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美融合一二三產業,成為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樣板?

2020-12-24 鄉村振興產業研究

這幾年,集生產、生態、生活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休閒農業項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國內一些大城市也陸續建設了許多休閒農業項目,但由於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不強。小編分析了國內休閒農業項目發展存在的問題,並結合臺灣飛牛牧場建設經驗,希望能為提高內地休閒農業項目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飛牛牧場是以乳牛養殖為主的休閒農場,它是臺灣地區最具有特色的觀光牧場,擁有視野開闊、俯瞰全景的大草原。在這裡你可以為牛羊、製作牛奶餅乾、彩繪乳牛,親自體會牧場生活。飛牛牧場適合全家旅遊和三五個好友前來踏青。親自到此旅遊,只有體驗豐富的牧場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廣闊的碧綠草原之中,享受著清風吹拂的自然之樂。

臺灣飛牛牧場景觀規劃設計

臺灣飛牛牧場是一家以乳牛養殖為主的休閒農場、地處臺中苗慄縣通霄鎮與三義鄉間、向東南離三義交流道約20km、西北約10km則可達通霄鎮市區,飛牛總面積約120畝,包括了牧草種植、乳牛養殖及約50畝的營業面積。

飛牛牧場分為「農業經營體驗區」、「休閒活動區」、「農業景觀及自然生態」三個區,其中、農業經營體驗區分為牧野風情區飛牛廣場、大草坪親子活動區,休閒活動區分為遊客服務中心區農民研習訓練區。有機蔬菜展示區,農業景觀及自然生態區則分為蝴蝶中心,休閒農場研究發展及計劃保留區。

農業經營體驗區

牧野風情區是專供牛隻牧放、並且設置了馬舍及儲料舍、用實木圍籬、在邊緣步道設置了餵食平臺、為遊客提供觸摸機會,而飛牛廣場大草坪親子活動區則是一草地、是牧場的視野最開闊處、此處是為遊客提供放風箏及舉辦各種戶外活動的場所。

休閒活動區

客服中心區面積約4畝,此處提供門區管理停車用餐教育解說及其他服務功能設施,該區集中了牧場中主要建築、為配合牧場自然風光、其設施以自然材料為主、修葺了集中式住宿系統、同時提供鄉土性餐飲服務會議室等服務,有機蔬菜展示區則主要是展示有機蔬菜種植生產過程,農民研習訓練區則是提供蝴蝶養殖中藥藥草繁殖等農業發展研習實地訓練學習的場地,農業景觀及自然生態蝴蝶中心包括溫室及網室蝴蝶生態展示園、自然教室網室繁殖場、標本館、幼蟲培養室、誘蝶植物園、森林觀賞步道、賞鳥設施等,休閒農場研究發展及計劃保留區則是保留的發展空間。

自然生態區

自然生態區則分為乳牛生態區、蝴蝶生態區、可愛動物區、自然步道和水域生態區,讓遊客親近自然生態與大自然交融,在草原上奔跑嬉戲,寬闊的飛牛牧場提供您最自然的生態享受。乳牛生態區在飛牛牧場可是招牌區域,廣大的草原放養著數種乳牛讓遊客以最親近的方式親近乳牛;蝴蝶生態區成立於民國82年,佔地約250坪,園內廣植蜜源植物進行蝴蝶保復工作,目前約有10多種、150至200隻蝴蝶,讓遊客了解蝴蝶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完整生活;可愛動物區中有許多迷人的動物,例如貝多綿羊、紐西蘭白兔、臺灣黑山羊等等,可以餵牠們吃飼料、牧草,模樣相當可愛;自然步道分為數條,有垂榕步道、欖仁步道、樟林步道、叢林步道等等,步道大多以木棧空橋、碎石砂土、連鎖磚、紅磚以及枕木等自然材質所組成。

臺灣飛牛牧場建設經驗對大陸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啟示

1、大陸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陸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發展和臺灣地區相比、基本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雖已建設一定數量的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但重量不重質、可持續性不強,缺少前期科學調研。大陸已建的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自發建設多、缺少對園區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的深入調查、對園區發展的外部條件(如區位交通客源市場等)也缺乏研究,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在建設時、若未對這些客觀資源進行科學調查與評價、盲目建設、勢必會在後期競爭中失去優勢偏重景觀和旅遊規劃。

