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春髮長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粵語是古漢語嗎?

2020-12-13 閩南網

  「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用繁體字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於是他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陳小春說,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就是用粵語寫的,所以用粵語才讀的通順。而普通話,是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出來的,比粵語單薄粗疏多了。

  陳小春列舉了蘇軾、李白、杜甫等人的詩句,例證粵語是傳承中華古代文明的載體,說粵語沒文化實在是丟人。

  陳小春這條長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其實,關於粵語到底是不是古漢語,一直以來爭議就很大。

  很多港人都認為唐代語言是粵語。2012年,香港演員吳鎮宇參加綜藝《天天向上》時也這麼說,還現場用粵語念了一首李白的《將進酒》。

  

  但用粵語念唐詩比較順就能說唐代語言是粵語了?

  據南方網報導,粵語並非早期廣東香港本地的語言,其實是古代的陝西、山西、河北地區的漢語,該地區的古代漢族人大量移民到廣東,把這種語言帶到了廣東地區。古代的廣東並無漢族人,大量的北方漢族人移民到廣東,成為廣東地區的統治者。

  偏於一隅的廣東一直極少戰亂,基本沒受到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的影響,所以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語言、文化。北宋初年時,中原地區的漢語仍能基本保持漢唐語言,當時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權威發音韻律書《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裡面標註的文字發音與現今的粵語高度吻合。

  但這並非是說唐代的語言是粵語,因為現代粵語本身也經歷了很多變化。

  知乎網友@紫杏更表示,原來「粵語差一票成普通話」還有其他各省的版本,比如,四川話也只差一票成普通話……

  對於陳小春的說法,部分網友表態支持:

  

  

  但也有人提出質疑,粵語雖然保留了很多古漢語遺存,但不代表唐宋的語言就是粵語。

  

  

  

  

  無論如何,陳小春呼籲保衛廣東話雖無可厚非,但粵語是不是真的就高人一等呢?我國各地的方言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是值得保存下來的傳統文化。

  

  以下是陳小春長微博全文:

  前陣子在廣州一個飯局認識了一個川音畢業的湖北妹。閒聊間,我問她:你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

  她: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也沒什麼好學的。

  我問:此話怎說?

  她很diao的說: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了,像粵語這種比較沒文化的方言,都快被邊緣化了,學它幹啥呀?學來有啥用呀!……

  作為一個講了幾十年粵語又叫讀過下書的香港人,我對他(她)說的當然是不以為然。

  我問:言下之意,你是覺得說普通話比粵語有文化有內涵?

  她說:可以這麼說!

  我笑著說:很好很好,作為中原地區的中國人,你熱愛中國的文化麼?

  她:當然熱愛了!

  我:那你認為琴棋書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這些能代表中國的優秀文化麼?她:可以。

  我:你剛說你熱愛中國文化,那你了解唐詩宋詞麼?

  她:一點點。

  我:那你能隨便念幾首唐詩宋詞出來聽聽麼?

  她:其實我也不太了解,但我是有聽說過唐詩宋詞,我大概知道是什麼回事。

  我笑說:好吧,我知你應該是跟絕大多數人一樣不了解的,不然你又怎會不知道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用粵語才能讀得通順的呢?

  她:嚇?不是吧!唐詩宋詞那些不是用普通話來念的麼?

  我笑說:1300年的唐代根本就還未出現現在所謂普通話,普通話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流傳至今的語言,不管詞彙、用詞、都比歷史久遠的廣東話單薄粗疏多了。如果你說熱愛中國的文化不是對人吹水(粵語俗語之一,指口水四噴,形容侃侃而談。觀察者網注。)唬弄的話,你就應該學好廣東話,不然你看很多古籍和念唐詩宋詞就會看不懂讀不通。明白了麼?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中的【食】字和【肥】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食餸、食野、好好食、肥仔、肥佬、肥騰騰。普通話不是用「食」,是用「吃」,不是用「肥」,是用「胖」。

  李白:「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樽】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買一樽豉油返屋企、飲番樽啤酒先、呢個玻璃樽入面系乜野來咖?普通話不是用「樽」,是用「瓶」,一瓶、瓶子。

  詩經:「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的【行】字,正是廣東話。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行下,停下,再行下,又再停下,非常之依依不捨……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行路、行街睇戲、行出去、行花市、行左幾遠呀?普通話是用「走」或「逛」,走路、逛街。

  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凍死】,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好凍、凍冰冰。普通話不是用「凍」,是用「冷」。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望】字,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圍望、望乜野?普通話不是用「望」,是用「看」。

  杜甫:「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隔籬】,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籬、隔籬鄰舍、搬過隔籬屋。普通話不是用「隔籬」,是用「隔壁」或「鄰居」。

  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幾多】,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幾多錢?幾多個?普通話不是用「幾多」是用「多少」。

  還有太多太多例子,不多說了,有興趣自己去查找答案吧!

