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申報片單概覽(歐洲篇)

2020-12-23 1905電影網

翻譯|如 今

 編輯|貓 叔

202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獎的提交已經開始。

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定於2021年4月25日舉行,原定於2月28日舉行,由於Covid-19病毒大流行,頒獎典禮和提交資格期限都推遲了兩個月。

提交的電影必須在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間(去年是10月至9月)在各自的國家/地區上映。入圍的10部電影將於2021年2月9日揭曉。

歐洲

 阿爾巴尼亞 

《開門吧》

(Open Door)

導演:弗洛倫斯·帕帕斯

(Florenc Papas)

帕帕斯憑藉他的處女作電影長片代表阿爾巴尼亞出徵奧斯卡,該片於2018年在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義大利和馬其頓共和國拍攝,次年在塞拉耶佛電影節上首次亮相,隨後進行了一系列電影節巡迴放映,其中包括索非亞電影節、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以及帕帕斯家鄉的地拉那電影節。《開門吧》 講述了一位已婚的阿爾巴尼亞母親和她懷孕的姐姐在與嚴格的傳統父親會面之前,試圖找到一個能扮演姐姐丈夫角色的人的故事。阿爾巴尼亞1997年首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在接下來的11年中,該國僅又提交過一次,其後的12年,僅有兩個年份沒有提交,尚未獲得提名。

 亞美尼亞 

《所羅門之歌》

(Songs Of Solomon)

導演:阿爾曼·納什安亞

(Arman Nshanyan)

受到真實事件的啟發,這部電影以童年時代的友誼為中心,故事設定在19世紀末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統治下,被奧斯曼帝國滲透的哈米德大屠殺時期。該電影於2018年拍攝,直到今年11月26日才在本國發行。這是納什安亞的導演處女作,其出演的作品包括2016年的《威卡蘭特的日記》(Vigilante Diaries)和2017年的《我們的夢想之路》(The Path Of Our Dream)。亞美尼亞自2001年以來提交的8部參賽作品中,迄今沒有提名。

 奧地利 

《我們曾經想要的》

(What We Wanted)

導演:烏爾裡克·科爾弗

(Ulrike Kolfer)

一對面臨生育問題的夫婦的婚姻在撒丁島度假勝地中經受了考驗——隔壁的家庭加劇了他們間的緊張。影片改編自彼得·斯塔姆(Peter Stamm)的短篇小說,是剪輯師科爾弗的導演處女作,是Netflix公司的項目,11月6日在奧地利上映。這是奧地利第44 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曾兩次獲獎,分別是2013年的麥可·哈內克(Michael Haneke)的《愛》(Amour)和2008年的斯特凡·魯佐維茨基(Stefan Ruzowitsky)的《伯納德行動》(The Counterfeiters);還獲得了兩次提名——2009年戈茨·斯皮爾曼(Götz Spielmann)的《復仇》(Revanche)和1987年沃爾夫岡·格呂克(Wolfgang Glück)的《38度-秋天前的維也納》(38-Vienna Before The Fall)。

 白俄羅斯 

《波斯語課》

(Persian Lessons)

導演:瓦迪姆·佩爾曼

(Vadim Perelman)

這是烏克蘭導演佩爾曼的第五部影片,他的《塵霧家園》(House Of Sand And Fog)在2003年獲得三項奧斯卡提名。《波斯語課》的故事背景設定於1942年的德國, 劇情跟隨一個集中營中的囚犯展開,他謊稱自己會說波斯語以避免遭受迫害。但隨後發現自己不得不向軍官教授語言。這部電影在2020年柏林電影節中首次亮相;Signature娛樂公司擁有其英國和愛爾蘭的版權。這是白俄羅斯第5次給奧斯卡提交影片,1995年、1997年、2019年和2020年的參賽作品均未獲得提名。

 

 比利時 

《賣笑女郎》

(Working Girls)

導演:弗雷德裡克·豐臺納/安娜·保利科維奇

(Frédéric Fonteyne/Anne Paulicevich)

每天都有三名性工作者從法國越過邊境進入比利時,做她們的生意。在一個特別炎熱的夏天結束時,所有三個人共享一個秘密,將她們永遠地綁在一起。保利切維奇編寫了這部比利時與法國聯合拍攝影片的劇本。這是她與豐臺納聯合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後者2012年導演的《自由的探戈》(Tango Libre),編劇也是保利切維奇。這部電影1月份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首次亮相。比利時此前獲得過7項提名,但均未獲獎,最近一次是菲利克斯·范·格羅寧根(Felix Van Groeningen)2014年的《破碎之家》(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艾達怎麼了》

(Quo Vadis, Aida?)

