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抓周試兒以及古代生日與祝壽

2020-12-20 尚梁薛嘆遠

  012■抓周試兒

  古時候,父母在孩子剛滿一周歲這天,在吃中午的"長壽麵"之前,要為孩子舉行抓周儀式。抓周是小孩周歲禮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儀式,即在孩子周歲這天,把代表各種職業的器具及生活用品放在小孩面前,讓小孩任意抓取,從而預測他的志向與前途。小孩如果抓到了筆,便認為將來是文人;抓了算盤,就認為長大後會做生意;如果男孩抓到了女人的頭花,則認為是個貪色之人,家人在這方面就會嚴加管教;如果是女孩抓到了頭花,則認為她將來是個愛美之人,一定長得非常漂亮。

  根據抓周的結果,家人、親族就會聚在一起,共商培養大計,並委託親朋中有識有能的人加以引導。

  對於抓周,據史料記載,可上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顏氏家訓·風操》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一期,即一周歲。

  到唐宋時代,抓周的習俗則更為流行。民間十分重視,儀式也很隆重。《夢粱錄·育子》篇中談到有關南宋時杭州風俗時說:"至來歲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鬥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謂之『拈周試啐『。"

  現在大部分家庭當然已不會相信抓周會有如此神妙的功能,但抓周作為一種富有童趣的遊戲,仍為家庭增添了許多歡樂和趣味。

  趣味連結:為什麼孩子生百日稱為百歲?

  自嬰兒降生之日起,至一百日,古稱"百日",也稱"百晬",又稱"百歲"、"百祿"。由於舊時醫療水平有限,嬰兒出生一百天內死亡率很高,如能平安度過百日,便有了長大成人的希望。

  "百"在我國文化觀念中,有象徵圓滿的意義,所以民間特別重視嬰兒"百歲"之日,這天往往要進行慶賀,叫"過百歲"、"做百日"等。

  給嬰兒慶祝百歲的習俗至少在宋代便已趨流行。如《東京夢華錄》記載:"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夢粱錄》也說:"生子百時,即一百日,亦開筵作慶。"此後興盛不衰。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京兆》說:"一百日後,名曰百祿,請客與滿月時同。"

  過百歲是嬰兒成長過程中,除周歲外的又一重要禮儀,在這一禮儀中,同樣凝聚著親友的祝福和呵護。這些祝福和呵護寄寓在他們的話語裡,也寄寓在各式各樣的富有象徵意義的食品、衣物、飾品中。幼小的孩子就在親友的祝福和呵護中漸漸地長大。

  013■古代生日與祝壽

  古時,生日又稱生辰,祝壽也叫賀壽或拜壽。年輕人慶祝生辰,只能稱"過生日"、"做生日",不能稱"做壽",因為"壽"是年齡長久之稱。年滿六十或以上者慶祝生辰,才可稱為"祝壽"、"做壽"。

  我國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是不過生日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祝壽也不是在生日那天進行。直到殷商時代,人們才有了生日的概念。不過,生日只是出於對太陽神的崇拜,父母用小孩出生之日的幹支為孩子起名,沒有慶賀生日的活動。

  中國人過生日的習俗,大約是從南北朝時開始的。據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說,當時在江南就盛行慶賀小孩周歲的習俗。

  成人過生日則見於唐代的記載,當時以做生日煎餅為賀。到兩宋時期,有了做壽的習俗。當時,朝政腐敗,做官的過生日,僚屬都要獻壽禮。《水滸傳》一書中,就有一段"送生辰綱"的故事。

  除祝壽外,民間還有借壽之俗。過去,人們以為人的壽命由天定,但也可以像物品一樣借用。一般是因人病入膏肓,又希望延壽,於是親友中的一些人,自願借壽一歲,自願借壽的人擇一吉日,齋戒沐浴,到宗廟虔心拜祝,告訴閻王自願借壽給病人。此俗曾在江蘇淮安地區很流行。

  趣味連結:中國人的虛歲是怎麼計算的?

  外國人說中國人,有兩個年齡,一個是真實年齡,一個是虛假的年齡。這種說法倒也不錯,中國人確實有兩個年齡,所謂的真實年齡,就是周歲;所謂的虛假年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虛歲。

  對於"周歲"肯定很多人都明白,可虛歲是怎麼回事,確實容易讓人犯迷糊。很多人認為,周歲加一歲得出的結果就是虛歲,這種說法似乎也有道理,但並不全面。

  其實,在生活中,"虛歲"的概念一般是用於男人的。民間有"男進女滿"的說法,意思是說男人按虛歲計算年齡,女人按實歲計算年齡。況且在實際的計算中,虛歲也不僅僅就是周歲加一歲那麼簡單。

