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帶給藏族人民的厚禮

2020-12-22 騰訊網

在藏族同胞生活的地區,民間有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諺語。去過藏區旅行的人也一定親身感受過藏族人民嗜茶的生活習慣。

然而青藏高原地區原本是壓根不產茶的,藏族同胞以前也不喝茶。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茶變成了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須品呢?

吐蕃也就是現在我國的西藏,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位於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在唐朝以前,吐蕃和中土是沒有任何來往的,偏居一偶,孤立封閉的存在著。根據史籍記載東晉末年南涼國王鮮卑族拓跋氏禿髮利鹿孤的後代,因為南涼亡國輾轉流浪,遷徙到了青藏高原西南部今天的西藏地區,定居下來,建立了政權。

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禿髮利鹿孤,他們以禿髮為國號,後來因為語音相近的原因不知何時就被叫成了吐蕃。吐蕃人依舊保留著自己祖先的生活習慣,以遊牧生活為主,根據地理環境種植少量的農作物,也會飼養犛牛,馬等牲口。

公元六世紀中葉,吐蕃日益強盛,雄霸青藏高原。然而這個政權實際上是部落聯盟的性質,各部落之間不停地爭鬥,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管理。

公元629年,年少的松贊幹布在父親被毒殺,聯盟四分五裂的危急時刻坐上了吐蕃的王位。他平定叛亂,佔據有利地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吐蕃的發展,最終完成了對西藏地區實質性的統治,建都邏些(拉薩)。

在完成統一後,松贊幹布積極地與周邊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開展文化交流。當時的唐朝在李世民的統治下國力強盛,聲名遠播,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松贊幹布對強盛的唐朝仰慕的不得了,他主動遣使去長安示好,促進雙方的合作,更是送上大禮希望迎娶一位唐朝公主,但是和親的事情並未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意。

也許統一西藏的勝利讓這個吐蕃的君王有點得意忘形,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飄飄然了。公元638年(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幹布率領吐蕃大軍進犯大唐邊城松洲(今我國四川省松潘縣)。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出徵,領軍討伐吐蕃。

然而唐軍主力還沒出手,先鋒部隊已經打敗了吐蕃軍,斬獲一千多吐蕃軍首級,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松贊幹布大驚,趕忙撤退,遣使謝罪,對唐這個天朝上國俯首稱臣。

松贊幹布在派遣其宰相祿東贊遠赴長安進獻黃金五千兩、以及其他珍寶數百謝罪的同時再一次提出希望迎娶公主和親的意願。最終,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唐太宗李世民答應了他的請求。

於是,唐太宗挑選了一位知書達理的唐朝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下嫁給了松贊幹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促成了漢藏之間的姻親之好,促進了漢藏兩個民族的友好往來、文化交流和貿易的發展。

為了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幹布特意在紅山之上築了一座宮堡,以此彰顯自己對公主的愛以及漢藏兩族之間永恆的友誼。這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坐落在我國西藏拉薩市西北方向瑪布日山上的布達拉宮。

由於文成公主特別愛喝茶,她入藏時的嫁妝裡面自然少不了茶葉,受文成公主的影響喝茶的生活習慣在吐蕃貴族間很快流行了起來,大唐和吐蕃之間關於茶馬的貿易也因此開啟。

相傳藏族同胞最愛喝的酥油茶還有奶茶是文成公主發明製作出來的。

剛入藏的文成公主很不適應青藏高原的氣候環境,對每餐都有牛羊肉這種油膩的飲食方式也不習慣,導致她消化不好。

於是,聰明的文成公主想到把奶加進清香可口的茶中煮熟後飲用,果然不僅可以解油膩,茶的口感也變得別有一番風味,奶茶就這樣出現了。後來,文成公主又嘗試著在煮奶茶時加入酥油、鹽、松子等,製成了口味獨特的酥油茶。

生活在高原環境下,飲食油膩的藏族同胞對茶的需求越來越大,茶不再是吐蕃貴族的專用品。隨著茶馬貿易規模的擴大,茶馬市的出現,茶這份文成公主帶給藏族人民的厚禮在藏區生根發芽,最終成為了藏族同胞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茶也是漢藏兩族間愛情,友誼永恆的見證。

