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千年故事的千場演出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拉薩4月22日電(記者李鍵、王學濤)拉薩河南岸的寶瓶山,在沉寂了近半年後,夜晚再次光彩絢麗,與對面燈火輝煌的布達拉宮遙相呼應。一山一宮,共同守望著一段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途中在次角林紮營休息,並將身旁的山頭命名為寶瓶山。對面的紅山上,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

20日晚上,《文成公主》第七季在次角林村上演,可容納近40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的歌曲,金碧輝煌的唐朝大明宮現於眼前,時光回溯到千年前的長安城。帶著豐厚聘禮,吐蕃求親使者祿東贊前來朝見唐太宗的過程依稀再現。

這段傳說故事在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的壁畫上都有記錄。大昭寺,更是因為文成公主的一件陪嫁品——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舉世聞名。

除了這件貴重的陪嫁品外,史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還帶來了綾羅綢緞、書卷典籍、糧食、蔬菜種子以及農具製造、冶金等技術,極大地促進了西藏生產力的發展,加強了漢藏兩族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

正如第三幕《藏舞大美》中西藏民歌所唱:「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了堅實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年年豐收。」

自2013年首演以來,這部大型史詩劇演出已突破1000場,接待觀眾超過210萬人次,累計收入7.7億元,帶動了大批農牧民實現就業增收。

62歲的次角林村村民索朗次仁已在劇場工作7年,他和自家的125隻羊會出現在劇中。「羊每月就能給我掙12500元,6個月演出就是75000元,比種地放牧要划算得多。」他說。

目前,《文成公主》的演職人員共計800餘人,其中當地農牧民佔比95%,他們白天在外務工務農,晚上演出每月可增收三四千元。

越來越多的藏族年輕人,正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參與到舞臺表演中。《文成公主》全劇共有五幕,穿插卓舞、打阿嘎、藏戲、甲諧等十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再配以現代舞美技術,將藏族舞蹈的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關焦點

