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松贊幹布」很多人應該都不會太陌生,上學的時候經常在歷史書上學到他的生平和事跡,不過大多都是伴隨「文成公主」而提及的。以至於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松贊幹布只是唐朝的駙馬。世人所熟知的也只是他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但實際上松贊幹布的功績遠不止如此。
松贊幹布的出生很好,父親朗日松贊是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當他3歲的時候,其父率兵滅掉了蘇毗部落,統一了西藏高原,最終由一個地方的小首領一躍成為了吐蕃各部的君主。而松贊幹布作為家中長子自然受到了嚴格的培養。
史書記載也都稱讚他「為人慷慨心胸豁達極易相處」還有「驍勇絕人,雄才大略」等等評價。幾乎都是十分正面的,這一些自然和父親的悉心培養離不開關係。他是朗日論贊的長子,吐蕃贊普的合法繼承者,自幼便從武術到文化上受到了嚴苛的訓練學習。
然而到了唐貞觀三年(629年),松贊幹布的父親朗日松贊被反叛者毒殺身亡,年僅12歲的松贊幹布便不得不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在父親死後,原本的吐蕃部族也都分歧獨立。《贊普傳記》記載:「父氏臣民怨,母氏臣民叛,外戚羊同,騙牛孫波,聶尼、達布、工布、娘布全都叛變。」
可以說松贊幹布所面臨的情況實在不容樂觀,但是松贊幹布卻絲毫不慌不亂。他即位後首先就是查處謀害父親的兇手,經過一番追查,查出為首的幾個人,並消滅了許多舊貴族以及宮廷內部的勢力。很快便將朝內的局勢穩定了下來。
內部局勢穩定了下來之後,松贊幹布開始重新統一吐蕃各部。這一次松贊幹布吸取了父親的教訓,他不但還原了吐蕃部族聯盟,而且還最終建立成了一個真正的國家。並重新設計和改革了吐蕃的政治體制。
當時的大唐也在李世民的統治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開創了歷史著名的「貞觀之治」。松贊幹布也早已久仰了李世民的大名,於是便想要和唐朝結成聯姻,在公元640年年派遣了使者前往了大唐請求聯姻。
這已經是松贊幹布第二次派遣使者前來求聯姻了,李世民感知其誠心。於是便詔命文成公主和親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後,受到了松贊幹布的極大禮遇,他不但親自為文成公主加冕,還封她為王后。可是好景不長,兩人恩愛十年後,松贊幹布公元650年因病去世了。
文臣公主十分的悲痛,當時的文成公主並無子嗣。按照規矩她本可重返大唐,可是她卻拒絕了,她要為藏漢世代友好奉獻出自己。因為松贊幹布沒有子嗣遺留,所以便由他的弟弟繼位了。松贊幹布的弟弟繼承皇位之後依舊對文成工作尊敬有加。
文成公主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於此同時還對唐蕃之間的友誼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功績也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