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爸媽營,一鍵關注本帳號
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天的【輔食專題】7篇文章中的第2篇。
說實話很多科普類文章看起來都讓媽媽們望而卻步,還是看看媽媽們親身的經驗貼,比較容易快速消化,至少爸媽營當時是這麼過來的,希望對新手媽媽們也有所幫助。
不過實話說這位臺灣麻麻實在太專業了。。。不是全職媽媽簡直沒法這麼伺候輔食啊。。。
回復「輔食」可以查看爸媽營所有【輔食專題】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過了輔食的年齡,
您可以回復【吃飯】查看」怎麼讓孩子好好吃飯「的【吃飯專題】,共計7篇精華文章。
小雨副食品參考書
1.積木文化編輯部,健康寶寶副食品全書,積木出版。
2.高時煥,使寶寶健康成長的嬰兒副食品&兒童食品,漢宇出版社。(韓版中譯)
3.上田玲子,最新斷奶食物全書,暢文出版社。(日版中譯)
4.唐芩,養一個有機寶寶,朱雀出版社。
5.葉庭吉、李婉萍、鍾碧芳,嬰幼兒聰明食譜東問西答,源樺出版社。(新增)
6.作者林美慧、編者黃佳燕,寶寶愛吃的離乳食譜,腳ㄚ文化出版社。
7.堀誠、高田令子著,李宜蓉譯,最有營養的嬰兒斷乳食譜,漢湘文化出版社。
8.百歲教我的育兒寶典
推薦程度:3最好,其次可以考慮1、5、6(三本任選)
我覺得寫的最好的是第3本
這本書跟其他書比起來寫的非常完整,而且因應不同媽媽的生活習慣,也建議了不同的烹調方法,對於不同階段的副食品型態和建議的食量也交代的很清楚,營養學不同分類的各種食材,適合什麼階段開始食用也有清楚的列表,過敏的部分也有專章說明,(雖然對我來說不太夠,但在副食品書中已經算是說明比較多了)。
各階段的建議食譜,包括食材和淮備方式,也都詳細的搭配圖文說明,連寶寶不舒服的時候,腹瀉或是便秘或是感冒,副食品應該如何調整等等,還有林林總總的其他內容,族繁不及備載,重點是整理的非常有系統,這是我最推薦的副食品工具書第一名!
接下來在我心中,算是第二名的,是第5本
這本書應該從寶寶還沒出生就派的上用場,因為有不少篇幅著墨在餵母奶和照顧初生兒可能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式,副食品的部分言簡意賅,都有抓到重點。
雖然在一歲以上還有炸地瓜球跟蝦子,這是讓我比較傻眼的部分= =
不過因為它很多問與答內容不錯,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參考價值。
食譜和第三本比起來比較少。
並列第三名的是第一本和第六本
這兩本都對副食品不同階段的練習方式和轉換的細節有清楚的說明,食譜也很豐富。
第七本內容也還不錯,不過不是全彩,看起來有點累^^"
第二本雖然有許多人推薦,推薦的主因在於不同季節食材的整理,不過對我來說,我覺得有機店買的到的「當地」食材,就是當季食材,這個部分應該不用特別翻書就可以知道。
