的自我評語,還是含蓄一點,畢竟審稿人也很了解,他自己可以評價,另外,論文發出去同行自有評判。
5)引言的內容不應與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話,如「才疏學淺」、「水平有限」、「懇請指正」、「拋磚引玉」之類的語言;引言最好不要插圖、列表,不進行公式的推導與證明。
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長,太長可致讀者乏味,太短則不易交待清楚。按照自己經驗,對於我們搞偏社會科學等安全科學基礎理論的文章一般400-500字左右,工科論文則200一300字就可。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原文(本人科學網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