導演:亞斯米拉·日巴尼奇

(Jasmila Zbanic)

影片的劇情設定在1995年,緊隨聯合國翻譯家艾達的身影,她在塞爾維亞軍隊接管斯雷布雷尼察市並開始對其波士尼亞族裔進行種族清洗之後,試圖挽救自己的家人。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在多倫多電影節放映。塞拉耶佛出生的編劇兼導演亞斯米拉·日巴尼奇此前曾獲得過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他2006年的電影《格巴維察》(Grbavica: The Land of My Dreams)曾代表該國參加奧斯卡獎,但並未入圍。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2001年的《無主之地》(No Man’s Land)是該國唯一獲此獎項的電影。

 

 保加利亞 

《父親》

(The Father)

導演:克裡斯蒂娜·戈洛佐娃/佩塔爾·瓦查諾夫

(Kristina Grozeva/Petar Valchanov)

《父親》是一部關於新近喪偶鰥夫的喜劇,他認為可以通過通靈的方式聯繫已故的妻子,這使他的兒子感到震驚。該片在2019年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首映並獲得了最佳電影獎,並繼續參加多倫多電影節、倫敦電影節和哥德堡電影節等。這一成功使它成為保加利亞最傑出的奧斯卡競爭者之一;該國曾向奧斯卡提交過30次影片,尚未獲得提名。

 

克羅埃西亞 

《課後驚魂》

(Extracurricular)

導演:伊凡-戈蘭·維特茲

(Ivan-Goran Vitez)

克羅埃西亞自1991年獨立後的第二年起,每年都向奧斯卡提交影片,但28部影片都未獲得提名。《課後驚魂》是該國提交的第29部影片,導演維特茲的第三部影片。這是一部喜劇驚悚片,講述一個剛剛離婚的父親,女兒生日那天劫持了女兒的學校。這部電影於2019年7月在克羅埃西亞的普拉電影節上首次亮相。

 捷克共和國 

《江湖郎中》

(Charlatan)

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

(Agnieszka Holland)

根據奧斯卡電影製作國家/地區確定的最佳國際影片獎提交的方式,導演可以代表其職業生涯中的多個國家/地區參加這一獎項的角逐;但是,在現實中很少見到這種情況。阿格涅絲卡·霍蘭與《江湖郎中》一起,在三個國家的榜單上都獲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她的作品——2018年的《糜骨之壤》(Pokot)和2012年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黑暗瀰漫》(In Darkness)——曾兩次代表自己的祖國波蘭出徵奧斯卡;1986年的《憤怒的收穫》(Angry Harvest)代表德國獲得奧斯卡提名。這次代表捷克參戰奧斯卡的《江湖郎中》講述了一個在1950年代極權主義的背景下天生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的故事。捷克共和國在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的最好成績是在1997年,揚·斯維拉克(Jan Svěrák)的《給我一個爸》(Kolya)獲獎。捷克共和國此前有25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2001年和2004年獲得提名。

 

 丹麥 

《酒精計劃》

(Another Round)

導演:託馬斯·溫特伯格

(Thomas Vinterberg)

這部影片是丹麥從三部電影中選出來的,該片9月份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此前曾於6月獲得坎城2020標籤,在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倫敦電影節和根特電影節巡迴放映並獲得了獎項,在2020年歐洲電影獎中獲得了四項提名,包括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和歐洲最佳男主角獎(米克爾森)。這部電影於9月24日在丹麥首映,迄今已收穫75.3萬觀影人次。Studiocanal公司去年購買了該片的英國和愛爾蘭版權,由於病毒大流行導致的防疫封鎖,該片的發行已經推遲,目前尚未確定日期。丹麥是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項的角逐中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曾57次提交,獲得了12次提名、3次獲獎。獲獎的有2011年蘇珊·比爾(Susanne Bier)的《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1989年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 August)的《徵服者佩爾》(Pelle The Conqueror);還有1988年加百列·阿克塞爾(Gabriel Axel)的《巴貝特之宴》(Babette's Feast)。 

 愛沙尼亞 

《最後的人》

(The Last Ones)

導演:韋科·歐恩普

(Veiko Õunpuu)