  虛歲的計算,在真實的年齡上加一歲是其中一種。但也有特殊的情況,比如一個人是在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出生的,那麼他不但一出生就算一歲,並且一到大年初一又要加一歲,按這種方法計算,這個孩子滿周歲時,就已經快三歲了;如果一個人的生日是陰曆的臘月中下旬,那麼這個人還沒有滿月,他的虛歲就已經到兩歲了。因此,在計算虛歲時,春節是個特別重要的時間點。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理解,為什麼很多老人往往會提前兩年過自己的七十大壽、八十大壽了。

相關焦點

  • 抓周古代流傳的風俗
    在我周歲生日時,家裡人在土炕上擺了好多的物品,有木槍、小人書、筆、紙,還有自家種的李子、杏子和玉米等十幾種東西。這時母親把我放到炕上叫我去抓物品,我爬過去一把就把李子抓到手裡,剛要往嘴裡送,就被母親奪下隨手丟到地上,我急得哭了起來。後來我順手抓起一把木槍玩了起來,全家人都高興了。
  • 人生四大禮第一話:天才第一步,從抓周開始!
    」抓周禮是什麼?「抓周禮」顧名思義,就是在小孩周歲生日宴上舉行的一種預測抓周最早被稱為「試兒」它的起源眾說紛紜目前流行抓周禮的演變?「試晬」的用具也變得極其豐富除了日用物件還有各式玩具、算盤、秤提等等文獻記載「至來歲生日
  • 抓周物品清單 抓周需要注意的事項
    育兒水育早教(微信號:bcwy123456)致力於分享水育、早教、母嬰、親子、懷孕、寶寶輔食、育兒等內容。
  • 「抓周」風俗有道理嗎?
    現代文學家錢鍾書的取名,據說就因為抓周的時候抓住了一本書,因此才名做「鍾書」。那麼,抓周真的能預測孩子的未來和前途嗎?恐怕有點荒誕。抓周來源於人們原始的徵兆觀念。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人世間的吉兇禍福,在發生之前都有徵兆和預警,因此,人們以抓周來預測孩子的未來也是這樣一種因果報應的心理。抓周有很多種稱呼,試兒、試晬、拈周、試周等等。
  • 你的寶寶抓周了嗎?抓了啥?附抓周流程和抓周物品清單
    這個月小番茄就要滿周歲啦,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寶寶抓周的那些事兒,也歡迎各位寶媽們在下方留言分享交流寶寶抓周的那些趣事
  • {知識}周歲定未來?15種抓周品講五行(普及抓周用品、趕快收藏)
    給孩子「抓周」,你準備好了嗎?「抓周」又叫「試兒」,這種習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小孩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和性情的儀式,是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這種習俗,越來越多的被許多家庭所重視,許多地方也在有組織地集體舉行抓周活動,以此來慶祝寶寶的生日。從歷史文獻記載看,《顏氏家訓·風操》中記述道:「江南風俗,兒生一期(即一周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親表聚集,致宴享焉。」
  • 彰顯精彩民俗文化的抓周銀鎖
    抓周,又稱試兒、試晬、周晬、期揚、拈周、試周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期叫法也不同,主要的功能是長輩給小孩子周歲的生日禮物,是掛在小孩脖子或腰間的一種掛件佩飾,民間通俗的名稱有「百眼篩」「米篩鏡」等。筆者早年先後收藏了多件清末民初的抓周銀鎖,多為上世紀80年代初期所集,在當時還屬於冷門藏品,每件價格約30元左右。
  • 流傳千年的「抓周」風俗,也許你小時候也經歷過
    「抓周」風俗在中華大地上流傳已久,這是一種在小孩子周歲的時候,用來預測孩子前途及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的古老文化習俗。古代的職業並不像現在這樣多元化,所有的職業大致可以分為:仕、農、工、商四大類,在《管子·小匡》中有記載:「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柱石)也。」
  • 中國民間誕生的禮俗-抓周
    嬰兒出生滿一年,古稱「周」,現稱周歲,俗謂之一歲生日,這天不僅要慶賀,而且還要舉行「抓周」儀式。「抓周」,亦稱「試兒」、「試周」,是在小兒周歲之時預測其性情、志趣、前途與職業的民間紀慶儀式。孩子抓周「抓周」時親戚朋友都要帶著賀禮前來觀看並送上祝福,主人家設宴招待。這種宴席必須配以長壽麵,菜名多取「長命百歲」、「富貴康寧」之意,要求吉慶、風光。周歲禮俗後,誕生禮結束。
  • 盤點中國傳統風俗「抓周」,都有哪些講究?
    「抓周禮」又稱為稱為試周,試兒,拿周, 它與產兒報喜、三朝洗兒、滿月酒、百日禮等一樣,同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早在我國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存在,有文字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 至隋唐時逐漸普及全國。 抓周作為一種預卜嬰兒 前途的習俗 ,一直受到中國有孩家庭的重視。