  粵語,有著千幾年深厚歷史文化基礎,系傳承中華古代文明的載體,推普沒問題,但倡議廢粵、貶粵、打壓粵語;絕對是破壞中華文化傳承的文盲行為。還有,敬告各位,唐詩真是要用粵語來讀,如果自己不懂粵語;沒文化就算了,千萬別隨便亂說別人講粵語是沒文化,真是會失禮死人。

  以上是有力證據去保衛廣東話!

  這是兩個教會姐妹的分享:

  絕對贊同,我高中的語文老師講廣州話有8個調,普通話只有4聲調,所以音和詞彙都沒有廣州話多。我還記得他也叫我們用廣州話讀唐詩會押韻好多,更能表現詩歌的旋律優美。

  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此乃全球近1億2千萬粵人的大喜事!

  在所有華語中只有(粵語和普語)被聯合國承認定義為語言!!!

  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Language),而不再被稱為方言(Dialect),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六種語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之一。 English(英語),Chinese(中國普通話,此處普通話應為Mandarin),Cantonese(粵語),Russian(俄語),French(法語),Spanish(西班牙語)。

  粵語是語言,有粵語字,有自己的發音。目前粵語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第四大語言(澳洲的日常用語有英語、義大利語、希臘語、粵語、阿拉伯語),加拿大第三大語言(加拿大日常用語有英語、法語、粵語),美國第三大語言(美國日常用語有英語、西班牙語,粵語)。粵語在東南亞有廣泛的使用人群,在馬來西亞影響力非常強。粵語在香港、澳門享有官方語言地位。此外,粵語亦是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之中國方言,亦是唯一沒有正式文字系統的大語種。

  每種語言都有其用法、發音上的特點。我們尊重國家有關推廣使用普通話的政策和要求,但是語言往往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有其超越一般溝通功能的意義,所以推廣普通話與保留、使用、保護方言並不矛盾。