由愛沙尼亞電影學院(Estonian Film Institute)組成的委員會選擇了歐恩普的喜劇西部犯罪片,該片在2020年9月的赫爾辛基電影節(Helsinki Film Festival)上首映。愛沙尼亞已為該獎項提交了17部電影,其中2013年薩薩·烏魯沙澤(Zaza Urushadze)的《金橘》(Tangerines)獲得提名。

 芬蘭 

《託弗》

(Tove)

導演:扎伊達·伯格羅斯

(Zaida Bergroth)

這部電影是瑞典語的,並以戰後的赫爾辛基為背景設定,講述了託弗·詹森(Tove Jansson)的故事,託芬·詹森是芬蘭最受愛戴的藝術家和作家之一。這是伯格羅斯擔任導演的第五部影片,由阿爾瑪·佩斯迪(Alma Pöysti)主演。該片在9月的多倫多電影節上以「TIFF行業精選影片」的身份放映,並於10月份在本國的影院上映。這是芬蘭第34部向奧斯卡提交的影片,但該國的影片還未曾獲獎,獲得提名的是2003年阿基·考裡斯馬基(Aki Kaurismäki)的《沒有過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t);入圍短名單的有2015年克勞斯·哈洛(Klaus Härö)的《擊劍手》(The Fencer)。

 法國 

《我們倆》

(Two Of Us)

導演:菲利波·梅內蓋蒂

(Filippo Meneghetti)

法國已將義大利導演菲利波·梅內格蒂(Filippo Meneghetti)的劇情片《我們倆》 選為代表該國參加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角逐的作品。該片由芭芭拉·蘇科瓦(Barbara Sukowa)和馬丁·謝瓦利爾(Martine Chevallier)飾演一對女同性戀夫婦,她們在經歷了二十年的秘密熱情和陪伴後,面臨著挑戰。該片於2019年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經由索菲·杜拉克發行公司(Sophie Dulac Distribution)於去年2月在法國發行。法國在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項獎的歷史上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採用現行制度之前,法國影片在1949年、1951年和1953年曾三次獲獎,此後提交的64部影片中有38部獲得提名、9部獲獎。

 喬治亞 

《開始》

(Beginning)

導演:迪亞·庫倫貝加什維利

(Dea Kulumbegashvili)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的陪審團主席盧卡·瓜達尼諾(Luca Guadagnino)稱迪亞·庫倫貝加什維利的處女作 「是一個啟示,是讓真實的電影院充滿火焰的時刻」。這是喬治亞第19次向奧斯卡提交影片參賽,1996年首次提交的電影《A Chief In Love》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提名的影片。

 德國 

《明天整個世界》

(And Tomorrow The Entire World)

導演:朱麗亞·馮·海因茨

(Julia von Heinz)

朱麗亞·馮·海因茨的政治劇情片《明天整個世界》代表德國參加2021年4月25日的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角逐。這部影片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進行了全球首映,影片跟隨一群富有的年輕人加入了一群政治活動家,他們必須與仇恨作鬥爭並證明暴力是否正當。自1990年統一以來,德國影片獲得了11次提名,其中2部影片最終獲獎,分別是2001年卡羅琳·林克(Caroline Link)的《何處是我家》(Nowhere In Africa)和2006年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唐納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的《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希臘 

《蘋果》

(Apples)

導演:克裡斯託斯·尼古

(Christos Nikou)

這部克裡斯託斯·尼古的導演處女作在威尼斯電影節的「地平線」單元首映,隨後在特柳賴德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上放映,執行製片人包括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從1958年到1978年,希臘最初提交奧斯卡的10部參賽影片中有4部獲得提名;從那以後,只有2011年歐格斯·蘭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的《狗牙》獲得過提名。

 

 匈牙利 

《未知時間的愛》

(Preparations To Be Together For An Unknown Period Of Time)

導演:莉莉·霍瓦特

(Lili Horvát)

這部霍瓦特的第二部影片9月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在包括多倫多電影節、蘇黎世電影節和塞薩洛尼基電影節在內的電影節巡迴放映。這是匈牙利提交給奧斯卡的第55部影片,有10部影片入圍, 2016年拉斯洛·奈邁施的《索爾之子》獲獎,之前1982年伊斯塔萬·薩博的《靡菲斯特》也獲得了大獎。

 冰島 

《阿涅絲·喬伊》

(Agnes Joy)

