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人全民缺鈣,中國人也在全民補鈣。」:衛生部1992年公布了第三次《中國居民營養與衛生》,在其中提到了中國人鈣攝取不足;自此開始,從剛出生的嬰兒到老人,中國的補鈣大潮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但這場如火如荼的全民補鈣運動除了造就了120億元的補鈣業外,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中國居民的健康狀況,中國式補鈣,本質就是一場坑爹的遊戲。
一、食物攝取的鈣已足夠,正常人不必服用額外的鈣補充劑
正常膳食下的鈣質補充,完全可以滿足人的正常生理需要
人體的鈣含量約為1~1.25kg,只佔體重1.5~2%,而且體內鈣99%以上都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其餘不足1%的鈣分布在體液及全身各組織器官中。這1%在人體的組織及血液中鈣的濃度需要保持恆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則會威脅健康。根據美國FDA的一項綜述性研究,截止2007年就有36項研究(17項為臨床試驗),證明正常膳食下的鈣輕度缺乏不會影響兒童身高和體重的增長。只有當鈣嚴重缺乏影響到骨鈣化不良時才會影響兒童身高的正常增長 。
額外補充的鈣質也不一定能吸收
在日常飲食中,牛奶,魚蝦和海藻還有菠菜等蔬菜,每100g的含鈣量都在100mg以上,且鈣為離子態,利於吸收。而鈣補充劑的主要成分為鈣化合物,如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等,其中吸收率最高的檸檬酸鈣吸收率也僅為約35%,碳酸鈣為27%,乳鈣質為29%,磷酸鈣為25%;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人體自身可以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合成,過於強調補充衛生素D也沒有意義。(製圖:張春續)
二、中國人補鈣存在誤區,全民補鈣沒必要
母乳和嬰兒奶粉能提供足夠的鈣質,嬰兒不需要補鈣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院在近日完成的調查顯示,在北京有86%的家長在孩子不到6個月時便開始為嬰兒補鈣。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明確的攝入標準,根據其《嬰幼兒營養指南》,嬰幼兒0~6個月時每天應攝入300毫克鈣,而母乳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膳食鈣;並且歐洲兒科營養學會(ESPGHAN)公布的全球嬰兒配方奶標準則顯示,每1000ml配方奶應含330~940mg鈣。這意味著,只要小孩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均沒有任何必要再額外補充鈣劑 。
中老年人需要適度補鈣,但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1500mg以下
中老年人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需要適量補充鈣質,尤其是中年女性,然而即便如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參考標準,就算不使用激素替代療法的女性,也只需要補充1500mg鈣質,而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另外,臺灣地區也出臺過一項類似的營養標準,其中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的鈣質應在1000mg左右。(製圖:張春續)
三、過度補鈣反而會增加健康風險
嬰幼兒過度補鈣會導致骨骼提前閉合,影響發育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長期補充過多的鈣會造成高尿酸症,嚴重的還會有肉眼血尿。除血尿外,還有可能形成泌尿道結石。過度補鈣還會使骨骼過早鈣化,骨骺提前閉合,使長骨發育受到影響,最終兒童身高受到抑制。此外,血鈣過高還會使軟骨過早鈣化,前囟門過早閉合,形成小頭畸形,制約嬰兒大腦發育空間。
成人過度補鈣會增加罹患腎結石的機率,使得心臟病發的概率提高31%
在美國,曾有3.6萬名50~70歲停經婦女在日均鈣攝入量為1100毫克的條件下,每天補充1000毫克鈣和400IU維生素D,幹預9年後,幹預組腎結石發病風險增加了17%,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增加13%和22%。而美國心臟病協會的一項研究分析綜述了11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有1.2萬老年對象,發現在基礎膳食鈣達到每天800~1000毫克後,每天補鈣1000毫克,心肌梗塞風險會增加31%。(製圖:張春續)
結語:無數的保健品廣告,把鈣變成了神話,這個神話也造就了中國式補鈣運動,創造了一個產業神話,但在這個遍布神話故事裡,中國人的健康狀況卻成了唯一沒有變為神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