責任編輯:張留勳

相關焦點

  • 粵語沒文化?陳小春深夜叫屈: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觀察者網綜合】「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他便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 叫屈丨粵語沒文化?陳小春深夜發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來源:觀察者網作者:邱荔「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用繁體字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於是他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 陳小春說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真的是這樣嗎
    陳小春說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真的是這樣嗎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17-02-10 15:46 來源:澎湃新聞
  • 陳小春髮長文懟後輩不尊重粵語, 呼籲保衛廣東話
    網易娛樂2月7日報導據香港《中時電子報》報導,香港演員陳小春在6日凌晨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為什麼用粵語讀唐詩宋詞更好聽?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的粵語詞彙,很多都是從古漢語中保留下來的。一下子沒想到?我們可以通過解讀一些詞彙、一些古詩句來舉例。平時我們經常講「行行企企」,而在古詩裡也同樣用「行、企」表達行走和站立。但普通話一般會用「走」、「站」。
  • 他們這樣讀唐詩宋詞:有聲詩畫傳承粵語文化
    粵語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中國古代漢語的特徵。而古代詩人較多都是用古漢語來吟詩作賦,所以不少古詩詞用粵語朗讀更為押韻。為了讓這一鏗鏘妙音得以傳承與推廣,11月10日,佛山市圖書館攜手羊城網、新世紀出版社,邀請了《粵韻唐詩》《粵韻宋詞》作者梁天山、陳輝權、勞震宇,作為佛山領讀者,與讀者一起探討為什麼用粵語讀古詩詞更好聽,領略粵語音律之美。
  • 粵語起源就是唐朝宋朝 並不是地方語言
    而香港演員陳小春在2月6日發了一篇長微博也用上了傳統詩詞的例子,稱「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 就此,記者採訪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他明確表示「古代文學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寫」,但粵語的確是一門古老的方言,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了,「說現在的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成分是對的。」
  • 陳小春發文力挺粵語,粵語到底有沒有文化?
    素以「山雞」、「小桂子」等市井角色出名的香港知名演員陳小春在廣州一次飯局被同桌一個湖北女生對粵語的輕慢態度所激怒,不但當場教育她中國古代唐詩宋詞中很多詞語至今還在粵語口語中有保留,更是在微博上寫文章力挺粵語。
  • 陳小春髮長文懟後輩不尊重粵語 呼籲保衛廣東話
    陳小春髮長文懟後輩不尊重粵語 呼籲保衛廣東話 時間:2017-02-07 13:19:52 來源:國華娛樂網 編輯:郭碧慧   國華娛樂網2月7日報導   香港演員陳小春在6日凌晨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微博中他提到,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很多唐詩宋詞讀起來彆扭,原來用粵語讀更押韻?
    唐詩宋詞裡的押韻,是指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或者平仄相統一的聲調,以達到朗讀的和諧狀態。和諧即語言契合,從而產生美感。但是不知大家在讀某些詩詞的時候,是否感到了些許彆扭?比如杜甫的名篇《春望》。
  • 《粵韻唐詩》、《粵韻宋詞》繁體粵語注音版在港熱賣中
    南粵地處嶺外,與中原有五嶺相隔,較少受到北方外族侵略的影響,文化及生活習性相對穩定,因此今天的粵語在很多方面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用法。例如,粵語至今保留著現代漢語已經消失了的入聲字、閉口音,還有一些字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了,但在粵語中還相當常見,比如「幾多」「無計」「隔離」等。
  • 粵語是唐宋話?普通話是胡話?沒那麼簡單
    沒那麼簡單) 最近,香港藝人陳小春發布了一條微博,回憶了他在廣州和一位湖北妹子關於粵語的談話,由於對方直言「粵語是沒文化的方言」,所以陳小春作為一名粵語使用人士,提出了反駁,他說「
  • 粵語與古漢語詞彙
    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     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而在官話中已經消失不再使用。例如,句未助詞「忌」(現代粵語寫為「嘅」字),在《詩經·國風·鄭風·大叔於田》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的表述; 陰騭(常被寫為陰質)語出《尚書》:「惟天陰騭下民」,指埋沒良心。在文言文和現代粵語中,「卒之、畀」都等同「終於、給予」的意義。古代常用的「文錢」,粵語也保存了「文」的用法,但常被寫為「蚊」字。
  • 粵語到底有沒有文化
    [摘要]粵語被聯合國「承認定義為語言」,唐詩要用粵語讀才妥當以批駁同桌女生話粵語「沒文化」的不恰當言論,陳小春對母語的熱愛溢於言表。2017年春節剛過,娛樂圈就出了一條畫風奇異的新聞。素以「山雞」、「小桂子」等市井角色出名的香港知名演員陳小春在廣州一次飯局被同桌一個湖北女生對粵語的輕慢態度所激怒,不但當場教育她中國古代唐詩宋詞中很多詞語至今還在粵語口語中有保留,更是在微博上寫文章力挺粵語。
  • 粵語到底有沒有文化?
    素以「山雞」、「小桂子」等市井角色出名的香港知名演員陳小春在廣州一次飯局被同桌一個湖北女生對粵語的輕慢態度所激怒,不但當場教育她中國古代唐詩宋詞中很多詞語至今還在粵語口語中有保留,更是在微博上寫文章力挺粵語。
  • 那麼,粵語、吳語等方言呢?
    而少數人的方言,如粵語吳語都是漢語和當地語言混合而成的方言。經常有人發帖發文,像粵語吳語這樣的方言才是正宗漢語,而普通話不正宗!?如此荒謬的觀點居然有大量的人支持!甚至一些非方言人也不懷疑!真是笑話。 三年前我寫過一篇博文《陳小春懂訓詁學?不懂不要亂講》。
  • 為什麼要讓下一代學粵語?這個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因此,廣東著名填詞人梁天山、作曲家陳輝權、羊城網創辦人勞震宇花費4年之久,創作了第一套用粵語朗誦的國學讀本《粵韻唐詩》、《粵韻宋詞》,希望從中華經典的普及讀物入手,將粵語文化的傳承重歸於新生代的日常學習之中。粵語源自中原雅言,與兩廣地區的古越語所融合而產生。
  • 「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你能用粵語說出來嗎!
    —— 《漢書 高帝紀》 今朝( 今天早上) :粵語日常用得最多的方言之一, 大約是指上午6-7 點的時間。的本義是指太陽剛升起到月亮完全消失前的時間。今朝一詞在唐詩與宋詞裡也是用得最為之多的。今朝陽始生,在易得來復。
  • 一些關於粵語和古漢語不能說的秘密
    我是很認真的在寫這篇文章的。是的,以上歌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用粵語演唱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廣州話、廣府話、白話,應該是至今保留較為完整,且傳承度和使用度都較高的方言之一。有人說,古漢語就是粵語,這個嘛,因為沒有考證,也很難置喙。不過如果你去仔細品味古詩文,在一些細枝末節當中,確實能夠發現粵語和古漢語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 用方言讀古詩味道有些不一樣 一首詩就是一首歌
    詩歌火了,上個月演員陳小春的一個微博也讓粵語跟著火了一把:他髮長文正面硬「懟」不尊重粵語的網友,並列舉許多唐詩宋詞都是用粵語所寫。那麼,陳小春的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古詩要怎麼讀才有韻味?用方言讀詩更能體會古詩的味道?記者為此採訪了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蒙元耀,他表示「說某某方言沒有文化,這是絕對的錯誤、偏見,但用古音讀詩詞的確會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