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燃800年建盞龍窯柴燒之火,日本陶藝大師為之折服!

2020-12-20 豫見文化醉千秋

2016年秋天,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拍出一件天價之物,日本臨宇山人珍藏的「油滴天目」,拍得了1170.3萬美元,以當日匯率折合近8000萬人民幣。

這隻一時風頭五兩的南宋「油滴天目」,就是建盞,是福建建陽窯生產的茶盞的簡稱,在日本,建盞可是了不得的寶貝,最為典型的例證,就是收藏於日本的4隻宋朝建盞,都被定為「國寶」。

建盞與宋時鬥茶的風尚息息相關,這種厚重、大氣的茶盞,不僅將中國的黑瓷文化輻射至整個東亞文化圈,而且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所謂「龍窯柴燒,入窯一色,出窯萬千」,曜變、油滴、兔毫、鷓鴣斑,每隻建盞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這般神奇的建盞,其燒制工藝卻有近800年的歷史斷層,而今根據史料記載和傳世奇品,來復燒傳承這一技藝,是很多制瓷匠人的夙願,今天要說的主人公熊忠貴,就是一個苦心鑽研建盞的陶瓷藝術大師。

熊忠貴:1955年出生,出身陶藝世家,15歲開始師從父親熊賢備學習陶瓷燒制。1992起,開始宋代建盞燒制技藝的恢復性研究工作,傳承建盞傳統的古法柴燒工藝。2013年被評為建陽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雖然已過耳順之年,他依然堅守在上千攝氏度爐溫的老龍窯旁,近50個春秋,無數個日夜星辰,他始終身體力行,傳承著800年建盞龍窯柴燒技藝之火。

我們見到熊忠貴,是在福建水吉鎮仁山村的「吉玉坊」,「吉玉坊」是他的工作坊,也是柴燒建盞的傳承之地,這座建於上世紀70年代,全長36米的老龍窯依山坡而建,熊忠貴和這座窯結下的不解之緣,也有了數十年的光陰。

出身陶藝世家的熊忠貴,15歲那年,跟隨父親熊賢備學習制瓷技藝,也許是出身世家的基因傳承,少年時代的他,就掌握了一整套,煉泥、拉坯、制釉、燒窯的技術要領

到上世紀80年代,國家恢復仿宋建窯兔毫釉獲得成功,此後又恢復研製出了鷓鴣斑等多個品種,建盞也隨之逐漸升溫,而在此之前,熊忠貴已開始自己的建盞柴燒試驗,並摸索出了其中的一些門道。

此後,隨著建盞市場的興起,熊忠貴本想利用這座老龍窯燒制建盞,可無奈柴燒的成本太高,迫於現實,他只好選擇成本低廉的電窯燒制建盞,在當時,電窯燒制的建盞雖然走俏市場,卻被他認為,始終沒有柴燒建盞的,「千變萬化、古樸柔和」

熊忠貴建盞作品,在商業利益和文化傳承兩者的抉擇中,熊忠貴最終選擇了後者,他認為,「龍窯柴燒是對宋代建盞文化真正意義上的傳承」,2013年,為了全面還原宋代建盞的製作工藝,熊忠貴重新啟動伴隨他近半個世紀的老龍窯

熊忠貴燒制的建盞,從選泥、煉泥、拉坯、修坯,到施釉、裝燒等十幾道工序,均還原古法,凝視每一隻建盞,恍如一片星空,繁星點點,或神秘莫測,令人心潮起伏

熊忠貴每做建盞都用陶土和紅釉礦,配以草木灰的傳統辦法製成。在距離吉玉坊不遠處有一片凹地,底下蘊藏的陶土黏性十足,熊忠貴就是挖取此處的陶土製盞。,建窯的燒制並不是樁易事,正所謂「一窯生、一窯死、一窯生不如死」,決定燒製成敗的有很多因素,裝窯的位置、火候的把控、天氣的狀況……,甚至是木柴的溼度熊忠貴說,老龍窯一次可放入幾千隻建盞,但成品率只有百分之幾

燒制所用的匣缽,而這,也是建盞成為黑瓷文明,最耀眼明珠的魅力所在,高失敗率同時帶來的,是誕生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與他人的刻意為之不同

熊忠貴的獨到之處在於,對建盞形態恰如其分的表現力,正是因為他的不刻意巧而巧,方能「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

深夜,在我們即將離開這座繁忙的老龍窯之時,窯溫已達1300攝氏度的峰值,此時需要封閉投柴口,熊忠貴同樣親力親為,他將泥甩到投柴口,再用手抹嚴實,他說,停火降溫的過程最怕冷空氣進入窯爐,這樣會造成建盞釉色的偏差