導演:Silja Hauksdóttir

這個擁有大約35萬居民的島國在奧斯卡上的成績令人印象深刻,共41次提交,成績最好的是1992年Friðrik por Friðriksson的《自然之子》(Children Of Nature)  獲得提名。《阿涅絲·喬伊》聚焦於在一個無聊郊區生活的女人,她討厭自己的工作,與具有破壞性的女兒一起陷在枯萎的婚姻裡,新鄰居的到來給她帶來了挑戰和重新評估生活的機會。

 愛爾蘭 

《怪物》

(Arracht)

導演:湯姆·沙利文 

(Tom Sullivan)

《怪物》幾乎完全用愛爾蘭語來拍攝,在2019年的塔林黑夜電影節上首映並得到了好評。電影故事設定在1845年,在愛爾蘭馬鈴薯饑荒(被稱為「大饑荒」)前夕。愛爾蘭已經連續6年提交影片給奧斯卡,最近一次是帕特·柯林斯(Pat Collins)2018年的《花崗巖之歌》(Song Of Granite);最好的成績是帕蒂·布萊斯納奇(Paddy Breathnach)的《維瓦》(Viva)在2016年入圍。

 義大利 

《夜曲》

(Notturno)

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

(Gianfranco Rosi)

《夜曲》於9月份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次亮相,隨後在多倫多電影節、雷克雅未克電影節、紐約電影節和倫敦電影節等地放映。該片試圖展現飽受戰爭折磨的中東地區生存的人們的肖像,以羅西的觀察風格在伊拉克、庫德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家拍攝。義大利在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該國共有63部影片參賽,獲得了28次提名和11次最終獲獎。

 科索沃 

《身份流亡》

(Exile)

導演:維塞爾·莫裡納

(Visar Morina)

這是莫裡納的第二部電影長片,也是他第二次代表自己的國家出徵奧斯卡。《身份流亡》講述了一位外國化學工程師的故事,他在工作中受到歧視和欺負,使他陷入身份危機。這部電影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次亮相,由德國公司Komplizen 影業製作。自2008年組建國家以來,這是科索沃第7次向奧斯卡提交參賽影片,還沒獲得過提名。

 

 拉脫維亞 

《靈魂暴風雪》

(Blizzard Of Souls)

導演:丁塔斯·德萊貝爾格

(Dzintars Dreibergs)

影片講述了16歲的藝術家阿圖爾在失去母親和家園後加入軍隊,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他想像的完全不同。這部電影於2019年在其本國影院上演,成為拉脫維亞30年來票房最高的影片。這是拉脫維亞向奧斯卡提交的第12部影片,以前沒有獲得過提名。

 立陶宛 

《立陶宛殖民地》

(Nova Lituania)

導演:卡洛利斯·考皮尼

(Karolis Kaupinis)

考皮尼的這部處女作是一部講述1930年代一位立陶宛地理學家故事的歷史片,他預見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並計劃在海外建立一個「立陶宛後備隊」以防被佔領。這部電影於2019年在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上映,並已獲得立陶宛國家電影獎13項提名,其結果尚在等待中。這是立陶宛第 13 次進軍奧斯卡,之前沒有獲得提名或獲獎。

 

 盧森堡 

《河流故事》

(River Tales)

導演:朱莉·施羅爾

(Julie Schroell)

朱莉·施羅爾的這部紀錄片於7月參加了戈爾韋電影·弗萊德在線電影節。這是盧森堡提交給奧斯卡獎的第17部影片,迄今為止,該國沒有獲得過提名。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乳房》

(Breasts)

導演:瑪利亞·佩羅維奇

(Marija Perovi)

這是導演佩羅維奇的第三部長片,講述了在20周年高中同學聚會上四個好朋友重聚了,其中有一位病重,為了幫助她,其他人發現了自己的真實自我。蒙特內哥羅共和國以前有5部影片參賽,迄今為止沒有獲得過提名。

 荷蘭 

《布拉多》

(Buladó)

導演:阿奇·揚佳

(Eché Janga)

荷蘭電影電視學院(Netherlands Film and TV Academy)畢業生揚佳的作品首次代表他的國家出現在奧斯卡舞臺上,該片講述了一個神奇的現實主義故事,一個年輕女孩、父親和祖父之間身份和觀點充滿差異。這部電影於9月在荷蘭電影節上首次亮相。荷蘭已經向奧斯卡提交了51部影片,在其黃金年代的11年中有3部影片獲獎。

