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興——龍窯柴燒的匠人心

2020-12-20 印刻生活

建盞非遺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離不開淳樸踏實的建盞工藝人,他們秉持著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專注認真的精神,勤勤懇懇、日以繼夜的堅守在窯邊,等待出窯時的驚喜,也等待燒盞歲月中的回饋。

李有興手作-琉彩(一)

燒盞,不僅僅是一份手藝,一種工藝,更是一種對人生的體悟,一種術業專攻的志向。建盞匠人,看似平凡又辛苦的工作,他們長期跟土與火打交道,卻依然可以在土與火中譜寫出建盞的光輝。也正是點滴的平凡孕育了不凡,在建陽這片土地上,我們有幸得遇這樣一位勤勉與信念皆具的建盞工藝師,他的名字叫李有興,他為我們講述了對建盞的別樣情懷……

李有興師傅

李有興師傅生長於建窯遺址邊,從小對建盞就有天然好感,那一片片殘缺不全卻五彩斑斕的建盞殘片,織就了他童年繽紛的夢,他由最開始的淺顯審美趣味到後來逐漸了解建盞文化與歷史,再到收藏老盞,一路走來他深深愛上了建盞,並開啟了自己的燒盞旅程,他立志燒出好盞,回報建陽這片底蘊深厚的建盞之鄉。

建窯遺址

在燒盞之初,與其他許多建盞工藝師一樣,李有興師傅也曾採用電窯燒盞,比較滿意的作品當屬「浮雕麒麟盞」,這件作品融入了他的創作理念和心血。麒麟盞的盞體清麗高雅,器型秀美,紋路飽滿鮮明,釉面觀感仿佛金麒麟身上的鱗片閃閃耀目,令人過目難忘……

李有興手作-浮雕麒麟盞

電窯燒盞雖不乏精品,但李師傅「志」不在此,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忙碌在自己的龍窯中,他說,龍窯柴燒才更能找到建盞的靈魂……

李有興手作-柿紅醉

「堅持使用宋代古法的燒制工藝,一定要採用龍窯柴燒,才能找到宋代建盞的韻味……」李有興師傅如是說。由電窯走向龍窯,從電燒走向柴燒,他知道,這期間要付出很多辛苦的嘗試和潛心的研究,這或許就是燒盞人鍾情復古卻難以言表的理由吧。都說龍窯柴燒是向天祈求的偶然之美,把追逐不可預知的美妙體現到了極致,李師傅正是在自己的龍窯柴燒中找尋著這樣一種土與火的天然聯結,將自然的極簡元素融入到作品中,燒出來非凡並深刻的美……

李有興手作-紫鈺

也許,建盞的美,無需定義,它本身就會感動你……

在建盞之鄉,有一種修行,叫燒盞。由於建盞的燒制對天然的原礦要求比較高,李有興師傅總是親自遴選礦石,遵從本地標準,半點馬虎不得;他對建盞拉坯所用的泥料,也非常嚴格,一般以建窯周邊南山的泥土為主,他告訴我們,「因為那裡的泥土耐高溫含鐵量比較高,適合燒制原料原味的建盞」;還要將選出來的泥土進行淘洗,淘洗也要經過幾道工序,去處雜質,用80目的篩子篩選出適合的泥料用於坯體,為了讓泥料達到更好的效果,泥料需要放置十五天左右,讓它自然的陳腐、發酵;泥料還需經過高壓的練泥機練泥,排除泥料中的空氣,為的是提高泥料的韌性與可塑性……

李有興師傅拉坯

再經過拉坯、修坯、素燒、直到將素燒成型的坯體上釉,「上釉的時間比較敏感,直接影響著成品,施釉過厚,在高溫的影響下,存在著極大的粘底風險,施釉過薄影響斑紋的表現力」。李有興師傅為我們詳細講述著上釉環節……

李有興師傅上釉

最後迎來鄭重的裝窯時刻,一次柴燒一般需要72小時,這期間需要一直守窯觀火投柴,三天兩夜的時間,是對盞的淬鍊,也是對燒盞人的錘鍊,在火焰躥騰之間,也跳動著李有興師傅的殷殷期待。

大火過後,柴灰融落,還需等待幾天窯溫冷卻,同時也迎來了「出窯萬千」時的興奮與忐忑……

李有興師傅開窯

「龍窯柴燒的魅力就在於此,盡人事,還要聽天命,把一切的工序完美完成,接下來就等待天賜的驚喜……」李有興師傅生動的向我們描述著等待出窯時的感受。

李有興手作-琉彩(二)

在展廳裡,我們看到李師傅的柴燒代表作品「柿紅醉」、「煙柳翠」、「紫蓮花」等,毫無疑問,從名字可見這些盞在色彩方面可謂推陳出新,別有創意。柿紅醉盞體亮紅,盞託白淨,器型耐看,婷婷嫋嫋;煙柳翠盞體翠綠,盞託與盞口配以紅色點綴,器型古樸,端莊雅致;紫蓮花盞體泛紫,釉色均勻,器型小巧,靈動飄逸……