在食譜方面,雖然有大量的不同階段食譜,但是我覺得菜單重複性比較高,另外過敏部分的管制,算是非常寬鬆。(還有一些我覺得有點奇怪的言論)
副食品淮備篇
吃副食品前一晚,睡前以米水比例1:10放入快鍋中大火烹煮,紅線起來之後轉小火煮5-10分鐘就熄火,讓它燜著。
隔天早上起床,米水已經變涼並且成為有點結塊的米糊了,再用攪拌器攪拌一番,就開始分裝,裝第一碗30cc待會吃,裝第二碗30cc冷藏隔天吃(隔天用電鍋加熱),再裝兩盒置冰盒冷凍起來。
這樣副食品的淮備就大功告成。
分裝之後還剩下兩碗,就進了小雨麻的五臟廟,口感真的是綿密得不得了。我想下次煮1/4杯米就可以了。
副食品的米水比例
參考自健康寶寶副食品全書,積木出版。
第一階段(5~6個月):米水1:10
第二階段(7~8個月):米水1:7
第三階段(9~11個月):米水1:5
第四階段(1歲~1歲3個月):米水1:2
副食品工具篇
1.百靈食物調理攪拌機(MR5550)
這一組攪拌器真的是超好用,有好幾種攪拌頭,可以碎冰、碎洋蔥、打蛋等等,
解決了我切洋蔥流淚的困擾,也不用讓副食品跟洋蔥攪拌頭混用,有12段速可以選擇,還有turbo,絞起來很碎、所需時間很短、聲音又小聲。
我還特地找了舊款,攪拌棒不鏽鋼的,西班牙製造(China Free)。有了這個,就不會想用又重又吵的Vita-Max 。
用攪拌棒攪副食品的最大好處,是在攪少量又濃稠的副食品時,不會黏到碗壁、杯壁、果汁機壁而損失掉原本就很少的副食品,就算黏上了,量亦比果汁機少了許多,也很容易用湯匙刮下。
2.德國WMF快鍋3L
剛開始吃副食品從「按」(臺語)開始,用快鍋來煮稀飯、「按」省時省瓦斯,不用花兩三個小時熬稀飯又怕燒焦。3L小容量更省時,煮副食品剛好。
3.IKEA餐椅
網路上寶爸、寶媽們狂推絕非浪的虛名,高腳椅(附安全帶)、桌面板、靠墊,總共才一千多大洋,雖然六個月大的小雨還不會坐,可是坐在上面吃副食品非常"好勢"(臺語),現在小雨拔麻吃飯時,也把小雨放在餐椅上看我們吃飯,她可以從頭到尾都乖乖坐著看我們吃,不吵不鬧,這應該表示她坐起來很舒服吧?!
4.圍兜
首先第一層布圍兜的部分,小雨幾乎都是接受恩典牌的。
第二層的反穿衣圍兜,是BabyBjorn的Eat&Play,
通常一件就可以搞定,可是若碰上連日的陰雨和很多的湯湯水水副食的話,衣袖的鬆緊帶就比較慢幹,剛開始都會幫小雨把衣袖反折,其實這樣也是就可以啦,不過龜毛的小雨麻硬是淮備了三套,可以早中晚各穿一套。>///<
再來,第三層的Aprica圍兜,用了五個多月之後,
發現背後的固定軟布帶子越來越黑,洗都洗不掉,不知道是不是發黴哪?
所以小雨麻又換了BabyBjorn的圍兜,它有一個立體口袋,承接湯湯水水比A牌圍兜更好,漏接率更低,而且相對於A牌脖子固定扣只有兩種鬆緊度,B牌的鬆緊度有更大的彈性。其他還用過這兩款比較便宜的替代品,可是太大件了,只好收到抽屜的深處。囧
最後,如果要省錢,可以用大人的舊T取代Eat&Play,B牌的防水圍兜或許換成上圖的這種,露天55元就買的到,可折迭,不過材質是PVC(瞭解PVC按此,小心塑化劑)、並且要有尺寸較大的心理淮備。
5.餐具、湯碗
小雨的盤子babybjorn的,餐盤與兩支湯匙一組裝,有哪些特色呢?