 

 北馬其頓 

《柳樹》

(Willow)

導演:米爾科·曼徹夫斯基

(Milcho Manchevski)

曼切夫斯基1995年的《暴雨將至》(Before The Rain)曾獲得過奧斯卡提名(當時被稱為馬其頓)。他還執導了另外兩部作品——2008年的 《影子》(Shadows) 和2011年的《母親們》(Mothers)。該國去年塔瑪拉·科特夫斯卡(Tamara Kotevska)和盧布爾米爾·斯特法諾夫(Ljubomir Stefanov)的《蜂蜜之地》也獲得了最佳紀錄片的提名。

 挪威 

《絕境希望》

(Hope)

導演:瑪利亞·索達爾

(MariaSødahl)

《絕境希望》的鏡頭聚焦於一名43歲的婦女,她在聖誕節前一天就得了晚期腦癌的診斷,使她與疏遠的丈夫以及有眾多子女和繼子女的大家庭更加親密。這部電影2019年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2020年在柏林電影節上映,並在挪威的阿曼達獎中獲得了8項提名和2個獎項。挪威曾提交過40部影片參賽奧斯卡,獲得過5項提名,但還未獲過獎。

 

 波蘭 

《奇蹟澤尼亞》

(Never Gonna Snow Again)

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

(Malgorzata Szumowska)

近年來,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擁有安德烈·瓦伊達(Andrzej Wajda)、克爾茲斯託夫·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lowski)、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和阿涅斯卡·荷蘭(Agnieszka Holland)的這個國家正在蓬勃發展。在過去的13部提交影片中有6部獲得提名,包括去年的揚·科瑪薩(Jan Komasa)的《基督聖體》(Corpus Christi)和前一年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Pawel Pawlikowski)的《冷戰》。帕夫利科夫斯基執導的《艾達》(Ida)於2015年獲得了奧斯卡獎。《奇蹟澤尼亞》是施莫夫茲卡的第十部作品,主要講述了一名職業是按摩師的烏克蘭移民,在封閉式社區中成為了一位重要的住戶,影片在2020年威尼斯電影節上進行了全球首映。

 

 葡萄牙 

《傾聽》

(Listen)

導演:安·羅莎·德·索薩

(Ana Rocha de Sousa)

這是葡萄牙第37部選送奧斯卡的影片,該國自1981年首次選送以來僅錯過了四年,自1998年以來每年都有影片選送,但仍在等待首次提名。《傾聽》是女演員安·羅莎·德·索薩的處女作,故事設定在倫敦的郊區,一對夫婦在社會服務機構對其三個孩子的安全感到擔憂,並面臨著嚴重的困難。

 

 羅馬尼亞 

《科萊採夫》

(Collective)

導演:亞歷山大·訥訥烏

(Alexander Nanau)

這部訥訥烏的紀錄片已與Participant傳媒公司合作,於11月20日在美國和英國發行。作為羅馬尼亞-盧森堡聯合製作的影片在201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首次亮相,並進行了電影節巡迴放映,包括多倫多電影節、蘇黎世電影節、IDFA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和多卡維夫電影節。這是羅馬尼亞提交給奧斯卡的第36部影片,但此前並未獲得過提名。

 

 俄羅斯 

《親愛的同志》

(Dear Comrades!)

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i Konchalovsky)

莫斯科導演康查洛夫斯基憑藉這部獲得2020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的影片第三次代表俄羅斯出徵奧斯卡,這是一部歷史片,聚焦曾被蘇聯政府隱瞞的1962年新切爾卡斯克事件,工人罷工,子彈、血肉、背後事件、一個官員兼母親的探尋和質疑。這是俄羅斯提交給奧斯卡的第28部影片,此前共獲得過7次提名,其中1995年尼基塔·米哈洛夫(Nikita Mikhalov)的《烈日灼人》(Burnt By The Sun)獲獎。

 塞爾維亞 

《來自亞塞諾瓦茨的達拉》

(Dara in Jasenovac)

導演:普雷迪拉格·安東尼耶維奇

(Pedrag Antonijevi)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送往亞瑟諾瓦茨營(被稱為巴爾幹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該集中營由克羅埃西亞烏斯塔沙政權管理,這是第一部描述它的現代電影。影片於2020年11月在塞爾維亞上映。此前該國提交了27部影片到奧斯卡,但並未獲得提名。成績最好的是2008年《完美設陷》(The Trap)入圍短名單。

