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問我,家裡兩小隻的英語啟蒙做的這麼好,數學怎麼啟蒙的?
其實我一直沒有給他們系統的做過數學啟蒙,都是平時東一榔頭西一裡的玩,不知不覺兩小隻對數學有了一定認識。那既然有人問到這個話題,這幾天我也仔細回顧了下兩小隻的數學啟蒙,並雞娃了一把,花了一個晚上時間研究了下數學啟蒙的具體內容,梳理成了今天的分享。
在說具體的啟蒙方法前,先跟大家捋一捋什麼是數學啟蒙。
說到數學啟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數數。先認識數字的順序是對的,不過數數,說起來很簡單,真數好,對孩子來說還真不容易。因為數數涉及到很多知識點和能力,並不是單純的說出1-100的數字。很多孩子可以很溜的數到100,卻數不清楚碗裡有多少個水果。這其實就是手口不一致,沒有學會點數的能力。
而且數學啟蒙,說簡單不簡單,它不僅僅是會數數、加減就行。數學啟蒙涉及的方向很廣,包含了數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測量與對比、邏輯思維等等。每個方向裡又有很多點,比如數學與計算就有點數、序數、數字與數量對應。測量與對比裡就有對比大小、長短、高矮、胖瘦、輕重等等。所以真要給孩子做數學啟蒙,我們教孩子的東西還挺多的。
另外還有一個點需要捋清楚,什麼時候給孩子做數學啟蒙。
對於這點,我個人觀點是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用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來說,孩子每個階段的認知能力都不一樣,不應該硬塞或者硬教。皮亞傑的研究結果,2歲前的孩子只有感覺運動智力,這時候我們應該提供給孩子各式各樣有趣玩具或物體,讓他觀察、撫摸、擺弄。
3-6歲又分為學齡前早期、學齡前晚期。學齡早期是孩子的前運算智力階段,可以提供具體的教材,比如圖畫、遊戲、故事類來啟蒙教育。到了學齡晚期(也就是五六歲期間咯),孩子進入了具體運算智力階段,這時候可以給孩子提供測量、計算類的活動,培養數學思維。
所以說,上面那麼多的數學啟蒙內容,並不是一下教給孩子,而是慢慢滲透給孩子。
好啦,捋清楚這兩個基本問題,接下來咱們就來看具體的啟蒙方法了。
2歲+
生活中玩數學
這個年齡段不需要給孩子具體灌輸數字的概念,日常中多帶孩子數一數身邊的東西就好了。
比如吃草莓,吃之前可以帶孩子一起數一數碗裡有幾顆草莓,一邊數一邊指。或者帶孩子出去玩,要爬樓梯了,也可以一邊爬一邊跟孩子數層數。還可以帶孩子剝豆子、玩豆子,一顆顆數著玩,在玩中學會點數。
還比如那一個餅乾,兩個餅乾,讓孩子有耐心地等待一個一個拿,再增加數量,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數量。
3歲-4歲
藉助數學啟蒙工具
孩子處於前運算智力階段,對圖形、故事、遊戲類感興趣。
繪本類,可以買《鼠小弟愛數學》、《好玩兒的數字》、《好餓的毛毛蟲》、《數字爺爺的數字樂園》、《誰偷了包子》、《9隻小貓呼呼呼》等等。推薦卡爾爺爺的《好餓的毛毛蟲》,這本繪本的玩法真太多了,不僅僅可以用來做數學啟蒙,還可以做視覺藝術啟蒙。
遊戲類,這類玩法還挺多,網上也有不少攻略,如桌遊、撲克牌、磁力片、各類拼圖等等。我們的玩法比較日常哈,比如會把家裡的衣服褲子拿出來,讓兩小隻比比哪個長,哪個短。
或者會選不同厚度的繪本,讓他們兩個感受哪本更重。還有就是玩撲克牌,把撲克牌的1-10從小到大的順序擺放,然後任意抽其中三張,讓兩小隻猜猜少了哪些數字等等。其實這類日常數字遊戲可以玩的還有很多。
5-6歲
開始數學練習
這個階段就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買一些練習題,比如《階梯數學》、《摩比愛數學》、《你好,數學》、《邏輯狗》等等。雖說是練習冊,不過這些是玩中學,不是那種刷題式學習。而每本練習冊裡面又包含了很多內容,我前面羅列的數學啟蒙方向細分,練習冊裡基本都有。
以上基本練習冊,如果要按照順序,我的排序是《你好,數學》-《摩比愛數學》-《邏輯狗》。練習冊不需要買很多,《摩比愛數學》與《階梯數學》我的感覺差距不是很大,二選一就夠了。
以上關於數學啟蒙,大概就是這麼多,不過感覺一篇文章說的還是有些簡單,後面我會按照具體年齡段,再細化啟蒙的方法,下次分享見咯~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