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數學啟蒙是否有必要?培養數感才是數學啟蒙的目標

2020-12-13 鐵蛋育兒說

學齡前的數學啟蒙是否有必要, 關於這一問題不同家長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一些家長對給孩子報數學班、奧數班樂此不疲。

但是也有很多家長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所謂的數學啟蒙意義不大。實際上數學作為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需要多說,而對於孩子而言,數學不光是未來一門課程的學習,同樣對邏輯思維也能起到鍛鍊作用。

關於數學早教,大多數父母的踐行方式大多數從1數到10,進一步地1數到100,再就是一些加減算法等等。對此就有家長提出質疑,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真的有大用嗎?

簡單的數學計算有計算器,高深的代數排列組合微積分等等也少有用到的時候,至少對於大多人來說是如此。實際上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是對數學缺乏系統認識的表現。

數學是很多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數學的發展有其必要性,華為總裁任正非就是一個崇尚數學的人,他曾說過:那些用物理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方式即將飽和,未來必定是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覆蓋很廣,簡單到1+1是數學,高深到探索宇宙奧秘也離不開數學,因此關於數學的學習我們不能以有用/沒用來做判斷。實際上,數學啟蒙不光是要讓孩子學會算術,數與量、幾何、集合與分類、比較測量等等都應該包含在內。

數學啟蒙早知道

與生俱來的數學能力

孩子在還沒有進行具體的數學學習之前其實就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數學理解,2013年美國杜克、霍普金斯以及匹茲堡三所頂級大學組成了一支聯合研究團隊對嬰兒數學能力進行了相關研究。

實驗樣本為48個6個月大左右的嬰兒,讓這些嬰兒對兩堆物體進行數量判斷,結果顯示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分辨哪邊的數量多,也就是比較測量這一數學能力已經顯現。

在未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孩子的頭腦中對「1和多」就有了抽象的概念。進一步的,嬰兒對形狀、空間也有一定的了解。

基於此,一些家長考慮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沒必要進行數學早教的擔憂大可不必,孩子比想像中的要聰明。

而事實證明數學作為一種思想鍛鍊工具,在早期嬰幼兒教育中也是勢在必行的,當然所謂的數學啟蒙,並不是傳統認知中的坐在位置上乖乖認識數字,數數,數學的啟蒙應該有更豐富的拓展。

早期數學培養目標

2012年教育部發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其中提到的關於數學培養的目標,包括:

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2. 感知與理解數、量以及數量關係3. 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在培養目標中首先提到了生活和興趣,其實不單單是數學的學習,所有的學習都應該和生活接軌,以興趣為動力,學習數學不管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和應付考試,家長在培養孩子數學能力的時候,也不要局限於給孩子報算術班,培養數感才是數學啟蒙的目標。

數感啟蒙

數感啟蒙旨在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一味地強壓孩子去上算術班,想像一下自己當初學習數學的痛苦。

作為基礎學科,如果一味地在紙上計算推導無疑是一件讓人煎熬的事,這樣毫無興趣和成就感的學習只會讓孩子心生牴觸。數學的啟蒙教育不應該局限於單純的數數或者計算。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從1數到10一點難度都沒有,這種數數甚至不需要對數字有所理解,光是反覆性就可以實現,但是這樣的數學啟蒙又有什麼意義呢?把數學融入生活並培養數感才是數學啟蒙的意義。

數感的重要性

數感和數數或者運算沒有直接的相關性,就好比語言學科有語感,在英語學習中語感很重要,語感好的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會特別輕鬆。

而這些語感是有別於單詞學習的,數感同樣如此,數感好的孩子對數學的敏銳程度高,在接受數學新知識的時候能夠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

很多孩子對簡單的數數能做到「倒背如流」,但是對具體的含義卻缺乏理解,這其實是由於缺乏生活教育導致的。

數學並不是書本或顯示屏上簡單的數字,對應到生活中數的概念無處不在,比如最常見的時間的概念,時間的計算方式是60進位,60秒1分鐘;60分鐘1小時;24小時一天...數學離我們很近。

只是因為這些變得習以為常反而容易忽略,而這些身邊的數學其實都是數學啟蒙的天然教材,利用好這些「教材」,孩子的數感培養開展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

數學啟蒙的方法

多維度培養,強化對數的理解

按照《學習指南》要求,數學啟蒙除了數學的基礎數、量以及數量關係外,還包括形狀和空間的學習,學習數學應該多對概念之外的內容進行了解,數感的培養也體現在日常的數學教育中。通過多維度的培養,孩子對於數學也會有更多的認知。

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觀察和發現

數學不是數字,數學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數學啟蒙過程中,家長要利用身邊無處不在的「教材」來觸發孩子對數的敏感。