 

 斯洛伐克 

《奧斯維辛報告》

(The Auschwitz Report)

導演:彼得·比布亞克

(Peter Bebjak)

比布亞克的劇情片講述了兩個斯洛伐克猶太人的真實故事,他們在同胞的幫助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逃離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然後回到家鄉揭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真相。斯洛伐克以前提交了23部影片到奧斯卡,還沒有獲得過提名。

 斯洛維尼亞 

《慄森林故事》

(Stories From The Chestnut Woods)

導演:格雷戈爾·博日奇

(Gregor Boži)

影片講述了一位年長的木匠和一個孤獨的年輕板慄女售貨員在南斯拉夫-義大利邊境的一片破爛不堪的森林裡相遇,交換了對過去的回憶,思考著自己的未來。博日奇的這部劇情片在2019年的多倫多電影節首映,而後在塔林黑夜電影節、格拉斯哥電影節和上海電影節的巡迴放映中大獲成功,並贏得了在2019年斯洛維尼亞電影節提名的所有11項獎項。與鄰國斯洛伐克一樣,斯洛維尼亞之前提交的23部影片,也沒有為該國帶來任何提名或獲獎。

 西班牙 

《無盡的戰壕》

(The Endless Trench)

導演:埃特爾·阿瑞吉/喬恩·加拉諾/何塞·瑪利亞·戈納加

(Aitor Arregi / JonGaraño / Jose Mari Goenaga)

西班牙內戰劇情片《無盡的戰壕》獲得了兩項戈雅獎,分別是最佳女主角獎(貝倫·庫斯塔)和最佳音效獎。它於2019年在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首映,並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和評審團最佳劇本獎。Netflix公司獲得了其全球版權。西班牙在奧斯卡的舞臺上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四連勝和16次提名的佳績。

 

 瑞典 

《租約》

(Charter)

導演:阿曼達·克內爾

(Amanda Kernell)

今年的瑞典奧斯卡委員會(Swedish Oscar Committee)由瑞典電影學院(Swedish Film Institute)院長斯特芬·安德森·莫勒(Steffen Andersen-Møller)擔任主席,她挑選了阿曼達·克內爾的家庭劇情片《租約》。影片在聖丹斯電影節舉行了全球首映,安妮·達爾·託普(Ane Dahl Torp)飾演的母親經歷了一場痛苦的離婚,並將孩子綁架到加那利群島。瑞典此前共有16部影片獲得提名。

 瑞士 

《我的妹妹》

(My Little Sister)

導演:史蒂芬妮·楚特/韋羅妮克·雷蒙

(Stéphanie Chuat / VéroniqueReymond)

這部戲的重點是尼娜·霍斯(Nina Hoss)和拉斯·艾丁格(Lars Eidinger)扮演的兄妹,他們從白血病中康復後重新建立了聯繫。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進行了全球首演。瑞士此前有5部影片獲得提名:1985年的《危險動作》和1991年的《希望之旅》獲獎。

 土耳其 

《七號房的禮物》

(Miracle In Cell No. 7)

導演:梅米特·艾達·厄茲泰金

(Mehmet Ada Öztekin)

厄茲泰金的這部劇情片講述了一個被錯誤指控謀殺的精神病父親和他可愛的六歲女兒之間的溫情故事。改編自2013年韓國電影《7號房的禮物》,兩部影片有相同的英文名稱。它於2019年10月在德國的電影院首映,並於今年3月在多個地區做了線上放映。這是土耳其的第 27部參賽奧斯卡的影片,之前都沒有獲得提名,僅有2008年的《三隻猴子》入圍短名單。

 

 烏克蘭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導演:瓦連京·瓦夏諾維奇

(Valentyn Vasyanovych)

這部反烏託邦的劇情片圍繞一名遭受PTSD折磨的前士兵展開,這位前士兵苦於不能適應飽受戰爭的烏克蘭東部的生活。影片在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地平線單元」中獲得最佳影片獎,並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其他多個獎項。到目前為止,這是烏克蘭提交到奧斯卡的第13部影片,但還未獲得過提名。

 

 (未完待續)