  • 文成公主之歌劇小插曲
    《文成公主》歌劇演出現場之前上初中、高中時候的歷史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之前學到的大唐和親及文成公主的一些事兒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經過這一次文成公主歌劇的排練和演出。又一次記起了大唐時期及文成公主和親的一些事兒。
  • 青海旅遊歷史故事之文成公主與日月山
    到一個地方旅遊,導遊一般都會將一些景點與歷史故事聯繫起來,青海也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吸引廣大遊客,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文成公主與日月山的故事。文成公主遠赴吐蕃和親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這裡我就不多贅述。
  • 日月山:文成公主流淚思鄉的地方
    唐太宗不得不將他心愛的女兒文成公主遠嫁到吐蕃國,以示兩國友好。由於從鹹陽城到吐蕃上萬裡路,走了幾個月才到青海這裡的日月山,文成公主由於思念家鄉子民和自己遠嫁的地方如此之遙遠覺得自己以後不會再有機會回國了,也許終身老死在他鄉。此時此刻,文成公主踏上了日月山的最高峰對著家鄉的方向失聲痛哭。這個時候觀音菩薩化作一位得道高僧為文成公主指點之後,就堅強而順利的到達吐蕃國。就是這樣的傳說讓日月山聞名天下了。
  • 遊記:西寧市湟源縣日月山文成公主出塞
    想著文成公主的故事,日月山下我們進入了夢鄉。清晨,日月山,藍天白雲一片祥瑞。文成公主廟,與日月同輝發著耀眼的光芒。我們沿古道走上日月山。平臺上文成公主的巨幅雕像,神採奕奕,英姿颯爽。公主身著披風,懷抱寶鏡,堅定地目視前方。身後是一組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青銅浮雕。
  • 《文成公主》跨世紀的願望民族團結的讚歌
    今天,參加《文成公主》新聞發布會,我感慨萬千。一段魂牽夢繞、刻骨銘心的經歷,又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一個50年的願望終於在今天得以實現。請允許我藉此機會誠摯地向各級領導、向西藏自治區的領導、向藝術界和新聞界的同行和朋友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50年前,新中國成立後,兄弟民族大團結,生產力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 打卡日月山,追尋文成公主路過時留下的蹤影
    當年唐太宗為了漢藏人民世代和好,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了藏王松贊幹布。為了大唐的穩固為了中原和西域永遠的和平安寧,她放棄她應該享受的一切幸福,用一個女人柔弱的雙肩擔負起華夏民族萬年大團結的沉重擔子。
  • 松贊幹布死後,無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歲月是怎麼度過的
    李世民不願邊疆再燃戰火,答應了松贊幹布的請求,詔命文成公主和親吐蕃。文成公主其實只是一位宗室女。關於她的身世,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史學家認為,文成公主應該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李道宗為送親使,護送文成公主前往邏些。松贊幹布則「親迎於河源,見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
  • 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不知道大家去沒去過西藏,藏族人民對文成公主非常尊敬,布達拉宮裡還有文成公主的塑像被大家朝拜,作為和親的公主,文成公主應該是最著名的一位,那麼她和松贊幹布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松贊幹布比文成公主大八歲,此時已經娶妻,後世大家時常把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比較,不過在中原的史料裡還有吐蕃的史料裡都沒有關於尺尊公主的詳細記載,倒是關於文成公主的比較多,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幹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所以文成公主應該是松贊幹布的正妻,也就是吐蕃的王后。
  • 「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
    1972年來自北京的漢族姑娘張廷芳沿著跟文成公主幾乎一樣的路線進藏在這裡安家,教書……她說,這一切的起點都是因為愛情這位「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1965年,藏族小夥次旺俊美和北京姑娘張廷芳考進了北京師範大學
  • 自駕青海湖 倒淌河 文成公主進藏
    此次自駕遊從海東平安縣先去西寧,然後一路向西直達青海湖,中間會路過倒淌河鎮看文成公主(青藏高原第一鎮)。一路上還是挺漂亮的。風景很美,西部一直是我嚮往的地方,太多的美,讓人流連忘返。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文成公主進藏,經過此地,灑淚成河的故事,使它聞名於世,成為人們心目中一條神秘的河。
  • 「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太好哭了
    1972年,來自北京的漢族姑娘張廷芳沿著跟文成公主幾乎一樣的路線進藏在這裡安家,教書……她說,這一切的起點《國家寶藏》的舞臺上這位「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因為愛情,遠赴西藏1965在《國家寶藏》的舞臺上,張廷芳受邀成為法王洞文成公主像的守護者。「守護歷史,守護血脈深情」,舞臺上的她,目光猶如當年那樣堅定。
  • 文成公主入藏,是一隻螞蟻做的媒?
    讀過歷史或者看過歷史劇的朋友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很多政治聯姻,比較著名的王昭君出塞,貂蟬嫁董卓呂布,文成公主入藏等,今天蘇生給大家說的是文成公主入藏這樁和親。文成公主入藏,竟然是一隻螞蟻做的媒?這事聽起來很蹊蹺,且讓蘇生一一道來:
  • 茶是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帶給藏族人民的厚禮
    松贊幹布在派遣其宰相祿東贊遠赴長安進獻黃金五千兩、以及其他珍寶數百謝罪的同時再一次提出希望迎娶公主和親的意願。最終,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唐太宗李世民答應了他的請求。 於是,唐太宗挑選了一位知書達理的唐朝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下嫁給了松贊幹布。
  • 譚晶版《文成公主》將首演 獻唱主題曲《回家》
    「我是天堂裡放牧的姑娘,唱著歌走在回家的路上……」日前,譚晶版《文成公主》的主題曲《回家》,在主演譚晶與音樂總監張驍的傾力合作下順利錄製成功,並將在10月10日該劇首演時亮相國家大劇院。    對於譚晶來說,藏族歌曲一直是較為鍾情的一種曲風,她的成名曲《在那東山頂上》就是藏族風味極為濃厚的一首歌曲,而這首既富含藏族風情又蘊含現代元素的《文成公主》主題曲《回家》,讓譚晶得以再續藏歌情緣。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日月山」這個名稱的由來,竟是因為文成公主的一個不小心
    丹噶爾古城城隍廟、文廟,將信仰的故事娓娓道來;還有丹噶爾廳署、鎮海協營等,向人們展現了丹噶爾古城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日月山全景圖唐朝時,此處曾是唐蕃古道要地。公元7世紀,年輕的文成公主為了國家的穩定與人民的安寧,肩負重責,離家遠嫁,途中曾路過此地,登頂回望,不見故鄉。
  • 楊紫「文成公主」造型曝光,見到觀眾評價,《青簪行》口碑穩了!
    而這就要說央視舉辦的綜藝《國家寶藏》了,這檔節目總會請來許多明星藝人來扮演古代的人物角色,這次就輪到楊紫了,她在劇中扮演了唐代的「文成公主」,這也是楊紫在《青簪行》後再次演古裝,光看扮相大家就被迷住啦!
  • 松贊幹布死後弟弟繼位,無子的文成公主,往後30年是怎麼度過的?
    提到「松贊幹布」很多人應該都不會太陌生,上學的時候經常在歷史書上學到他的生平和事跡,不過大多都是伴隨「文成公主」而提及的。以至於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松贊幹布只是唐朝的駙馬。世人所熟知的也只是他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但實際上松贊幹布的功績遠不止如此。
  • 西藏第一座宮殿,竟然是文成公主與松贊幹部的夏宮
    雍布拉康坐落在距拉薩140公裡的澤當鎮、扎西次日山的山頭上,海拔3740米,為雅礱「三聖寺」之首,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的意為「建在母鹿後腿上的宮殿」,相傳是苯教徒於公元前2世紀為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建造,後來成為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宮。
  • 大美青海行之二:登日月山,眺望文成公主遠去的背影
    如今,已經看不到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痕跡,現有的「日亭」和「月亭」矗立在兩個山峰上,全是近年所造。山腰還有文成公主的塑像,似乎值得一看。日月山雖然高不及崑崙,險不如積石,既無蒼翠的森林,又無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蒼茫。然而,從古到今,許多過往行人都願登上日月山,去追尋當年文成公主路過時留下的蹤影。為此,人們早先在日月山頂修築了廟宇。可惜文革時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