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雙牌融媒記者 唐雯 通訊員 劉輝)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雙牌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決策部署,縣牢固樹立、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推進河長制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轉變,在河流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國考斷面和省級水功能區水質100%達標,湘江流域主要支流水環境水質穩居全省前列。
著力健全河長制工作體系。著力實施「六個一」工程(即「一河一名錄,一檔一策,一河長一套監管體系」)。構建起縣、鄉鎮(局)和村三級「河(庫)長」體系,根據省、市要求,雙牌縣共確定縣級河(庫)長17名,鄉級河(庫)長85名,村級河(庫)長142名,20個縣級河長責任聯繫單位,實現全縣所有58條河流、53座大中小型水庫、237口山塘全覆蓋,全面推行「一河一警長」工作機制,確定縣級河道警長15名,鄉級河道警長15名,村級河道警長113名,組成了縣、鄉、村三級河(庫)長、河道警長和保潔巡查員、河道在線監控系統為框架的六級管護網絡。同時,全面構建民間河長體系,共建立了17名民間河長,組建了以志願者服務隊和義務護河隊為主體的「民間河長」組織,聘請社會監督員對河庫管理保護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出臺了《雙牌縣2019年度實施河長制工作要點》,明確了河長制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工作任務、責任分工、工作措施、完成時限等內容,特別是針對省、市下發的重點任務,進行細化分解,逐一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做到了任務清、目標明。完成了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和河庫劃界方案編制。設立了481塊縣、鄉級河長制公示牌,對河長制職責、任務、責任人及監督電話進行了公示。
務實履行河長職責。全面推行「三帶三看」制度(即在推進河長制工作時,由縣第一總河長、縣總河長帶其他縣級河長、其他縣級河長帶鄉鎮河長、鄉鎮河長帶村級河長,村級河長向鄉鎮河長看齊、鄉鎮河長向其他縣級河長看齊、其他縣級河長向縣第一總河長和縣總河長看齊),縣級第一總河長、縣級總河長、縣級河長、鄉級河長、村級河長層層以上率下,級級向上看齊。務實履行河長職責,大力開展巡河護河行動,今年來,17位縣級河長先後巡河190餘次,全縣累計巡河次數8200餘次。
全力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凡是能汙染水質的一律處理不得例外,凡屬單位部門職責的一律擔責不得推託,凡是造成影響的一律追責不得放過」推進。農村垃圾和汙水治理方面。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農村垃圾處理模式,配備垃圾分類收集桶30000餘個,建成村收集點552個,鄉垃圾轉運站11個,農村垃圾及時清理轉運。投入資金1200萬元完成34個重點村的生活汙水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成改造(新建)農戶衛生廁所6199戶;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方面。制定了《雙牌縣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方案》,今年已完成農業專業化統防統治完成16.1萬畝,完成全年任務的201%,完成農業測土配方施肥33.8萬畝,完成全年任務的102%,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零增長」;黑臭水體治理方面。完成五一橋排洪口,陽公漯排洪口2處黑臭水體治理,通過汙水管網及提升泵站建設,在河道里舖設雨汙分離管道,並在管道上方加蓋鐵絲網,設立緩衝處理區域,有效避免汙水流入瀟水河中,促進河流生態恢復的同時,對瀟水河河床進行平整,為安全度汛增添保障;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加快推進城鄉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現縣城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五裡牌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已基本完成,項目進入掃尾階段,計劃12月底前完成試運行,屆時將進一步提升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排放標準,不斷提高水環境質量;存量垃圾場質量方面。完成大路口垃圾場封場,由第三方(索澳)檢測公司對地下水水質進行檢測,且水質檢測報合格。羊毛嶺山垃圾場治理,正在加緊垃圾轉運,預計12月底完成,待存量垃圾轉運後將及時復墾、復綠。