聲明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已公布影片概覽 (美洲
    ,2012年的《奇可和麗塔》(Chico And Rita)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的提名。這部厄瓜多與烏拉圭的合拍影片在該國的瓜亞基爾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厄瓜多電影獎,並在韓國釜山電影節上進行國際首映。這是厄瓜多向奧斯卡提交的第9部影片,還未獲得任何提名。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原標題: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左起分別是《寄生蟲》《痛苦與榮耀》《天氣之子》的劇照。《哪吒》「申奧」的對手可不少。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開始就不叫外語片了,改名為「國際影片獎」。獎項名字改了,但大家的「申奧」熱情不改。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戰 歐洲藝術影展的總決賽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假期間,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申報塵埃落定。  對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座小金人,美國人審美還是很偏愛眾望所歸的佳片,並不拒絕其他影展上萬丈榮光的作品。作為能跟電影工業發達的美國叫板的歐洲,三大藝術電影節的影片向來表現不俗,提名裡有六成以上出自歐洲三大藝術電影節。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候選片單揭曉 15部影片入圍
    搜狐娛樂訊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今日公布了第8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候選片單,共有15部電影獲得了初選資格。儘管諸多年度佳作都被學院青睞,但其中也不乏漏網之魚,來自美國本土的媒體認為,這份片單顯然不能完全服眾,譬如被視為今年好萊塢最美的紀錄片《瓊-裡弗斯:作品一瞥 》(Joan Rivers: A Piece of Work)就被無情忽視了,此外,還有《鯰魚》(Catfish)、《敗家子》(Prodigal Sons)、《8號提案》(8: The Mormon Proposition)、《數到零》(Countdown
  • 《哪吒》競爭奧斯卡!哪吒將競爭本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
    10月8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中國內地已選送《哪吒之魔童降世》競爭本屆奧斯卡獎的「最佳國際電影」獎(原最佳外語片)。本屆有93個國家和地區選送影片衝奧斯卡國際電影獎,主辦方已正式公布名單。近十年大陸選送奧斯卡的影片2018-《邪不壓正》截至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確定了選送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前最佳外語片獎)」的作品。
  • 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據@電影奪冠官微 12月3日消息,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奪冠》在剛剛結束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接連斬獲了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此外,代表中國香港角逐奧斯卡的電影是《少年的你》,代表中國臺灣參選的電影是《陽光普照》。最終進入最佳國際影片提名的10部影片,將於明年3月15日奧斯卡主辦方對外公布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時揭曉。
  • 因對白用了英語,奧斯卡拒絕奈及利亞「最佳國際電影」申報資格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奈及利亞首次申報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原最佳外語片)」的資格突然被取消,引發奈及利亞電影人的不滿和質疑。據英國廣播公司5日報導,這部講述當代非洲女性生活的影片《獅心女孩》,因「對白主要使用英語而非外語」的緣故被奧斯卡主辦方取消了報名資格。對此,影片導演納吉表示,英語本就是奈及利亞的官方語言,這個國家的民眾日常就靠英語來交流,「英語是連接我們國家500多種語言的橋梁」,她質疑奧斯卡這個「外語片」規則並沒有考慮實際情況。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艾瑪·湯普森
    埃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1959年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喜劇演員及劇作家,父母都是演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與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女主角獎得主。1996年憑藉《霍華德莊園》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98年,艾瑪接演了電影《風起雲湧》和電視連續劇《Ellen》,後者為她贏得了一座艾美獎。2018年,參演電視電影《李爾王》。
  • 匈牙利等歐洲五國選定影片 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搜狐娛樂訊 隨著9月30日——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申報截止時間的臨近,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機構都開始向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送片,今日又有匈牙利、挪威、奧地利、荷蘭以及塞爾維亞等五國,確定了自己的競賽片目。
  •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最佳影片獎 創造奧斯卡歷史
    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外媒報導,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揭曉,韓國影片《寄生蟲》獲得這一大獎。這是奧斯卡歷史上首部獲得這一最高榮譽的非英語電影。來源: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社交帳戶截圖。此外,《寄生蟲》還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國際影片獎。
