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侯豔琪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中英文)

2020-12-25 澎湃新聞

  2020年9月3日,駐尼泊爾大使侯豔琪在尼主流媒體《共和報》(英文)、《新報》(尼文)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文章中英文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浩劫,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包括中國、尼泊爾等在內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捲入其中,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1億人。為了二戰的勝利,中國付出了巨大犧牲,軍民死傷超過3500萬人,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6000億美元。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已經為人類贏得了75年的和平與發展。習近平主席曾說過:「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 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每個國家都應該肩負起應有的責任,共同努力維護二戰勝利成果,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中國從來沒有侵略擴張的基因。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也需要一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對中國並不適用。中國已將堅持自身和平發展載入憲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做出這一莊重承諾的國家。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將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走和平發展道路,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今年也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成果,國際社會攜手創建了以聯合國為核心、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掀開了國際關係史上新篇章。75年來,我們秉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努力構建和平友好、相互尊重、公平正義的新型國際關係,全球化的浪潮遍及世界各地,全人類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不幸的是,有個別國家和勢力偏要逆世界潮流而動,固守冷戰思維,奉行本國優先,試圖搞政治認同和陣營對抗的老一套。二戰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強權獨霸不是和平之策,零和博弈不是發展之路。只有加強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才是最符合各國人民意願和時代發展潮流的正確選擇。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氣候變化、貧窮和飢餓等全球性問題依然困擾著我們,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複雜交織。在全球化時代,各國命運相連、休戚相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獨自應對這些挑戰,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方向。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精神,摒棄意識形態分歧,拿起團結合作這個最有力的武器,攜手並肩戰勝這些人類共同的敵人,維護全人類生存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

  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為契機,攜手努力,並肩前行,共同開創人類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

Aggression and expansion have never been China’s aspiration

  This year marks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The Chinese people held ground in the main theater in the East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thus making a major historic contribution to its victory. 

  World War II left mankind with unprecedented calamity, more than 8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China and Nepal, and around 2 billion people were involved in the war. Ravaging through Asia, Europe, Africa and the Oceania, that war inflicted over 100 million military and civilian casualties.  China has made great sacrifices for the victory in World War II. More than 35 million soldiers and civilians were killed or injured, an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conomic losses reached 600 billion US dollars.  The victory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has won 75 years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for mankind.  

  President Xi Jinping once said: 「War is like a mirror, looking at it helps us better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peace.」 Peace, like air and sunshine, is hardly noticed when people are benefiting from it.  But none of us can live without it. Every country should shoulder due responsibilities and work together to safeguard the achievements of World War II and safeguard peace, something that is even more precious than gold.

  Chinese people love peace. Aggression and expansion have never been in the gen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out its 5,000-year-old history.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n unforgettable memory of the sufferings caused by wars, and highly cherish a peaceful and stable life. China has come to achieve its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will be embarking on a journe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both of which would require a peacefu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outdated view that power would invariably lead to hegemony does not apply to China. We have enshrined our commitment to peaceful development in our constitution, and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make such a solemn pledge.  No matter how stronger it may become, China will always adhere to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all other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China will never seek hegemony or expansio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staunch force for peace in the world.

  This year also marks the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A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e World's Anti-Fascist Wa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stablishe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system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as its core. The purpose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 Charter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past 75 years, we committed to peace and development, two themes of the time and actively promoted building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eaturing mutual respect, fairness, justice and win-win cooperation.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has swept away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and human beings have achieved unprecedented progress in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so on.  But unfortunately, some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forces go against the trend of history and stick to the Cold War mentality by putting their own interests first and resort to the old tricks of identity politics and bloc rivalry.  The bitter lessons drawn from World War II have taught us that hegemonic policies and zero-sum game do not benefit peace or development of mankind.  To meet the aspirations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times, the only right choice i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opt for mutual benefit. 

  Nowadays,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sp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Climate change, hunger, poverty and other global problems pose major problems while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s are intertwined.  In this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futures of countries are closely interlinked.  No country can insulate it from or tackle alone all these challenges.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the only right way to go. We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preclude the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use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as our most powerful weapons to jointly defeat those common enemies of human beings, and safeguard the basic rights, including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History cannot start all over again, but the future can be created. Standing at a new starting point of history, let’s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commemorate the glorious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work together and forge ahead side by side to deliver 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future for mankind.

