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給藏族帶去了文化,可她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

2020-12-22 吾家一禾

初中上歷史課時,講到文成公主入藏這段,讓我有種天朝上國的榮譽感。什麼松贊幹布多次懇求,什麼促進了藏族文化,經濟的繁榮。然而長大後漸漸疑惑,歷史真的如此嗎?教科書怎麼可能錯呢,只不過他只講了想讓你知道的部分,卻隱藏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首先,松贊幹布為什麼求婚?不得不說他真是一代人傑,貞觀3年(629),松贊幹布繼任贊普(吐蕃最高統治者),之後厲兵秣馬,平息各地叛亂,陸續徵服蘇毗、多彌、羊同等部落,試圖一統吐蕃。貞觀八年(634),松贊幹布於內亂未平時,為謀求我中土大國支持,遂向太宗皇帝請婚,遭拒!未幾,再次求婚,亦未獲準!後來松贊幹布見軟的不行,來硬的了,他兵發鬆州(今四川松潘),被唐軍所敗,和親之議也就暫時擱淺了。貞觀十四年(640),松贊幹布以武力一統吐蕃,大亂之後急需大治,想要大治則更需借重我中土之力,遂陳兵邊境,再度遣使請婚,並將工匠、農書、文教、政體等方面的幫助列為嫁妝。這就是他多次懇求公主下嫁的由來。

之後為什麼唐太宗又同意了呢,說好的犯我大唐,雖遠必誅呢?因為大唐帝國正遠徵高麗,且因東西突厥內亂,大唐趁此絕佳機會發兵討伐,實無餘力三面開戰,再與剛剛一統兵鋒正盛的吐蕃交兵,不得已才同意和親。而且大家看看地圖,吐蕃地處西藏高原,這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因為高反的存在,吐蕃已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之地,畢竟我們去旅個遊還要氧氣瓶呢,不能指望大唐軍隊一邊克服高反一邊打仗啊。

貞觀15年(641)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同行的還有大量農業文化方面的書籍和工農業的人才。對松贊幹布來說,他娶到了大唐的公主(雖然是宗世女,並非太宗女兒),榮耀加身。對吐蕃而言,獲得了許多無價的知識,與大唐的距離拉近了。正如詩中寫道:自從貴主和親後,一般胡風似漢家。

那對於大唐和文成公主而言又獲得了什麼呢?當然,和親迎來了兩國幾十年的和平,雖然不是因為一位女子,實實在在因為大唐的強盛。(松贊幹布的妃子可不止一個文成,他還迎娶過象雄國的公主,而且他的妹妹就嫁給了象雄王,貞觀十八年,松贊幹布滅象雄國,殺死象雄王)

文成公主怎麼樣呢?拋開歷史貢獻,拋開國家,她很苦,特別苦。十六歲便跋山涉水遠嫁吐蕃,從此永別故裡。可她與松贊幹布十年夫妻,相處的時間滿打滿算也不足三年,之後的三十年歲月裡更是孤苦伶仃,沒有孩子。確實,她對藏族同胞的貢獻被世代銘記,可她生前的悽苦又有幾人知?

