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的出現,像是受到了某種哲學和宗教的啟示,其最接近的一是道家,一是禪宗,兩者都崇尚自然,且強調「心識」。
柴燒從傳統柴窯脫胎而來,將傳統柴窯中人為塑造的完美打破,從而使得器物的誕生更加接近自然之物,一如還原山石泥土的本色,窯火如同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將千年的幻化化作一瞬。
道家講「玄之又玄」,禪宗講「宇宙之心」,延伸到審美,恐怕也只有柴燒最接近了。所謂玄之又玄,即是不可言說,禪宗的第三層諦義也即是不可言說之境。在觀賞柴燒器的時候,何嘗不是如此呢!說到底不是不可言說,而是無法涵盡,既然言不達意,不如用心體悟。
常聽人說,柴燒是一種情懷。什麼是情懷呢?念念不忘而迴響就是情懷吧;鍾情於斯而終不可斷念就是情懷吧;知難而進,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情懷吧。念念不忘的,始終鍾情的,知難而上的不就是我們的心嗎?
我們常說欣賞柴燒,即是欣賞它的自然美,可是這自然美終究是歷經幾十道工序數十個小時而人為創造的,它終不是道家的「無」和禪宗的「空」,我們欣賞自然美的「實相」,卻常常忽略了它「幻象」的美。
那製作、體驗、欣賞又何嘗不是由心出發呢,由心出發就是在感受幻象的美了吧。柴燒在還原自然之美的同時提供了無限的想像,那些心中有形的山水、無垠的宇宙、動人的流變,感懷的情愫,又豈是情懷二字可以涵蓋的。
柴房製作柴燒茶器,始於情懷,鍾情於審美,於其中的哲學和宗教意味而在器、形之外找到精神的歸宿。在有形和無形,「實相」和「幻象」之間,用「心」尋求自然美的重塑之道。
每一個柴燒器物,都歷經時間的磨練,從泥到瓷,經水火幻化,在1320°高溫的熔煉下終於鍛鍊成器。1320°,是柴房柴燒「成器」的臨界點。是頓悟?是漸悟!不可言說。
柴房 精選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