相關焦點

  • 駐尼泊爾大使侯豔琪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
    2020年9月3日,駐尼泊爾大使侯豔琪在尼主流媒體《共和報》(英文)、《新報》(尼文)發表署名文章《以歷史照亮未來,讓和平永駐人間》,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文章中英文全文如下:
  • 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鑑,擁抱和平(中英文)
    2020年9月3日,駐東帝汶大使肖建國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在東主流報紙《獨立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鑑,擁抱和平》的英文及德頓語署名文章。文章中英文全文如下:
  • 駐英大使劉曉明發表署名文章《澄清歷史真相》:奉勸一些西方政客好...
    6月24日,劉曉明大使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澄清歷史真相》,全文如下:近日,有英國政客發表文章稱,「中國對臺灣的敵意將威脅全球秩序」,「扭曲二戰後國際秩序」。我擔任中國駐埃及大使期間,曾專門到訪《開羅宣言》的籤署地米娜宮,追憶那確立戰後世界格局的時刻。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籤署《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臺灣重歸於中國主權管轄之下。後因中國爆發內戰,美國插手幹涉,才導致臺灣迄今仍處於與大陸分離的狀態。上述歷史清晰告訴我們,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駐以色列大使詹永新在《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署名文章《相互尊重...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2019年12月27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詹永新在以色列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今天,我就將結束中國駐以色列大使的任期。五年來,我有幸參與並見證了中以關係的大發展。
  • 中國大使在愛爾蘭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抨擊抗疫中甩鍋行為
    新華社都柏林5月17日電(記者張琪)愛爾蘭主流英文日報《愛爾蘭獨立報》16日發表中國駐愛爾蘭大使何向東的署名文章,批評某些西方政客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中的甩鍋、諉過行為。文章在當地讀者中引發強烈共鳴。何向東在文章中表示,甩鍋、諉過行為在人類面對重大疫情時屢屢出現,在這次全球抗擊新冠疫情鬥爭中,這一醜惡行為再次沉渣泛起。歷史證明,甩鍋、諉過不僅對抗擊瘟疫毫無助益,而且會引起種族、宗教或政治歧視,導致汙名化和迫害。文章指出,中國在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時,採取的措施迅速堅決果斷。
  • 叢培武大使發表署名文章 闡述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場
    叢培武大使發表署名文章 闡述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場 12月9日,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在加拿大首都地區主流媒體《渥太華生活》雜誌發表題為《現在輪到加拿大解答中加關係中的一些問題》的署名文章,闡述了中方在孟晚舟事件、兩名加公民案上的立場,並就加國內的一些質疑和指責作了澄清和批駁。
  • 駐泰國大使就中美貿易摩擦發表署名文章
    駐泰國大使就中美貿易摩擦發表署名文章 2019-06-2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使在《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署名文章《「一帶一路」,春華秋實》
    詹永新大使在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署名文章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伶俐):5月3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詹永新在以色列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耶路撒冷郵報》發表題為《「一帶一路」,春華秋實》的署名文章,宣介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
  • ...張明大使發表署名文章:中歐彼此是機遇不是威脅 是夥伴不是對手
    本文轉自【中國駐歐盟使團】;2020年9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發表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署名文章《堅持正確認知深化中歐合作》,全文如下:下周初,中國、歐盟及輪值主席國德國領導人將舉行視頻會晤。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在承擔與自身國力相適應的責任。中國的復興,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合情合理的訴求,不是什麼「擴張主義」或者「權力政治」。中國無意幹涉誰、改變誰、取代誰,更不試圖對國際秩序進行顛覆或重構。將舊思維模式投射到中國或者對中方戰略意圖進行誤解誤讀恐怕是自尋煩惱。
  • 駐英大使劉曉明發表署名文章:拒絕華為就是拒絕未來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劉曉明大使在香港主流英文大報《南華早報》發表署名文章《拒絕華為就是拒絕未來》2020年7月29日,香港主流英文大報《南華早報》在紙質版和網絡版刊登劉曉明大使署名文章:《拒絕華為就是拒絕未來》。
  • ​駐阿爾及利亞大使李連和在阿主流媒體發表題為《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的署名文章