接下來的工作遠沒有結束,燒一窯,從起火到封火十幾道工序,歷時數天,有時需要在高溫的龍窯旁,不眠不休十幾個小時,如若不是真正的熱愛和專注的匠心,一般人很難堅持

熊忠貴和他的徒弟們,據說日本陶藝大師林功助,每年必帶上翻譯來到水吉,只為欣賞熊忠柴燒建盞,而熊忠貴所燒制的建盞作品,也屢獲大獎,在北京第三十一屆國際禮品及工藝品展覽會中,更是榮獲工藝美術金獎,以下為熊忠貴做為技術大師的吉玉坊建盞作品——

造物,以東方萬物為基,從看似平淡的手藝中汲取美、發現美,而建盞的自然窯變,無法預測,更是「無所矯飾,渾然天成」,匠人匠心,不做天馬行空的創意,不是流於表面的浮華,不靠人為雕琢的裝飾,只力求大道至簡,達到渾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向世人展現,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想要了解柴燒建盞,首先要了解以下幾點:1、龍窯燒制工藝龍窯始於商代,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築,以斜臥似龍而得名。龍窯採用自然通風方式,選用松木為燃料,火借風勢,窯溫可達1300度以上,能形成豐富落灰和滋潤肥厚的釉層,且有很好氧化窯氛,燒制的器物色彩變化豐富,透氣性好,材質穩定,且每件器物獨一無二,有很好收藏性和實用性。2、龍窯柴燒特點①柴燒不較現代電燒華麗,但古樸有雅韻。
  • 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為何宋代建窯建盞在日本擁有至高無上的推崇,它的工藝和藝術特點有何神奇之處呢?今天我們以白話文形式為盞友們做深入解析,精彩不容錯過!首先聲明一點,本文僅代表習古堂官方的觀點,是我們根據平時燒制龍窯的經驗給大家做一次深入簡出的工藝解釋,方便喜歡建盞的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龍窯盞的整個製作工藝。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
  • 李有興——龍窯柴燒的匠人心
    建盞匠人,看似平凡又辛苦的工作,他們長期跟土與火打交道,卻依然可以在土與火中譜寫出建盞的光輝。也正是點滴的平凡孕育了不凡,在建陽這片土地上,我們有幸得遇這樣一位勤勉與信念皆具的建盞工藝師,他的名字叫李有興,他為我們講述了對建盞的別樣情懷……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建盞非遺匠人詹桂溪和他的龍窯柴燒建盞▼(視頻)十個人裡九個人不知道的瓷器?曜變建盞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福利:私信回復「老盞」可免費獲取159套精美建盞老盞圖集柴燒,作為一種古老的陶瓷燒制技藝,它的發展與伴隨了中國瓷從粗放到精緻,由原始到高級的演化過程。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建盞,作為黑瓷燒制技藝的頂峰,曾經宋徽宗趙佶欽定的御用茶器,在宋代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盞」。雖然經過八百年之久的斷燒,但現在建盞還是重現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而現在從事燒制建盞的匠人當中,根據不同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分出了不同的流派。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以本地特有的高含量鐵元素黏土,燒制風格獨特的釉瓷而著稱,建盞是為代表瓷器,為宋徽宗所喜愛。
  • 柴燒建盞的五大特點!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使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樸;而柴燒又是符合這樣的審美標準,燒制出的建盞古樸脫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燒建盞嗎?一、什麼是柴燒?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以雜柴、松脂作為燃料,燒制建盞時用匣缽罩住,把木灰與火隔開避免直接接觸,使建盞釉面保持完整一致。龍窯採用自然通風方式,窯內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加上此種窯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
  • 何為柴燒建窯建盞?龍窯與倒焰窯柴燒又有何不同?怎麼區分兩者?
    柴燒歷史較為悠久,建盞的燒制一開始就是採用柴燒法,用最傳統的木材進行升溫,而柴燒又分為傳統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有不少盞友剛看到看到這個兩個詞,不知道如何區分兩者,所以我們就來談一談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
  • 無恙窯 柴燒建盞丨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無恙窯位於福建南平市建陽區,是一座隔斷式的格柵龍窯,公司特聘請楊建平為此窯的燒盞大師。楊建平,建盞工藝美術師,南平市第一屆民間工藝美術名藝人,其作品復古典雅、釉色鮮明、花色獨特,深受海內外建盞愛好者的青睞,多次獲得過國內外工藝獎項,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楊師傅在龍窯柴燒建盞的燒制技藝上尤為擅長,同樣的原料,在相同的龍窯,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釉色光彩變幻莫測,截然不同。
  • 除了受到盞友追捧的柴燒 建盞還有哪些燒制技藝?