大陸很多園區在規划過程中、未充分挖掘當地的特色資源、盲目模仿國外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做法、導致項目設置雜亂、缺乏特色,同時在制定規劃時、景觀和旅遊方面旺旺是考慮的重點、而在真正對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農產品,綜合開發和經營上缺少想法,這樣自然背離了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建設的初衷和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想法。

2、景觀營造上對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特有的景觀風貌挖掘不夠

在景觀營造上未能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農業資源、往往喜歡模仿風景區或其他旅遊景點景觀營造上的做法、致使一些影響農業休閒觀光項目整體風貌的景點和設施出現在園區內,這樣不僅增加了建設成本、而且還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風貌、甚至可能導致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本質特色的喪失。

3、過多注重硬體設施建設和片面追求產值

目前很多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過多重視硬體設施的建設、軟體方面(如園區居民的積極參與與服務等)注意較少、比較看重短期回報、不注重將園區內的資源進行整合、缺少可持續經營的理念。

1

啟 示

1、科學調研合理規劃

對於產業發展的規劃、首先要對園區基址的資源進行調研,這些資源包括園區的區位自然資源社會經濟和文化資源等方面,將這些方面為作為產業規劃的主要參考指標、同時確定主要指標下面的二級指標、建立都市農業發展的評價體系,二級指標的選擇要有代表性、同時要便於獲取,例如自然資源的二級指標,可選動植物資源,地形地貌特徵,水文降雨量,土壤氣候日照等。

在指標體系構建完成後、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的權重、以便對各類基礎資源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通過以上方法規劃人員可得出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產業發展的方向及重點、同時也可得出這些資源對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以便後期建設時、對園區進行合理的定位、同時也能有效配置各種資源。

2、加強綜合開發

結合農產品的特點及園區的環境對園區進行合理的定位,同時將園區內的農業資源進行提煉變成農業遊憩資源,再通過生產、生活、生態的界面進行轉換使其衍生出一些有特色的產品和有創意的服務以便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

例如臺灣飛牛牧場將牛奶、奶牛、蝴蝶、有機蔬菜、中草藥等農產品通過生產、生活、生態的界面轉換成特色體驗活動或衍生出有創意的商品,遊客可以製作個人創意的奶酪產品,可參與泥塑奶牛彩繪肥牛或以飛牛為主題的創意繪畫等活動,牧場還通過製作自身品牌的奶產品對外銷售,遊客可參與有機蔬菜的種植澆水除草等活動同時將成熟的有機蔬菜作為綠色食品對外銷售,設置蝴蝶、中草藥的養殖科研基地對外提供科普學習的場所,製作以為奶牛或蝴蝶為主題的生活用品、紀念畫冊、裝飾品等商品對外銷售,舉辦一些以牧場農產品為主題的比賽活動邀請遊客參與獎品為牧場特有的農產品、紀念品或免費的其他體驗活動等,在飛牛廣場——大草坪親子活動區可舉辦放風箏草地足球滑草和其他遊戲活動,在牧放奶牛的牧野風情區周邊設置茶室以便遊客能欣賞到放牧區的農業風光,可以將奶牛的糞便製作成沼氣或有機複合肥料。

3、合理利用資源

充分挖掘農業景觀資源在觀景效果好的地方設置觀景場地便於遊覽者在合適的角度欣賞到園區內自然的農業風光,避免設置一些風景區才有的景點或設施新建築,設施小品儘可能採用當地材料將園區內有特色的舊建築,保留下來使新舊融合保持園區的原始農業風貌,在建築及遊憩設施上儘可能採用自然材料。如當地石料、木材或能體現當地農業風貌的材料等,在基礎設施配置上要減少管線的埋設,避免對基地進行過多的人工建設,減少能源的消耗保持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的資源能循環利用。設立沼氣池既可減少廢棄物的堆積又能以沼氣為燃料,建立廢汙水循環系統根據基地現狀利用自然溝渠或適當設置一些溼地水塘種植,能淨化水的水生植物通過自然淨化使循環後的水作為景觀和灌溉之用。

4、推行社區經營理念

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在建設的同時除了軟、硬體兼顧並互相配合外園區居民的積極參與也至關重要,同時應具備長遠發展眼光用經營文化、經營社區的理念去建設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這一點可以借鑑臺灣的成功經驗,臺灣休閒農業的(園區)概念被賦予具有地方意義的社區理念,通過整合農場、農園、民宿或所有景點使其由點連成線再擴大成面,最終構成休閒農業園區供遊客前來旅遊消費,以此增加園區居民的收益及地方的繁榮與發展這是臺灣休閒農業走在世界休閒農業開發建設前列的重要原因,也是國內城市開展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建設中很重要的部分。