    2月22日,在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援助的一批新冠肺炎疫苗即將抵阿之際,李連和大使在阿法文主流媒體《獨立青年報》和阿文官報《晚報》發表題為《雪中送炭,
  • 駐尼泊爾大使侯豔琪撰文回顧中尼邊界合作(中英文)
    11月1日,駐尼泊爾大使侯豔琪在尼泊爾主流媒體《共和報》(英文) 和《安娜普爾納郵報》(尼文) 發表署名文章《跨越珠峰的友誼,共同繁榮的紐帶——中尼邊界合作回顧》。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中英文)
    7月10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和中國日報網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指出中印尼是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兄弟,共促恢復經濟發展的好夥伴,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好朋友,強調歷經70載風雨的中印尼關係將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駐法大使在《費加羅報》發表署名文章:自由不是暴力的藉口 民主不...
    2019年9月3日,盧沙野大使在法國主流媒體《費加羅報》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中國政府對近期香港局勢的立場和態度。全文如下:7月底,我剛剛來到法國出任中國駐法大使。幾周來,法國媒體對香港局勢進行了大量報導和評論,其中一些現象令人十分費解。首先,暴徒為什麼被視作民主人士?
  • 【中英文對照】習近平在芬蘭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穿越歷史的友誼》
    4月3日,在對芬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芬蘭《赫爾辛基時報》發表題為《穿越歷史的友誼》的署名文章。中國和芬蘭在近代歷史上有著相似經歷,對芬蘭的民族自豪感有著強烈共鳴。兩國人民的深厚感情為雙邊關係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芬關係經受住時間和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成為不同幅員、不同文化、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和平共處、友好交往的典範。當前,中芬兩國正在積極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兩國關係面臨良好發展機遇。
  • 黃溪連大使在《雅加達郵報》發表署名文章《「東方之珠」怎麼了?》
    8月10日,駐東協大使黃溪連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發表署名文章《「東方之珠」怎麼了?》,文章中文譯文如下:香港號稱「東方之珠」。一小撮示威者卻認為抓住了機會,不僅沒有停止示威活動,反而變本加厲不斷蓄意製造暴力事件,其行動完全超出和平示威的範疇。他們堵塞道路,逼停地鐵公交,幹擾特區政府部門正常辦公,衝擊立法會大樓,用有毒液體和粉末攻擊執法警察,咬斷警員手指,在網絡上攻擊欺凌警員家人,圍毆拒收示威者傳單的無辜老人和行人,近日竟發展到汙損國徽、褻瀆國旗。這些人的目的是搞亂香港,破壞「一國兩制」。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英文)
    4月27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評論版和網絡版同時發表題為《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效的「處方」》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批駁一些西方政客出於一己之私對他國搞汙名化,呼籲包括中印尼在內的各國團結合作
  • 李克強在澳大利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新華社坎培拉3月22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澳大利亞22日出版的《澳大利亞人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推動中澳關係向前走》,全文如下:當前的世界不確定性增多,方向感缺失。世界經濟復甦低迷,全球化遭遇挫折,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地緣和局部衝突加劇,既有國際秩序和體系遭到質疑。在此背景下,中澳各自何去何從?如何合作應對?
  • 鄧錫軍大使發表署名文章:《乘勢而上 揚帆再啟航——寫在中國...
    1月15日,印尼《雅加達郵報》發表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署名文章《乘勢而上 揚帆再啟航——寫在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三十周年伊始》。文章中文內容如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大疫複雜交織的特殊形勢下,2021年悄然而至。我們迎來了中國和東協關係史上又一重要裡程碑——雙方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
  • 駐奈及利亞大使發表署名文章:團結合作 攜手抗疫
    人民網阿布賈5月12 日電(記者 姜宣) 近日,奈及利亞《今日報》、《每日信報》、《衛報》、《人民報》、《領導者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發表駐奈及利亞大使周平劍題為《團結合作攜手抗疫》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奈及利亞商人伊查的確是位在華的親善大使。《中國日報》5月6日報導了他的事跡,我看後頗受感動。伊查在廣東生活十餘年了,今年3月他響應當地號召,在中國妻子的幫助下成為一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志願者。湛江有1900多名外國人,伊查是首批46個抗疫外事志願者之一,這些志願者可以講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和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