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族同胞生活的地區,民間有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諺語。去過藏區旅行的人也一定親身感受過藏族人民嗜茶的生活習慣。
然而青藏高原地區原本是壓根不產茶的,藏族同胞以前也不喝茶。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茶變成了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須品呢?
吐蕃也就是現在我國的西藏,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位於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在唐朝以前,吐蕃和中土是沒有任何來往的,偏居一偶,孤立封閉的存在著。根據史籍記載東晉末年南涼國王鮮卑族拓跋氏禿髮利鹿孤的後代,因為南涼亡國輾轉流浪,遷徙到了青藏高原西南部今天的西藏地區,定居下來,建立了政權。
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禿髮利鹿孤,他們以禿髮為國號,後來因為語音相近的原因不知何時就被叫成了吐蕃。吐蕃人依舊保留著自己祖先的生活習慣,以遊牧生活為主,根據地理環境種植少量的農作物,也會飼養犛牛,馬等牲口。
公元六世紀中葉,吐蕃日益強盛,雄霸青藏高原。然而這個政權實際上是部落聯盟的性質,各部落之間不停地爭鬥,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管理。
公元629年,年少的松贊幹布在父親被毒殺,聯盟四分五裂的危急時刻坐上了吐蕃的王位。他平定叛亂,佔據有利地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吐蕃的發展,最終完成了對西藏地區實質性的統治,建都邏些(拉薩)。
在完成統一後,松贊幹布積極地與周邊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開展文化交流。當時的唐朝在李世民的統治下國力強盛,聲名遠播,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松贊幹布對強盛的唐朝仰慕的不得了,他主動遣使去長安示好,促進雙方的合作,更是送上大禮希望迎娶一位唐朝公主,但是和親的事情並未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意。
也許統一西藏的勝利讓這個吐蕃的君王有點得意忘形,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飄飄然了。公元638年(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幹布率領吐蕃大軍進犯大唐邊城松洲(今我國四川省松潘縣)。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出徵,領軍討伐吐蕃。
然而唐軍主力還沒出手,先鋒部隊已經打敗了吐蕃軍,斬獲一千多吐蕃軍首級,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松贊幹布大驚,趕忙撤退,遣使謝罪,對唐這個天朝上國俯首稱臣。
松贊幹布在派遣其宰相祿東贊遠赴長安進獻黃金五千兩、以及其他珍寶數百謝罪的同時再一次提出希望迎娶公主和親的意願。最終,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唐太宗李世民答應了他的請求。
於是,唐太宗挑選了一位知書達理的唐朝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下嫁給了松贊幹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促成了漢藏之間的姻親之好,促進了漢藏兩個民族的友好往來、文化交流和貿易的發展。
為了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幹布特意在紅山之上築了一座宮堡,以此彰顯自己對公主的愛以及漢藏兩族之間永恆的友誼。這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坐落在我國西藏拉薩市西北方向瑪布日山上的布達拉宮。
由於文成公主特別愛喝茶,她入藏時的嫁妝裡面自然少不了茶葉,受文成公主的影響喝茶的生活習慣在吐蕃貴族間很快流行了起來,大唐和吐蕃之間關於茶馬的貿易也因此開啟。
相傳藏族同胞最愛喝的酥油茶還有奶茶是文成公主發明製作出來的。
剛入藏的文成公主很不適應青藏高原的氣候環境,對每餐都有牛羊肉這種油膩的飲食方式也不習慣,導致她消化不好。
於是,聰明的文成公主想到把奶加進清香可口的茶中煮熟後飲用,果然不僅可以解油膩,茶的口感也變得別有一番風味,奶茶就這樣出現了。後來,文成公主又嘗試著在煮奶茶時加入酥油、鹽、松子等,製成了口味獨特的酥油茶。
生活在高原環境下,飲食油膩的藏族同胞對茶的需求越來越大,茶不再是吐蕃貴族的專用品。隨著茶馬貿易規模的擴大,茶馬市的出現,茶這份文成公主帶給藏族人民的厚禮在藏區生根發芽,最終成為了藏族同胞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茶也是漢藏兩族間愛情,友誼永恆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