全力推進專項整治行動。河庫「四亂」專項整治。根據省裡提供的衛星遙感數據,雙牌縣疑似「四亂」點195處,經逐個調查核實和整治,排除疑似「四亂」點176處,完成整治19處;非法碼頭專項整治。雙牌縣3處非法上砂碼頭,江村村委碼頭、訪堯碼頭已整治到位,瀟水五標碼砂石集散中心改造已基本完成;河道採砂專項整治。修訂完善了《雙牌縣2018年河道採砂專項整治及中小河道疏浚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四個一律」措施,即所有河道一律停採、所有設備一律撤離、所有固定設施一律拆除、所有違規人員一律打擊,全縣非法採砂全面禁止。投入660萬元清理瀟水河道尾堆250餘萬方;小水電專項整治。按照《湖南省小水電清理整改實施方案》工作部署,對境內56處小水電站進行綜合評估,完成「一站一策」實施方案編制,對7座退出類、49座整改類電站嚴格按照「一站一策」方案和省市相關文件規定的時間節點穩步推進中。
全力抓好水域環境修復保護。飲用水源地保護方面。加大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拆除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2棟危舊建築,並按要求復綠。完成2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4個環境整治任務。全面清繳銷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的蝦籠、地籠。設置城鄉飲用水衛生監測點37個,按要求定期進行水質檢測;河道保潔方面。制定了《雙牌縣河庫保潔方案》和《瀟水河雙牌段河道保潔方案》,通過對河庫定專人、定標準、定措施等方式方法,壓實鄉鎮(管理局)、各級河長、縣級河長責任聯繫單位職責,整合部門資金200餘萬元,保障保潔工作正常開展,促進河庫保潔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形成,確保河庫乾淨整潔。特別是受7·9,7·13洪災影響,大量垃圾、枯枝滯留河岸、壩前,各鄉鎮(局)立即開展保潔專項行動,共出動人員2176人餘次,投入保潔設備131臺750餘次(車、船、挖機),本次清理垃圾約3300噸;水生態修複方面。完成觀文口372.69畝退耕還林還溼建設任務,完成溼地植被恢復面積575.6畝、棲息地恢復面積55畝,新增溼地保護面積1395.9公頃,全縣溼地保護面積達到3670.7公頃,溼地保護率達到94.36%。完成瀧泊鎮良村120畝小微溼地試點任務;水生物保護方面。雙牌縣從2015年起連續5年在瀟水重要河段實施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放流魚苗累計達1200萬尾,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加大非法捕撈打擊力度,今年共縣共出動執法人員297人次,重點查處非法使用「電、毒、炸」魚禁用方法和違規漁具捕撈等非法行為,該立案行政處罰的堅決查處,該移送公安機關的決不以罰代刑,畜牧水產執法大隊立案5起漁政案件,公安機關查處電魚案5起,其中治安處罰1起、已判刑2起、待判3起,共收繳修復水域生態恢復費5.4萬元,嚴厲打擊了漁政違法犯罪行為,有效保護了雙牌縣水生資源和生態環境。
全方位凝聚治水工作合力。加強宣傳引導。以春節返鄉潮、「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雙河長制」進「百校千村」為契機大力開展河長制「六進」活動。今年來,累計開展集中宣傳活動3次,河長制進農村、進社區活動35次,進校園活動10次,發放宣傳手冊、河庫保護倡議書等宣傳資料共30000餘份,租賃宣傳車輛巡河宣傳8臺,擺放宣傳展板120餘套次,懸掛宣傳橫幅200餘條,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對河長制的知曉率和滿意度,增進了社會愛河護河共識;發揮「雙河長制」作用。積極發揮民間河長宣傳員、信息員、作戰員和監督員作用。當好「宣傳員」,配合參與了河長制系列宣傳活動;當好「作戰員」,組織開展了「淨灘百平米」「保護飲用水源·共建生態文明」「跑向純淨未來,完成淨灘挑戰」等6次淨灘護河行動;當好「信息員」,自覺開展巡河巡查,及時反饋水域環境問題;當好「監督員」,督促責任部門按時間節點、按要求抓好整改落實。今年來,共及時制止、反饋處置各類涉水問題94起。
全力打造特色亮點工作。抓好樣板河流打造。全縣12條樣板河流,根據各地實際,各鄉鎮(局)制定了樣板河創建方案,對照「五個清單」和「兩個表」,各地採取有力措施,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巡河保潔力度、執法監管力度等有效措施,現雙牌縣12條樣板河流經檢測後全部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以上,河面保持乾淨暢通無任何垃圾和漂浮物,岸線生態優美,兩岸達到「十無」標準等要求。同時營造濃厚宣傳氛圍,在樣板河沿河主要位置設立了河長公示牌、內容詳細的樣板河創建標誌牌、精緻美觀的河長制宣傳牌;抓好聯合執法隊伍打造。制定了《雙牌縣全面推行河長制聯合執法制度》,恢復成立水上派出所,抽調縣採砂辦、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日月湖管理局、縣交通海事局等相關職能部門抽調具有行政執法資格的人員組成河長制聯合執法隊伍,促進涉水聯合執法行動由突擊性、集中性治理向長效化、常態化管理轉變,由多部門組織,向多部門聯動,「一支隊伍」執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