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2020-12-20 建盞20190419

為何宋代建窯建盞在日本擁有至高無上的推崇,它的工藝和藝術特點有何神奇之處呢?今天我們以白話文形式為盞友們做深入解析,精彩不容錯過!

首先聲明一點,本文僅代表習古堂官方的觀點,是我們根據平時燒制龍窯的經驗給大家做一次深入簡出的工藝解釋,方便喜歡建盞的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龍窯盞的整個製作工藝。

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

窯外篇:

窯外工藝(準備工作)會受到兩大因素的制約,第一個就是原料的制約(泥料和釉料)第二個是窯體的制約。我們逐一分析!

原料:建盞的原料是獨特的,已知只有原產地少數幾座山頭上的泥土和礦石才適合做建盞。為什麼會有這種獨特性呢?因為建盞原料耐溫性和含鐵量要達到某種平衡的狀態,這樣燒制出來的盞才會有自然古樸的韻味。如果耐溫性不夠,燒制過程中坯體容易變形,開裂,鼓包等這些重大瑕疵。如果含鐵量不夠,燒制出的盞結晶不夠飽滿,紋路不夠清晰,因為建盞的結晶是鐵元素聚集產生的。

紅土 含鐵量高 不耐高溫

粘土 耐高溫 含鐵量低

其他地方的原料不具備這種特性,所以做不了建盞。然而原料的耐溫性和含鐵量並不是穩定不變的,即使同一座山頭,不同位置,不同深淺的地方挖出來的泥料、釉料都會有所差異。所以做盞的過程中,原料的不穩定性是永遠存在的,在選取原料這方面我們耗費的時間,精力非常多。

天然礦泥

天然礦釉

窯體:窯體的設計是窯外工藝重要的一環。長度,寬度,坡度,密封性這些都非常關鍵,窯體的長度,寬度,坡度是有一個比較合理規格的,這裡就不具體介紹了,重要的是窯體坡度決定著燒制過程中升溫是否順利,以及窯內上下層匣缽之間的溫差是否過大。升溫不順利,或者上下層匣缽的溫差過大,都會直接影響成品率。窯體的密封性則決定了燒制時窯內的溫度和氣氛會不會劇烈變化,密封性好的窯,溫度和氣氛能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營造出適合建盞成型的環境。

習古堂通天龍窯

窯內篇:

窯內工藝(燒制過程)燒制過程中也會受到兩大因素的制約,第一個是木柴,第二個是火候。下面我們也逐一分析一下!

木柴:松木柴是從古沿用至今的,也是經過無數先人試驗後得出的最佳燃料,這個毋庸置疑。據我們燒制的經驗來判斷,是因為松木柴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濃煙,煙氣中含有某種物質能與釉面發生化學反應,讓釉面變得更加古樸自然,呈現出優美的釉色。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其他木柴作為燃料,一樣可以燒制出帶結晶的建盞,只是釉面呈現的效果不如松木柴燒出來的那般有韻味。這裡所說的木柴制約關鍵在於木柴的乾濕度,這個把控非常重要,要根據季節,天氣來決定。正常來說,乾旱季節木柴不需要幹透,雨季木柴相對要乾燥一些。沒有把握好木柴的乾濕度,會直接影響成品率。

習古堂燒窯用的松木柴

火候:建盞成型最關鍵的一步就在這裡了,火候的掌握直接影響建盞品質。火候分成四步曲,先小火,然後中火,接著大火,最後保溫。每一個階段的掌控都非常關鍵,這沒有絕對的閾值,要根據現場觀察窯內情況來適當調整。

習古堂龍窯大火時溫控箱顯示

(溫度對燒制只有參考意義,更重要是經驗)

整個燒制過程中,火候需要及時觀測,並做出正確的判斷,適當調整投柴的方式以及投柴量。假如溫度燒過高了會造成黏底,鼓包,開裂等重大瑕疵。溫度燒得太低,會造成坯體和釉面沒有完全融合,呈現出起皮的現象。

黏底現象

鼓包現象

起皮現象

只有溫度燒到適當,盞的結晶形態以及分布才會恰到好處,但火焰是個神奇的東西,沒有人能精確控制它,控火是燒制時最難艱難的一步,只能根據平時的經驗估摸著進行。溫度燒到適當的時候,最後一步是進行保溫,保溫的作用是讓釉面充分瓷化,變得光滑,減少釉面的小氣孔。保溫時長很講究,時間太長會造成黏底現象,因為保溫的時候受重力影響,釉是往下流動的狀態,釉淚也是保溫這個階段形成的。時間太短的話釉面的光澤度提升不明顯,釉面小氣孔會比較多!