相關焦點

  • 茶是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帶給藏族人民的厚禮
    在藏族同胞生活的地區,民間有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諺語。去過藏區旅行的人也一定親身感受過藏族人民嗜茶的生活習慣。 然而青藏高原地區原本是壓根不產茶的,藏族同胞以前也不喝茶。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茶變成了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須品呢?
  • 文成公主入藏,是一隻螞蟻做的媒?
    讀過歷史或者看過歷史劇的朋友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很多政治聯姻,比較著名的王昭君出塞,貂蟬嫁董卓呂布,文成公主入藏等,今天蘇生給大家說的是文成公主入藏這樁和親。文成公主入藏,竟然是一隻螞蟻做的媒?這事聽起來很蹊蹺,且讓蘇生一一道來:
  • 黃博寧:藏族人最尊敬兩個漢人,一個是文成公主,另一個是……
    三年前,村子被選上接待遊客,看重她漢語流利,漂亮能幹,動員她辭職回到村裡接待遊客,一個月發補助3000。 原來薪水多,現在薪水少,為啥要來?她說,大學四年,工作三年,已經有七年沒在父母身邊,覺得有所虧欠。接待遊客可以掙工分,對今後當村官從政有幫助,還有機會帶父母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參觀。
  •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
    歷史上最為有名的和親事件有兩次,一次是漢朝時期的昭君出塞,另一次唐朝時期的文成公主入藏。 對於昭君出塞,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因為當時匈奴強大,是漢朝做出了妥協,那麼文成公主入藏,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此時唐朝的國力強盛,為何還會發生和親的事情呢?
  • 松贊幹布早逝後,文成公主在吐蕃寡居31年,期間如何立足?
    杜甫曾作詩緬懷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古時候政治和親屢見不鮮,作為最簡單有效的外交手段,統治者不費一兵一卒,即可安定一方。犧牲個人婚姻幸福,換來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聽起來似乎是無比高尚的行為。可背後的辛酸經歷,又有何人能夠知曉?同昭君一樣,唐朝為了促成與吐蕃的友好外交,派文成公主入藏和親。
  • 漢人女子入藏,竟然將她到來之日定為節日,堪比國際三八婦女節
    四、文成入藏由於當時的吐蕃文化相對落後,唐太宗為文成公主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其中不但有各種五行經典、工藝技術、紡織農稼,還有醫學論著和醫療器械,而最珍貴的一件陪嫁,則是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唐太宗還派自己的族弟、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節護送公主。(據說文成公主就是李道宗的女兒?)
  • 《文成公主》:千年故事的千場演出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途中在次角林紮營休息,並將身旁的山頭命名為寶瓶山。對面的紅山上,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20日晚上,《文成公主》第七季在次角林村上演,可容納近40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的歌曲,金碧輝煌的唐朝大明宮現於眼前,時光回溯到千年前的長安城。帶著豐厚聘禮,吐蕃求親使者祿東贊前來朝見唐太宗的過程依稀再現。
  • 自駕青海湖 倒淌河 文成公主進藏
    此次自駕遊從海東平安縣先去西寧,然後一路向西直達青海湖,中間會路過倒淌河鎮看文成公主(青藏高原第一鎮)。一路上還是挺漂亮的。風景很美,西部一直是我嚮往的地方,太多的美,讓人流連忘返。倒淌河鎮,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縣境東北部,轄蒙古、東衛、黑科、拉乙亥麻、次漢達哇、哈乙亥、甲乙、黃科、措卡、元者10個牧委會。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幹布。
  • 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不知道大家去沒去過西藏,藏族人民對文成公主非常尊敬,布達拉宮裡還有文成公主的塑像被大家朝拜,作為和親的公主,文成公主應該是最著名的一位,那麼她和松贊幹布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松贊幹布一直仰慕大唐,所以向唐太宗請求和親,太宗皇帝沒有答應,所以松贊幹布還對唐用兵,可惜實力相差懸殊,吐蕃戰敗,松贊幹布向大唐謝罪,太宗皇帝則同意了和親,不過他捨不得自己的女兒,在宗室中找了一個女孩子封為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個公主就是文成公主。
  • 遊記:西寧市湟源縣日月山文成公主出塞