2

結 語

農業休閒觀光項目摒棄了傳統農業單一的生產模式,繼而發展成集生產、生活、生態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通過對農產品的綜合開發和特色經營,延伸產業鏈使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作為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發展主要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的建設要以前期科學的調研為依據,客觀地對各種資源進行評價,確定園區產業發展的方向,對農產的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園區得以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而要不斷挖掘園區內農業資源使其變成農業資源。

透過生產、生活、生態三個界面進行轉換可衍生出一些有特色的產品和有創意的體驗服務以便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通過持續的經營和引導都市消費促進經濟的增長,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的景觀營造上要充分挖掘農業特有的景觀風貌,合理利用資源保持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在建設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時確保開發與保護到達和諧統一,在促進園區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臺灣飛牛牧場告訴你,休閒農業如何做好 一二三產業融合
    並隨團考察了臺灣的休閒農業。短短一個星期,我深刻感受到,臺灣休閒農業經營模式不斷創新,觀光品質高、服務水準高、附加價值高,為我們蓬勃發展的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提供了諸多可資借鑑的內容。臺灣的飛牛牧場以休閒農業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為主軸,發展集成一二三產融合的休閒農業企業,依託農業生產,注重生態的保護和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提供給遊客全方位的休閒生活服務,已成為臺灣最具特色的休閒農場之一
  • 古田:許小美古田銀耳一二三產業融合示範基地揭牌
    7月16日,「許小美古田銀耳一二三產業融合示範基地」揭牌儀式在羅峰村舉行。縣委副書記王雲盛出席並致辭,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謝紅都,寧德市有關部門、縣直有關單位、城西街道有關負責人等出席儀式。
  • 創新模式 融合發展 河北省大力發展生態休閒農業
    按照「產業特色鮮明、生態效益顯著、休閒功能完備、服務能力突出、經營機制完善、示範效應明顯」的總要求,用三年時間,創建100個省級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區。通過規劃引領、功能設計與開發建設,規範經營管理,健全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使之成為現代農業先行區、市民休閒功能區、產業融合示範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帶動全省生態休閒農業向縱深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 發展休閒農業,促進三產融合:長清區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農業旅遊新產業
    近年來,長清區借力歷史文化資源與山水田園風光,以名優特產和秀麗田園為依託,用一二三產融合的思路,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在休閒農業和觀光旅遊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打造了萬德茶業特色小鎮、馬山中醫藥康養小鎮、五峰山蒲公英特色小鎮,馬套村更是在發展特色農業鄉村遊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蘇州共享農莊:農文旅融合新樣板
    高起點謀劃,踐行新發展理念2019年中央、省委、市委一號文件都明確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鮮明導向,並強調要「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蘇州將把大力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作為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
  • 湘陰縣2019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創建方案
    、初級加工、冷鏈物流、休閒旅遊等產業形態,促進產業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通過加工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休閒農業的高效發展,探索建立實體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沾、互惠互利的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培育農村產業融合方式,實現農產品生產、儲藏、加工、銷售、旅遊等一體化融合發展新模式,切實拓寬農民增收鏈。
  • 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名單公布 徐州市賈汪區名列其中
    中國江蘇網12月1日訊 農業部剛剛公布了2017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名單,全國60個縣(市)區入選,我市賈汪區名列其中。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品牌、樹立典型,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總結各地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經驗,2017年4月國家農業部開展了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創建工作。經各地申報、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核、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現決定認定河北省邢臺縣等60個縣(市)區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
  • 我市休閒農業與鄉村遊蓬勃發展
    我市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遊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許多默默無聞的小村莊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勝地。「十三五」時期,我市堅持將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作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主要途徑,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千方百計推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據統計,2019年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銷售收入實現28億元,接待遊客近千萬人次。
  • 喜報丨費縣大田莊鄉周家莊村成功入選山東省休閒農業示範點(村)
