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每日英語聽力,每天學點英語
特別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觀點,讀者可自行判斷思考!一部描述印度的短片《Period. End of Sentence.》在第九十一屆奧斯卡贏得「最佳紀錄短片」。
單看英文,或許你猜不出個端倪?
Period?句號?
而其實,period還有一個意思:月經。
所以,這部短片其實聚焦的是印度婦女羞於啟齒的月事問題。
月事革命
導演: 瑞卡·澤哈布奇
主演: Ajeya / Anita / Gouri Choudari / Shabana Khan /
上映日期: 2018-04-05(克利夫蘭電影節)
片長: 26分鐘
這是一部關於「月經」和「衛生巾」的紀錄片。
紀錄片僅有26分鐘,卻平實的敘述了來自印度德裡的婦女們,不屈的抗爭之路。
她們所要爭取的,是自己以及所有印度女性獲得衛生間的權利。
關於女性在印度的社會地位,或許大家從不少駭人聽聞的新聞中有所了解。
例如:2012年,印度德裡公交車輪姦案就震驚整個媒體世界。
這一事件,還直接促成了BBC的女性記者組織發起每年的「全球100位極具影響力的女性」評選活動。
不光如此,印度還被列為世界上對女性而言最危險的國家。
除了人身安全,印度女性的慘況還在於連基本的生理衛生都難以解決,例如短片所介紹的月事問題。
在印度,有數以百計的女孩子因為月事而選擇輟學。
我們實在很難想像,在數百種的輟學理由中,這竟然是女孩們最無奈而又艱難的選擇。
來了月事,對印度女人們來說,換月經條是很難的事。
她們很多人沒聽說過衛生棉,也不懂得如何去使用她,一旦來了月事,只會用最原始的方式來處理——用布條兜住。
每當布條溼掉,她們必須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換,躲避無處不在的男性。
久而久之,不堪其擾的女生便會選擇輟學。
在影片的一開始,當鏡頭背後提問到「什麼是月經」時,大多數的印度女人們臉上總會出現羞澀、難看的表情,甚至會直接拒絕回答,仿佛這是一種不能言說的病。
而印度男人們會像發出嘲諷又無知的口氣反問道:
「你說的是課時嗎?由鈴聲分隔的一節課一節課的那種?」
「女兒從不和媽媽說,妻子從不和丈夫說,月經是印度最大的禁忌。」
印度這麼大一個國家,使用衛生巾的女性不到10%。她們不是買不起,而是在男權社會下,月事被視為不潔或疾病。
來了月事的女人不能進寺廟,因為那被視為對神的褻瀆。
女人們在黑夜裡偷偷出門將用過的布條埋進土裡,因為她們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汙穢的產物。
而一臺可以低成本、人工製造衛生巾的機器,無疑是一場革新。
女人們開始用自己的雙手製造她們真正需要的東西,看著棉花被壓成條,摺疊成塊,塗上膠水,背景裡歡快的音樂響起,那是自由的聲音,精神的自由和財富的自由。
女人們因為有了工作而收穫了尊嚴,因為用了衛生棉而獲得了健康與自尊。
衛生棉條的品牌叫做「飛翔」,其意義不言而喻。
影片並沒有過多地停留在對於這個男權社會的批判和諷刺上,而是更多地把鏡頭對準了那些工作的女人們。女人們的樂觀,積極,讓人感動。
一個女工因為賺錢能為自己的兄弟買衣服而欣喜,一個女工第一次上門推銷衛生棉而激動好奇。
每一個人都在跨出自己的舒適圈,為新的生活而奮鬥著。
像她們推銷的衛生棉條一樣,儘管不好看,很粗糙,但是好用。
這是這個國家正需要的真實。
正如阿魯納哈拉姆所說,神創造的世界上最堅強的生物,不是獅子,大象和老虎,是女性。
與印度社會中難以解決的月事難題相關聯的,還有印度的廁所問題。
有一部印度電影,《廁所英雄》,講的就是廁所有關的權益鬥爭。
這是一個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一個印度新娘結婚後發現丈夫家沒有獨立廁所,無法忍受戶外解手的她向丈夫提出要建一個廁所,不然就離婚。
在印度,人們隨地大小便,被視為是自豪的事,因為誰也不願意把汙穢留在家裡。
男人們可以隨地方便,女人則困難得多。
她們往往有一個解手組織,在夜半時分相約出行,帶上尿壺,圍上沙麗,走上幾十裡路,來到一片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嶺,集體蹲下方便。
不巧,遇上好事的流氓還會用車頭燈晃眼,毫無私密性可言。
美國記者米蘭達曾在《我在印度住了五年》一書中提到,她想僱傭一個打掃衛生的傭人,但由於種姓制度,不得不僱傭兩個。
賤民傭人負責打掃廁所,高種姓傭人負責室內其他區域,且堅決不踏入廁所。
印度人對廁所的執念可見一斑。
同時,扯出了印度又一大陋習——「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簡單地說就是依據姓氏來劃分人的高低貴賤。可以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比如在種姓制度裡,打掃糞就是賤民的工作。
在印度這樣一個傳統、落後、封建的國家中,人一出生就被分成三五九等,這種階層的固化本來就讓人匪夷所思。而其中,女性地位的低下程度更是讓人震驚,甚至恐懼。
但另一個方面,同樣是這樣一個社會,它又能孕育出如此多大膽又發人深省的記錄與創作,吶喊出如此嚴重的社會問題,著實可貴。
「It breaks your heart to think that people think that the period is a source of shame. We’re excited to be a little part of breaking that ta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