相關焦點

  • 松贊幹布早逝後,文成公主在吐蕃寡居31年,期間如何立足?
    文成公主的一生,都在盡全力維護唐朝與吐蕃的關係,正是她如紐帶一般的存在,才使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交流,並且維持了兩百多年的和平穩定局面。遠嫁和親:宗室之女受封大唐公主,下嫁吐蕃王松贊幹布文成公主並非唐太宗之女,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主,可為何她會以公主之名,嫁給吐蕃王?貞觀年間,正是太平盛世,舉國上下一片祥和。大唐強盛,萬朝來賀。
  • 文成公主入藏給藏族帶去了文化,可她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
    初中上歷史課時,講到文成公主入藏這段,讓我有種天朝上國的榮譽感。什麼松贊幹布多次懇求,什麼促進了藏族文化,經濟的繁榮。然而長大後漸漸疑惑,歷史真的如此嗎?教科書怎麼可能錯呢,只不過他只講了想讓你知道的部分,卻隱藏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 遊記:西寧市湟源縣日月山文成公主出塞
    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帳篷,將要離別唐朝管轄的土地,心中一片愴楚。她站在山頂,向前西望吐蕃,天高雲低,草原蒼茫。回頭東望長安,更加留戀故土。藏漢人民都感謝她,崇拜她,來朝拜這位偉大的女性。山下修建了文成公主廟,藏歌悠悠,經幡繞梁。山上修建了日亭和月亭。
  • 日月山:文成公主流淚思鄉的地方
    相傳在唐朝時期,為了大唐與吐蕃兩國友好。唐太宗不得不將他心愛的女兒文成公主遠嫁到吐蕃國,以示兩國友好。由於從鹹陽城到吐蕃上萬裡路,走了幾個月才到青海這裡的日月山,文成公主由於思念家鄉子民和自己遠嫁的地方如此之遙遠覺得自己以後不會再有機會回國了,也許終身老死在他鄉。此時此刻,文成公主踏上了日月山的最高峰對著家鄉的方向失聲痛哭。
  • 《文成公主》:千年故事的千場演出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途中在次角林紮營休息,並將身旁的山頭命名為寶瓶山。對面的紅山上,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20日晚上,《文成公主》第七季在次角林村上演,可容納近40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伴隨著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的歌曲,金碧輝煌的唐朝大明宮現於眼前,時光回溯到千年前的長安城。帶著豐厚聘禮,吐蕃求親使者祿東贊前來朝見唐太宗的過程依稀再現。
  • 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的關係到底怎麼樣?
    不知道大家去沒去過西藏,藏族人民對文成公主非常尊敬,布達拉宮裡還有文成公主的塑像被大家朝拜,作為和親的公主,文成公主應該是最著名的一位,那麼她和松贊幹布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松贊幹布比文成公主大八歲,此時已經娶妻,後世大家時常把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比較,不過在中原的史料裡還有吐蕃的史料裡都沒有關於尺尊公主的詳細記載,倒是關於文成公主的比較多,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幹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所以文成公主應該是松贊幹布的正妻,也就是吐蕃的王后。
  • 作為松贊幹布的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地位更高?
    作為松贊幹布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漢族。吐蕃尊稱甲木薩(藏語中「甲」的意思是「漢」,「木」的意思是「女」,「薩」的意思為神仙)。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 歷史上第一位公主和最後一位公主是誰?第一位被腰斬的公主是誰?
    說到歷史上有名的公主,其它朝代的公主先不說,文成公主是必須要說的,相信幾乎是沒有人不知道文成公主的事跡,相信我們最初的時候是從歷史教科書中了解到文成公主的事跡。
  • 日月山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淚匯成的河嗎?
    初唐時名赤嶺,為唐朝和吐蕃實行物資交流和兩地使者往來的中轉站。相傳,文成公主遠嫁頌讚幹布時曾經過此山。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出長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餘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 入藏40年,與松贊幹布生活9年,文成公主寡居31年也沒回唐朝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李世民正式將文成公主下嫁給了吐蕃的松贊幹布,並且下詔讓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親自護送,在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文成公主踏上了西行之路。
  • 大美青海行之二:登日月山,眺望文成公主遠去的背影
    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就是經日月山行走在這條唐蕃古道上,這是唐朝以來甘青地區通往川藏一帶的必經之路。日月山唐代稱赤嶺,得名於土石皆赤。蒙古語稱「納喇薩喇」,即太陽和月亮之意。在歷史上,日月山還是唐朝與吐蕃的分界。相傳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曾駐驛於此,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帝後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生出長安的迷人景色。
  • 唐朝那麼昌盛,為何還採取和親政策,遠嫁那麼多公主?
    比如漢唐時期,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就有很多公主和親外嫁異邦。 尤其唐朝,據不完全統計,唐朝差不多有20位公主遠嫁他鄉。當然,其中也有幾位並未成行的,在這暫不作討論。
  • 這裡有個文成公主廟!唐蕃古道上的震撼佛教盛事,見證大美玉樹
    文成公主親手設計的廟宇,漢藏情深的見證。成公主廟別名「沙加公主廟」,但這兩個名字都是俗稱,正規名字應該是「大日如來佛廟」,因為廟內有文成公主的塑像,人們對她深表仰慕,久而久之連這座廟的本意也給取代了。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白納溝是她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她曾親自製定佛像的尺寸、格局和圖案,率工匠、世人在溝內的懸崖峭壁上浮雕鑿刻了各種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經文等數十處。廟宇內的九尊佛像據說就是當時遺留下的古蹟。據考證,文成公主廟是金城公主重新修建的。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嫁藏王赤德祖贊。
  • 大美青海行之三:在倒淌河,捧起文成公主淌下的一汪思鄉的淚水...
    據傳,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淚滴淌而成的河。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擲碎那個不能望見故鄉的「寶鏡」後,繼續西行。但思念故鄉的真情時時縈繞心間,公主傷心地邊走邊哭,就在今天的倒淌河鎮,公主的落淚化成了一條河。公主望著向東流淌的河水感嘆地說:「天下河水都是向東而流,而我卻註定往西走,天不憫我!」誰知,公主話音剛落,只見向東流淌的河水突然改變方向朝西而去。
  • 文成公主入藏,是一隻螞蟻做的媒?
    讀過歷史或者看過歷史劇的朋友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很多政治聯姻,比較著名的王昭君出塞,貂蟬嫁董卓呂布,文成公主入藏等,今天蘇生給大家說的是文成公主入藏這樁和親。文成公主入藏,竟然是一隻螞蟻做的媒?這事聽起來很蹊蹺,且讓蘇生一一道來:
  • 青海旅遊歷史故事之文成公主與日月山
    到一個地方旅遊,導遊一般都會將一些景點與歷史故事聯繫起來,青海也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吸引廣大遊客,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文成公主與日月山的故事。文成公主遠赴吐蕃和親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這裡我就不多贅述。
  • 西藏第一座宮殿,竟然是文成公主與松贊幹部的夏宮
    雍布拉康坐落在距拉薩140公裡的澤當鎮、扎西次日山的山頭上,海拔3740米,為雅礱「三聖寺」之首,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的意為「建在母鹿後腿上的宮殿」,相傳是苯教徒於公元前2世紀為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建造,後來成為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