1.三葉造型,容易用湯匙挖取食物,不會讓食物在盤子裡轉。
2.可機洗。耐熱溫度90℃。
3.獲得了許多設計獎。
4.餐盤重心低,不易弄倒,底部的摩擦力大,不易滑動。
5.清洗時可以把餐盤拆成兩部分,清洗無死角。
小雨的湯匙也用了不少,由左而右依次是BabyBjorn、黃色小鴨、貝親學習湯匙。
(湯匙大合照獨漏貝親粉紅湯匙,因為她搬去小雨阿嬤家住魯XD)
最早用貝親粉紅色學習湯匙~這支用來吃液狀副食真的很好用,可是用到後來進入大量的固體食物階段後,就覺得這支湯匙太沒效率啦,小雨常常都只吃的到湯匙前半部,黃色學習湯匙又太小支,餵起來很慢,(所以貝親只要買粉紅色這一支就可以了,黃色、學習碗都可以不用買)
babybjorn湯匙又大了點,小雨的櫻桃小嘴總是張的不夠大,於是小雨麻去實體店面研究了一番,找出尺寸介於兩者之間的黃色小鴨湯匙,
終於,找到了現階段最合用的湯匙,小雨可以把一湯匙吃的乾乾淨淨,吃飯效率高上許多。
如果從頭開始,小雨麻會選擇只購買:
貝親粉紅色的學習湯匙(吃副食品初期)+黃色小鴨這支湯匙(開始吃全固體食物)。
6.小雨好物之水杯
在六個多月的第一次使用,就喝到水的大眼蛙,讓小雨跟小雨麻都很有信心,自然是一定要推薦的。
大眼蛙有很多款,請認明照片上這一款~神奇喝水杯(200CC),據說是最好用的。關於有些人提過的漏水問題,小雨麻發現:
一、當吸管彈性疲乏的時候,會漏,這時只要換吸管就好了,大眼蛙有單賣吸管可以替換;
二、水裝太滿,會漏,所以我都裝一半左右;
三、裝溫熱的水,會漏,所以儘量裝冷開水。
除了第一個原因之外,第二個原因跟第三個原因都是壓力的問題,有學過物理的應該都知道(誤XD)。大概在小雨一歲左右,開始會淮備一些湯湯水水飯後喝,不管是蔬菜高湯、糙米漿,還是最近的豆漿,總不好跟開水放在同一個大眼蛙肚子裡,所以又添購了大眼蛙的親戚~粉紅豬,以及練習以杯就口的貝親果凍莫哭杯(八個月以上可以使用)。
剛開始用莫哭杯的時候,小雨雖然會喝,可是除了不會用手控制杯子傾斜的角度之外(所以需要小雨麻幫忙拿),還有很傷腦筋的一點,就是小雨很愛倒拿,把裡面的湯湯水水倒出來,讓小雨麻頭腫的很大~囧rz
所以小雨麻都剛開始讓小雨練習用莫哭杯喝幾口之後,就倒到粉紅豬杯,讓小雨自己喝,小雨麻順便休息一下。這樣母女倆努力了一陣子(大約二十天),在這個禮拜有了很大的進展哪~小雨會主動拿著喝,而且不會倒出來玩了,她大概發現用莫哭杯比用粉紅豬杯來的過癮吧~XD
7、小雨好物之食物剪
食物剪排排站
外出食物剪大變身
由左而右依次是日本制的大食物剪、剪蔬果方便的GINO食物剪、剪肉消毒方便的手術剪&紗布剪。
記得過年時看到表姊拿了紗布剪當食物剪,於是小雨麻也去找來研究看看,順便買了手術剪,都是MIT,看看兩者相似度相當高,不過紗布剪比較鈍,手術剪比較鋒利,這樣的特性同樣反應在剪刀頭,因此一個是圓頭、一個是尖頭。
圓頭剪的好處是不怕碰到塑膠碗。紗布剪跟手術剪還有一個很棒的優點:可以整支丟到沸水消毒。因為小雨要吃肉了,這是讓小雨麻決定將紗\手剪兩兄弟入手的原因。現在小雨麻最常用的食物剪,
就是GINO+手術剪,這兩支。然後如果要剪大量的話,還是大剪好用,這時日本製剪刀就會派上用場。
最後放一張最近發現無印良品MUJI的夢幻逸品~全不鏽鋼製的食物剪(五百多元),這是我從找食物剪以來,第一次發現的全不鏽鋼食物剪,如果我還沒有買這一堆剪刀,大概就會入手這一支。
不過它也是有缺點,滿大支的,攜帶恐怕不太輕巧。
總而言之,如果選兩支,小雨麻推薦的是手術剪+GINO食物剪,如果只選一支的話,我認為是手術剪,只要一百元,還有大手的人比較不適合拿手術剪或紗布剪,因為手指會痛痛。
@小雨媽媽
【爸媽營】親子資料庫本周更新專題
回復「英語」,看【英語教育專題】
回復「睡眠」,看【寶寶睡眠專題】
回復「親子遊」,看【親子旅行專題】
回復「樂高」,看【樂高教育專題】
回復「目錄」,查【親子資料庫】
關於爸媽營
爸媽營,是超過30萬爸媽訂閱的親子教育專業號。採用【專題制】,每日推薦一個深度專題。回復關鍵字,即可搜索超過500篇的【親子教育資料庫】。
我們與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專業研究人員長期合作。同時,是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成員。
爸媽營的微信號:bama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