  • 烏電影《法裡達的兩千首歌》擬參選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原標題】:烏國電影《法裡達的兩千首歌》將參選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項據烏國電影局新聞處消息,電影《法裡達的兩千首歌》將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參與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評選烏國電影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2021年4月25日在洛杉磯的杜比劇院舉行。來源:烏國衛星網了解更多中亞資訊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烏茲別克斯坦新觀察」
  • 有望角逐 2021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十位女導演
    今年備受矚目的多部熱門電影皆由女性執導。2021 奧斯卡最佳導演入圍名單將於 3 月 15 日出爐,如果依舊出現全男性導演陣容,這樣的結果確實毫無道理可言。從雷吉娜•金 (Regina King) 到索菲亞•科波拉 (Sofia Coppola),多位傑出女導演皆有資格角逐該獎項如果風頭正勁的雷吉娜·金 (Regina King) 和趙婷獲得  2021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她們將創造歷史,成為入圍該獎項的有色人種女性。
  • 日本電影又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52-2018亞洲電影戰績盤點
    就在這場一年一度屬於「英語電影」的遊戲中,唯一以「非英語電影」為評獎對象的「最佳外語片」獎,引得全球電影人趨之若鶩,近些年更有越發火爆之勢。特別是在《黑豹》七獲提名的這屆奧斯卡獎上,「最佳外語片」獎項的決逐竟被襯託的更具含金量了。  相對盛產文藝片的歐洲電影,亞洲電影一直處於「弱勢」地位。
  • 電影學院可能推遲2021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時間
    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明年2月舉行,但據多家外媒消息來源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在考慮推遲這一重要時刻的到來。另一位消息人士稱,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計劃,奧斯卡官方直播平臺ABC目前沒有更改日期。原定第93屆奧斯卡將於2021年2月28日在ABC電視臺直播。
  • 疫情之年,依然有89部外語片申報奧斯卡
    如果說,奧斯卡大多數獎項仍舊是頒發給北美和英國製片的英語系電影,那麼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角逐無疑是海外觀眾重點關注的板塊。隨著內地選送電影《奪冠》的敲定,今年奧斯卡外語片的申報也接近了尾聲。 今年申報的影片數量與去年接近,截止目前共計已有89部電影選送。
  • 哈內克《白絲帶》橫掃歐洲電影獎(圖)
    肯·洛奇與伊莎貝拉·於佩爾獲終身成就獎  當地時間上周六晚上,第22屆歐洲電影獎頒獎典禮在德國的波鴻舉行。由奧地利導演麥可·哈內克執導、今年勇奪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影片《白絲帶》成為最大贏家,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大獎。
  • 歐洲電影獎提名揭曉 《破碎之家》五項領跑
    《破碎之家》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2013年歐洲電影獎,日前發布了提名名單。曾在柏林電影節和翠貝卡電影節上獲得讚譽的比利時電影《破碎之家》,入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編劇在內的五項提名,成為本屆歐洲電影獎最被看重的作品之一。此片目前已代表比利時角逐第8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保羅-索倫蒂諾角逐坎城金棕櫚的《絕美之城》獲得四項提名,金棕櫚得主《阿黛爾的生活》、西班牙戈雅獎得主《白雪公主鬥牛記》、贏得評論界激贊的《登堂入室》等年度佳作,也贏得了提名。
  • 2021年起,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數量固定為10部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奧斯卡評委會13日宣布了迅速推進多樣性和包容性舉措的全面計劃,包括從2021年奧斯卡頒獎典禮開始,將提名最佳影片獎的影片數量定位10部,而不再浮動不定。這些變化是評委會正在進行的名為「學院獎2025」努力的一個新階段,旨在解決奧斯卡及其頒獎典禮內部的公平和多樣性問題。除了將最佳影片的提名永久定為10部之外,奧斯卡評委會還表示正在解決其內部種族和多樣性問題,要求董事會成員和員工接受無意識的偏見培訓,成立代表、包容和平等辦公室,並為理事會成員設定任期限制,最長12年。該限制將在2020-2021年任期內生效。
  • 「衝奧」申報截止在即,看看疫情年各地都有哪些佳作
    因為疫情的關係,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已確定延遲至2021年4月25日舉行,而原本一般在每年10月1日截止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原「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申報期限,今年也順延到了12月1日。截至發稿,共有82個國家或地區公布了今年的「衝奧片」,其中並不包括中國內地。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出新規:必須包含女性或少數群體
    奧斯卡獎又出新規了!這一次,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直擊痛點,針對一直以來缺乏多樣性的候選影片設置了「包容性標準」門檻。「白」了多年的奧斯卡獎可能真的要變了。為了整頓奧斯卡獎當前明顯存在的多樣性問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影藝學院)如今將要求角逐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堅持包容性和多樣性標準。這些改變是影藝學院片門2025計劃的一部分,但不會影響今年的奧斯卡獎評選。aperture [prtr]: n.(照相機,望遠鏡等的)光圈,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