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金集:黨建引領基層普法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2020-08-28 千秋茉莉

天長金集:黨建引領基層普法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強法律的普及宣傳,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近日,天長市金集鎮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和法律顧問的專業水平,在全鎮各村(社區)開展黨員及村民代表中積極開展《民法典》宣傳學習講座。

在該鎮蘆柴、頭墩等村講座現場,鎮司法所的法律顧問緊緊圍繞基層依法治理對《民法典》物權編、婚姻家庭編中的常見熱點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了講解,並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受到了一致好評。

黨員幹部是村民的帶頭人,黨員不僅要自覺學習法律、遵守法律,還要深入群眾,切實肩負起普法宣傳、法治教育的責任,帶領群眾一道學法,在全鎮營造全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環境。

圖文:王玉婷 劉榮 周義龍 馬長青

編輯:陳金柱

相關焦點

  •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進入2021年,我們繼續推出第四季節目,本季節目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鄉村建設」為主題邀請河南、湖北、廣西等省(區)司法廳(局)長參加訪談。我們今天邀請到的是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他分享的題目是:《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湖北省司法廳廳長龔舉文接受採訪主持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鄖西縣:堅持黨建引領,深化基層治理
    近年來,鄖西縣堅持黨建引領,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不斷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體系,紮實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有力促進了疫後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化紅色物業建設。依託縣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縣城市黨建服務中心,建成了城關鎮錦盛佳苑小區「紅色物業」示範點,探索推動城市黨建引領下的物業管理服務。
  • 舒城縣幹汊河鎮:堅持黨建引領 推進鄉村治理
    舒城縣幹汊河鎮為全面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鄉村治理試點工作,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實行「三治」融合,推行網格化管理,全面推進鄉村治理水平提升,努力使全鎮經濟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一、堅持黨建引領,推進治理工作。
  • 桃園司法所——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為全面推進鄉村治理,進一步增強基層幹部、群眾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平原縣司法局桃園司法所主動作為,積極發揮職能優勢,營造良好法治氛圍,走實鄉村治理之路。近年來,轄區內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村級管理規範有序,民主法治建設穩步推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 柞水縣紮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近年來,柞水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突出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立足自身職能,不斷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紮實推進鄉村法治建設,努力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維護鄉村和諧穩定。推進完善縣、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窗口式」公共法律服務。全縣村(社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建立82個村(社區)法律服務微信群,為廣大基層幹部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今年以來,法律顧問進村開展法治宣講活動120餘場,解答群眾法律諮詢300餘次,調處矛盾糾紛20餘起,促進了鄉村社會穩定,廣大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 桐鄉市司法局「四注重」紮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桐鄉市司法局緊緊圍繞助推鄉村振興,立足自身職能,從隊伍建設、陣地打造、依法治理、普法教育四方面入手,精準發力,積極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夯實基層依法治理水平。一是注重示範引領,建強法治帶頭人隊伍。積極開展先進典型評選,調動更多的法律人才、法律專業人士以及法律愛好者、守法模範等參與基層法治建設,全面提升基層法治化水平。以「法治桐鄉 從家開始」為理念,踐行「守法者得實惠、老實人不吃虧」工作目標,開展「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學法用法模範戶」評選活動,在濮院試點開展星級「學法用法模範戶」評定,與農行合作創新推出「e法貸」金融產品,帶動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 樺川縣「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化鄉村普法新方式
    「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有效活化了鄉村普法宣傳新形式,豐富了鄉村法治建設新內涵,進一步增強了基層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律意識,對今後更好地開展基層法治宣傳教育活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 臨沂市確立「365」推進模式全面加強基層法治體系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法治建設系列決策部署要求,切實解決鎮街基層法治工作體系不完善、缺乏完整統一工作機制等問題,臨沂市在開展前期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基層法治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通過「365」推進模式,以體制機制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基層法治建設水平。自今年6月份起,在郯城縣進行了工作試點,並取得較好成效。
  • 【市域社會治理】以基層黨建引領新時代農村社會治理
    嘉峪關市新城鎮立足新時代農村的新變化新形勢新要求,加強黨對農村社會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關鍵,以制度為保障,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
  • 南通堅持互動融合 同頻共振 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南通市緊扣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的建設、文明實踐、依法治理等部門職能,推動治理力量由「單向發力」向「互動融合」發展,有效提升了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質效。全市1895個村居,已建成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0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915個,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基層初步形成。 一、堅持黨建領航與法治護航相融合。
  • 稷山縣化峪鎮:黨建引領帶來鄉村治理新氣象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部分和重要基礎,稷山縣化峪鎮以「三零」單位創建為目標,以黨建引領為 「軸心」,不斷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活了鄉村善治這盤大棋,畫大了黨群同心圓,為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助力。
  • 安徽:11個方面62項措施 全面部署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為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部署要求,加強全省法治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推動法治鄉村建設11個方面62項措施,明確了安徽法治鄉村建設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勾勒出江淮法治鄉村建設的新藍圖
  • 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 助力鄉村振興法治領航
    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不斷提高新時期全民普法的時效性,切實讓法律知識貼近群眾,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2020年7月15日,龍河司法所到勇進村組織開展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結合勇進村實際工作情況,對勇進村黨員、人民群眾,進行宣講、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推進法治宣傳活動。
  • 「七五普法成果展示」發揮黨群組織作用,引領法治宣傳工作
    為凝聚普法工作合力,展示我市「七五」普法成果,「法治威海」微信公眾號推出「七五「普法成果展示專欄,下面展示的是南海新區「七五」普法工作成果。「七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威海南海新區黨群與人力資源部充分發揮各基層黨組織及婦聯等群團組織引領作用,組織基層黨員和廣大婦女積極參與法治宣傳工作,在推進法治建設進程中貢獻組織力量和巾幗力量。
  • 涼州稅務:以黨建為引領推進法治稅務建設
    「十三五」以來,涼州區稅務局堅持「立足稅收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稅收」,全面推行「黨建+」模式,以黨建引領「驅動」稅收法治建設,著力夯實稅收法治工作基礎,規範稅收執法行為,提升納稅人滿意度,實現了黨建與稅收法治建設同頻共振、融合共贏。
  • 《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全文來了!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緊緊圍繞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任務,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釋法和案例指導力度,深入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利用鄉村已有公共黨建文化設施,推進法治廣場、長廊、院壩等農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基本實現一村一法治文化陣地。統籌運用基層法治宣傳陣地、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社區教育機構)、農村文化禮堂、農家書屋,為群眾搭建有效學法平臺。
  • 華坪縣「七五」普法成果豐碩 法治華坪建設邁上新臺階
    自2016年來,華坪縣抓機制、促保障,全面夯實普法工作基礎,抓重點、促效果,大力推進「法律六進」活動,實現了普法對象的全覆蓋,增強了依法治理能力,法治華坪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並先後獲評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縣、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 甘洛:黨建引領開創基層治理新局面
    近年來,甘洛縣不斷把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積極探索以黨建為引領、法治為保障、德育為先導、自治為基礎的治理新路徑,全縣城市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 東川鎮:強化黨建引領 助推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東川鎮堅持以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論述為指導,強化黨建引領,推動鄉村產業、生態、文化、組織全面振興。一是實施農業強優工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 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到農村最後一公裡——益陽市積極探索法治鄉村...
    讀《古訓家風》、看法律法規宣傳欄……村民法治文化廣場就是普法的「課堂」。村民李學知曾是捕蛇抓雀高手,參加法治鄉村系列學習以來,決定「金盆洗手」,改搞種植養殖。這是南縣天然港村法治建設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市基層法治鄉村建設常見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