習古堂窯王 大撇口【藍曜】

以上就是我們燒制傳統龍窯的一些經驗淺談。傳統龍窯柴燒受到這四大不可控因素的制約,想要燒制出精美的盞是很困難的,很多時候是30%的經驗+70%的運氣,所以龍窯柴燒盞的成品率很低,尤其是極致的釉面和斑紋,更是可遇不可求,每一隻極品建盞都是窯神的恩賜,因此每次燒窯前都要祭祀,以虔誠之心燒盞!

燒窯前的祭祀

作者:習古堂翁燦仁、翁可騰

發表於2020年3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想要了解柴燒建盞,首先要了解以下幾點:1、龍窯燒制工藝龍窯始於商代,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築,以斜臥似龍而得名。龍窯採用自然通風方式,選用松木為燃料,火借風勢,窯溫可達1300度以上,能形成豐富落灰和滋潤肥厚的釉層,且有很好氧化窯氛,燒制的器物色彩變化豐富,透氣性好,材質穩定,且每件器物獨一無二,有很好收藏性和實用性。2、龍窯柴燒特點①柴燒不較現代電燒華麗,但古樸有雅韻。
  • 李有興——龍窯柴燒的匠人心
    ,一路走來他深深愛上了建盞,並開啟了自己的燒盞旅程,他立志燒出好盞,回報建陽這片底蘊深厚的建盞之鄉。建窯遺址在燒盞之初,與其他許多建盞工藝師一樣,李有興師傅也曾採用電窯燒盞,比較滿意的作品當屬「浮雕麒麟盞」,這件作品融入了他的創作理念和心血。
  • 他重燃800年建盞龍窯柴燒之火,日本陶藝大師為之折服!
    建盞與宋時鬥茶的風尚息息相關,這種厚重、大氣的茶盞,不僅將中國的黑瓷文化輻射至整個東亞文化圈,而且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所謂「龍窯柴燒,入窯一色,出窯萬千」,曜變、油滴、兔毫、鷓鴣斑,每隻建盞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而現在從事燒制建盞的匠人當中,根據不同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分出了不同的流派。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以本地特有的高含量鐵元素黏土,燒制風格獨特的釉瓷而著稱,建盞是為代表瓷器,為宋徽宗所喜愛。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建窯建盞始燒於唐末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及元初。在宋朝的鬥茶風潮下,被推上了至高無上的位置。千年前建盞以鐵胎傲然出世,如今以變幻莫測的釉色卓越超群。加之柴燒而成的建盞古拙質樸,體現了宋代美學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龍窯柴燒花月夜限量珍品 #68223 探索柴燒 建窯,窯址位於今福建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的蘆花坪一帶 龍窯柴燒花月夜限量珍品 #68223 宋明飲茶方式的大變革,使得宋代建盞工藝就此斷代800年。
  • 何為柴燒建窯建盞?龍窯與倒焰窯柴燒又有何不同?怎麼區分兩者?
    柴燒歷史較為悠久,建盞的燒制一開始就是採用柴燒法,用最傳統的木材進行升溫,而柴燒又分為傳統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有不少盞友剛看到看到這個兩個詞,不知道如何區分兩者,所以我們就來談一談龍窯柴燒與倒焰窯柴燒。
  • 澤緣建盞:龍窯柴燒是什麼意思?
    其實如果了解過建盞歷史的朋友們應該特別的清楚,這個龍窯在商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建盞在我們古中國或者說是陶瓷在我們古中國的歷史有多麼的悠久。而現在這個龍窯並不經常用它,只是每個月燒一窯陶器,這就使得龍窯柴燒建盞,更加的價值不菲。
  • 柴燒建盞的五大特點!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使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樸;而柴燒又是符合這樣的審美標準,燒制出的建盞古樸脫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燒建盞嗎?一、什麼是柴燒?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以雜柴、松脂作為燃料,燒制建盞時用匣缽罩住,把木灰與火隔開避免直接接觸,使建盞釉面保持完整一致。龍窯採用自然通風方式,窯內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加上此種窯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
  • 無恙窯 柴燒建盞丨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大師級工藝水準#無恙窯位於福建南平市建陽區,是一座隔斷式的格柵龍窯,公司特聘請楊建平為此窯的燒盞大師。楊建平,建盞工藝美術師,南平市第一屆民間工藝美術名藝人,其作品復古典雅、釉色鮮明、花色獨特,深受海內外建盞愛好者的青睞,多次獲得過國內外工藝獎項,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楊師傅在龍窯柴燒建盞的燒制技藝上尤為擅長,同樣的原料,在相同的龍窯,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釉色光彩變幻莫測,截然不同。
  • 柴燒建盞那麼貴,竟然是受它影響
    燒制匠人需要在白天和晝夜進行還原焰燒制,而龍窯柴燒過程需要不斷的加柴,溫度升溫快,降溫也快,還原焰溫度也不易控制。燒制建盞為何選擇松木,是因為松木燒出的火焰長、熱量高、灰粉少,有利於窯內溫度、氣氛更均勻地分布,從而保證窯內的器皿燒得多、快、透,而且更省柴。在燒制建盞時,往往以大松木劈成柴火,這樣不僅火力持久,含有的松油脂也很豐富;而且這種油脂還有一個難以替代的好處,可以達到滋潤釉面的目的。