李有興手作-煙柳翠

這些作品皆出自李有興師傅的龍窯,也正是因為龍窯溫度的不可控性極大,所以常常出現窯變釉色,這是驚喜,也是挑戰。柴燒,在李有興師傅的眼中是人與窯的對話,是運用最原始自然的燒制方式結合而成的美麗傑作,即便釉色萬千,但每一隻盞依舊保留著樸拙厚重、深沉內斂的氣質,不失天然的質感,細觀之下胎質方面又具備氣孔少、釉面光滑的優點。

李有興手作-紫蓮花

「電窯和柴窯都各有可取之處,而柴燒盞的釉面溫潤感和胎體包漿感,是電窯所不能取代的,柴燒的路還很漫長,我會堅持走下去,燒出更美的盞……」李有興師傅堅定的說。

相關焦點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龍窯柴燒」絕不是簡單的復古,它是一種泥與火結合的藝術。通過高溫成型,形成獨特的窯變,五彩斑斕,每一款都具有唯一的特徵。龍窯柴燒花月夜「龍窯」在燒制過程中要不停的加柴保持高溫,連續兩天三夜六十個小時不休息,遇天氣不好還要適時延長。停燒後還要冷卻三到五天才能出窯。
  • 柴燒,柴燒,龍窯柴燒!!!
    別問過有多苦,但看我面對失敗時的笑容別問我有多累,但看我忙碌的身影別問我有多難,但看我落寞時仰望蒼天的淚眼別問我要不要繼續,但聽我說下一窯要怎麼燒鏖戰到天亮柴燒,特別是龍窯柴燒,雖然還有,但用來燒的很少了,能經常燒的就更少了。
  • 區別正統龍窯柴燒紫砂壺的正確方法
    大家好,本期為大家講解如何去區別正統的龍窯柴燒。區別正統龍窯柴燒主要是兩大標準,首先是必須要是龍窯燒制的,不能是其他柴窯燒制的,因為龍窯柴燒的燒制手段和窯內氛圍跟其他柴窯還是有區別的;第二就是燒制手法,正統的龍窯柴燒手法就是要求其燒制手段是古法燒制,生胚入窯,全程柴燒。我們先來說說紫砂柴燒這十幾年的發展吧。
  • 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
    (中國網 江南 左若希 2019年10月18日 江蘇宜興消息)10月18日上午,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式暨前墅龍窯開窯儀式於中國陶都(宜興)開幕。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前墅古龍窯「出爐」了一批中外陶藝家作品。
  • 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首先聲明一點,本文僅代表習古堂官方的觀點,是我們根據平時燒制龍窯的經驗給大家做一次深入簡出的工藝解釋,方便喜歡建盞的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龍窯盞的整個製作工藝。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
  •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經歷了800年的斷燒之殤,慶幸建盞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之中。在如今從事建盞燒制的匠人當中,按照不同的創作理念和風格分出了許多流派。有一派,便是主張「復古」的「柴燒派」…… 目前,建陽當地從事建盞生產的廠家有千家之眾,但真正沿用龍窯柴燒工藝的屈指可數。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雖然經過八百年之久的斷燒,但現在建盞還是重現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而現在從事燒制建盞的匠人當中,根據不同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分出了不同的流派。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
  • 視頻賞析|習古堂頂級通天龍窯柴燒慶賀祖國70華誕
    破萬盞乃星河,上星河雄視天下,習古堂通天龍窯柴燒收藏級三步曲。現代建盞的燒制工藝大致分兩大類:柴窯和電窯,而柴窯又分三種:通天龍窯(宋代龍窯),隔間窯,倉窯。習古堂的龍窯就是第一種,完全復原宋代龍窯的結構和燒制,整個窯依山而建,窯內通透,沒有隔間,這樣的窯,窯內溫度和氣氛都變化多端,難以掌控,成品率極低,絕大多數是殘次品或雜色釉盞,但偶得的精品呈現出來的藝術美感是其它柴窯或電窯不可比擬的,胎底柴味十足,釉面溫潤如玉,斑紋古樸典雅。
  • 他重燃800年建盞龍窯柴燒之火,日本陶藝大師為之折服!
    建盞與宋時鬥茶的風尚息息相關,這種厚重、大氣的茶盞,不僅將中國的黑瓷文化輻射至整個東亞文化圈,而且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所謂「龍窯柴燒,入窯一色,出窯萬千」,曜變、油滴、兔毫、鷓鴣斑,每隻建盞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 柴燒建盞那麼貴,竟然是受它影響
    燒制匠人需要在白天和晝夜進行還原焰燒制,而龍窯柴燒過程需要不斷的加柴,溫度升溫快,降溫也快,還原焰溫度也不易控制。顯微鏡下的龍窯柴燒花月夜盞,結晶宛如小雛菊九龍窯傳承人危敏捷老師說到:做柴燒,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老師的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制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只是堅信著:柴燒既是瓷人的起點,也是我們追求的終點。
  • 何為柴燒建窯建盞?龍窯與倒焰窯柴燒又有何不同?怎麼區分兩者?
    柴燒歷史較為悠久,建盞的燒制一開始就是採用柴燒法,用最傳統的木材進行升溫,而柴燒又分為傳統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有不少盞友剛看到看到這個兩個詞,不知道如何區分兩者,所以我們就來談一談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