    即使是同一配方在不同的燒成條件和氣氛下,也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所以說燒窯成功與否決定了建盞品質的優劣。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目前建盞市場的三大主流燒法:傳統的柴燒以及現代的電燒、氣燒。1. 柴燒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以松柏木為燃料。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這種古老的燒制技術隨著建盞的繁榮而復興,重新受到市場的追捧,被新一代陶藝人所傳承。並且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柴燒建盞普遍比電燒盞來的貴,那究竟柴燒建盞貴在哪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遵循古法技藝燒制首先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法燒制方式,以松柏木為燃料。
  • 柴燒建盞那麼貴,竟然是受它影響
    建盞斑紋非人工編造,而是來自大自然,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它完全突破過去對陶瓷的審美觀,作品表現的是歸於本原的美,是素雅大氣的藝術品········建盞的成品率極低,就是電窯燒制的成品也少之又少,更別說是柴窯。
  •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建盞作為我國黑瓷技藝的巔峰之作,著有「天下第一盞」之美名。它曾是宋徽宗欽點的皇室御用品,在宋代享有無上地位。經歷了800年的斷燒之殤,慶幸建盞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之中。在如今從事建盞燒制的匠人當中,按照不同的創作理念和風格分出了許多流派。有一派,便是主張「復古」的「柴燒派」……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看懂這三點就夠了
    柴燒是建盞最古老傳統的燒制方式,以木材作為單一、主要的燒窯燃料。在兩宋時期就有窯爐群聚,長龍窯多達九十九條的窯燒盛況。如今在建窯遺址發掘整理的目前國內最大的龍窯遺蹟,長達135.6米,一窯約摸有十萬件瓷具,可見當時生產規模之大、產量之多可見一斑。雖然現在隨著燒制技術的成熟,電燒、氣燒的出現,但還是有很多大師在堅持柴燒。
  • 購買建盞的人那麼多,為什麼都追著買柴燒建盞?建議你看完這5點
    建盞是我國黑釉瓷器的傑出代表,其本身就有著獨特的魅力讓人為之神往,再加上燒制工藝的特殊性,就更加為它增添了一抹神秘古樸的色彩。1.何為柴燒顧名思義,凡是用木材為燃料進行燒制的技藝都可以稱作柴燒,在用柴燒燒制瓷器時,一般都會用匣缽罩住胎體避免其與木灰和火直接接觸,從而保證釉色不變。
  • 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
    (中國網 江南 左若希 2019年10月18日 江蘇宜興消息)10月18日上午,首屆前墅龍窯柴燒藝術節開幕式暨前墅龍窯開窯儀式於中國陶都(宜興)開幕。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前墅古龍窯「出爐」了一批中外陶藝家作品。
  • 建盞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
    建盞和其他瓷器一樣,燒制方法分為柴燒和電燒,而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呢,是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電燒建盞柴燒和電燒的區別:●柴燒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師傅所遵循的燒制技藝,而電燒則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燒制手段●柴燒和電燒其原料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兩者的升溫方式不同,窯內的環境也就略不同,一般柴燒的釉面溫潤度會好於電燒。●柴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電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均勻密集。
  • 柴燒建盞的窯變與茶變色彩
    【壹盞香茗】 柴燒窯變建盞建盞的一生,無處不充斥著變化與未知。千百年來,建盞的胎土、釉料、製作工藝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但其燒制出來的器具外觀、釉面色彩卻千變萬化,不相雷同。從一團泥土到精美瓷器,建盞始終在追求不變中的變。無論是柴燒龍窯中的火土共舞,還是白瓷蓋碗中的茶盞相碰,未知與奇趣,始終與建盞如影隨形。
  • 柴燒撞上氣燒,你還在傻傻分不清?看完這三點秒破建盞迷局!
    目前建盞市場大體分為三種主流燒法:傳統的柴燒以及現代的氣燒和電燒。儘管便捷燒制下的建盞成品樣式更為可控,但柴燒建盞樸素天然、歸於本原的美明顯更受建盞愛好者推崇。在各美其美的同時,小編跟大家探討下建盞氣燒與柴燒的區別,方便大家入手建盞。
  • 澤緣建盞:龍窯柴燒是什麼意思?
    相信收藏建盞的朋友們也對龍窯建盞有所耳聞,不過大部分還是不了解它的這個意思,那我們就從它的字面意思來講,龍窯自然而然的就是在龍窯這個地方,燒制出來的建盞。其實這個地方它有很深的歷史淵源,這一類建盞已是令很多收藏者神往的。那麼澤緣建盞這就帶你去一探究竟。
  • 視頻賞析|習古堂頂級通天龍窯柴燒慶賀祖國70華誕
    破萬盞乃星河,上星河雄視天下,習古堂通天龍窯柴燒收藏級三步曲。現代建盞的燒制工藝大致分兩大類:柴窯和電窯,而柴窯又分三種:通天龍窯(宋代龍窯),隔間窯,倉窯。習古堂的龍窯就是第一種,完全復原宋代龍窯的結構和燒制,整個窯依山而建,窯內通透,沒有隔間,這樣的窯,窯內溫度和氣氛都變化多端,難以掌控,成品率極低,絕大多數是殘次品或雜色釉盞,但偶得的精品呈現出來的藝術美感是其它柴窯或電窯不可比擬的,胎底柴味十足,釉面溫潤如玉,斑紋古樸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