比如經常會接觸到的樓梯、電梯,爬樓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數臺階、樓層,乘電梯的時候樓層數字的變化等代表著什麼,又或者買一些生活用品,讓孩子去付錢,問孩子應該找回多少錢等等。

數學無處不在,通過生活教學來實現孩子數感的培養,遠比把孩子按在座位上對著數字習題來的有趣得多。脫離刻板的學習印象,把教學帶到生活中,這樣孩子對學習才能煥發更大的興趣。

跨領域聯結

數學不會單獨存在,物理就是基於數學發展而來的學科,如果說物理是最能解釋世界和宇宙奧秘的學科,那麼數學就是基礎,因此孤立地看待數學是不正確的。

很多父母因為帶有這樣的偏見導致他們覺得數學無用。但恰恰相反,正因為數學無所不在反而容易被人忽略。

以音樂為例,音樂中的節拍,音調等同樣可以用數來進行劃分,關於數感的培養沒有相信中那麼難,以更開闊的視野來看待,將數學融入其他領域,融入到生活,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也會愛上數學。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數學啟蒙從幫助孩子建立數感開始
    記者採訪數位參加海珠區、天河區、越秀區公辦小學面試的家長和學生,了解到數與量題目涉及10以內加減法,10以內數數,排列數字,分糖塊;圖形與空間題目為區分不同圖形與其數量,排隊問題,迷宮等。民辦小學則增添了一些難度,比如看數字找規律,看天平比重量,從20倒數,七巧板拼圖等。 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園教學過於簡單,擔心孩子上小學後學習吃力。學齡前數學啟蒙該注意什麼?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說到數學啟蒙,大多說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特別是在他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會向別人炫耀自己孩子會數數。前兩天看到鄰居家的姥姥帶著小孩子在樓下玩,我上去打了個招呼之後,她就要讓孩子給我數數,還很驕傲的說,她的小外孫才兩歲,就會從1數到10了。
  • 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
    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家長通常是從數數開始教的,有些家長還會聚在一起比一比孩子能數到多少數,覺得孩子在同樣的年紀能數到100的就比數到50的厲害。但實際上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理解數字的含義,只是在背誦數字而已,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什麼是「數感」?
  • 數學啟蒙千萬條,培養「數感」第一條!關鍵注意這4方面!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生活中,我們一定常聽到美感、語感、樂感,但卻極少聽到「數感」。其實數感同美感、語感、樂感一樣,指對數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包括能否靈活處理數字、拆解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父母教會數學思維很重要
    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在數學方面準備,如果只是簡單地教會孩子學習加減乘除,是遠遠不夠的,這會讓孩子對數學更加的厭惡,從而會影響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的本質是通過邏輯和推理得來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說數學不只是有數學知識,還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維,才是決定孩子未來學習能力的關鍵。
  • 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數感是重點,用遊戲思維分階段執行更有效
    阿琳媽媽決定要給阿琳進行數學啟蒙,可是學齡前的孩子,也不適合進行深入的數學教育啊。那麼學齡前的孩子怎麼做數學啟蒙才符合這個年齡段呢?其實很多人會表示,哪用得著這麼「如臨大敵」?公立學校根本不進行入學考試啊。阿琳選擇這個私立學校的原因,不僅僅是私立學校老師更加認真負責,而是這家學校離自己家特別近,不到兩分鐘就到了。
  • 孩子「數感」不好,再多數學啟蒙都白搭!數感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我太想讓她學好數學,所以總急匆匆地拔苗助長,反而忽視了數學基礎的鞏固。數學的基礎是數感的啟蒙和培養,正如「中國奧數第一人」孫路弘在《好媽媽這樣教數學》裡寫的:「數感是未來數學學習的核心基礎。」《幼兒數學核心概念》一書裡這樣定義「數感」:發展有意義的對數量的感知。說起數感,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難理解,但「數感」只是聽起來抽象,實際上「數感」就在我們生活中。
  • 早期數學啟蒙教育如何進行,數學啟蒙其實很簡單
    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要怎麼做?要知道數學對孩子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可惜現實生活中,父母常常會忽略數學的必要性,導致寶寶缺乏必要的數學啟蒙。小米的數學啟蒙是通過奶糖分給小玩偶,再看看少了多少,就這樣一點點積累,並且為了讓小米認識幾何體,嚴媽還經常和小米一起剪紙,糊出立體的正方體、圓錐體等等。
  • 孩子不會數數?抓住「數學敏感期」,培養孩子「數感」