  • 柴燒建盞的五大特點!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使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樸;而柴燒又是符合這樣的審美標準,燒制出的建盞古樸脫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燒建盞嗎?一、什麼是柴燒?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以雜柴、松脂作為燃料,燒制建盞時用匣缽罩住,把木灰與火隔開避免直接接觸,使建盞釉面保持完整一致。龍窯採用自然通風方式,窯內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加上此種窯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
  • 印象·吉州窯首屆龍窯柴燒節押窯活動盛大啟幕(多圖)
    吉州窯首屆龍窯柴燒節活動現場(本文圖片由吉州窯景區提供) 龍窯柴燒點火儀式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曠喜保、記者劉靖雯近日,吉州窯首屆龍窯柴燒節舉辦,時隔六百年的龍窯再次燃起窯火。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1月4日,主辦方在吉州窯遺址公園持續推出民俗柴燒押窯活動,現場,千餘件限量作品供廣大陶瓷愛好者、收藏家進行押窯。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建盞非遺匠人詹桂溪和他的龍窯柴燒建盞▼(視頻)十個人裡九個人不知道的瓷器?曜變建盞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福利:私信回復「老盞」可免費獲取159套精美建盞老盞圖集柴燒,作為一種古老的陶瓷燒制技藝,它的發展與伴隨了中國瓷從粗放到精緻,由原始到高級的演化過程。
  • 購買建盞的人那麼多,為什麼都追著買柴燒建盞?建議你看完這5點
    而柴燒無疑是建盞燒制技藝中最為頂尖的,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燒制技藝之一,柴燒始終秉承著自己原始的古拙質樸和渾然天成,在千年後的今天依舊大放異彩,成為了建盞界炙手可熱的新寵兒。可關於柴燒,對於許多剛入門不久的盞友都還是一知半解,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探索柴燒跨越千年的秘密。
  • 柴燒紫砂壺與普通紫砂壺的區別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韻,一鍵關注本帳號柴燒紫砂壺的工藝,最早可追溯至上千年。紫砂壺最早就是利用龍窯,柴燒的方法燒制。柴燒紫砂壺那被火焰炙燒的強烈氣感,那在空氣中舞動的溫度,最後歸於平靜的溫柔,只有用火柴逼出的歷練,才能讓沉睡的陶土煥發一新,燒出有濃烈歸屬感且耐人尋味的作品。
  • 前墅古龍窯柴燒
    前墅龍窯,位於宜興市丁蜀鎮前墅村。前墅龍窯創燒於明代,延燒至今,是宜興地區目前仍以傳統方法燒制陶瓷器的唯一一座龍窯,故有"活著的古龍窯"的美稱,被譽為研究中華陶瓷生產史的"活標本"。窯身上方建有窯棚,石柱,上覆以木樑及小瓦。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並且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柴燒建盞普遍比電燒盞來的貴,那究竟柴燒建盞貴在哪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遵循古法技藝燒制首先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法燒制方式,以松柏木為燃料。由於建盞在燒制中過程中容易發生不可控的狀況,古時的匠人們為了避免建盞釉面落灰或胎體走火等瑕疵的出現,在燒制建盞時用匣缽將盞罩住,隔離盞與窯內的環境,防止被窯火中的煙塵、火剌及落灰的汙染,為釉面創造一個潔淨、氣氛均勻的燒成環境,使建盞釉面保持完整一致。
  • 建盞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
    建盞和其他瓷器一樣,燒制方法分為柴燒和電燒,而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呢,是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電燒建盞柴燒和電燒的區別:●柴燒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師傅所遵循的燒制技藝,而電燒則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燒制手段●柴燒和電燒其原料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兩者的升溫方式不同,窯內的環境也就略不同,一般柴燒的釉面溫潤度會好於電燒。●柴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電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均勻密集。
  • 德化柴燒陶瓷作品亮相文博會 陶藝匠人展示技藝
    現場展示製作技藝 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東南網12月4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鄒玒)4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拉開帷幕,在福建展館陶藝文化互動區,德化柴燒陶瓷作品頗受關注,陶藝匠人現場展示製作技藝,吸引許多逛展者駐足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