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信息港 2014-04-28 | 我要評論
春末夏初,雲南的蠶豆已上市一段時間,因其美味和極高的營養價值,蠶豆一直深受市民的青睞。近日記者走訪菜市場時,發現很多從市場出來的市民手裡都提有一袋蠶豆,當問到一位買菜的大叔時,大叔說這幾天賣得挺好的就是蠶豆了。但是,在享用蠶豆這一美味的時候,人們是否注意到了美味背後暗藏的「殺機」?
案例走訪:吃了蠶豆孩子差點沒命
昨日,在雲大醫院兒科住院部,記者見到了正在接受治療的兩歲男孩兒小奇(化名),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小奇的媽媽梁女士還後怕。「昨天中午吃完飯不一會兒,他說要小便,小便完了我一看,尿的顏色不對啊,既不像以往的清透色,也不是帶炎症的黃色,似乎是血尿,嚇了我一跳,我馬上就讓他去床上躺著了。過一會兒孩子說不舒服,我看他臉白白的,摸了摸頭感覺有點燒,就趕緊帶來醫院了。」
醫生詢問了小奇的媽媽後得知,中餐小奇吃了很多蠶豆,隨即對他進行了相關檢查,判斷是「蠶豆病」。「醫生說這個病耽誤不得,幸好送來的早,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才知道有『蠶豆病』這種病,還這麼嚴重,以後我們可得注意了。」
近日,正值新鮮蠶豆大量上市的時節,水煮蠶豆,炒蠶豆是雲南人餐桌上的常見菜餚。「我是一個蠶豆狂,我們全家都愛吃蠶豆。吃蠶豆會得病,很稀奇啊,從來沒有聽說過!」記者在金馬碧雞坊附近隨機採訪了10名市民,有7人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吃蠶豆會得病,僅兩人說聽說過,但是自己身邊沒有。有一位張奶奶則表示:「我們整個家族都不能吃蠶豆,會過敏!所有有蠶豆成分的東西都不能吃,我們家族裡還有一個人因為不懂,吃了大量蠶豆後還去世了!」
醫生支招:得「蠶豆病」金銀花等涼茶要慎飲
通過網上調查,記者發現,「蠶豆病」雖未普及,但已經引起了不少患者的注意。由於「蠶豆病」的發病群主要是嬰幼兒,因此許多成人都已經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就會自覺在飲食及生活上注意,避免接觸蠶豆。
「蠶豆病」應該怎樣預防,雲大醫院兒科張瑛教授說,「蠶豆病」是遺傳病,只要母親患有此病,其子女就有一半機率遺傳此病。張瑛提醒患者家長,「蠶豆病」預防很重要。在用藥方面,小孩常用的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等)、維生素K、樟腦丸、磺胺類藥、抗瘧藥(奎寧等)等類藥物要禁用;生活中,要避免接觸氧化還原性強的物質,最明顯的就是蠶豆和蠶豆花粉,蠶豆製品如豆漿、粉絲、醬油等也不能吃,金銀花等涼茶也慎飲。
張教授還介紹,由於雲南是「蠶豆病」的高發區,因此2012年4月起,「蠶豆病」已列入新生兒篩查範圍,希望家長不要圖一時省事而忽略了這項檢查。同時,對於患有此病的嬰幼兒,母親在哺乳期間挺好不要吃蠶豆及蠶豆製品。
此外,張瑛又解釋道,「蠶豆病」有自限性,如果不是很嚴重,在有些情況下是可以自己痊癒的,而且「蠶豆病」有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身體素質的提高有所減輕,因此「蠶豆病」患者及家長不必對這個病太過「恐慌」。
「蠶豆病」有些啥症狀
「蠶豆病」是在吃了蠶豆後1~2天內出現全身皮膚發黃、黃疸和尿色加深等症狀,早期症狀有厭食、疲勞、低熱、噁心、不定性的腹痛,嚴重則會出現昏迷、休克和腎功能衰竭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搶救,患者就會死亡。該病是一種遺傳性紅細胞酶(G6PD)缺乏病,全世界約2億人患此病,全球範圍內集中分布在東南亞、北非和地中海這些低緯度地區。我國是該病的高發區之一,以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為高。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院網公眾號(webQQYY)諮詢。(責任編輯:劉豔)
(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及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根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規定視予以公告,如有侵權,請履行《條例》規定「通知與刪除」簡易程序,避免糾紛!)
相關閱讀:蠶豆新生兒蠶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