  • 除了受到盞友追捧的柴燒 建盞還有哪些燒制技藝?
    即使是同一配方在不同的燒成條件和氣氛下,也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所以說燒窯成功與否決定了建盞品質的優劣。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目前建盞市場的三大主流燒法:傳統的柴燒以及現代的電燒、氣燒。1. 柴燒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以松柏木為燃料。
  • 何為柴燒?柴燒建盞有何難度?傳統柴燒和電燒、氣燒有什麼區別?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柴燒建盞的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燒成難度的體現也在於此。任意選擇一個柴燒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便是同一窯內的建盞,釉色斑紋的變化都有可能天差地別。何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燒制瓷器時把木灰與火分開,避免直接接觸,使釉色外觀一致。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是形成柴燒盞體表色澤的最重要因素。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自然也就成為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 建盞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
    建盞和其他瓷器一樣,燒制方法分為柴燒和電燒,而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呢,是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電燒建盞柴燒和電燒的區別:●柴燒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師傅所遵循的燒制技藝,而電燒則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燒制手段●柴燒和電燒其原料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兩者的升溫方式不同,窯內的環境也就略不同,一般柴燒的釉面溫潤度會好於電燒。●柴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電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均勻密集。
  • 視頻賞析|習古堂頂級通天龍窯柴燒慶賀祖國70華誕
    破萬盞乃星河,上星河雄視天下,習古堂通天龍窯柴燒收藏級三步曲。現代建盞的燒制工藝大致分兩大類:柴窯和電窯,而柴窯又分三種:通天龍窯(宋代龍窯),隔間窯,倉窯。習古堂的龍窯就是第一種,完全復原宋代龍窯的結構和燒制,整個窯依山而建,窯內通透,沒有隔間,這樣的窯,窯內溫度和氣氛都變化多端,難以掌控,成品率極低,絕大多數是殘次品或雜色釉盞,但偶得的精品呈現出來的藝術美感是其它柴窯或電窯不可比擬的,胎底柴味十足,釉面溫潤如玉,斑紋古樸典雅。
  • 建盞電燒和柴燒有何區別?怎樣判斷柴燒還是電燒,兩者誰更好?
    建盞柴燒與電燒是現在比較常用的兩種燒制工藝,也是讓盞友跟收藏者比較難以區分,無法評判孰好孰壞的根本認知點。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建盞柴燒與電燒的區別以及產品的不同。柴燒一般來說,柴燒作為中國最傳統的燒制方式,凡是用柴為燃料燒成的建盞,都能被稱為柴燒建盞。柴燒建盞的缺點在於溫度不好控制!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建盞非遺匠人詹桂溪和他的龍窯柴燒建盞▼(視頻)十個人裡九個人不知道的瓷器?曜變建盞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福利:私信回復「老盞」可免費獲取159套精美建盞老盞圖集柴燒,作為一種古老的陶瓷燒制技藝,它的發展與伴隨了中國瓷從粗放到精緻,由原始到高級的演化過程。
  • 柴燒建盞的窯變與茶變色彩
    【壹盞香茗】 柴燒窯變建盞建盞的一生,無處不充斥著變化與未知。千百年來,建盞的胎土、釉料、製作工藝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但其燒制出來的器具外觀、釉面色彩卻千變萬化,不相雷同。從一團泥土到精美瓷器,建盞始終在追求不變中的變。無論是柴燒龍窯中的火土共舞,還是白瓷蓋碗中的茶盞相碰,未知與奇趣,始終與建盞如影隨形。
  • 柴燒撞上氣燒,你還在傻傻分不清?看完這三點秒破建盞迷局!
    目前建盞市場大體分為三種主流燒法:傳統的柴燒以及現代的氣燒和電燒。儘管便捷燒制下的建盞成品樣式更為可控,但柴燒建盞樸素天然、歸於本原的美明顯更受建盞愛好者推崇。在各美其美的同時,小編跟大家探討下建盞氣燒與柴燒的區別,方便大家入手建盞。
  • 購買建盞的人那麼多,為什麼都追著買柴燒建盞?建議你看完這5點
    建盞是我國黑釉瓷器的傑出代表,其本身就有著獨特的魅力讓人為之神往,再加上燒制工藝的特殊性,就更加為它增添了一抹神秘古樸的色彩。而柴燒無疑是建盞燒制技藝中最為頂尖的,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燒制技藝之一,柴燒始終秉承著自己原始的古拙質樸和渾然天成,在千年後的今天依舊大放異彩,成為了建盞界炙手可熱的新寵兒。可關於柴燒,對於許多剛入門不久的盞友都還是一知半解,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探索柴燒跨越千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