    公元638年的唐貞觀15年正月,古都送別,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眾王公大臣送別。在盛唐歌舞「反彈琵琶」的美妙樂聲中,文成公主告別家鄉父老,兄弟姐妹,踏上西去的漫漫路途。藏漢人民都感謝她,崇拜她,來朝拜這位偉大的女性。山下修建了文成公主廟,藏歌悠悠,經幡繞梁。山上修建了日亭和月亭。
  • 松贊幹布死後,無子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的30年歲月是怎麼度過的
    文成公主入藏後,受到了松贊幹布的極大禮遇,他不但親自為文成公主加冕,還封她為王后,地位居於所有王妃之首。同時還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築宮殿,並在宮殿的壁畫中詳細描繪文成公主艱難入藏的歷程,以及她抵達拉薩後所受到的空前禮遇。松贊幹布還命人在大、小詔寺裡建造文成公主的彩色塑像,以供藏人朝拜。
  • 大美青海行之三:在倒淌河,捧起文成公主淌下的一汪思鄉的淚水...
    寫在前面的話——倒淌河鎮,距日月山37公裡,是去青海湖的必經之地。據傳,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淚滴淌而成的河。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擲碎那個不能望見故鄉的「寶鏡」後,繼續西行。但思念故鄉的真情時時縈繞心間,公主傷心地邊走邊哭,就在今天的倒淌河鎮,公主的落淚化成了一條河。
  •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後,都發生了什麼?為何歷史書上都沒有記載
    提起唐朝時期的外交政策,我們會毫不猶豫的想到文成公主入藏。在唐朝年間,由於唐太宗李世民採用懷柔的民族政策,導致當時的少數民族與唐朝之間的關係比較融洽。最開始遭到唐太宗的拒絕,可是,松贊幹布並不僅僅於此,他擴充了自己的實力,甚至率兵來攻打唐朝,結果被唐朝大敗,這時他再次提出,和唐朝聯姻的請求。他在經歷了仔細的思考之後,決定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藏幹部,這也就有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事件。
  • 譚晶版《文成公主》將首演 獻唱主題曲《回家》
    「我是天堂裡放牧的姑娘,唱著歌走在回家的路上……」日前,譚晶版《文成公主》的主題曲《回家》,在主演譚晶與音樂總監張驍的傾力合作下順利錄製成功,並將在10月10日該劇首演時亮相國家大劇院。    對於譚晶來說,藏族歌曲一直是較為鍾情的一種曲風,她的成名曲《在那東山頂上》就是藏族風味極為濃厚的一首歌曲,而這首既富含藏族風情又蘊含現代元素的《文成公主》主題曲《回家》,讓譚晶得以再續藏歌情緣。
  • 大美青海行之二:登日月山,眺望文成公主遠去的背影
    當年文成公主動身西去和番之時,悲痛萬分,唐王賠送了一面寶鏡勸慰她,要她到了漢藏分界的地方,取出來照看,從鏡子裡就能夠看見家鄉和父母親人......歷經幾年的艱幸行程,輾轉到了赤嶺。公主思親心切,便取出寶鏡照看,鏡中顯現的只是自己消瘦的面容和殘陽斜照下的荒山赤嶺。她悲憤傷心之下,把寶鏡扔了出去,摔成了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
  • 青海旅遊,文成公主摔碎寶鏡的地方——日月山
    湟源-歷史人文日月山文成公主摔碎寶鏡的地方。日明山的土質是帶點紅色的砂土,所以唐代時這裡叫作赤嶺。日山不僅是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也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牧業區的自然分界線。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護送已許配給吐蕃的文成公主從長安出發,一路過鹹陽、經臨夏、渡黃河,進入青海後沿湟水西行,到了日月山,公主登上山頂,舉目四望, 她明白再也不能回到長安了,悲憤之下,把帶在身上的一面日月寶鏡扔在了地上,毅然踏上了西行之路。後人傳說公主的眼淚變成了倒淌河,也有人說現在的青海湖就是日月寶鏡變的。
  • 唐蕃古道遊:倒淌河的傳說,文成公主的淚匯成了倒淌的河
    唐蕃古道遊:倒淌河的傳說,文成公主的淚匯成了倒淌的河宗喀巴的傳說——塔爾寺藏語稱「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文成公主的眼淚——倒淌河倒淌河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四十多公裡。
  • 日月山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淚匯成的河嗎?
    相傳,文成公主遠嫁頌讚幹布時曾經過此山。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出長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餘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 西藏第一座宮殿,竟然是文成公主與松贊幹部的夏宮
    雍布拉康坐落在距拉薩140公裡的澤當鎮、扎西次日山的山頭上,海拔3740米,為雅礱「三聖寺」之首,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的意為「建在母鹿後腿上的宮殿」,相傳是苯教徒於公元前2世紀為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建造,後來成為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