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標題,你以為我是提倡你補鈣嗎?不不不,完全反了!
今天的總結是,99%的娃都沒有缺鈣,別再瞎補鈣了。
--「羅醫生,寶寶晚上睡覺不安穩,是缺鈣嘛」
--「羅醫生,寶寶後腦勺一圈頭髮都沒了,要不要補鈣」
--「羅醫生,寶寶總是搖頭,我怕他會缺鈣」
--「羅醫生,.....................」
家長的問題層出不窮,但歸根到底,常常覺得缺鈣是罪魁禍首。
大家對補鈣這麼熱衷,很大程度是因為上一輩「教導」下來的,70年代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佔據兒童總數約40%,主要和飲食條件限制有很大關係。
但是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兒童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孩子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缺鈣了,寶爸寶媽們在養育孩子上要有自己的想法,對於父母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只能取其精華。
鈣是人體最多的礦物質,參與各種重要的生命活動。除了維持骨骼、牙齒的健康,對神經、肌肉、心臟等能夠正常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
上面說了,之所以「缺鈣」被這麼多人重視主要是因為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主要是維生素D缺乏導致體內鈣磷代謝失常導致骨骼變化為特徵的疾病,並不是實質上的缺鈣。
1、出汗多。排除天氣熱、運動量大等,不明原因的出汗增多。
2、煩躁不安。不明原因哭鬧,難入睡,睡後易醒。
3、頭髮發黃稀疏,後腦勺環狀脫髮。
4、囟門閉合遲,肌無力。
5、精神、表情呆滯,語言、運動等發育教同齡兒童遲。
6、方顱、肋串珠。
............等等
注意:以上只有某一症狀並不能確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我國目前檢測是否缺鈣最常見的是:骨密度(無創)、微量元素、骨鹼性磷酸酶(可扎手指)。
骨密度:骨密度有雙能X線吸收法和超聲骨密度測定兩種,其中雙能X線吸收法才是骨密度測定的金標準。而大部分醫院的骨密度測定還是以超聲為主。
超聲骨密度檢測因為無創,無輻射,看起來更安全,所以備受家長喜歡,但是超聲敏感度低。且目前還沒有標準的兒童骨密度檢查結果參考值,所謂的參考值也是參照成人標準,對於兒童,特別是生長旺盛階段的嬰幼兒,骨密度偏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是快速生長過程,因此不能說骨密度的Z值低了就是缺鈣,僅能作為參考值。
微量元素:2013年衛健委就已經出了文件,非診斷治療需要不可對兒童展開微量元素檢測。
微量元素檢測有助於醫生和家長了解兒童在某個時期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便對兒童健康做出判斷,但是因為微量元素在人體中本身含量就很少,僅僅是幾滴血檢測出來的數據,結果就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影響,且目前國際上對微量元素檢查還沒有準確的、統一的標準,因此其結果只能是一個可供參考的作用,必須結合兒童的表現的症狀和飲食習慣。
同時鈣在血清中含量極少,99%的鈣都在骨骼和牙齒中,當血中鈣離子降低,骨骼會析出鈣離子來補充血液中的不足,換句話來說,就算真的缺鈣了,測出來的血鈣值也是可能正常的。
骨鹼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細胞的表型標誌物,可直接反應成骨細胞活性和功能狀況,但是當處於嬰幼兒期和青春期的骨生長時期,血骨鹼性磷酸酶較成人明顯增高,最高者可達到成人的3倍,此乃生理性成骨細胞活躍,並不能代表缺鈣。
大部分「缺鈣」的表現,其實很多都是生理現象,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建議諮詢醫生,嚴禁在沒有醫生指導下,因為「感覺」寶寶缺鈣而盲目補鈣。
我們常說的微量元素:鈣、鋅、鐵等在體內都是以二價陽離子的形式存在,其在胃腸道初步吸收的途徑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補鈣了,鈣離子增加,會導致其他元素的吸收減少,從而可能出現缺鐵、缺鋅等表現。
鈣主有促進骨骼發育,傳統觀念裡覺得,骨骼發育好了身高就長得更好,但是鈣補多了,沉積在骨骼的鈣多了可能會導致骨骺過早癒合,反而就不長了。
且體內的鈣太多,會加重腎臟負擔,多餘的鈣質還會在腸道與脂肪結合形成鈣皂,易引起便秘,也可能會引起結石。
1、堅持每天有補充維生素D,1歲以下每天400IU,1-3歲每天600IU。(點擊這裡,回顧維生素D相關內容)
2、奶量充足,膳食合理營養,就不用擔心缺鈣了。
1-6月齡的娃每天奶量:800-1000ml
6-12月齡的娃每天奶量:600-800ml
1-3歲的娃每天奶量:500ml左右
4-6歲的娃每天奶量:300-400ml左右
足月出生的寶寶6個月以內不管母乳還是奶粉餵養,都不會缺鈣,其中的鈣含量已經足夠他們的生長發育需求,不需額外補充鈣質品。
6個月以後的寶寶除了奶以外還添加輔食,雖然鈣的需求相應增高,只要輔食吃好了,足夠每天使用量。
3、適量運動。
有研究表明,每天堅持適量運動,對可促進鈣吸收哦。
4、如果食物中攝取鈣不足,或某些原因、疾病導致鈣流失,需要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補鈣。
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達標主要是動態監測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等的這些標準,如果標準中等,且按照自己的生長曲線去走,就不用想著每天額外給孩子怎麼補了,對於21世紀孩子來講,缺的不是營養,是良好的消化,優秀的脾胃功能,只要消化好,吃進去的都吸收了,即使每天粗茶淡飯都能長得棒棒的,反而從小就想著各種補充營養,損傷了脾胃,吃再好也不吸收,那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嘛。
(重複內容)
1、堅持補充維生素D,奶量充足,膳食均衡,就不用擔心缺鈣了。
2、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達標主要是動態監測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
3、與其想著寶寶缺這缺那,不如顧護好他的脾胃,脾胃功能好,消化佳,吃什麼都能吸收,還擔心會缺什麼嗎。
(本文圖片來源:image.baidu.com 正版圖片庫)
△△△
我是羅醫生
國家執業中醫師
在臨床打滾多年
門診見過太多育兒觀念朦朧的家長
希望通過平臺和你一起科學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