    近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2020年度休閒農業示範名單,費縣大田莊鄉周家莊村成功入選!近年來,周家莊村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對標新要求,厚植全域旅遊,突出做好「五篇文章」,不斷提升最美生態休閒鄉村的知名度,加快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增效,每年可吸引50餘萬遊客前來休閒旅遊。休閒農業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費縣高度重視休閒農業的發展,把它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民就業增收的新途徑,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 創新營銷模式和糧農業多措並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東北網8月28日訊(嚴璐璐 記者 王亮) 和糧農業立足於農業行業發展已有15年的歷史,從最初的原糧貿易做到今天公司發展為種植、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獨特的農業基礎資源與新經濟時代最具潛力網絡經營模式完美融合,將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同時,開拓海外市場,產品遠銷加拿大、韓國、西班牙等14個國家。黑龍江省土地面積47.3萬平方千米,作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擁有天然的植物生長優勢,農業產業發達,總耕地面積達1594萬公頃,自然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
  •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去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現在各個有關部委對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比較大,而且與其相關項目也有很多。前幾天我去了六安市的金寨縣,金寨這個地方山清水秀,又是著名的將軍縣,利用這些資源完全可以爭取成為新的農村三次產業融合試點縣。」 姜長雲說。
  • 青島市人大代表劉佳音:建設國家級數字農業創新中心
    劉佳音認為,青島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打開新局面,現代農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但數位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還不夠,數字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數據資源體系建設還不完善,標準缺失阻礙應用協同,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力量不足,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裝備適應性較差,創新能力「掉檔」,產業化水平「斷檔」。這是國家總體數字農業存在的挑戰,也是青島數字農業農村存在的機遇。
  • 德陽: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原野休閒觀光牧場
    德陽原野牧場位於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108國道旁,佔地約300畝,由德陽原野農牧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是一家從事奶牛標準化養殖、牛奶DIY體驗、休閒觀光為一體的有機生態牧場。2017年4月,牧場被農業部推薦為全國首批八大休閒觀光牧場之一。
  • 江西九江市湖口縣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和思考
    近年來,休閒漁業發展突飛猛進,它是傳統漁業的延伸發展和演化,將漁業資源與人們的旅遊休閒需求相融合,市場空間十分廣闊,也是促進產業融合的最佳載體,把漁業第三產業和一二產業融合,我們在現有「洪湖農莊」、昊源公司、「湖畔山莊」等休閒漁業的基礎上,大力開發漁業休閒、垂釣、觀賞、餐飲、會務、渡假、體驗漁家樂、科普教育為一體等多種增收功能,來滿足人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愉悅身心的需求,既解決了水產品銷售難題,又增加了漁民收入
  • 休閒農業奏響岱嶽鄉村振興進行曲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2020年度休閒農業示範名單,其中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村)42個,省級休閒農業精品園區45處,岱嶽區道朗鎮下窪村、樂惠「彩韻田園」農業綜合體榜上有名。如今的樂惠「彩韻田園」農業綜合體和園區所在的朱家窪村、北張村已經成為休閒旅遊網紅打卡地和泰安周邊遊的首選地。備受遊客歡迎的樂惠「彩韻田園」,只是岱嶽區休閒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做出樣板 當好典範 實現引領 成為支柱 湖南寧鄉打造花豬百億產業
    寧鄉市緊緊圍繞「百億產業、富民產業、品牌產業」的發展定位,促進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全面小康緊密結合,讓「寧鄉花豬」成為當地農業的閃亮名片,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產業的發展成果;圍繞花豬特色主導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招大引強,加快建設一批寧鄉花豬標準化規模示範場,力爭2022年出欄寧鄉花豬100萬頭,同時強化花豬全產業鏈開發,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
  • 29秒丨濱州探索形成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濱州模式」 農業競爭力明顯...
    「十三五」以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按照濱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形成了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發展新格局,探索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濱州模式」,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 ...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內容是什麼?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重要舉措,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四化同步」、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 專家: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以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村產業融合
    ,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都是農業經營制度創新。農業產業化主要指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農村產業融合是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產業聯動、體制機制創新等方式,跨界優化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配置,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利益機制,發展新型業態,打破農村一二三產業相互分割的狀態,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各類主體共生的產業生態。
  • 黃山市休閒農業結碩果
    據統計,2017年,我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接待約4000萬人次,綜合收入約2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5%和7.8%。我市在探索休閒農業發展過程中,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加強規劃引導,加大政策扶持,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開展休閒農業示範創建,休閒農業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