  • 滿月、抓周、花甲,這些華夏傳統文化習俗為何現於一份村委禁告裡
    筆者也注意到,在《公告》中「不允許過滿月、一周歲生日、六十歲生日」的禁令。這些流傳了幾千年的華夏文化習俗,究竟是什麼?山西一村禁披麻戴孝一周歲生日——抓周且看《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關於寶玉「抓周」地描寫是通過冷子興之口講述的
  • 抓周物品都有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已存在,「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現在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也有些會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 古代幼童「抓周」居然能預測未來
    幼童抓周,又稱拭兒、拈周、試周。抓周,又稱拭兒、拈周、試周。相傳這一習俗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在江南一帶流行。古時孩子滿周歲時要行周歲禮,家人要為小孩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抓周、試兒北齊顏之推著的《顏氏家訓》就記載了這一習俗:當孩子長到一周歲時,要為其沐浴,穿新衣,然後在男孩子面前擺上弓、箭、紙、筆,在女孩子面前擺上刀、尺、針、縷衣,外加食物和珍寶等,讓孩子隨意抓取,以此驗證孩子將來是否貪婪、廉潔、愚鈍、聰明等,這種活動稱之為「試兒」。到了唐宋時期,「抓周」已經成為漢族人生禮俗中的一個重要儀式。
  • 《古代人生》抓周怎麼玩 抓周玩法分享
    導 讀 古代人生抓周抓什麼?
  • 抓周- 民俗風情 - 嶽西熱線 -嶽西新聞網, 嶽西地方門戶,中國嶽西...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這種習俗,越來越多的被許多家庭所重視,許多地方也在有組織地集體舉行抓周活動,以此來慶祝寶寶的生日。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麵」之前進行。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中記載說:民間生子後,「至來歲生日,羅列盤盞於地,盛大果木、飲食、官誥、筆硯、算秤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謂之『試晬』,此小兒之盛禮也。」   元代和明代,此習俗更加盛行,被稱之為「期揚」,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試周」之稱。
  • 和明星們相比 廈門郎的抓周是這麼玩的~
    @廈門人  你還記得自己出生後  過的第一個生日嗎?  「度晬」,即周歲禮,在嬰兒滿一周年生日之時父母為孩子舉辦的慶祝儀式,祝福嬰兒吉慶健康。  在閩南除了抓周外,還有其他的趣味活動。在取樂逗趣的同時,也飽含著長輩對孩子的祝福。
  • 抓周物品
    現在的爸爸媽媽可就開明多了,他們給寶寶安排「抓周」更多的是為了慶賀寶寶滿周歲,當然,如果能從寶寶抓取的東西來窺探一下寶寶將來的發展輪廓,藉此找到培養寶寶的方向,更好地進行啟蒙教育,就是一舉兩得了。  抓周過去式  你恐怕不知道,抓周最開始起源於魏晉南北朝,那時候叫做「試兒」,這名字還真的很形象呢。
  • 和明星們相比,廈門郎的抓周是這麼玩的~
    「度晬」,即周歲禮,在嬰兒滿一周年生日之時父母為孩子舉辦的慶祝儀式,祝福嬰兒吉慶健康。在閩南除了抓周外,還有其他的趣味活動。在取樂逗趣的同時,也飽含著長輩對孩子的祝福。看看咱海滄人的「度晬」↓↓↓抓周,中國傳統風俗,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
  • 抓周的習俗怎麼來的,現在人們給孩子抓周都準備什麼
    到了那天通常還會給它準備抓周,看看孩子將來幹什麼?那麼這個習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左傳》中講到過類似於的事情,在那個時期並不叫抓周,當時民間稱其為」試兒「。這件事後來流傳到了民間,慢慢的也就演變成了後來的抓周。古人以抓周的方式來測驗一個孩子的將來?看看他到底適合幹什麼,也好從小重點培養他哪一方面。目前這種情況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是比較盛行的,特別是在農村,可以說一直都是在保持著。
  • 從古至今的抓周,你明白它的含義嗎?
    這天親友們送來禮物,父母將所備的各類物品陳列在方桌上,然後點燭焚香祭拜先祖,放鞭炮將小孩放在桌上,任其喜歡抓取一物,來卜其日後前途和志向,俗稱抓周」,又叫作「試兒」。 抓周是孩子在過一周歲生日時的一項儀式,一般在中午吃長壽麵之前舉行。在孩子面前擺上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吃食、玩具。