    同事曾詢問過孩子的老師,結合自己對孩子的觀察,她發現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非常有問題,計算能力也很弱,數學成績差勁直接導致其它學科的成績也上不去。 發現問題後,她開始分析孩子數學成績差的原因,計算能力倒好說,多練練就好了,可是無論如何她都不知道如何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於是她上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才發現了問題的根源。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文|穎媽談育兒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說到數學啟蒙,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這其實並不是數學啟蒙,比起數數,真正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如何培養孩子的&34;培養孩子的數感
  • 別再教孩子數數和加減法了,數學啟蒙的打開方式,是開啟數學思維
    這幾年,關於「幼兒數學啟蒙」的話題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提及,因為家長們都意識到,要想孩子將來學好數學,得從小抓起。特別是在孩子幼小銜接的前一年,父母都會慌了神地給孩子提前補一補。其中的惡補重點,除了漢字拼音這些「語文」知識,還會有補算數加減法這些「數學」知識。
  • 學齡前孩子數學啟蒙咋做?數感是重點,用遊戲思維做好這3個階段
    現在的家長都很看重孩子的啟蒙教育,所以越來越多的早教機構才有了存在下去的基礎,但是這些早教機構大多以開發孩子大腦為口號。平時只是由幾位老師帶著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遊戲,這樣真的就能起到啟蒙教育的作用嗎?即便孩子在學齡前智力真的得到了某種程度的開發,想必不管是早教機構還是家長,都會忽略他們數學能力的培養。因為這在很多家長的認知中並沒有那麼重要。當然也會有家長教孩子數數和計算,只是和這些能力相比,數感的培養才最重要,是對孩子真正的數學啟蒙。
  • 教會孩子數數就是數學啟蒙?滿足孩子的認知需求才是啟蒙必經階段
    你是這樣給孩子進行數的啟蒙嗎?」作為寶貝數學啟蒙的第一步。所以當寶貝在未來的某一天將「數數」這個本領「展示」出來時,我們會暗自高興:「不錯,已經會連續數數了,我的數學啟蒙成功了。」其實,孩子們並不了解為什麼要這麼數?因為他們不知道每個數字的實際意義,只是將存留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輸出。所以爸爸媽媽們請丟掉「數學啟蒙,我從教會孩子數數開始吧。」或者「我家孩子數數已經不錯了。」這樣的思想。在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中提到: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繫的過程。
  • 益多分百數板 ——數學啟蒙教具
    提起數學,我們多多少少被數學「傷害過」,各種公式的記憶、題海戰術,讓我們至今對數學都感到瑟瑟發抖。也是因此,學前數學啟蒙很有必要。前陣子在群裡,有媽媽吐槽說陪娃刷數學題太苦了——每刷一道題前,自己要先深吸一口氣,憋住,然後一邊默念「冷靜要冷靜」,一邊看著娃邏輯混亂的開始蒙題。。。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培養「數感」,不要總逼孩子背數學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們必須學習的科目之一就是數學。而數學作為主要學科,在考試中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當然要為孩子儘快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他們就可以更容易地學習。因此,家長一直非常重視給孩子數學啟蒙的問題。但是!許多家長在給孩子數學啟蒙時,很容易陷入誤區。
  • Sigma Time玩轉數學 | 簡單的計數與運算?學齡前兒童需要更系統全面的數學思維啟蒙
    一說給孩子做數學啟蒙,99%的中國家長第一反應就是1,2,3,4……然後就是1+1,1+2,2+2……但這種教育模式,教的並不是數學,只是計算。甚至有時候連計算都不是,只是背誦。從1數到100,之所以在中國的數學早教中這麼流行,一方面是因為家長總想為小學數學課「預習」一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能數到幾」是最好量化、最好顯擺、最好打敗鄰居家孩子的教育成果。
  • 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只教Ta數數就夠了嗎?沒有數感,全是白搭
    02一提到數學啟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有的孩子可以從1數到100,但是這種教學法真的有用嗎?根據《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的理論,孩子在5歲左右,才能逐漸明白數學概念,可以進行抽象運算,過早地給孩子灌輸概念沒有意義。
  • 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數感啟蒙看過來
    全套書共17冊,包含12本基礎系列和5本漫畫系列,以有趣的角色扮演的形式來講解加減乘除和基礎數學概念,集科普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既能夠幫助學齡前及小學的孩子理解數學語言及其概念,又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信心,銜接考試機制下的數學與跨學科課程學習。
  • 教孩子從1數到100?這並非數學啟蒙,真正的數學啟蒙是培養數感
    我問嫂子為什麼要讓侄子數數而不是唱兒歌背書什麼的,嫂子說:"這不是幼兒園老師教孩子數數了嘛,老師說我們應該開始教孩子數學這方面的東西了,我這算是給仔仔(侄子小名)做一下數學啟蒙。"只教小孩子數數,這就是數學啟蒙了嗎?顯然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